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流体力学 4v_?i @,L  
jV]'/X<  
一、质量、动量、能量守衡方程的建立和物理意义 ([R}s/)$  
|s-q+q{|  
雷诺传输原理 R7;SZo  
hb9e6Cc  
欧拉坐标和拉氏坐标的关系 XSyCT0f08  
gh=s#DQsFw  
守衡方程的建立 Q/m))!ikMt  
K QXw~g?  
无量纲参数的物理意义  7?-eR-  
\HLI y  
二、湍流流动理论和模拟 qR4('  
d"<Q}Ay  
湍流流动的物理现象和解释 O{zY(`[  
/%EKq+ZP  
雷诺湍流应力方程的建立 D M(WYL{  
79U Th@r}  
雷诺应力的模拟(包括零方程、单方程、双方程、雷诺应力模型、代数应力模型) rUEoz|e4a  
]as_7  
湍流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 ,B%M P<Rz1  
Bj09?#~[  
三、射流理论基础 s fNXIEr^  
qg#TE-Y`  
等温自由射流 |};]^5s9  
%ANo^~8  
受限射流 =]&?(Gq  
}^Be^a<ub  
射流间的相互作用 ;v'7l>w3\w  
Ni*f1[sI<  
四、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 K&0op 4&  
Gc>bli<-  
气固两相流的特性 @GqPU,RO  
*T"JO |  
颗粒在气流中的受力分析 n"vl%!B  
wNL!T6"G  
基本控制方程的建立和意义 K]' 84!l  
hm3,?FMbq  
五、应用燃烧流体力学理论分析实际燃烧过程中的问题 .Gq.st%  
`)e;b LP  
粉煤燃烧 s^ rO I~  
*vv <@+gA  
流化床燃烧 In^MZ)?  
2K<rK(  
2004.7.7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工程热力学 DLcfOOn1I  
[ 1B F8:  
⑴ 绪论 5w"f.d'  
IF~i*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_'<V<OjVM!  
fv$Y&_,5  
高等工程热力学在工程热物理及其它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hh<5?1  
^_6%dKLK  
⑵ 热力学基础 9UTWq7KJ  
+#8?y 5~q  
基本概念 h Vz%{R"  
S+H#^WSt  
热力学温度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Sxf|gDC  
6i[\?7O'0  
能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VaC#9Tp2X  
o/buU{)y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_ ^QBw0  
z"o;|T:  
⑶ 能量的可用性 NHA 2 i  
!VpZo*+   
概述 w8:F^{  
&b,.W; +  
热量火用 (bt^L3}a  
SFoF]U09  
热力学能火用 N%;Q[*d@/  
r4t|T^{sl  
稳态稳流工质的火用 !_E E|#`n  
,'5P[-  
热力过程的火用分析 /b6Y~YbgU  
A}C&WT~  
可用能有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jjBcoQU$o  
v}A] R9TY  
不可逆性与可用能损失。 /' L20aN2  
=sRd5aMs  
⑷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Nd$sZk=  
O/_} O_rR  
热力学参数的一般数学特性 ^T'+dGU`  
GiHJr1  
热力学特征函数 @)&b..c?_  
:eS7"EG{3  
平衡和稳定性判据 n-,~Bp [  
nhk +9  
麦克斯韦尔关系式和热系数 dDW],d}B;  
g-mK(kY4p  
比热容、熵、热力学能及焓的一般关系式 h 7kyz  
W#e:rz8=  
绝热节流过程和焦耳-汤姆逊系数。 l*_b)&CH  
Q9K Gf;  
⑸ 气体状态方程 ec1snMY  
$f>WR_F  
纯物质的P-v-T关系 yN{Yb p  
z-[Jbjhd  
范德瓦尔方程 -iBu:WyY$  
1}S_CR4XBs  
对比态原理和通用压缩因子图 1>a^Q  
ZeWHSU  
维里方程 $0LlaN@e  
"4g1I<  
较常用的一些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rorzxp{  
P_-zkw  
P-v-T关系的测定与状态方程的建立 TM!R[-\  
NWCnt,FlY  
蒸汽压方程。 iCAd7=o  
H _3gVrP_  
2004.7.7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B\.8)&8  
<V6#)^Or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E\V>3rse  
U#F(#3/  
一、考试性质 }FM<uB KW  
"X]u fZ7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考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命题。命题标准是保证被录取者(通常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水平)具有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素养,以作为招生学校博士生招生过程的参考。 -\NB*|9m|  
yaX,s 4p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n`\b47  
|LNXu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_F& oA#  
#;mZ3[+i5  
应考范围包括: 实验不确定性分析、测量系统分析、主要热工参数测量技术、及测量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四大部分。 3ZB;-F5v  
RM i 2Ip  
三、评价目标 a,j!B hu  
yTDoS|B+)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验设计及分析的能力。考生应能熟练掌握: lA]u8+gXd  
Q|v=WC6  
1. 实验不确定性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d>AVUf<o~  
5cfzpOqr0  
2. 测量系统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r/H17  
d3{Zhn@  
3. 主要热工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QlCcH`g  
D8dTw{C  
4. 测量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PTedJ}*Y  
*508PY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9 /zz@  
l y%**iN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kfVG@o?o  
w_{z"VeD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NMj `wQ`M+  
_*;cwMne-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6?a(@<k_  
_Ng*K]0/E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ad~ qr n\  
ke4q$pD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题30%。 pUwX cy<n  
P"]+6sm&es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T4#knSIlh  
JZv]tJWq  
1实验不确定性分析 fwn pmuJ  
:^ *V[77  
测量误差、测量精度、测量不确定性、t分布、95%置信度概率不确定性、误差传播、误差综合。 b:3hKW  
.ClCP?HG  
2测量系统分析 -j$l@2g  
g SwG=e\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 "TV.$s$.  
>4VU  
3主要热工参数的测量技术 <s2l*mc  
dSL %%  
温度测量、压力测量、湿度测量、浓度测量、流速测量、流量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动力机械的转速、转矩和功率测量。 @uE=)mP@  
$ i&$ZdX  
4测量信号分析与处理 `MwQ6%lf  
xWwPrd  
信号的域频表示方法、随机信号及其描述方法、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的估计、测量信号的滤波。 2at?9{b  
{x4[Bx1  
5说明 VoyH:  
c6uKK h>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z\h+6FCD  
]p*) PpIl  
2004.7.7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容器与设备 Vrj1$NL%  
8-"5|pNc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s >/< kW:  
)h0E$*  
考试性质 0Ad ~!Y+1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压力容器与设备»是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压力容器与设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Jo3(bl %u  
V*zz- 2 _i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snF20  
n+qVT4o  
考试的范围 n]DNxC@b  
考试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容器设备等四大部分。 }#G"!/ZA0:  
%p2x^air  
评价目标 jN%p5nZ^EK  
«压力容器与设备»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U[QD!  
2-V)>9 8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7_40_kwJi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理论。 vaRwh E: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a*':W%7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Wjr M d#^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_ML~c&9jv  
考试时间:180分钟; ^ Y7/Ow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zZ9<4"CIk  
试卷结构与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40%,应用分析计算题20%。 w2d]96*kQe  
6"i{P  
)J+{oB[>b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wpSs  
Dk`4bYK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a$ S>v  
回转薄壳无力矩理论、有力矩理论;厚壁圆筒弹性应力分析、弹塑性应力分析;平板理论;壳体的稳定性分析;典型局部应力。 [2'm`tZL  
t @(9ga(  
压力容器材料 KR=d"t Qw  
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材料的选择。 qB F!b0lr  
\- =^]]b=  
压力容器设计 u`Z 0{d  
设计准则;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疲劳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J pTE \/  
X 45x~8f  
压力容器设备 G#w^:UL  
压力容器分类;压力容器标准规范;常用压力容器设备。 \\S/ N A  
/o ~qC<7  
说明 m_m8c8{Y  
由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dG\U)WA(p  
S jVsF1d_  
参考书目 O3kg  
王志文主编. 《化工容器设计》(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M3Khc#5S(  
郑津洋等主编. 《过程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rQ~\~g[tP  
fvcW'T}r  
2004.7.7 /m `}f]u  
e1 x^PT  
(转载自:Freekaobo.com) zoZ<)x=;  
8 !4~T,9G  
时间:2005-06-21 11:55   :}y9$p  
|[S90Gw]  
-------------------------------------------------------------------------------- 4_PCq Ep)  
&5\^f?'b7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z ON_[+s9  
d<Ggw#}:m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Y^52~[w~  
v(DwU!  
考试性质 {<qF}i:V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所有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防治技术知识。 Y3-gUX*w0  
t, U) ~wi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KZ=u54  
CuH2E>wz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W>++< -  
)Im3'0l>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M!1U@6n!=)  
答题时间:180分钟 F{<5aLaYti  
N XpmT4  
题型比例 +nZUL*Ut/  
名词解释 约20% U-i.(UyZ  
<5S@ORN  
简答题   约20% tz26=8  
$ a?  
计算题   约30% )qL&%xz  
S,)d(g3>  
论述题   约30% DAfyK?+UL  
nVE9^')8V  
参考书目 A /(lKq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apNwkY  
IOL L1ar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a4 TO8  
(D<(6?  
