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68587
精华:
0
发帖: 5
流量: 3 M
威望: 15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0-08-17
最后登录: 2010-09-09
|
欢迎报考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资源与遥感信息”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专业新颖实用.培养方法创新.待遇殷实.就业形势看好 欢迎报考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资源与遥感信息”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一、专业新颖实用土壤学的成果在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传统土壤学以地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重点研究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但在区域尺度上的研究相对薄弱。21世纪将是信息科学迅速发展与应用的时代,对土壤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在美国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上提出,当前推动土壤学科发展有二个驱动力,即来自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最新学术成就的推动。“土壤资源与遥感信息”研究方向继承了土壤学的基础,应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的最近成果,解决土壤资源学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发展土体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资源研究的新理论与方法。本专业非常强调土壤资源学与GIS等技术的融合,除了强化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门知识外,重点熟练掌握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并在解决土壤资源学基础科学问题中融会贯通,从学科领域中提出基础科学问题,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手段解决这些理论问题,培养的学生不再仅仅是传统土壤学专业和自然地理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也不再仅仅是一个掌握GIS技术和遥感技术的“技术人员”,而是全面掌握GIS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能手,能从土壤资源学专业的角度进行综合集成分析,成为解决产业部门遇到实际问题的能人。与此同时,在研究工作中能完成较高水平的成果,并服务于国土、环境和农业等产业部门。 二、培养方法创新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通过对选题内容国内外研究趋势、存在问题和研究工作设计的培育,提高学生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实验设计、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软件应用和数据集成处理等各个方面实践,学生在各方面的技能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学术争鸣小组”的独特培育方式,组织研究生对每位学生起草的论文初稿进行“批判”和“争论”,以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掌握如何做主题鲜明有感染力的ppt文稿和如何准备报告等技能。学生起草论文稿件过程中导师都会精心指导,对于投国际杂志的英文稿件还特聘国外本专业的教授进行专门修改,这不但使学生写作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拥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第一作者SCI论文,这不仅保证了研究生顺利毕业,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就业时增添了机遇。根据已毕业参加工作学生反映,所有这些使他们毕生受益,成了他们去开创未来事业的最重要本领。 三、研究群体和导师“土壤资源与遥感信息”研究群体是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从事土壤资源与信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中国土壤资源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多尺度中国土壤数据集成、中国土壤数据库建设等。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土壤资源的时空演化,土壤碳氮的区域尺度效应,土壤数据系统集成及土壤信息系统建设,土壤可蚀性K值与“林下流”形成机理等。导师史学正,男,1959年1月生于浙江嵊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主任;国际土壤联合会财经委员会委员,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河南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Chinese Geographic Science、《土壤学报》、《土壤》、《水土保持通报》和《水土保持科学》等杂志编委。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5年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联邦德国李比希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特批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曾担任两届所长助理。1999年以来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专题等多项课题。已发表论文近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部,参与中英文专著和编著5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个。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2004年获973项目先进个人。200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作为国际土壤联合会受邀的3位中国土壤学家之一,参与撰写国际土壤学发展战略报告《The Future of Soil Scienc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il Sciences》。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赵永存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王丹丹获2010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在读博士7人,硕士生4人。导师于东升,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农学硕士学位,2000-2001年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土壤资源与信息化管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遥感与GIS应用。主要工作业绩:先后主持和参与的国家与地方科研项目近30项,多次参与中美、中欧、中加、中德等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发表论文论著70多篇,其中在SSSAJ、JEM、GEODERMA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编著2本(编委);参与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个。导师赵永存,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9、2002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3月—5月在中德科学中心资助下赴德国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y of Kiel地理研究所开展遥感信息提取、空间抽样、多目标决策优化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2005年7月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土壤空间变异性、空间过程模拟,多尺度分解,优化采样设计及土壤属性数字制图的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荣获2005年度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和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资金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承担的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课题1项;中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近5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SSAJ, Geoderma等第1作者SCI论文7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土壤学及土壤碳相关建模。 四、研究成果与主要在研项目经过近10多年的积累,本研究群体完成了下列成果:l 发展了中国土壤资源数字化表征的理论与方法,集成多尺度中国土壤数据库l 在国际上提出了土壤参比研究新方法,建成多尺度中国土壤参比基准l 确立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参照值,明确了土壤碳库估算的尺度效应及不确定性l 揭示了中国土壤质量特征与肥力质量演变格局l 建立我国亚热带地区土壤可蚀性K的基准值,初步揭示了该地区的“林下流”机理有关成果和发表在国际杂志上的论文材料详细请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网站http://www.issas.cas.cn/yjsjy/dsjj/bssds/200908/t20090827_2449158.html 目前的在研项目如下:l 土壤碳氮的尺度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的组成部分)l 水土保持措施作用机理和适宜性评价(水土保持973项目的课题)l 耕地土壤质量分等定级与生产潜力评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l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 本研究群体与国际上有关研究所和大学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本研究群体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李比希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和英国威尔士大学等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研究生培养条件与待遇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宿舍配置齐全,装有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并有住宿补贴。自2010年9月起,博士研究生津贴增至2400-2900元/月,硕士研究生津为1300-1600元/月。 六、毕业生就业情况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需求量大,学生就业面广。本研究群体毕业生通过研究群体的培养以及自身的努力,具备了扎实的写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全面的综合能力,除部分继续到国外深造外,大部分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部属研究规划院、各级环境、农业(土地)管理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应用、国土资源开发及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成为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位博士毕业生由于发表了3篇以上第一作者的高水平的SCI论文,成为多所高等院校追逐的科研教学对象,多个博士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后很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资助。 七、报考专业介绍和联系方式090320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史学正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于东升和赵永存招收硕士研究生090301土壤学(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导师史学正招收水土保持方面的博士研究生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招收硕士研究生)导师史学正和于东升招收硕士研究生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招收硕士研究生)导师史学正、于东升和赵永存招收硕士研究生上述专业的介绍详细请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网址http://www.issas.cas.cn/yjsjy/zs/zsjj/ 联系方式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邮编:210008电话:025-86881273,1360-1586935(史学正老师); PO=A^ b 025-86881272(于东升老师) zZ])G 025-86881369(赵永存老师) 0O?!fd n 传真:025-86881000 1ka58_^ Email: xzshi@issas.ac.cn, dshyu@issas.ac.cn,yczhao@issas.ac.cn &>hln<a> <9?`zo$y }h\]0'S~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