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为什么要去戴博士帽,我想大多数博士生都是对学术有所追求的人,也希望通过自己艰苦探索在毕业时成为自己“研究领域中世界第一的专家”,也愿意做“热爱工作、积极乐观的人”,生活上也已经做好了清贫的思想准备。但现实和环境如何呢?说实话,我们早已不幻想“戴上博士帽然后一步跨进挣钱多的地方”,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一个正常的的学术研究环境。 s~w+bwr
中国博士生科研水平落后早已受到很多关注,一些院士、博士生导师和其他人士都提出了改革的呼吁和方案。我也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h;M2ylOu.
首先,应该提高博士生生活待遇。读书本应过清苦的生活,对此每个博士生应当都没有异议,但如果没有基本生活保障,如何做研究?其实不必很多,能达到1000元大家就会满意的。 &Hxr3[+$
如果国家经费难以完全满足需要,解决的方法有二:其一是学校补充。很多学校都有校友捐赠基金,学校办各种班所得学费本身也是很大一笔收入,完全可以从中抽出部分来资助博士生。其二是导师资助。现在每位导师每年只允许招收两名全脱产博士,只要导师有经费,不会造成负担,何况好的博士生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投入。由导师负责博士生收入的差额部分,已经在不少学校试行或推行。 2ow\d b
第二,应保障博士生正当权益。目前许多博士生完全受制于导师。应当保障博士生劳动所得和学术研究的正当权益。就劳动所得而言,为导师做赚钱的项目(圈内称之为横向项目,以区别于学术研究的纵向项目),应当为博士生付相应的报酬。国家和学校应当规定:横向项目金额的20%~30%必须用于博士生培养。可由学校财务统一提取此部分资金,导师上报参与项目学生名单和分配方案,由学校财务注入学生账户;如果导师不上报,此部分资金由学校划入培养基金,统一分配给其他博士生,用于发放生活费和参加学术会议等。 0/]vmDr
就学术研究而言,应当保证读博其间至少参加一次高水平的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以开阔视野、提升研究档次。 %C:XzK-x
第三,建立博导聘任制度。很多国家并没有博导这个称谓,只要有学术能力、有人愿意跟从学习的教师,都可以带博士,所以国际交流时中国教授强调自己是博导时引来的多是诧异的目光。应当取消博导终身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度。博导只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地位标志、职称甚至摇钱树。对于两年或3年内没有申请到任何省部级以上科研资助或者在国内外高质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导师,应当暂停其招收博士生资格,等达标后再聘任。这样既可以保证导师有学术研究、指导能力,也可以保证博士生学术成果的质量。浙江大学已出台相关规定,吉林大学也已取消过多名博导资格,效果良好。 5al{[mi
第四,改革研究生培养体制。国外的成熟体制是:除了MBA等针对性强的专业学位,硕士都是非正式学位。学生研究生入学后就按博士标准培养,如果学生中途不想继续研究可提出申请,校方考察其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再颁发硕士学位。这与我国当前的硕博连读制度相似。其优点是:保证博士硕士双重质量,留下来的都是有能力、有兴趣、愿意做学问的人,走出去的硕士也经过足够的学术训练。 dY.uOafr
而目前国内采取的是硕士博士分离的培养模式,主要的弊端包括:由于硕士迅速扩招,而教育资源滞后,为硕士开设的课程和讲授方式与本科并无根本区别,硕一也被称为“大五”。许多硕士生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年初就开始找工作,根本没受到任何正规学术训练。找工作时也因为与本科生无质的区别却要求更高待遇而受到冷遇,造成读了硕士找工作更难的困境。而如果其中部分硕士因找工作难而读博,他们很容易成为无功底、无兴趣、无恒心的“三无”博士生。另外,即使愿意做研究的人,因为硕士期间的学术训练不够,往往也要再用1年多时间积累和探索,加上发表论文数量质量的压力,常感时间紧迫,苦不堪言。即使这些人毕业了,因为竞争力和环境所限,就业仍然困难。正如网上一个流行一时的帖子讽刺的:博士后就业都没保障,只好让国家设立勇士、壮士直到烈士学位,保证“活到老、学到老”。 C%>7mz-v5
因此,应当推广硕博连读制度。这样既可以集中资源培养有能力、有决心做学术研究的人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善于应用创新、善于用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_F EF+I
第五,建立博士生淘汰机制。对于事实证明属于“三无”的博士生,可以通过中期考核、暂停学习等制度,使其尽早投入其他岗位,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是好事。许多学校已出台了相关制度,如停止资助、3年内保留学籍等,事实证明是有效也有利的。 G#v7-&Yl6
另外,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比如公布博士毕业和就业情况,请在读博士生谈体会等,让学生入学前可以对学校、专业、导师有充分了解,减少盲目性和幻想,对未来风险有充分认识。这样可以减少投机心理,净化博士生队伍。 XQ+hTtP
对我们而言,无论客观环境多么困难,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其实许多时候,外界的压力还没有大到将做学问的空间挤压得一丝不剩的程度,只要想做还是可以有所为的,何况比起许多在艰难卓绝的条件下有所成的大家,现在的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都好得多。 5i?U-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并努力解决困难。真正做到珍惜时间,不要局限在环境和自我的小圈子中难以自拔。虽然我们的研究条件尤其是硬件并不比任何世界名校差,我们的素质也是有目共睹并得到了充分承认的,但我们在视野、研究的规范等方面还确实有差距,不少人也有点眼高手低的毛病。只要认真踏实地努力,不断总结和交流,我们肯定会找到方向并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进,取得丰硕成果。(远潇) AK =k@hT
博士生将面对严峻就业环境 生活清苦精神苦闷 0k 8SDRWU
2005年6月,当潘菊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她心头一阵激动,连忙告诉一个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同学给她回复了一封邮件,里面这样写道:“祝贺你加入一个在中国越来越垃圾的群体!同学的自嘲里隐含着诸多的无奈。如今,一年多的读博时光过去,潘菊并不承认自己是垃圾,但的确感受到了和当时那位同学一样的无奈、压力和困惑。 >>>详细 RI;RE/Z
还博士生培养以本来面目 不排除有些博士开始攻读前系“考博”专业户,盲目报考,对博士生活的清苦和孤独没有准备,可绝大多数脱产的博士生既然选择了学术道路(有的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从前的工作、地位和报酬),肯定还是钟爱学术、有志研究的。如果因缺乏导师指导和研究经费使自己的几年光阴付之东流,他们自己肯定也是于心不忍。 >>>详细女博士陪吃喝,不用上纲上线 也有人认为,博士出售时间折射出中国博士教育中的问题。“博士管理松散,科研松懈,才会导致博士‘卖时间’。”北大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认为,“中国博士培养制度应该尽快改革,对于有志探索和研究的学生,导师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学校更要在博士答辩和学位授予要严把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