大气及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_5/u|{  
大气圈层基本知识来自免费考博论坛 :_ROJ  
{%C*{,#+8q  
气象条件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 B8qZ+  
`0ZZ/] !L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计算方法。 %@Oma  
\8S ~c8Z~  
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j~E",7Q'  
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UH? p]4Nz  
?WUF!Jk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5hhd38  
eg/<[ A: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标准。 a,|?5j9,P  
T f4tj!t-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p =(@3%k  
除尘技术与装置 g13 rx%-  
ehNzDr\s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7 <9yH:1  
UlcH%pxTt1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T!RT<&  
ke_ [  
温室气体、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染控制。 j}1zdA  
m8R9{LC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Ea6 &~"  
2I/xJ+  
2004.7.7 ,Lpixnm]  
KLoE&ds  
(转载自:Freekaobo.com) O.G'?m<: #  
h!rM^  
时间:2005-06-21 11:56   Q=mI 9   
$ _j[2EU  
-------------------------------------------------------------------------------- r xn Frx  
Byl^?5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粘性流体力学 <"N_j]wD  
O.aG[ wm8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Zxr!:t7  
>F1kR\!  
一、考试对象 zGKyN@o  
^G&3sF}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同等学力。 KmG  
$`ZzvZ'r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m!<i0thJ  
o#) {1<0vg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部为必答题。 Z4<L$i;/jN  
ZkL8e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j',W 64  
*eI)Z=8  
(三)题型比例 ]Chj T}  
theZ]5_C  
基本概念简答题(10~20%) 'z76 Sa  
KT]Pw\y5  
计算题(75~65%) ^` un'5Vk  
XE^)VLH:  
综合题(15%) zvABU+{jD  
HhO".GA  
(四)参考书目 5F`;yh+e  
c/c $D;T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陈矛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dJ$"l|$$  
93t9^9  
  《流体力学》,吴望一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mo(_  
zD?oXs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V_plq6z  
06j qQ-_`h  
一、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O"<Ua  
'SQG>F Uy  
研究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t_mIOm)S%  
流体的输运性质 ySI~{YVM  
流体运动与变形 ~]ZpA-*@Ut  
流体表面应力张量 M Zmb`%BZ  
本构方程式 apE   
二、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3fN.bU9_  
bWOS `5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T _l  
粘性流体动力学相似和量纲分析 /x3/Ubmz~x  
流体的旋涡运动 )BRKZQN  
流函数 |_u aS  
三、薄剪切层方程 OyqNLR  
;5@  t[r  
剪切层概念 vTv]U5%:>%  
二维流动中薄剪切层近似 bXS:x  
动量积分方程 QBR=0(giF  
裹入方程 ZyEHzM{$  
轴对称边界层和Mangler变换 GguFo+YeZ  
四、层流和湍流边界层 ek&kv#G  
ak:c rrkx  
剪切层相似概念 4b:s<$TZ  
层流边界层相似解和Falkner-Skan变换 ?&Pg2] g<  
湍流边界层分层结构和及其物理特征 `9 {mr<  
光滑表面的平均速度分布 ^{8Gt @  
平板湍流边界层估算方法 `U2DkY&n  
圆管内的湍流 SXt{k<|  
边界层分离与控制 H{t_xL)k.  
五、湍流基本理论 7#wn<HDY%  
x"~~l  
基本概念 , lJ  v  
不可压缩湍流流动  TT-h;'nJ  
湍流模型及应用 ]D,MiDph  
j^`hzh3S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T 6~_Q}6  
A=kH%0s2p@  
2004.7.7 \w'*z&`W9  
not YeY7wR  
(转载自:Freekaobo.com) \cCV6A[  
8| $3OVS  
时间:2005-06-21 11:56   B4]`-mahO  
Q3"} Hl2  
-------------------------------------------------------------------------------- n3sUbs;  
:\=CRaA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理论 O-4 C+?V  
"kc/J*u-3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J^(eog[6  
kkK kf '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Bv iF);/  
答卷时间:180分钟。 }Nb8}(6  
卷面满分:100分。 n!qV>k9Y  
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4WB-Ec  
G-T0f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5xOvY  
u_).f<mUdF  
燃烧科学的发展 \Y}3cE  
燃烧与火焰的概念,燃烧与国民经济及能源的关系,燃烧科学的发展,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O^v]>h  
%r+vSGt;5  
燃烧化学热力学和燃烧化学动力学 J6jwBo2m  
化学热力学 $u/E\l  
生成热、反应热、热化学定律。热力学平衡与自由能。标准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气体的离解。绝热火焰温度。 w eQYQrN  
WlYs~(= 9  
化学动力学 R CkaJ3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压力、浓度、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碰撞理论。反应速度过渡状态理论。链式反应。 ] 7 _`]7p  
!'Q -yoHKD  
燃烧物理学 DvM5 k  
各组份气体基本参量。分子输运基本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基本守恒方程(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组份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3h^Y=43  
c=AOkX3UD  
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 Y-0?a?q2Fr  
预混可燃气体的层流燃烧 t&9A ]<n%,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及传播机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无量纲分析。分区近似解。渐进分析解。物理化学参数对si的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 jVH|uX"M5Y  
eX_D/25 $  
邓混可燃气体的湍流燃烧 !cGDy/ |  
皱折表面燃烧理论。容积燃烧理论。湍流火焰实验。 xW[ -n  
o!~Jzd.=h  
着火与熄火 1EyL#;k  
热自燃理论(着火条件、非稳态分析法、稳态分析法)。强迫点火理论(热平板点燃理论、电火花点火、热气流点火)。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熄火现象。 {vo +gRYYv  
Tz9`uW~Mf  
火焰稳定 ^_ojR4  
链形火焰的稳定条件。本生灯火焰稳定性分析。回火与吹熄的临界条件,防止回火的方法。钝体稳定火焰的机理。钝体的火焰稳定界限,预混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湍流扩散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 '<0J@^vZ  
lH ZU iB  
煤的燃烧基础 2!Bd2  
煤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煤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煤的分析。煤质特性的评价。热的热解及实验方法。煤的热解模型,碳粒燃烧的数学表达式,碳粒燃烧的模型。灰对炭粒燃烧的影响。单颗碳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 >Yt/]ta4+  
& /4k7X}y  
考试样题(略) IL_d:HF|1  
GQ_p-/p R  
参考书: $x6$*K(F  
《燃烧学》,傅维镳、张永廉、王清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u0`%+:]0  
` gW<M  
vzn{h)D  
2004.7.7 KFZm`,+69  
<|?K%FP7Z  
(转载自:Freekaobo.com) _uc\ D R  
0R0{t=VJZ  
时间:2005-06-21 11:57   }Yv\0\~'W|  
kcDyuM`  
-------------------------------------------------------------------------------- % },Pe  
-VZR ujl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传热学 5b/ojr7  
U=8@@ yE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Oi~:Pp  
k-*Mzm]kb  
一、考试性质 Vpp;\  
V3mAvmx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高等传热学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传热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MCh#="L2  
Ol$WpM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h O emt  
' lZ.j&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T#Z%y!6  
$mGvJ*9  
应考范围包括: 传热学和高等传热学所包含的传热学基础、热传导问题分析、对流换热问题分析、辐射换热基本概念等四大部分。 TzBzEiANn  
V,EF'-F  
三、评价目标 FEz>[#eOX  
_GqS&JHSf  
高等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高等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求解较为复杂的传热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I[q6  
X5 ITF)&  
1. 准确地把握传热学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 hnWo|! ,O$  
~:_0CKa!  
2. 正确理解热量传递过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_{~] /k  
pUl8{YGS  
3. 掌握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传热现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并能分析求解有关问题; X5g[ :QKP7  
!MQ N  H  
4. 正确应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较为复杂的实际传热问题。 Mp\ <cE  
dRvin[R8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b]gY~cbI8  
=neL}Fav56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7.bN99{xPM  
2k#t .-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NKmx=I]  
M,:Bl}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i[semo\E  
I_ "Z:v{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h7qBp300  
+?`b=6e(`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计算题30%。 8(X0 :  
@{Py%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N~,_`=yRx  
Gk~l,wV>  
1传热学基础 )WR_ ug  
oUW<4l  
温度场、温度梯度、付里叶定律。基本守恒方程式与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单值性条件及其处理。 8V4V3^_xs  
A~-#@Z  
2热传导问题分析 >HkhAJhW  
m$y]Lf  
一维与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分析。肋片散热过程分析。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分析。导热问题的近似分析。  ?)tK!'  
