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华,1964年生,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教授,汉语教研室博士生导师(1.汉语语法学和语义学方向,2.对外汉语研究方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代汉语和语言学专业,主攻语义学和句法学。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MACROLINGUISTICS》(ISSN 1934-5755)杂志主编。 [aW =
6m`{Z`c$
'3,\@4
}GZbo kWg.
-q>^ALf|@>
f}fsoDoQ=
先后学习于南京师范大学(1981-1985,学士;1985-1988,硕士)、华东师范大学(2001-2004,博士),先后工作于苏州大学(1985-1998)、温州大学(1998-2005)、南京大学(2005-现在),曾在日本国立冈山大学(1994.4-1996.3)、新加坡新跃大学(2011.9)、韩国外国语大学(2012.3-2013.2)和国内多所大学任教,大学从教逾25年。主持国家课题1项、部级课题2项。在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独著著作7部。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修辞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宁夏社会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南师大学报、东吴外语学报(台湾省)、中国学术年刊(台湾省)、中国语研究(日本)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文摘录或《中国学术年鉴》评介。 JdNF-64ky
研究成果 mh`|=M]8E
>> 专著 zICI_*~
IB$7`7
《系统原理下的语言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Z! y
《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st\I
《语义的多维研究》(语文出版社2006年); k*$3i
《文化语义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2006年修订再版); H%i>L?J2 /
《句法语义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Oh!(@
《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分类手册》(商务印书馆,2010年)。 Z!{UWegun
/
9 hR
Vz:_mKA
>> 论文 ?p^2Z6J'$
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修辞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宁夏社会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南师大学报、东吴外语学报(台湾省)、中国学术年刊(台湾省)、中国语研究(日本)、MACROLINGUISTICS(USA)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文摘录或《中国学术年鉴》评介。 AFm1t2,+;
:L$4*8@`+
Y7Gs7
W|R-J
>> 代表性论文 Pv){sYUh
h4`9Cfrq ,
现代汉语的委婉否定格式,中国语文1986.6; kW-81
句子的语义结构,南京师大学报1993.4; #gv4
汉语祈使句特征问题,语言研究1995.1; nX5C<Ky
汉语单音形容词二叠式程度意义的制约分析,语言研究1997.1; Ijo(^v@
汉语祈使句理论本质,中国语研究总40号(1998)(日本); Z9
w:&oa@
词义类扩的相貌知觉倾向,语文研究1999.2; b1^cD6sT+
论汉语喜悦概念的形成,中国语研究总41号(1999)(日本); &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