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病理生理学(博士) CC09:L?
{Psj#.qP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FO5SXwx
1.核黄疸 :I$2[K
2.肺性脑病 m2! 7M%]GC
3.死腔样通气 oTfbx+i/G
4.无复流现象 UQR"wUiiV
5.氮质血症 bVx]r[
6.SARS D1n2Z:9
kwL)&@
二、名词比较(每题6分,共12分) ?c2TT
Q
1.parallel hyperplasia and series hyperplasia mr1}e
VM~!
2.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 d!t@A
:=Q|gRTL*
三、判断题(共5分) 9y5\4&v
1.氰化物中毒会导致组织中毒性缺氧。 3DHm9n+/:
2.低血钾时机体一定缺钾。 f3N:MH-c
3.肝性脑病系肝功能不全继发神经精神障碍,故属MODS。 5a
~tp'
4.ARDS时必定有二氧化碳潴留。 -^b^ 6=#
5.我国目前临床实践中法律认可的死亡标志是脑死亡。 N>R%0m<e
6.急性高血钾症时可因超级化阻滞而发生肌肉弛缓性麻痹。 ' XF`&3i
7.低渗性缺水时机体丢失的是低渗液体。 %RN-J*s]
8.休克患者的心输出量均有所减少。 C6VoOT)\
9.动脉血氧容量大于静脉血氧容量。 kpH;D=
;
10.新生儿黄疸都是生理性的。 Fsf22
o
x^lI
四、选择题(每题0.5分,共5分) /;rN/ot2o
1.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的是①低渗性缺水②高渗性水③等渗性缺水④水中毒⑤脑水肿 JF*g!sV%
2.心肌向心性肥大一般发生于①输液过量②高血压③严重贫血④动-静脉瘘⑤甲亢 .A\ \v6@
3.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机理主要是①交感兴奋呼吸中枢②H+对呼吸中枢的刺激③肺淤血水肿④PaCO2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刺激⑤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中枢 (UF!Zb]{
4.各种慢性肾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①肾缺血②肾中毒③肾血管梗塞④肾小管阻塞⑤肾单位广泛破坏
f~F
ehN7
5.PH降低,AG=12,PaCO2=40mmHg通常提示发生了①代谢性碱中毒②呼吸性酸中毒③呼吸性碱中毒④内生酸增多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⑤HCO3-丢失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vYmkF`
6.产生内源性致热原最多的细胞是①肝细胞②脾淋巴细胞③中性粒细胞④嗜酸性粒细胞⑤单核细胞 +q/h:q.TV
7.下述哪种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水中毒①甲状旁腺②甲状腺素③抗利尿激素④肾上腺素⑤醛固酮 @MB _gt)7?
8.对诊断循环性缺氧最有价值的血氧指标是①血氧容量②血氧含量③血氧饱和度④动脉血氧分压⑤动-静脉氧差 ik*
)j
9.心肌抑制因子的实质是①K+②H+③内毒素④脂多糖⑤活性小分子多肽 ~5NGDT#L*
10. 在诊断呼吸衰竭时,最全面正确的血气分析结果是①PaO2<60mmHg或伴有PaCO2正常②PaO2<60mmHg或伴有PaCO2异常 ③PaO2>50mmHg或伴有PaCO2正常④PaO2>60mmHg或伴有PaCO2<40mmHg⑤PaO2< 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oKi1=d+T
R2aK5~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o0G`Xn
1.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肌的兴奋性 _____ ,传导性 _____ ,自律性 _____ ,收缩性 _____ 。 Tr0V6TS7
2.细胞膜上调控Ca2+内流的钙通道主要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
%\K
3.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基础是 _____ 。而 _____ 和 _____ 是其重要的发病环节。 aT!9W'uY
4.就酸碱平衡而言,所有呼吸衰竭患者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 _____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患者 _____ 。在此基础上呼吸衰竭患者有可能合并发生 _____ 和 _____ ,甚至发生 _____ 。 %^=!s
5.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和(或) _____ ,心室顺应性下降可通过 _____ 、 _____ 、 _____ 诱发或加重心衰。 hIQ[:f
U%DF!~n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kc'0NE4oq
1.细胞死亡有哪些形式?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有何差别? $p3Wjf:bH
2.诊治功能性肾衰与器质性肾衰的基本原则及其病理生理依据。 ~H|LWCU)K8
3.辨别休克、感染性休克、SIRS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b3iG&
4.MODS发病形式的不同类型。 :6$4K"^1
5.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PH7.40,PaCO2 44 mmHg, [HCO3-]26.4mmol/L, [Na+]142mmol/L, [Cl-]96.5mmol/L,分析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lJiM`a
附:代偿预期计算公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