|Svk^mq  
3对流换热问题分析 0kCQ0xB[a5  
)wf\F6jN  
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牛顿冷却公式与换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组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过程分析求解。湍流换热分析。有相变的对流换热过程(凝结与沸腾)的简要分析。 r!/0 j)  
dU;upS_-  
4辐射换热 m=&j@  
4u:0n>nJ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表面辐射特性。辐射换热角系数的概念。被透明介质隔开的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有镜反射的表面间辐射换热。气体辐射和吸收的性质。辐射能在吸收性介质中的传递。有吸收性介质参与的辐射换热。 I 8Y*@$h  
/B HepD }  
5说明 f?0s &Xo  
.`LgYW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4'At.<]jL  
6 nGY^  
2004.7.7 h-'wV${b  
StM/  
8&a_A:h  
(转载自:Freekaobo.com) _p4 }<pG  
r<FQX3  
时间:2005-06-21 11:57   { R*Y=Ie  
ZC\mxBy  
-------------------------------------------------------------------------------- anx&Xj|=.F  
.98.G4J>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体力学 iK x+6v  
Dt {')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C?nY  
iB{xvyR  
连续介质假说; 流体的性质 EX 9Z{xX  
Nu. (viQ}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速度分解定理 g3a/;wl  
/oDpgOn  
变形速度张量的意义; 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 {"4<To]z  
|LFUzq>j  
流体运动的分类;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应力张量 o_:Qk;t  
{h ^c  
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QE6El'S  
foyB{6q8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应力形式) 3B"7VBK{  
HwW6tQ  
本构方程; 能量方程 7%opzdS#  
}MjQP R  
状态方程;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BlJ|M  
. z].:$J&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4a 4N C  
#'g^Za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 8vO;IK]9b^  
0k.v0a7%  
静止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skK*OO 2-  
NJ>,'s  
第四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 U%n,XOJ  
*k!(ti[  
理想流体运动问题的数学提法; 开尔文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 a.CF9m5]c  
5Fr;  
涡面,涡线,涡管及涡管强度的保持性定理 >.LgsMRIKi  
zw< 4G[u  
伯努利积分; 柯西—拉格朗日积分和一维不定常流动 5<^'Cy  
Y}K!`~n1S  
动量定理,动量距定理 v*vn<nPAQ>  
 Y[h#hZ  
第五章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 DQMPA j.  
OH0S2?,{>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问题的提法 k*OvcYL1A  
"0b?+ 3_{G  
速度势函数和无旋流动的某些性质,动能表达式 76$*1jB  
uFC?_q?4\  
平面流动的流函数 TbMdQbj}  
Rnzqw,q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复位势与复速度 E*OG-r   
 . uBO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基本解及其叠加 W  _J&M4  
fEB195#@9  
圆柱的绕流; 虚象法 r?>Vx -  
AvyQ4xim+  
保角变换方法; 机翼外部绕流,库塔—儒柯夫斯基条件 (*MNox?w  
Sf=F cb  
定常绕流问题的力与力矩公式; 某些最简单的保角变换 ;*W=c   
& { DR 6  
区域保角变换时域内奇点的随同变换 i3D<`\;r  
J6eJIKK  
在原静止的理想不可压缩均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的受力 R$Zv0a&  
xLe =d|6  
第六章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v#iFQVBq  
: #3OcD4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组     粘性流体运动的一般性质 iD.0J/  
T~s&)wD  
相似律,层流和紊流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讨论 kNRyOUy  
kmmL>fCV"M  
准确解; 绕圆球的小雷诺数流动 f( ]R/'o  
jo<>Hc{g>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半无穷长平板的层流边界层 `<S/?I8  
3aEt>x  
动量积分关系式方法; 雷诺方程 U&,r4>V@h>  
7X(rLd 6#  
普朗特混合长理论; 圆管内的湍流运动 2IK xh  
`oB'(  
平板湍流边界层; 物体的阻力 ? UxG/]",  
{`+bW"9  
第七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 =t@:F  
-" 2<h:#  
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音速 tU9rCL:P  
^:qpa5^"  
定常一维等熵理论; 亚音速,超音速气流的差别 sXSj OUI  
PXOrOK  
激波理论; 定常平面超音速流绕角的等熵膨胀 imo'(j7  
DfAiL(  
拉伐尔变工况流动特性 -X`~;=m>U  
yfPCGCOW?  
参考 吴望一编《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或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自编讲义《流体力学》。 ^ze@#Cp  
'}wG"0  
)fxo )GS  
2004.7.7 j09mI$2y67  
wlm3~B\64  
(转载自:Freekaobo.com) @).WIs  
9`ri J4zl  
时间:2005-06-21 11:58   OwNAN  
{%]NpFg#b  
-------------------------------------------------------------------------------- &>d:ewM\  
5"76R Gw=  
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的力学行为 vG'vgUo  
nG&w0de<>  
金属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 t:?<0yfp&  
2jI4V;H8g  
    包括弹性、屈服、强化、破坏过程;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性能指标及其测试原理与方法;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材料的力学模型等。 E'S<L|A/  
?TL2'U| M  
金属材料的断裂: "cnG/{($*  
K9x*Sep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断裂韧性(包括K1c,J1c,CTOD)测试原理与方法;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等。 ')C _An>X6  
]pM5?^<~  
金属材料的疲劳: >#${.+y  
$5q{vy  
    材料的循环性能(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与滞后环);变幅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应力疲劳、应变疲劳性能;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腐蚀疲劳行为;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等。 y1@"H/nYJ  
(P]^8qc  
其他: fzGZ:L  
4fU5RB7%  
    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失效,抗冲击载荷的性能指标;高温蠕变规律;低温脆性现象;陶瓷材料的强度等。 ve64-D  
-r6(=A  
&gKP6ANx2  
S`'uUvAA  
(转载自:Freekaobo.com) %8z+R m,Ot  
;GSfN  
时间:2005-06-21 11:58   `Tm8TZd66  
CwCo"%E8}  
-------------------------------------------------------------------------------- IdC k  
 q)zu}m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弹塑性力学 >.k@!*  
$fU/9jTa  
应力理论 aa qjE  
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应力状态分析;球形应力张量和偏斜应力张量; x.yb4i=Jq  
ZRVF{D??"%  
应变理论 >Y*iy  
几何方程;应变状态分析;变形协调条件;球形应变     张量和偏斜应变张量及其不变量; P[J qJi/H  
lw/ m0}it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f}X?:  
一般情况下的胡克定律;各向同性体的胡克定律; D$^7Xhk  
ZP G8q  
弹性力学问题的建立 L>R!A3G1  
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按位移求解问题;按应力求解问题;应力函数;最简单问题的解法; 7UEy L }N  
n6-!@RYr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V'| g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用应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条件;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和双调和方程;平面极坐标问题的提法及某些具体问题的求解(其中包括轴对称问题,曲杆与带圆孔的板问题;楔体和半平面问题) iz|9a|k6x  
k3htHCf*G$  
等截面杆的扭转和弯曲 [4 (A458H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薄壁杆件的扭转; =_~'G^`tu  
EPUJa~4  
空间对称应力分布 <a/ZOuBzZ  
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的两种简单解;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 uS+b* :  
? wiq 3f6  
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9?mOLDu}Q0  
弹性体的应变能、应变余能、体积变形应变能、形状变形应变能;虚位移原理;位移变分方程和最小势能原理; ]8j5Ou6#y  
&wWGZ~T  
Ritz方法和伽辽金方法;虚应力原理;应力变分方程和最小余能原理;能量法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和扭转问题中的应用; C @[9 LB  
&cv /q$W4  
塑性力学基本问题 MyR\_)P?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屈服条件;塑性力学应力应变关系; 7}HA_@[  
&I">{J<  
简单塑性力学问题; U";Rp& \3;  
o~z.7q  
参考书目: q\b9e&2Y  
jI pcMN<  
  《弹性力学》,吴家龙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Pf ,5=*B  
G`<1>%" F  
  《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徐秉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T:9Y_i  
lu(Omds+  
2004.7.7 Z|7I }i  
!{- 3:N7  
(转载自:Freekaobo.com) 2Uw}'J_N  
bJ u,R-f  
时间:2005-06-21 11:59   `>HthK  
t"m`P1  
-------------------------------------------------------------------------------- _-nN( ${{  
[&59n,R`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流体力学 ]-]@=qYu  
VY26 Cf"  
1.有限差分法 gnK!"! nL  
T</gWW  
基本思想、截断误差估计、相容性和稳定性分析,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法,迎风算法。 y")>" 8H  
p_ y*-,W (  
2. 有限元法 %bETr"Xom  
$e,!fB;B  
基本思想、Galerkin 加权余量法、单元和总体插值函数、自然和本质边界条件、单元矩阵系数计算、总体系数矩阵。椭圆型微分方程的有限元解法。 !,WRXE&j  
P =Gb  
3.有限体积法 h*'5h!  
*/qc%!YV9  
基本思想、交错网格、单元边界流量、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体积解法 >I ; #BE3  
`t"Kq+  
4.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解法 =I3U.^ :  
=hb87g.  
二维涡-流函数法,基本变量迭代算法,湍流模型 s_+XSH[=f  
|W[rywxx  
5.气体流动Euler 方程的数值方法 e/%Y ruzS  
clV/i&]Qa  
边界拟合坐标的有限差分法,对流项的迎风算法 4IpFT;`q  
,RH986,6V  
2004.7.7 5,fzB~$TX(  
K~N[^pF  
(转载自:Freekaobo.com) 5Uz(Bi  
+#9 (T  
时间:2005-06-21 11:59   ` &DiM@Sm  
~|]\. ^B  
-------------------------------------------------------------------------------- !9Ni[8&Fg0  
=,9'O/br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限元法基础 s47"JKf"  
.w"O/6."  
