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备考,到收到深圳大学的拟录取消息、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考博之路漫长而艰难。不同于考硕士研究生,认准了一个学校,有参考书目可供复习、有考友互相激励,考博更像是一个人的战争,曾几何时,我像是进入了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参考书目,没有考友,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张灯结彩”,“奋笔疾书”。如今要谈考博经验,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坚持。 l}a)ZeR1
m!gz3u]rN
在谈详细的经验之前,先说一说我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绩,目的是让大家在报考的过程中都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我在读研期间发表了正规的(不收费)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一篇CSSCI期刊,主持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一项,拿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学校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学业成绩排名在文学院为第一名。 q['Euy
SbND
Y{5RO
wu7Lk3
%<)2/|lCd
一、熟悉博士招生流程,选好合适自己的学校 ~d
o9;8v
5 f@)z"j
考博的第一步,就是熟悉考博流程,选好学校,考博不同于考研,在学校选择和报考上不受限制,如果你愿意,可以报考很多所学校。这也造成了前文我所说的很容易进入“无物之阵”,目标是不固定的,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茫然失措,也凸显了选学校的重要性。 +dWDxguE{w
rDD:7*z
我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选学校,找到校友会高校排名,基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博士点的都集中在全国100强,我一个个进入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了解往年的招生与导师信息。这一关是枯燥的,要面对无数招生简章与数据,我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一些学校的招生政策,一遍遍对比、分析,最终淘汰那些不适合我报考的学校,再进行筛选。 O)C\vF#
1[mXd
所谓适合,总是相对而言,在考博前,我请教过往年考博成功的师兄,他建议我尽可能的多报学校,东边不亮西边亮,而且要拉开层次,上中下三档都要有,实际上我也是这么做的。 >] qc-{>&
Hta y-PB }
国内的博士招生,大多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招考,一种是申请考核制,就现在的实际情形来看,申请考核制是一种趋势。也就意味着导师掌握着更多的选择权,但也有很多学校的申请考核制跟普通招考没有大的区别,审核的过程中只是审核一些最常规的材料,没有怎么筛选考生,然后组织进行笔试面试。有的学校申请考核是实实在在的淘汰制,会量化很多标准,比入审核时考生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质量,会有细化的加分制,在第一关就淘汰没有优势的考生。因此,了解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很重要。 XpIklL7
GSY(
由于我的英语成绩不好,硕士考研的时候就是栽在英语上,读研期间也始终没能过了英语六级,所以考博选学校的时候英语成了我重点考虑的对象。有很多学校申请考核需要考生通过英语六级,比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浙江大学,最终对于这些学校我只能眼睁睁的放弃,所以说英语很重要,选“合适”自己的学校更重要。 A;G;^s
Ot$-!Y;<
经过无数次的熬夜,我决定先从最早组织招生考试且不需要英语六级的学校开始,我先报了清华大学、深圳大学,清华是九月份出审核结果,我在家一直待到了九月份,当时家人对我还抱有希望,无奈最终没有进入复试,进入复试的是清华本校的一名研究生。我带着失落与羞愧回到了学校,紧接着我报的第二个学校是深圳大学,它在12月底组织考试,也是采取申请考核制。在学校经过漫长的复习,我收到了深大复试的通知,于此同时,我又报了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大,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