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D
刑 法 学 <\9M+
1999年 VV$$t;R/
1、 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Oi?+Z:lak
2、我国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和事由 !"G|y4O
3、评费尔巴哈心里强制说 aw3 oG?3I
2000年 VJ8"Q
1、 报应刑与教育刑之争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LJv |wn
2、从罪刑法定原则角度评价空白罪状的刑法规范 ::lD7@Wg
3、原因自由行为 LE'8R~4.<
2001年 ;RElG>#$
1、刑法的公正与功利的关系 Im<i.a
<`
2、 法条竟合及其适用原则 ?k}"g$JFn
3、法益侵害说 &nRbI:R
2002年 .!B>pp(9
1、 罪刑均衡与刑法个别化关系 R9!GDKts%
2、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3SeM:OYq]s
3、期待可能性 <Rno
;
2003年 A_ftf7,
1、试论罪刑关系 4D4Y.g_x
2、 片面共犯 ag7(nn0!
3、持有型犯罪 av!'UZP
2004年 D2@J4;UW*W
1、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之比较 b}C6/zW
2、强奸幼女罪司法解释置评 Wpdn^=dhL
3、刑罚目的综合理论 zG|#__=
T
2005年 QrX 5Kwq
1、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f\zu7,GU
2、 客观未遂与主观未遂 @j{n
V@|
3、 责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 v!~ ;QO
2006年 aOOkC&%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立法体现与司法表现 d*===~
2、过失危险犯 $7'K]'UJXO
3、简评(日)大土家 仁的“ 人格刑法学” 7/UdE:~]*=
2007年 W3HTQGV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刑罚改革 o=
}vK[0u
2.论商业贿赂 XSv)=]{
3.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理论 Tl%n|pc
2008年 p?#%G`dm
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 'y?
HF@NJ
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 ).8i*Ys,:
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2 >+3tOv3:
犯罪学、监狱学 G^6\ OOSy
1999年 {T=rsPp<@
1、 简析20年中国社会变迁对犯罪的影响 hj*Fn
2、加洛法罗的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分类的理论 2\'5LL3
3、服刑犯人的法律地位 C>0='@LB@r
2000年 d=$1Z.]
1、 评龙布罗梭 by{ *R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c8=@s#
3、狱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M?FbBJ`sF
2001年 Ozo)}
1、 刑事社会学派对行刑制度的影响 /`x)B(b
2、社会控制与犯罪发生的相关性 }8\"oA6
3、 20世纪美国的犯罪学理论及萨瑟兰的贡献 -y1t;yU.L
2002年 #2U4}#Mi
1、 评述标签理论 +'{@Xe}
2、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 J]=2] oI2
3、论经济结构调整与犯罪预防 gL
-\@4\wc
2003年 TXDb5ZCzM
1、 加洛法罗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 \NN5'DBx
2、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犯罪变化特点 `J}-U\4F{
3、制约监狱效能的主要因素 G1`H
H&
2004年
Z?o?"|o
1、 行刑社会化(冯卫国) 0s%rd>3
2、流动人口犯罪原因 A!\-e*+W=
3、菲利的犯罪饱和说 4 -dV%DgC
2005年 ^ 1 P@BRh
1、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思想 U if61)+!i
2、 黑社会犯罪(刘守芬) dreEe s`|
3、 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i(l'f#
4、 累进处遇制度 ktMUTL(B
2006年 `=B0NC.3
1、网络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kM8E@x2
2、评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 'J=knjAT
3、试评罪犯矫正对综合治理的意义 6IQkP9P(
2007年 G^ 2a<?Di
1.被害人国家补偿 ,7{}}l
2.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XJ.ER
LR.
3.监狱行刑理论的社会化变迁 g^qbd$ }
2008年 z12c9k%s
1、试论古典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异同。3 L9FijF7
2、试论赫希的社会约束理论。 ?[ts<Ltp
3、试论我国监狱分类制度及其完善 > 10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