限于结构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线性有限元分析,主要了解和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实施过程。 )]Rr:i9n  
3_:k12%p  
一、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有采用限元法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j_ Y ,  
(.) s =  
二、平面问题:通过平面问题分析的学习,了解位移函数选取的原则和有限元法收敛条件,掌握确定插值形函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三角形常应变单元及矩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结点载荷向量的计算,掌握单元应力的计算。弄懂刚度矩阵、刚度方程的力学意义和性质。 m#P&Yd4T  
L@uK E jR  
三、空间问题及板弯曲问题:比较这些类问题与平面问题的异同,了解掌握这些类问题的特点。 B 8,{j wB  
OC.@C}u  
四、等参数单元:了解掌握等参数单元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学会构造插值形函数,掌握参数单元的单刚、等效结点载荷的一般计算格式。 0}!lN{m?  
<#Dc(VhT  
五、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了解有限元动力学方程的形式,掌握质量矩阵的计算。 K>~l6  
P@ u%{  
2004.7.7 4G2V{(@QiZ  
-tJ*F!w6U  
(转载自:Freekaobo.com) w0SgF/"@  
;E_{Zji_e  
时间:2005-06-21 12:00   75ob1h"  
9IMcp~zX  
-------------------------------------------------------------------------------- I_Qnq4Sk(  
f #1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公共管理学 bzS [X  
Bc@e;k@i  
“公共管理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考生对公共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公共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效。 1d6pQ9 N  
h9mR+ng*oD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nE YJ?_55  
< Lt$qV-#  
1、考试形式 /r6DPR0\  
ub&1L_K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lHU$A;  
qJsEKuOs  
(2)、题型以论述题和案例题为主,兼有简答题。 Syb:i(Y  
z&8#1'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slbV[xR  
>JhQ=j  
2、参考书目 C/JFg-r  
Wil +"[Ge  
(1)、徐晓林 田穗生编蓍《行政学原理》(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TBzM~y  
/[p4. FL  
(2)、徐晓林主编《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e)M1$  
`^/Q"zH  
第二部分、考试范围 W*0KAC`m  
d@<XR~);  
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论研究 AG?oA328  
@'QBrE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XxGm,A+>Ty  
rr*IIG&.5  
政府职能的特性、类型与配置  : 2?du  
1DX=\BWp  
公共组织的有关理论、公共组织类型 <MYD`,$yu  
j<c_*^/'9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l}m@9 ~oC  
@!S5FOXipZ  
行政决策 ~9{.!7KPc  
09Fr1PL  
公共选择理论 #q\C"N5ip  
b@7 ItzD  
新公共管理、善治 )XD_Yq@E  
9]Y@eRI<  
企业家政府的基本原则 c9Cp!.#*E  
wm}i+ApK  
电子政务与数字政府管理 q|~9%Pujg  
1&dWt_\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c \'  
q LR)>$  
(转载自:Freekaobo.com) sV-9 xh)i  
nF)|oA   
时间:2005-06-21 12:00   )0NA*<Q+.  
/V,:gLpQ  
-------------------------------------------------------------------------------- HxkhlNB  
!4|7U\;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等学校德育 /@0wbA  
)s!x)< d;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F77~156  
(|S e+Y#e,  
考试性质 8NpQ"0 X  
高等学校德育是高等教育学专业高等学校德育方向博士生必考的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德育学理论基础。 4re^j4L~o  
8}4V$b`Z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t ; "o,T  
pZXva9bE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8F7;d N8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_Nw-|N.  
答题时间:180分钟 0nBAO  
题型比例 k5|h8%h8  
名词释义 约20% 1SQ&m H/  
WG9x_X&XJ  
简答题   约40% [9X1;bO#f  
|NL$? %I  
论述题   约40% ZfS-W&6Z  
e:&5Cvx  
参考书目 N n+leM  
鲁洁《德育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aabnlOVw  
;4%^4<+3  
刘献君《大学德育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7h,SX]4Q  
FK0nQ{uB"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s@Y0"   
qpFFvZ W  
1.德育的内涵 YEQ}<\B\&  
.(`#q@73  
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整体,德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weKwBw  
EX=Q(}9F<  
德育概念的发展过程,德育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德育的本质,大学德育的特点。 s lXk <  
a8Nl' f*0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的理论基础 C([TolZ  
,a_\o&V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的对象和规格,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过程。 {O[a +r.n  
7&qunK'  
3.认知与德育 n'K,*  
[g`P(?  
认知主要是对个体之外物的认识,核心是思维;缺乏认知、思维参与,只可能形成幻想、产生盲目;认知是德育的重要前提和方面。 M1-n  
IR(qjm\V  
4.情感与德育 $<OX\f%  
C5c@@ch :  
情感是对个体之内在物的感悟,核心是体验;缺乏情感、体验的参与,个体很难内化;克服德育中忽视情感、体验的倾向。 1.6yi];6  
oqc89DEbJ  
5.大学德育与社会 qk<(iVUO  
g ]e^;  
德育的产生、发展、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特点、规律;德育要体现社会的意志,即实现人的社会化。 IQAV`~_G  
5 B< em  
6.大学德育与人的发展 C4Z}WBS(  
8M <q-sn4B  
人的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大学德育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ph qx<N@  
&`Oj<UyJY  
7.大学德育的功能 6vAq&Y{JB'  
5|z>_f.^pS  
大学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育人功能、享用功能,德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CoO..  
hd0d gc  
8.大学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w\ 4;5.$  
@-qS[ bV  
大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大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大学德育过程与智德育过程的区别。 h8B:}_Cu  
a|?&  
9.素质结构及素质教育 \]uD"Jqv#  
5tfD*j n  
素质的内涵,素质的结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 [CxnGeKK  
u5zL;C3O  
10.大学德育的实施 ?&A)% 6` ~  
G%5bQ|O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育,心理教育,养成教育。 pn"TFapJA  
@pq2Z^SQH  
11.大学德育改革 iXLODuI  
qV]p\/a.  
知识经济与德育,市场化与德育,国际化与德育,网络化与德育,大学德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趋势。 r'*x><m'  
Ad7N '1O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2v UFq`H  
r:N =?X`N  
2004.7.7 =c/jS  
GO&~)Vh&7  
(转载自:Freekaobo.com) fL$U%I3  
p} }pq~EH/  
时间:2005-06-21 12:01   J)o.@+Q}  
>%6a$r~@  
-------------------------------------------------------------------------------- [7Fx#o=da  
}`fFzb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等教育管理学 =#=<%HPT  
'0b!lVe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向的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Sjb[v  
9f=L '{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G.{)#cR  
"kb[}r4?  
1.考试形式 K%jh 6c8  
zjE|UK{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C ~$<VYI  
sOVbz2 \yb  
  (2)题型以论述题为主,兼有简答(简述)或概念释义与辨析。 ]`+J!G,  
]S0tK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rd_!'pG  
y@Gl'@-O  
2.参考书目 MA`.&MA.  
kO3N.t@n  
  (1)姚启和著《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gQrBa  
(/i?Fd  
  (2)薛天祥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0PP5qeqN2n  
\8^c"%v,:  
  (3)《大学运行模式》,(美)罗伯特•伯恩鲍姆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z1\n3,  
e+~Q58oD  
第二部分 考试范围 t,]E5,1  
'kb|!  
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建设 |Y tZOQu  
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Y=5}u&\   
高等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 OD8{ /7  
高等教育管理基本原理 59MpHkr  
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与改革 i-FsA  
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管理,等等 SJ8C BxA  
BG9.h!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 Dlq-}  
zgn~UC6&  
2003年高等教育学博士生招生考试 wa%;'M&  
TbQ5  
“高等教育管理学”试题 @b3jO  
V`& O`  
本试卷一共6道题,前3题为必答题,后3题为选答题。请从后3题中任选2题作答,如3题都答,将按答题顺序,对前2题予以评分。 Z=.$mFE\  
e. '6q ($3  
概述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 vPce6 Cl*  
简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适用性。 Yc3Rq4I'G  
简述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主要成就。 _ %gu<Ys  
试论我国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o]{UfW  
论学术自由、自主办学、教授治校与学术自律的关系。 cV f}8qf)  
假如你是一所高水大学的校长,你的治校方略是什么?为什么? (N^tg8Z<  
R>;m6Rb_  
2004.7.7 8<:.DFq  
)WH;G:$&"  
(转载自:Freekaobo.com) UlQS]f~  
]9PQKC2&  
时间:2005-06-21 12:01   zEy,aa :M  
PD $' ~2  
-------------------------------------------------------------------------------- =berCV  
/Bs42uJ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经济学 uA;vW\fHr  
Nv5)A=6#AA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g>pvcf(  
g:eq B&&  
一、考试性质 ;!(GwgllD  
<c.8 f;1F  
1、《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基础考试课程之一。 $(fhO   
wCgi@\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I,=L;p  
f!Mx +ky  
二、考试要求 ;Q>+#5H6F8  
h>"j!|#!s  
1、全面掌握和充分理解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范畴等。 9Q>85IiT  
{1;R&  
2、系统了解和深入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问题。 tA8O( 9OV  
sR;u#".  
