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华,1964年生,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教授,汉语教研室博士生导师(1.汉语语法学和语义学方向,2.对外汉语研究方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代汉语和语言学专业,主攻语义学和句法学。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MACROLINGUISTICS》(ISSN 1934-5755)杂志主编。 2aef[TY
^Gc#D:zU
'w^Md
Lb2bzZbhx
bi y1!r
Bw]Y71
先后学习于南京师范大学(1981-1985,学士;1985-1988,硕士)、华东师范大学(2001-2004,博士),先后工作于苏州大学(1985-1998)、温州大学(1998-2005)、南京大学(2005-现在),曾在日本国立冈山大学(1994.4-1996.3)、新加坡新跃大学(2011.9)、韩国外国语大学(2012.3-2013.2)和国内多所大学任教,大学从教逾25年。主持国家课题1项、部级课题2项。在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独著著作7部。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修辞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宁夏社会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南师大学报、东吴外语学报(台湾省)、中国学术年刊(台湾省)、中国语研究(日本)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文摘录或《中国学术年鉴》评介。 |#p`mc%f~\
研究成果 lLq:(zMH
>> 专著 .</`#
WJp9io[GM
《系统原理下的语言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uTgvMkO
《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8ug\GlZc
《语义的多维研究》(语文出版社2006年); z@Klj qN
《文化语义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2006年修订再版); 1$&(ei]*:
《句法语义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vhA 4ol
《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分类手册》(商务印书馆,2010年)。 5C}1iZEJ
'
P1I-ue
a^U)2{A*f
>> 论文 N,Fmu
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修辞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宁夏社会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南师大学报、东吴外语学报(台湾省)、中国学术年刊(台湾省)、中国语研究(日本)、MACROLINGUISTICS(USA)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文摘录或《中国学术年鉴》评介。 eI%{/>
^Jv$Wx
;7jszs.6%
WInfn f+'
>> 代表性论文 UMcQqV+vT
{h<V^r
现代汉语的委婉否定格式,中国语文1986.6; kj$Ks2!W
句子的语义结构,南京师大学报1993.4; N:"S/G>r ;
汉语祈使句特征问题,语言研究1995.1; E}7@?o7u}
汉语单音形容词二叠式程度意义的制约分析,语言研究1997.1; v}vwk8
汉语祈使句理论本质,中国语研究总40号(1998)(日本); "iu9r%l94
词义类扩的相貌知觉倾向,语文研究1999.2; g4Y1*`}
2f
论汉语喜悦概念的形成,中国语研究总41号(1999)(日本); 4=BIYC"Lu
感情意念的取象结构,语文研究2000.2; gk &
隐喻意义的取象和文化认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4^3}+cJ7j
论语意分割细度的文化成因和解释限制,东吴外语学报总15号(2000)(台湾省); : 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