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学环境论 VO] Jvf
●●1.什么是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那些内容?
T8h.!Vef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 M7-piRnd4
教学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gQ3Co ./
(1)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2)各种教学设施(3)社会信息(4)座位编排方式(5)班级规模(6)人际关系(7)校风班风(8)课堂教学气氛(9)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师生的仪表和举止,教室中人际距离,教学目标的结构,学生中的非正规团体及其规范,学校中的各种集会等一些其他因素。 r483"k(7
2.谈谈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dE!{=u(!i
教学环境特点 规范性,环境的建设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育人的规范要求。可控性,与其他一些自发形成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教学环境具有易于调节控制的特点。纯化性,学校是一片净土。教育性,构成的教学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 k!H;(B"s-
●教学环境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2)凝聚功能 主要指教学环境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少年儿童聚合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3)陶冶功能 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激励功能 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励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5)健康功能 是指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影响。(6)美育功能 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jhjGDF
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 4Z)`kS}=]
(1)教学环境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情绪能够知道认知过程和影响推理。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形成学生愉快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来促进智力活动的发展。(2)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课堂教学气氛来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师生人际关系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再以教师的期望来说,教师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它能在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3)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课堂行为 教师的课堂监控无疑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座位的排列)、集体规模、集体规范等。(4)教学环境与学生成绩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校风的改善的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M\Qt_[
3.调节控制教学环境应遵循那些原则? 7Oe |:Z
(1)教育性原则 主要是要求教学环境的一切设计、装饰和布置都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向上,必须充分体现各种环境因素的正面教育。 N3g[,BE
(2)科学性原则 就是要求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美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优化,使教学环境真正成为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 LH@)((bi4v
(3)实用性原则 教学环境设计、建设和优化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本着经济、实用、有效的宗旨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实际需要和自身经济能力去追求物质条件的丰裕和环境外表的完美。 ny%-u&1k
4.如何评价教学环境优劣? b)9bYkd
评价维度即评价者所选择的评价角度和评价的主要方面,它具体包括物质环境完善的程度;心理环境健康程度;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契合程度。 %Ez%pT0TQ#
一般评价标准 {\[u2{
(1) 整个学校中洋溢着重知识、爱科学、讲文明的气氛。 m663%b(5>
(2) 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hAi50q;z
(3) 良好的班级行为规范和班集体凝聚力。评价的方法 观察评价法;问卷评价法;访谈评价方法。 k<wX ??'
第十一章 反馈论(一)——教学评价 o)F^0t
●●●●1.如何认识教学评价的功能?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各有何特点和用途? <use+C2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作出客观的衡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ZGK*]o=)
(1)诊断 通过在学期、学年或教程开始之前进行的测验,教师可以了解某个学生在特定学科的特定阶段,其知识、技能和能力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学习不利(或有利)的原因,从而据此确定对该学生的具体施教措施,设计适合该学生学习准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对学生分班分组,予以适当安置。 jG)fM?
(2)反馈 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的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经常进行的各类测试结果,可使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
YqX/7b+
(3)定向 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力量上的分配,常常与考试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知识的题目和性质成正比。测试内容、评价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和学习力量的分配。 #X'!wr|-
(4)证明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作为证明学生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或学习水平的证据。也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还可以作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判定某个教学改革计划是否有效的依据。 9:"%j
(5)教学 考试或测验,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测试,其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教学活动。 yz8ZY,9
教学评价的上述功能—诊断、反馈、定向、证明和教学,决定了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了各种合理设计和定期实施的测试和评价,才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 !q=ej^(S
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S~0 mY}
m
总结性评价是指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做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据。 ; S7
%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在某个教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确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定或安置学生提供依据。 T5?@'b8F6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 (|L
0s)
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包括范围极广,每个题目都包括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 ,!_$A}@0
^
总结性评价的用途 hd1(q3
3
(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dp<i[ec^
(2)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地可能性 ax0RtqtR&
(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 U">w3o|
(4)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w_0lm'v{r
(5)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pE
<dK.v6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p9rnhqH6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是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评测、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 'bVDm m).