3、准确把握教育经济学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 R$tX  
L%HFsuIO-  
4、对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实际问题能提出、阐明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j}A=SDZ)  
$pJw p{kN  
三、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v}4,'dS  
RXRoMg!-P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Z=dM7Lj*  
F R(k==pZ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40%,论述题占60%。 #QNa| f#=  
tID=I0D  
四、参考书目 eX'U d%  
B  
1、靳希斌主编:《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d_ 7hh  
N/78Ub  
2、王善迈著:《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C}qHvwFm  
MdDL?ev  
3、闵维方主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_tRRIW"Vx"  
yA#nnu1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 [@_W-rA  
/2'l=R5#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m*.+9 6  
教育资源配置 F+ %l= fs  
教育投资  <H npI  
劳动力需求结构与教育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 =~>g--^U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 NFyKTA6  
教育效益分析 J7Mbv2D  
教育与个人经济收入关系的研究 Tje(hnN  
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研究 V8#NXU g<!  
教育财政体制与学校财政体制改革 K#Zv>x!to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iMqIh"  
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比较 Y,Lx6kU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ngzg  
(转载自:Freekaobo.com)  |nfMoUI  
O7p=N8V  
时间:2005-06-21 12:02   THARr#1b};  
w+wtr[;wwL  
-------------------------------------------------------------------------------- 7pou(U  
>g m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管理学 7]9,J(:Ed  
}[R-)M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教育管理研究方向的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育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Sm/s;&c6  
80ox$U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S F`(`h0e  
d&\3}uH  
1.考试形式 h-kmZ<p|^  
A$]s{`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n v_O  
Y2;2Exp^  
  (2)题型以论述题为主,兼有简答(简述)或概念释义与辨析等。 ]x{.qTtw  
@mmnr?_ w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0)M8Tm0$  
i(_A;TT6  
2.参考书目 uovv">Uw  
wJNm}Wf  
(1)萧宗六、贺乐凡主编《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EY:IwDA.}  
G[`1Yw$  
(2)刘文修编著《教育管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Ns[qn;9  
![ sXR  
(3)[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堂奈著《管理学》(第八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Bp3E)l  
JXM]tV   
第二部分 考试范围 XbqMWQN*  
bMGn&6QiP[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c5jCy}n  
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l?=\9y  
教育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7 @ )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5NuFLOf  
教育管理的前沿问题研究 <S041KF.{6  
国际与比较教育管理,等等 D:;idUO  
Ps74SoD-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xC,x_:R`  
Dlq !:dF{&  
2004.7.7 3iIy_nWC  
Aeb(b+=  
(转载自:Freekaobo.com) b:D92pH  
>m>F {v  
时间:2005-06-21 12:02   _ i}W1i  
N,c!1: b  
-------------------------------------------------------------------------------- )63 $,y-;$  
F5Z,Jmi^M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 _r*\ BM8y  
R qtBz3v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Vw2skOT  
motK}G  
一、考试性质 =FrB{Eu  
N)H "'#-  
1、《教育综合》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考试课程之一。 lL:a}#qxU  
wSN9` "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x,!Dd  
<X:JMj+  
gSz<K. CT  
H OR8Jwf:  
二、考试范围 P.'.KZJ:WD  
h0'*)`;z  
1、教育基本理论;2、课程和教学论;3、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4、中国当代教育研究进展;5、中国古代教育思想;6、中国古代教育制度;7、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8、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JaCX}[R  
"lI-/ G  
评价标准 ;:P4~R  
1、教育基本理论及教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BDB*>y7(  
d:@+dS  
2、准确把握中外重要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R+-mP!nj  
wq$$. .E  
3、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命题; \Ii{s n9  
eV[{c %wN:  
4、能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h-_|N  
2:*15RH3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4G1,T_,  
D&G6 ^ME  
1、本科目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ye^x>a['  
hdPGqJE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30%--40%,论述题占60%--70% r#sg5aS7O|  
aZN?V}^+  
五、参考书目 Zhfp>D  
OS(`H5D  
1、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B\J[O5},  
2.孙培清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D+]mKPB  
3、王天一等著:《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a*P v^Np-v  
_3`G ZeGV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6] x6FeuS  
WLUgiW(0$  
一、教育学的学科问题和教育科学研究 C'JI%HnQ  
Y& 6jFT_  
二、教育起源 7{#p'.nc5  
ef)RlzL Oq  
三、教育本质 Xf4QLw/r  
*~PB  
四、教育目的 A;co1,]gR  
iJ{axa &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 3r~8:F"g  
[<@L`ki  
六、教育与人的发展 7!M; ?Y  
XRPJPwes]  
七、德育、智育、美育、体育 ]3v)3Wp  
C. .|O  
八、课程与教学 ;~F* 2)  
|j+JLB  
九、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upMs yLp(  
{MtJP:8Jp  
十、中国当代教育研究进展 0*MUe1{  
=d;a1AO{&  
十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dw 6ysOR@  
K"l~bFCZ8  
十二、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ss5: S  
PS~_a  
十三、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x1~AY/)v  
7^>~k}H  
十四、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BD"Dzq  
@0@WklA JA  
第三部分 试题举例 |K. I%B  
",~ZO<P  
简述题 2H;#L`Z*  
1、试谈你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6EY\  
s58dHnj5+  
2、谈谈体育对丰富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意义。 j~b NH~3  
h8WM4 PK  
3、试述中国古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育特点。 o5]-Kuw`  
eJf]"-  
试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Vn_H<  
二、论述题 7Ws88Qs)  
|QZ E  
根据课程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特点。 x'-gvbj!  
试析中国教育界在教学本质问题上的争论,谈谈你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_k}Qe ;  
试评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 |a) zuC  
综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fNda&  
iYiTkq  
2004.7.7 VOYQ<tg  
mY=sh{ir  
(转载自:Freekaobo.com) jBEW("4R  
;eo}/-a_Xw  
时间:2005-06-21 12:03   { Mf-?_%  
%O!x rA{  
-------------------------------------------------------------------------------- 3;jx Io$,  
GfSD%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图形图象处理 -F(luRBS(W  
UFZOu%Y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7z{N}  
s-IM  
考试性质 DBGU:V,85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图形图象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考生考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图形图象处理的基础和能力,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 G7)Y:  
CL`+\ .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Y# rxb  
amExZ/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qYw  
BK) <~I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UlNiH  
答题时间:180分钟。 MGK?FJn_?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计算机图形学80%,图象处理20%。 2z$!}  
题型比例:选择填空约20%,简答题约30%,计算题约20%,论述题约30%。 ]1zud  
__+8wC  
三、性质与要求 $y.0h(  
!?).4yr  
《图形图象处理》是研究计算机处理图形图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和应用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中的数学原理,基本方法和软件设计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尽量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图象方面最新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为掌握这些最新成果准备条件。 j(k%w   
~xDu2 -5  
四、参考书目 6WIs*$T2*  
t_16icF9U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vcV9*  
3*\Q]|SI!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av5a2r0W1  
N^wHO<IO 1  
基本知识 @PLJ)RL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象处理 QBi]gT@&g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 bYpeI(zK  
图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A";o E  
图形设备 5`:d$rv  
图形软件标准 dHg[r|xC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方向 @^ti*`  
f9},d1k  
二、基本图形生成技 NOkgG0Z  
%,<Ki]F  
  1.直线,圆,椭圆的生成算法 l\Ww^   
n53c} ^  
  2.抛物线参数样条曲线,Bezier曲线,B样条曲线的生成 6r D]6#D  
d+5~^\lV  
  3.区域填充算法 3iX\):4  
uM,Ps}  
  4.线宽与线型的处理 -r3 s{HO  
P7Qel,  
  5.字符的存储与显示 @^.W|Zh[&  
1iLU{m9  
  6.线段和多边形的裁剪 vp*+C kd  
dT?3Q;>B?  
  7.反走样技术 nu~]9~)I  
8 Zp^/43  
三、图形变换 <LXx_{=:  
o59$v X,  
  1.齐次坐标 hh%?E\qM  
NV9JMB{q  
  2.窗口视图变换  |Nj6RB7  
Qe ip h  
  3.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 7[u>#8  
!d!u{1Y&  
  4.形体的投影变换 cgQ6b.  
{Y Y,{H  
四、交互技术与用户接口 blIMrP%  
vxI9|i  
  1.基本交互任务和技术 xb9+-{<J  
g; ] '  
  2.组合交互任务和技术 ~eoM 2XlW  
u{\'/c7G  
  3.用户接口的设计 0NC70+4L  
pb)8?1O|s  
  4.用户接口软件 N 1Ag .  
`V\?YS}  
五、几何造型 \y=oZk4  
X|eZpIA45  
  1.形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s:"Sbml  
Xw!\,"{s  
  2.边界表示的数据结构与欧拉操作 [p`5$\e  
bG@2f"  
  3.求交算法 KbvMp1'9P  
@y`xFPB  
  4.集合运算 ZDR@VYi+~  
_J W|3q  
六、真实图形 % |D)%|Z  
k_0@,b 3  
  1.隐藏线的消除 Hn(1_I%zF  
p,$N-22a  
  2.隐藏面的消除 sEdz`F  
F1L[3D^-  
  3.明暗效果和纹理 TI< x;p  
crP2jF!  
