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800x600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ˇˉ―‖’”…‰′″›℃∶、。〃〉》」』】〕〗〞︶︺︾﹀﹄﹚﹜﹞!"%'),.:;?]`|}~¢ N-t"CBTO
(文章是前几年的了,当时考博的一点体会) ^FQn\,
论坛里谣传今天社科院会下发正式的录取通知,我中午饭都没吃,坐等系咪大姐的电话。当手机来电显示010的号码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从去年九月份备考以来,每天脑袋里都无数次地浮现两个字:考博。现在基本如愿,我得说,这一天来得太他妈不容易了。晚上整理一下思路,写写考博的体会,希望对以后准备考博的童鞋们有所帮助。首先说明,因为我考的是社科院,这里主要说的也主要是社科院的情况,别的高校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q@~{g[
1、 关于选专业。一般来说,本科考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换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但是,研究生考博士跨专业的情况就不多见,一般都是换个研究方向。毕竟研究生三年积累了大量知识,一下子转到别的专业领域去,新的专业食之无味,旧的知识弃之可惜。但是有一种例外,就是你知道自己读书求学的目的是什么,而且这个目的相当明确,本科硕士阶段所修的专业,只是实现自己学术目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以我为例,从一级学科来讲,本科念文学,研究生念法学,博士准备读哲学,是在几个大学科之间跳来跳去。但是,从次一级的学科来说,本科念新闻,研究生念政治学,博士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三个次级学科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 O*bzp-6\
2、 关于联系导师。考博之前联系导师非常重要,这一点和考研很不同。以社科院为例,一般老师一年就带一个学生,有的年份都不招生。应该及早和导师联系,问清楚导师今年招不招生,招几个。有的导师名气很大,考他博士的人都要排队。有的学生就认准了某位老师,连考数年都考不上,这多少会引起导师的同情心,人家研究生毕业后不找工作,不结婚,一连几年就考他的博士,容易吗?在初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这些人一般优先录取。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老师虽然招生,但是其实已经内定了本学校的某位年轻老师或某位领导,这种情况下,你去和人家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些信息在公示的招生简章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联系导师。有的好心的导师遇到这种情况,会劝你知难而退,另投名师。 GU9G5S.
另外,提前联系导师,把自己写的文章发过去请他指教,会给他留下印象,留的印象越深,你的胜算就越大。当然,文章要有水平,不一定非要是公开发表的,现在的学术氛围下,发文章是怎么一回事,导师比你清楚。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哪怕这种思想和他的观点冲突。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的思想和导师的立场基本一致,而且有新意,更容易赢得老师的印象分。但凡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术见解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发扬光大。清代学者李恕谷有句名言“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导师们的“求士”之心“若渴”,要是老师觉得你有发扬他的思想的希望,你的胜算就更多一分。说到立场,再唠叨两句。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分子,他们喜欢读什么书,不喜欢读什么书;想到的问题,想不到的问题;支持什么观点,不支持什么观点,都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有莫大关系。比如喜欢做实证的,一般不喜欢形而上的阐释;喜欢洋玩意儿的,一般看老古董不顺眼;焦大大概不会喜欢林妹妹,等等。看看国内几次所谓的论战,尽管有的人自称采取中间立场,但是吵着吵着,自己就发现站到一边的队伍里去了。所以,认清你导师的立场。这是题外话。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