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第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 Mu$9#[/
形成性评价的测试次数比较频繁,主要在一个单元、课题或新的概念和原理、新的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能及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反馈。 kaf4GME]
形成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不如前者那样高,每次测试内容范围小,主要是单元掌握和学习进步测试。 Y ]&D;w
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改进和不断完善,是前瞻式的 SE/GT:}
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最重要的是,“反馈一定的伴随有各项改正程序”,以便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U;p" x^U`
●形成性评价的用途 'z7,)Q&8
(1)改进学生的学习 89ivyv;]U
(2)为学生学习定步 ?CIMez(h
(3)强化学生的学习 de{@u<YZb
(4)给教师提供反馈 3p`*'j 2R
诊断性评价特点 ^x(BZolkm
教育诊断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证明其在学业上“能”与“不能”,而是根据诊断结果设计一些依赖和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或克服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即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困难范围内获得最大进步。 `%_ yRJd|;
诊断性评价用途 <yzgZXxIaS
(1)确定学生入学准备程度 >8h14uCk
(2)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排 j"o8]UT/
(3)辨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KY 085Fvs
●教学评价原则 M
^gva?{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层的最高保障。 6\"g
,f
2.科学性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去评价客观事实。 8U}BSM_<2
3.全面性原则 首先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三要注意评价教学中各要素的整体功能发挥如何。 Za,rht
4.教育性原则 是指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教育性功能。正确的评价结果,通过评价改进教学,而不是把评价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 _0^f
●●2.如何理解“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 p2T
<nP<Pt
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和教育学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了解易犯的错误和遇到的困难。如果学生和老师能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根据需要定期进行这类测试和检查,就可以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 Hw[(v[v
3.根据本章内容,编制一份本书的测验双向细目表。P335 P X/{
4.分析和比较客观性试题与论文式试题的优缺点。 Q'-g+aN
客观性试题是在试题内提供正确和错误答案,由学生从中选择他认为正确的答案。优点 不受评卷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除了评卷速度快以外,每一试卷中包括较多试题,可以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各项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掌握多方面知识的情况,经过精心设计的客观性试题能考核学生多种认知层次的能力。缺点 不能考核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可能给受试者以猜测的机会。其常用的形式正误题、配答题和多项选择题。 Z,~Bz@5`"
主观性测试题有三个特征1.有超过一个可能正确答案2.允许学生自由发挥3.评卷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主观性试题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使用非常普遍,在考试中所运用的论述、分析、简评、试述以及命题作文等这些试题都属于主观性测试,也称论文测验。缺点 由于缺乏严格的客观标准而造成的主观误差。优点 考核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pfHNK-u
●某班50人,考试后语文平均成绩60分,标准差为4,数学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0。学生甲语文64分,数学90分,学生乙,语文70分,数学81分。如果将两科合在一起排名次,哪个学生更好呢?请通过标准分数的比较,从而得出二人的成绩上的差异,并加以解释 M.B0)
对于这个问题习惯的方法是将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加在一起,谁得分高谁就在前面,那么甲生得154分,乙生得151分,甲生应排在乙生的前面。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两科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不同,两人的数学成绩差9分,这对于标准差是10,平均分是80来说差距不大;而凭均分,标准差4,语文成绩虽然只差6分,差距就显得大了。因此用原始分数排队是不合适的,我们把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用标准分数值大小来排名次就合理了。 Qb "\j
甲生语文 Z=64-60/4=1 数学Z=90-80/10=1 S
?v^/F
乙生语文 Z=70-60/4=2.5 数学Z=81-80/10=0.1 G&ZpQ)
然后将甲乙两生的标准分数值加起来再进行比较,结果乙生优于甲生,所以乙生排在前面。 c*F'x-TH
第十二章 反馈论(二)——教学管理 g Mhn\
●教学管理定义 rqa?A}'
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 %&EDh2w>
1.从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试述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h.-qQGU%
教学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科学管理,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学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认识。
d3%1P)
2.根据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试选一中学或小学教学管理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j6}4XS1.
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与方法,协调组织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完成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育目标。 *WS'C}T
3.试述教学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T\
}?
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而教学质量管理又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教学质量的管理既要着眼于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得质量,也要着眼于提高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与学的效率。所谓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 s^O>PEX&<I
实现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进行三全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加管理。其次,要有一定教学质量标准。 x.gRTR`7(
4.如何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1E3'H7k\t
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制定与实施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原则作用;掌握教学工作特点,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管理参与认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y9<]F6TT
●试述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r< F/$/
1.教学工作计划的管理 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管理;教研组工作计划的管理;学科教学进度的管理。 <\0+*`">g
2.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 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管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与单元复习;考试与成绩评定。 K8>-%ns
3.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检查学习的各个主要环节;开展课外活动,扩大学习过程管理渠道。 LojEJ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v]vm3Na
第十三章 余论 b
\pjjb[
1.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j
u
(1)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更加全面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所谓综合发展涉及到人的多方面的素质和品质,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致的要求,它与过去倡导的知识型、智力型等单一型人才目标不同。 0W}iKT[Z
(2)重视教材改革与研究,教学内容日益结构化。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编制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体现科学探究过程系统的学科内容至关重要。教学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改变。 e G8Zn<:s
(3)重视教学最优设计,教学过程日益工艺化。所谓教学最优化,即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考虑心理学所揭示的制约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外因素,“从可能的大量的教育行为中选择能在某种条件下求得某种意义上的最大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 iEe<+Eyns
(4)教学的技术基础逐步扩大,教学媒体日益现代化。 4q<LNvJA
(5)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中,教学理论日益心理化。 8[2.HM$Y
(6)各派教学理论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动向。 Z:TW{:lrI
2. ●你认为我国教学改革实验应如何深入发展? x{=@~c%eh
(1)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共性、现实与未来、一般与具体等之间关系。 kTCWyc
(2)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提倡多元化发展,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重视发现学习法,创造性探究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 ]t4 9Efw
(3)教学整体改革与课程改革“相持而长”,教学实验都较重视国家的统整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K/^70;/!.