  4.光线跟踪 Ms(xQ[#+  
8a P/vToa  
  5.辐射度 V<0iYi;4=  
0^-1d2Z~  
七、图象处理 fj5 g\m  
PWpt\g  
  1.数字图象采样理论 ZLv/otf:|"  
e}e8 WR=B  
  2.图象的空间变换变换 :OY~Q3 @  
l:!L+t*}6  
  3.图象解析 _]>1(8_N  
@%R<3!3v  
  4.图象数据压缩 i/ilG 3m>  
w6% Q"%rp  
5.图象识别 \WCQ>c?~  
*Y m? gCig  
2004.7.7 3yZmW$E.  
yp.K-  
(转载自:Freekaobo.com) zN4OrG 0  
9B: 3Ha=  
时间:2005-06-21 12:03   []>'Dw_r  
n{ ;j  
-------------------------------------------------------------------------------- {3tzr;c?  
~?Q sr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W7i|uTM  
Wy}I"q[~So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i--t ?@#  
              {m.$EoS  
一、考试性质 :gh[BeqQ)  
|cPHl+$nh.  
  《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个综合考试科目。 'ZfgCu)St  
tgK I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学科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以利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G6sK3K  
 T~TP  
  考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Jg6Lr~!i  
}]?Si6_ZZ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j2Zp#E!  
*Z5^WHwg  
  1.数据结构 bLgH3[{  
l>?c AB[  
  各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的概念、特征、操作、存储表示和基本应用;各类查找表的查找方法,基本的内排序和外排序方法;文件在外存储器中的表示方法;相关算法的C/C++描述与分析。 I2ek`t]  
Y ::0v@&(  
  2.算法分析 5,RUPaE  
I5$P9UE+^9  
  算法的基本概念,分治策略,贪心策略,动态规划,基本检索与周游方法。 g*| j+<:7  
0J)s2&H  
三、评价目标 1^p/#jt  
I$n= >s  
  1.数据结构 [|u^:&az  
$Gn.G_"v  
  在考察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注重考察综合应用的能力,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 ! v D  
XC4Z,,ah"  
  2.算法分析 N0U/u'J!g  
wucdXj{%  
  掌握一定的算法分析能力, 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能正确地选用常用的非数值计算算法, 能站在算法设计策略的高度上设计算法。 c PGlT"  
15$xa_w}L  
  具体要求见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Tt[zSlIMx  
0P^h6Vat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o9?@jjqH  
.b :!qUE^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l{3B }_,  
*OVB;]D3+  
  2.答题时间:180分钟。 H^_,e= j  
D-3[# ~MV  
  3.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4DXbeQs:  
WKf<% E$  
  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约占40%~50%;综合应用、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与分析约占60%~50%。 xVvUx,t  
UNI< r  
  4.试卷结构与考试题型  idmU.`  
B( [x8A]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约20% FR(W.5[  
I8F +Z  
  (2)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 约35% e4X df>B  
lwn O  
  (3)算法设计题, 算法分析题: 约35% wak26W>I3  
q:{#kv8  
  (4)其它题型:           约10% l,wlxh$}(  
(su,= Z  
                                    [ X*p [  
e~h>b.~  
五、参考书目 Y~~Dg?e  
8(3(kZxS  
  1.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pjl%Jm  
N'^>pSc4W|  
  2.余祥宣 崔国华 邹海明,《计算机算法基础》(前五章),华中理工大学出版 ];r! M0  
:\T Mm>%q  
社,2000 3 qYGEhxv  
*miG<  
  3.Horowitz,S Sahni,《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lgorithms》.New York: GR,2^]<{  
Da^q 9,|  
Computer Science Press,1978 ~f QrH%@  
MB}nn&u#  
Q G) s  
68%aDs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0 7jr%-~  
{9IRW\kn  
一、数据结构(约60%) 0Q3U\cDr  
I2}W/}  
  1.数据结构和算法C/C++描述。 ?7\V)$00(&  
\0@DOW22C  
  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的概念;数据类型与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和算法C++描述。 b3N IFKw  
T2{e 1 =Z7  
  2.线性表: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应用举例;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应用举例。  t]c<HDCK  
tX*@r  
  3.栈: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栈的抽象数据类型;顺序栈,链式栈;栈和递归,算术表达式求值,其它应用。 eAHY/Y!  
/08FV|tX)  
  4.队列: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顺序队列,链式队列;双端队列 ;应用举例。 F` }'^>  
YSjc=  
  5.数组和广义表 D@=]mh6vl  
G/ x6zdk  
  (1)数组:数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数组应用举例;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矩阵的压缩存储。 gI:g/ R  
vgW(l2,@  
  (2)广义表:广义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广义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广义表运算的实现举例。 m:_#kfC&K"  
}OkzP)(  
  6.字符串:字符串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字符串的存储结构,字符串操作的实现举例,字符串和模式匹配。 Ff<cY%t  
3G// _f  
  7.树和二叉树 O"9t,B>=i  
j;$f[@0o  
  (1)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Y xG  
6O4 *OR<&  
  (2)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几种特殊二叉树,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遍历二叉树, 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 DLwlA !z  
.M6. ]H  
  (3)遍历二叉树: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层次遍历。 M]8>5Zx.  
'[ c-$X2Ak  
  (4)二叉树其它操作实现举例。 AA-$;s  
3P_.SF  
  (5)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和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线索化, 线索二叉树的遍历。 Hc/7x).  
 2_$8Ga  
  (6)树的存储结构,树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 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树和森林的遍历。 |\bNFnn(  
~HY)$Yp ;  
  (7)带权路径长度, 哈夫曼树(Huffman)和哈夫曼算法, 哈夫曼编码树。 +5fB?0D;  
/{R ^J#  
  (8)二叉排序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叉排序树的建立,二叉排序树其它操作 dX\OP>  
gd[muR ~  
实现举例。 CfOyHhhKX  
{UH45#Ua  
  8.图 kwi$%  
h`Jc%6o  
  (1)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图的抽象数据类型。 UAjN  
~ESw* 6s9  
  (2)图的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邻接表,逆邻接表;邻接多重表。 ?;=7{E j  
9#H0|zL  
  (3)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法, 宽度优先搜索法, 求图的连通分量。 2k!uk6  
}[%F  
  (4)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普里姆(Prim)算法。 +R?E @S  
N+V#=U y  
  (5)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T;sWl  
W'Gh:73'}  
  9.查找 0MT?}D&TL  
02 FLe*zQ  
  (1)查找的概念。 %B&O+~  
DKo6lP`  
  (2)顺序表的查找:顺序查找, 折半查找, 分块查找。 C\rT'!Uk\Q  
[YQtX_;w  
  (3)树表的查找: 二叉排序树, 平衡二叉树。 w2$ L;q  
[p\xk {7Y  
  (4)哈希(Hash)表的查找: 哈希表的概念,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哈希表的建立和查找, 冲突的处理方法。 z@~Z Mk  
0?R$>=u  
  10.排序 HH*,Oe   
2!f'l'}  
  (1)排序的概念 ~+\A4BW  
;8F6a:\v  
  (2)交换排序: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8s>+ i  
tIA)LF  
  (3)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2路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q q^[(n  
F0m[ls$  
  (4)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 锦标赛排序,堆排序。 ?h7[^sxJ  
Ty 6XU!  
  (5)归并排序,(6)基数排序 "{{@N4^  
4pDZ +}p  
  11.文件:文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文件的物理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与索引顺序文件, 直接存取文件,链接文件和多重链表文件,倒排文件。 PHsM)V+  
cP 21x<n  
  12.外排序:外排序的基本过程,初始归并段的生成,多路平衡归并排序, 最佳归并树。 ZZL%5{ w_  
3,+Us B%  
二、算法分析(约40%) BZQJ@lk5  
IxP$ lx  
  1.基础知识 XF4NRs  
I7ySm12}  
  算法的定义,它所涉及的内容及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及其数学工具;基本的数据结构,用SPARKS语言写算法;集合的基本运算----查找和合并;递归程序和消去递归的十三条规则。  GwD"j]  
gn 9CZ  
  2.分治法 qyzeAK\Ia  
ht)KS9Xu  
  分治法的一般方法, 二分检索, 找最大和最小元素, 归并分类, 快速分类, I>3G"[t  
lce~6}  
  选择问题, 斯特拉森矩阵乘法。 I8hmn@ce  
"jl`FAu)q  
  3.贪心方法 6 dCqS  
ffQ&1T<  
  一般方法及背包问题, 带有限期的作业排序, 最优归并模式, 最小生成树, 单源点最短路径。 xeHqC9Ou  
Z Q9's  
  4.动态规划 X?"Ro`S  
Sytx9`G 5  
  一般方法, 多段图, 每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最优二分检索树, 0/1背包问题, 可靠性设计, 货郎担问题, 流水线调度问题。 ]| =#FFz  
LYiz:cQh  
  5.周游与检索 4VL]v9  
q} R"  
基本概念与一般方法, 代码优化, 双连通分图和深度优先检索。 DU4Prjb'  
                              =mk7'A>l  
2004.7.7 KK*"s^ L  
cE= v566  
(转载自:Freekaobo.com) 7" cgj#  
SY 2B\TV  
时间:2005-06-21 12:04   mY1$N}8fm  
'W j Q  
-------------------------------------------------------------------------------- c~Hq.K$d  
1k>*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金属材料学》 pr-!otz  
Wc_Ph40C<_  
一、 考试性质及对象 C31SXQ  
^Q_0Zq^H  
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学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博士研究 O@_)]z?jUc  
FyQ^@@  
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TM':G9n  
!NYc!gYD  
二、 考试的学科范围 ;comL29l2`  
)5X7|*LP  
应考范围:钢中的合金元素及相变、合金元素及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典型钢种及铸铁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有色金属及其合 4 ITSDx  
1}!f.cWV(  
金等。 0:nQGX!N  
uBs[[9je(  
三、 评价目标 rYq8OZLi  
/gHRJ$2|Sx  
考查考生了解和掌握运用物理冶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描述和解决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相组成、合金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热处理工 eA_1?j]E3  
2Sb~tTGz79  
艺特点、相变过程、组织控制和性能强化等问题。 ^yu^Du  
 c:~o e  
四、 考查要点 T.W/S0#j3  
8'#%7+ "=!  
