杨波,
博士,副教授(
博导)。 1979年12月生,湖北潜江人。2007年6月毕业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在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1年4月被评为副教授,
2012.5-2013.5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
#y%bx<A 1OK,r` 主持完成预研基金1项,航空基金1项,船舶工业预研基金1项,教育部
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东南大学创新基金1项;参与完成国家“十五”预研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横向项目3项。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二五”预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东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基金1项,横向课题1项。同时正参与国家“十二五”预研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0篇被SCI/EI/ISTP。已受权专利5项,申请公开专利 4项。获得2009获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提名奖,2010度“南京新城科技园奖教金”。在教学方面,参与编写完成《微惯性仪表与微系统》专著1本。主讲了《电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导航定位控制与应用》等三门本科课程,《微型惯性器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生课程,指导10个本科毕业论文和3个本科生SRTP项目。
#Mw|h^Wm 学术兼职: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
=k6zUw;5 U 中国宇航学会会员
S%<RV6{aiM 《宇航学报》审稿专家
L ?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7eO33Bm 5A /8G}'XZ 学科方向: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微系统与测控技术
Nl3x
BM% 研究方向: jOj`S%7 1. 微惯性仪表(MEMS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微惯性测量组合( MIMU )及微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o7aIg&_H 2.微惯性仪表、微惯性测量组合( MIMU )及微系统测控技术、封装技术研究;
,}2yxo;i 3. 新型微纳/ 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微纳谐振器、微纳气体传感器,微纳
生物传感器,微纳物理传感器,神经探针等);
x=Z\c,@O 4. 基于 FPGA、DSP和ARM的模数混合测控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技术;
rq?:I:0 5.导航、定位与测控技术研究。
|@?B%sY YYU Di@K 主持项目: 3-#|6khqt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芯片级温控的硅微陀螺仪温度误差校正理论与试验研究”,在研
rU<NHFG
j4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硅微陀螺仪敏感结构的误差机理研究”,在研
: Y/i%#*1 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影响硅微陀螺仪性能的关键误差机理研究”,在研
c=]qUh
nH 4.东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基金“基于芯片级温控的硅微陀螺仪温度误差校正理论与试验研”,在研
j_S/// 5.横向课题“微陀螺和三轴加速度计测控电路研发”,在研
Bf!i(gM 6.航空科学基金“硅微陀螺闭环电路设计技术”,结题
q(<#7spz 7.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硅微陀螺仪的芯片级温控技术研究”,结题
| n5F_RL 8.东南大学创新基金“基于负刚度调谐的微机电混合陀螺仪研究”,结题
Z&FC:4!! {;
0j9rr 课程教学: "]J4 BZD 本科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 G0Zq:kJ 研究生课程:《微型惯性器件的理论与应用》
6Ug(J$Ouh 9z7^0Ruw 招生计划: 9t@^P^}=\m
硕士生:2-3人/年,博士生,1-2人/年,欢迎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自动化、机械、物理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特别欢迎有兴趣从事多学科交叉课题研究同学)。
]jiM 9Axk-c 联系方式: & V:q}Q Tel:025-83793559(O)
LX),oR Mobile Tel:13770666406
`&$"oW{HW Email:
yangbo20022002@163.com }M?\BH& &No6k~T0:b 代表性论文 _[;>V*?zp5 [1] Bo Yang, Yumei Guan, Shourong Wang, et al. A New Hybrid Gyroscope with Electrostatic Negative Stiffness Tuning. Sensors ,2013, 13(6): 7121-7139
.,zrr&Po [2]Bo Yang, Shourong Wang, Hongsheng Li, Bailing Zhou. Mechanical-Thermal Noise on Drive-Mode of the Silicon Micro-Gyroscope. Sensors, 2009, 9(5):3357-3375.
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