3. ●●当前教学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ud"?{)Z
(1)教学论的理性反思与重建 教学论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历史使命,进行理论创新。《学会生存》完全可以作为现代教学论形成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纪元。 \1 ^qfw
(2)现代教学论基本精神 ●素质教育 90年代,中国教育界针对长期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素质教育,其灵魂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及培植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并提出目前的教育要着力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终身教育 是人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总和。它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强调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学习社会化;学会学习;主体性;创造性。 V={`k$p
(3)面向学习社会化的现代教学论发展 “学会会学”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观;“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过程观;“参与创造”为宗旨的师生观;“科学与价值”并重的大科学观;“方法与手段”组合的现代技术观。 c=
f_
教学最优化理论 主要靠教师全面了解实际情况,从客观条件出发,充分发挥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力求在各要素之间建立最佳联系,产生最大合力、收到最佳效果。 naQ0TN,
●什么是教学模式?请说出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ZD)pdNX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独立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w-[A"M]I
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主题、目标、条件、程序、评价。 >icL,n"]
教学模式的特点:1.完整性 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总是反映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具有反映现实(即教学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的特点。2.针对性 是指不存在对任何具体教学过程都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而是处方式的,都是有针对性。他的功能有主次之分。3.可操作性 是具体的,实用的。每一模式都有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可以被复制和再生的。这就保证它的迁移性。4.标准性 模式中的含义有范型、模子、榜样之类的,它表明所有模式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因素。5.反馈性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完整教学结构,它的每一过程都是可以评价和反馈的,形成性评价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p_K``JE
教学模式功能 1.有利于推广某种教学思想,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2.有利于评价教学效果、监控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最优化。3.有利于科学研究4.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pONBF3H8
教学模式分类 Jl,mYFEZ
1.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为目的,分为:发现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积累教学模式、有意义语言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9)_fH6r
2.依据社会学的人际交往理论,以发展学生社会适应性为目的,可以分为:小组研究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X?Rn
P3t~
3.依据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发展个性、情感、技能为目的,可分为暗示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 h` 1{tu
●什么是程序教学法?它主要有哪几种? M*& tVG
程序教学是一种有序行为的过程,把教学活动按一定程序由步骤进行强化,从而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z j[/~I
程序教学在运用中有直线式和分支式两种不同程序。直线式程序是把教材由浅到深地直线排列,分成许多连续步骤,然后呈现给学生,每呈现一次都要求学生进行解答,答对了就进入下一步学习,否则,返回上一步学习。 分支式程序采用多重选择反应,以适应个别差异需要,当学生学完一个单元教材后,立即测验,测验题目有多种选择答案,答对了进入一个新单元继续学习,反之,则回到上一个或适宜单元学习。 ZO`{t1
优点:1.按照小步子原则编排教材,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学习。2.及时强化原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巩固成绩。3.程序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能力。4.较低错误率。 Sk'S`vH
缺点:1.只教书不育人,缺少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2.缺少灵活性,学生只能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学习,缺少独创性3.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间的协作。 - %ul9} .
●论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 wUd6xR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品质、质量,是在素质的基础上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也可以说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天生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和发展起来相对稳定的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击沉和内化。 im}=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蛇户生活条件,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研究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间单地说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他们两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但各自都承担着不同任务。 0cd`. ZF
许多研究表明,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者很重要角色。从目标来看,有人以局部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把体育目标分为认识、技能技术和情感三个领域。从功能看,有人把体育功能归纳为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社会情感、教育、政治、经济功能。从教学手段看,国内外许多最新方法手段,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许多教育手段也在体育中大量运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与素质教育大环境也紧密相关的。 'CTv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