1. 钢中的合金元素及合金钢中的相组成 T cSj `-  
BbiBtU  
2. 合金钢中的相变 K| Y r  
Q.6pmaXrb  
3. 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K22W=B)Ln  
/tP"r}l   
4. 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 1_  
?~S\^4]  
5. 各种典型钢种 FK={ %  
6z=:x+m  
①工程构件用钢 Gz~P 0Z^w}  
&g@?{5FP  
②机器零件用钢 }N4=~'R  
Te!q(;L`4  
③工模具用钢 G *Z4~-E4*  
31YzTbl[H  
④不锈钢 Z10#6v  
O&\;BF5:R  
⑤耐热钢 ^ i#q{@g  
o $p*C  
6. 铸铁 ](- :l6  
vVZ@/D6w  
7.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K}! VY`  
*]O[ZjyOY  
五、 样题 ,p>=WX  
sRb)*p'  
1. 什么是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产生?15分 `2d,=.X  
%,-vmqr  
2. 列举金属材料可能采用的各种强化方法并简述其机理,对纯金属和合金而言其强化手段有何区别?为什么?20分 "i4@'`r  
HRje4=:  
3. 简述Ti合金的合金化原则及原理。15分 JyYg)f  
+@AN+!(  
4. 简述高速钢W18Cr4V的合金化原理及热处理特点,为什么?15分 &FIPEe#n  
ix$?/GlL  
5. 提高耐热钢热强性的途径有哪几种?并简述其机理。15分 UFm E`|le  
TQ.d|{B[  
试讨论微量元素对钢的性能的有益影响。20分 ?7/n s>}  
"f(iQI  
r^VH [c@c  
ZVVK:d Dgt  
(转载自:Freekaobo.com) Qp!r_a&  
C8DZ:3E$c  
时间:2005-06-21 12:05   I/_`/mQ  
;:hyW,J  
-------------------------------------------------------------------------------- 2YdMsu~  
8@|+- )t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陶瓷材料学 ~z^VMr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 \!hW-+]W  
一、考试性质 J, _I$* _0  
陶瓷材料学是我校为招收材料学专业博士生设置的专业考试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学过相关课程的高等学校材料学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及格以上成绩。 /4<eI 3Z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b`PAOQ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P'KaWu9z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mu9;ixZ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peY(4#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SVpvx`&kT  
    陶瓷工艺学   50% Y<#WC#3=  
陶瓷材料学       50% nMNAn}~*M  
(四)题型比例 6,7Fl=<  
名词解释         约20% ;m,lS_[c  
简答题         约30% pj6Q0h)  
工艺分析         约20% sf2_x>U1  
论述题         约30% KIps {_J[<  
(五)参考书目 u 3wF)B{  
W.D.金格瑞,《陶瓷导论》. 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译,中国建筑出版社,1982年 p)(mF"\8=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 LKLlam  
陶瓷固体特征 包括晶体结构、玻璃结构、结构的不完整性、表面、界面、和晶界 WOZf4X`[  
相图 陶瓷的物理性能 包括热、光、电导、介电、磁等性能 )@RTU~#  
陶瓷的力学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和增韧方法 &kB[jz_[A  
陶瓷制备方法 包括制粉、成型、烧结原理 ? }|;ai  
六、差热、失重等热分析技术 :@I?JSi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X efNbl  
一.名词解释(15分) {6!Mf+Xq  
  烧结、塑化、二次颗粒、陈腐、陶瓷 a\$PqOB!  
二.粉末为何会烧结?试分析提高温度对烧结的促进作用。(20分) iNZ'qMH22  
三.试说明注浆成型用石膏模结构原理和制备原理。(25分) y@ J\h8_  
四.什么叫ZTA陶瓷?试说明ZTA陶瓷的主要韧化机制。(20分) Ash"D~  
五.说明ZrO2陶瓷为何要掺杂?如果掺杂Y2O3会产生何种点缺陷?写出缺陷反应式;分析这些点缺陷对ZrO2陶瓷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20分) z%Ywjfn'  
w1F7gd  
2004.7.7 NIrK+uC.d  
(转载自:Freekaobo.com) !T@>Ld:  
MeW8aL r  
时间:2005-06-21 12:05   Sdz!J 1  
*YZ' Uy?  
-------------------------------------------------------------------------------- ez%RWck  
BP6;dF5 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分子化学 A0# K@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zlksF  
M6vW}APH[n  
一、考试性质   g-U'{I5F  
pOS:/~I3  
高分子化学(材料类)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学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及相近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b{)9 ?%_  
D"j =|4S#  
考试对象为符合国家教育部及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有关规定的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各类人员。   3M 8P%  
BoG/Hd.S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T9jp*  
*Af]?-|^{#  
应考范围包括: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分类与命名、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逐步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聚合方法、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分析与表征等。   ;J r6  
z{bMW^F  
三、评价目标   Bs =V-0  
c!T^JZBb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高分子学科的基本特点及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常见聚合类型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及应用,是否了解常用的聚合方法和高聚物的表征手段,以及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 y{* U1[  
E D*=8 s2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Bq;Z }EV  
JQYIvo1,Q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kV!0cLH!hH  
5Qd |R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RY KQwB  
w5gN8ZF3  
(三)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91r9RG>  
eJ +;!0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约10%   yc|C}oQF  
X5U_|XK6Y  
自由基聚合:                 约15%   q#LwM]<.@>  
5#g<L ~  
自由基共聚合:                 约15%   JaKR#Y$+~  
BF<7.<,  
逐步聚合:                 约15%   ,pa,:k?  
nQdNXv<(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约15%   V9-pY/v 9  
!H{)L@f  
聚合方法:                 约5%   gGw6c" FRQ  
MG>g?s'!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约10%   @ v/%^  
bv;&oc:r  
高聚合的分析与表征:                 约10%   |w- tkkS  
0(|R N V_  
化学文献及进展:                 约5%   96]lI3 c  
hghtF  
(四) 题型比例   ?u"(^93f  
9<kKno  
名词解释                 约15%   B3O^(M5W  
2n?\tOm(V  
分析比较                 约40%   #j d?ocoY  
ZB:Fjq  
回答问题                 约35%   j$T2ff6  
2]eh[fRQ  
计算题                 约10%   F) {f{-@)  
9r+`j  
(五) 参考书目   $^IuE0.  
JnhHV(H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4en&EWUr  
_8\Uukm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K).X=2gjY  
ZgtW  
一、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qz E/n   
EYGJDv(S  
1. 聚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N TXT0:  
V?Lf& X?  
2. 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主要性能   fL83:<R K  
4dMwJ"V  
3. 聚合物材料和机械强度   -ud~'<k  
;Bc f~[ErM  
二、自由基聚合   )pr pG !  
;Zj Qy,H%  
1. 自由基聚合机理   (d^pYPr{  
j V:U%  
2. 链引发反应   gD=s~DgN)  
m oFK/5cJ  
3. 聚合速率   Cd7 j G  
IZJV6clM  
4. 分子量和链转移反应   C1p |.L?m  
x18ei@c  
5. 阻聚和缓聚   >P\T nb"Q\  
'(2G qX!  
6. 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En5Bsz !  
GgA =EdJn  
三、自由基共聚合   zG [-n.  
4LBjqv,P  
1. 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GT0 x  
{:6VJ0s\  
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e#Z h  
&[ 3y_,  
3. 竟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g^B 6N F  
LYWQqxB  
4.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ocdXzk`  
/DbwqBx  
5. Q-e概念   6K`frt  
>#!n"i;  
四、逐步聚合   H[-zQ#I9  
z W+wtYV4  
1. 缩聚反应   O "{o (  
q".l:T%|C}  
2. 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   X+&@$v1  
w?Q@"^IL  
3. 影响线型缩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rzqCQZHL5  
OY[N%wr!  
4. 线型逐步聚合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   %eD&2$q*  
/eIwv 31  
5. 体型缩聚   G4g },p!  
YJ3970c/M  
6. 凝胶化作用的凝胶点   X-n'?=  
-$e\m] }Z  
五、离子聚合   bZ3CJ f&mE  
(%I`EAR  
1.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引发作用   Bb-x1{t  
T \0e8"iZ  
2. 阳离子聚合机理及特点   WBC'~h<@  
r/{0Y Fa  
3.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i ;X'1TN(y  
Q^mJ_~  
4.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Cs*u{O  
n'M}6XUw  
5.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与单体的匹配   !sR`]0  
+j`*?pPD(.  
