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J
刑 法 学 x1"8K
1999年 EOS[MjX+J
1、 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Zq:c2/\c}
2、我国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和事由 Pjq()\/[Z
3、评费尔巴哈心里强制说 6QNZ/Ox:
2000年 \{qtdTd
1、 报应刑与教育刑之争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AXv-%k};
2、从罪刑法定原则角度评价空白罪状的刑法规范 K
28s<i`
3、原因自由行为 =<AG}by![
2001年 x Vw1
1、刑法的公正与功利的关系 =%B}8$.|
2、 法条竟合及其适用原则 urQ<r{$x0
3、法益侵害说 ={jj'X9
2002年 'CRjd~L
1、 罪刑均衡与刑法个别化关系 /74)c~.W
2、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sXY{g0%
3、期待可能性 eu//Q'W
2003年 a;&0u>
1、试论罪刑关系 l v
BcEg
2、 片面共犯 *r|13|k
3、持有型犯罪 %2^V.`0T
2004年 _P%PjFQ)
1、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之比较 ?iL-2I3*
2、强奸幼女罪司法解释置评 ^__P;Gr`
3、刑罚目的综合理论 ojVN-*5
2005年 q35=_'\W
1、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N1U.1~U
2、 客观未遂与主观未遂 rY$wC%
3、 责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 ]|[mwC4
2006年 |{rhks~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立法体现与司法表现 fS%B/h=
2、过失危险犯 I,r0K]
3、简评(日)大土家 仁的“ 人格刑法学” t{Ks}9
B
2007年 ft!D2M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刑罚改革 _J,*0~O$
2.论商业贿赂 {<cgeH
3.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理论 +hs:W'`%
2008年 Xod/GYG
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 WISK-z
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 j
~I_by
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2 p.,`3"C1
犯罪学、监狱学 )H&ZHaO,_
1999年
1b@]^Ue
1、 简析20年中国社会变迁对犯罪的影响 yXf+dMv
2、加洛法罗的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分类的理论 G420o}q
3、服刑犯人的法律地位 uY3?(f#
2000年 Q0L1!}w
1、 评龙布罗梭 _gpf9ad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mw83 pU6
3、狱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8]4
W@~c
2001年 On,z#A
1、 刑事社会学派对行刑制度的影响 hF1Lj=x
2、社会控制与犯罪发生的相关性 (62Sc]
3、 20世纪美国的犯罪学理论及萨瑟兰的贡献 MQX9BJ%
2002年 3X9
1、 评述标签理论 `b_n\pf]
2、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 l_ LH!Tu
3、论经济结构调整与犯罪预防 `a@YbuLd
2003年 R!>SN0
1、 加洛法罗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 EEHTlqvR
2、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犯罪变化特点 mzf^`/NO
3、制约监狱效能的主要因素 PE6ZzxR|U<
2004年 G6X5`eLQ
1、 行刑社会化(冯卫国) Z{_YH7_
2、流动人口犯罪原因 mqiCn]8G
3、菲利的犯罪饱和说 L;
<Pod
2005年 {G=|fgz
1、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思想 Iz!]LW
2、 黑社会犯罪(刘守芬) mD,fxm{G
3、 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VrJf g
4、 累进处遇制度 !@FzP@
2006年 V :lKF')
1、网络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V:Al
2、评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 ?p>m;Aq
3、试评罪犯矫正对综合治理的意义 uFfk!
2007年 I@(3~ Ab
1.被害人国家补偿 #eKH'fE
2.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c']m5q39'
3.监狱行刑理论的社会化变迁 Rvd'uIJ
2008年 i`!>zl+D
1、试论古典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异同。3 e8k|%m<Sp
2、试论赫希的社会约束理论。 Lv>O BHD
3、试论我国监狱分类制度及其完善 ,be$~7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