6.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7-uQKp  
z` gR*+  
7.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C9bf1ddCW&  
 : [AW  
8. 工业上重要的开环聚合   uV%7|/fD  
kA#>Xu/  
六、配位聚合   Y|1kE;  
g{a_{P  
1. 引发剂的类型和作用   ?rr%uXQjH  
@-u/('vpB  
2.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L TO1LAac  
wcV~z:&^5  
3. Ziegler-Natta引发剂   m3,]j\  
!@*Ac$J>$  
4. a-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iTjr$hQ;  
f+gyJ#R`  
七、聚合方法   iyj&O"  
h^[K= J  
1. 本体聚合   t|%iW%m4  
*a+~bX)18  
2. 溶液聚合   yNI} =Z  
2&5"m;<  
3. 悬浮聚合   L! Q&?xP  
L!/USh:IP  
4. 乳液聚合   Pk*EnA)  
-*tP_=-Dg  
八、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Oja)J-QXb  
G~YV6??  
1. 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   3pq&TYQU  
cV)C:!W2  
2. 聚合物的相似转变   }4ta#T Ea  
tS`fG;  
3. 功能高分子   &.Yh_  
0}HKmEM  
4. 聚合物的降解   0y|}}92:  
9j9A'Y9(  
5. 聚合物的老化与防老   30[?XVI&  
m",$M>  
九、高聚物的分析与表征   Yc\;`C  
(~/D*<A  
1. 质谱法   lusINILc  
O/l|\n  
2. 热解气相色谱法   1<fEz  
E jBEZL|_  
3. 红外与拉曼光谱   &|Z:8]'P  
 j}S  
4. 核磁共振法   PX(Gx%s|  
RH>b,  
5. X射线衍射和X光小角散射法   ToDN^qE+  
u`K+0^)T`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a*74FVZo.;  
0qZ{:}`3  
1.根据聚合度和基团的变化,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20分)   luLm:NWUM  
8R8J./i.K  
2.解释下列术语,并简要说明二者的关系和差异。(15分)   yq\)8Fe  
3"!2C,3c#  
接枝共聚和嵌段共聚   1OE^pxfi>  
自由基聚合和配位聚合   A CJmy2  
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   "uqa~R{  
3.下列单体适合于何种机理均聚: 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   ;z)$wH0xc  
d<(1^Rto  
说明理由。(20分)   D@5&xd_@4  
m7^a 4  
(i)CH2=CHCl       (ii)CH2=CHCN   Rm)vY}v  
>Mrz$ z{x  
(iii)CH2=CHC6H5 (iv)CH3CH=CHCOOCH3     G:A ~nv9  
W&BwBp]K  
(v) CH2=CHNO2    CG$S?  
241YJ  
4.比较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机理的差异。(20分)   t<}'/ )  
u#la+/   
5.什么是功能高分子?一般有哪两种方法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举例说明。(15分)   VXR.2C  
"`C|;\w  
6.影响阳离子聚合产物的聚合度的因素有哪些?   Mwp#.du(  
bq<QUw=]q&  
将2.0mol/L的苯乙烯-二氯乙烷溶液在25℃下,用4.0×10-4M硫酸引发聚合,计算起始聚合度。(10分)   d q"b_pr;  
{foF[M  
计算所用常数:Cs=4.5×10-2, Kp=7.6 l/mol·s Kt=4.9×10-2/s Ktr,m=0.12 l/mol·s   @Mt6O _V  
2~Gcoda  
2004.7.7(转载自:Freekaobo.com) n*@^c$&P  
J>] ' {!+  
时间:2005-06-21 12:07   d7$H})[^  
0f;L!.eP  
-------------------------------------------------------------------------------- jr" yIC_  
9SC#N 5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材料热力学2005-5-12 13:54:45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Ft`8=(  
(2005年6月修订) REQ2pfk0  
h7[V XE  
  材料热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本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以下内容: +=$]fjE?  
[M@i ,d-;A  
1. 经典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 <)?H98S  
eem.lVVD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5(u7b  
K)l{3\9l|  
1.2 内能,熵,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状态函数和过程函数 Qn[4&nUD  
b;9v.MZ4>g  
1.3 麦克斯韦关系式 08yTTt76t  
%q2dpzNW  
1.4 温度和物态方程 L.l"'=M  
3`SLMPI  
2. 化学热力学 q,Q MvUK:  
HP*x?|4  
2.1 偏摩尔函数和Gibbs-Duhem方程 *)L%pH>`  
&tLg}7?iB  
2.2 化学位和活度的概念及计算 qI:}3b;T  
j 7a;g7.  
2.3 理想溶液和规则溶液 q fadsVp  
}1N)3~  
2.4 平衡常数 EOVHTDkKf  
kS/Zb3  
2.5 化学稳定性和稳定性图 PKwHq<vAsB  
pc^(@eD  
3. 界面热力学 |~8iNcIS  
8 E.u3eS  
3.1 界面平衡条件 qB<D'h7  
'`/1?,=  
3.2 界面曲率对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Rl p/  
Lo7R^>  
3.3 润湿性 jVi''#F?f  
wEKm3mY;  
3.4 晶体的平衡形状—Wullf图 z/6kxV89  
i?4vdL8M  
3.5 Gibbs吸附方程 KB *[b  
k+JDbJ@  
4. 相变热力学 l: 1Zq_?v;  
~?[%uGI0h  
4.1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WvUe44&^$  
:E@"4O?<Y)  
4.2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 1 /7H` O?  
;gK+AU  
4.3 凝固热力学 nCGLuZn  
#Rl I([f|&  
4.4 脱溶分解和调幅分解(Spinodal分解) vT\`0di~  
K}&|lCsb  
5. 相图热力学 %I&Hx<H j  
VISNmz2P  
5.1 相图计算基本原理 ^3*/x%A,g  
)z2Tm4>iql  
5.2 二元规则溶液相图的计算,包括:液相线、固相线、共晶点、固溶度线、溶解度间隙的计算 ]\ sBl  
FTtYzKX(bv  
5.3 依据简单二元相图估算组元的熔化热、活度等热力学资料 0Evmq3,9  
y9pQ1H<F;  
6*. 统计热力学初步(可能出的参考题,只作参考) 4F)z-<-b  
K$R1x1lc2  
6.1 M-B分布 }yK_2zak5i  
;]KGRT  
6.2 热力学公式(平均值公式) TL1pv l  
TPvS+_<oL{  
6.3 F-D分布 )0yY|E \  
RUlM""@b  
6.4 熵的统计分析(组态熵、振动熵、电子熵、磁熵) C.}Z5BwS  
kQsyvE  
参考书: ~Q0jz/#c  
*&% kkbA  
1 肖纪美. 《合金能量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a4 O   
}f;Zx)!  
2 徐祖耀. 《金属材料热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bI0mFZ  
Tm.(gK  
样题: _^0yE_ili  
4 u"V52  
下列6题,任选5题: %K\_gR}V  
S^c5  
1 试证明:在T→0K时,材料的等温压缩系数β对温度的变化率为0. (20分) T,TKt%  
q/6d^&  
2 试证明:若始态和终态的温度和体积相等,则经历任何过程,体系对外界所做的最大功等于体系自由能的减少。(20分) 0>)(' Kv  
T=1027℃时,Cu在Cu-Zn合金系中的活度系数为: <fJoHS  
XCu   0.9   0.8     0.7     0.6 7M<7^)9  
l$}h1&V7  
γCu   0.981   0.922   0.873   0.728 R1! {,*Gy  
sc@v\J;k  
问:(1)Cu-Zn合金系可否作规则溶液处理?为什么? xzyV| (  
i jg'X#E  
(2)计算该温度下,80%Cu-20%Zn(at-%)合金的(20分) OU]!2[7c  
W&;X+XA_W  
4试用二元系自由焓—成分(示意)图说明调幅分解(Spinodal分解)与脱溶分解的区别,并说明可能存在亚稳相和不可能存在亚稳相的成分范围。 (20分) >dUnk)7  
#c5G"^)z  
5 试分析为何真空烧结可改善粘结金属对硬质相的润湿性,并分析硬质相的表面粗糙度对润湿性的影响。(给出对接触角影响的表达式)(20分) smoz5~  
_Su? VxU  
6A- B二元系,液,固两相皆可视为理想溶液。成分为XB=0.22的溶液缓慢冷却至T=1700K时,开始出现固相结晶(可按平衡冷却处理)。 `9(TqcE  
已知:TAf=1500K, TBf=2300K, △HAf=14.46kJ/mol,       Cp,LA-Cp,SA=4.6J/K,   Cp,LB-Cp,SB =0 eRWTuIV6  
求:组元B的熔化焓△HBf及初生固相的成分 [通用气体常数R=8.314J/(mol·K)](20分) Be68 Fu0  
2004.7.7 y"<nx 3  
(转载自:Freekaobo.com) 'ZgrN14  
JpvE c!cli  
时间:2005-06-21 12:07   j,K]T J  
jQFAlO(E':  
--------------------------------------------------------------------------------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08-06-02   
goodddddddddd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10-01-01   
我考,你贴着,可不如贴考卷呀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2+6=?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