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200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学博士考试大纲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0   
来源于 考博资料 分类

2002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地质学博士考试大纲

2002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qI%9MI;BV  
《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 Xk fUPbU  
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TX5/{cHd  
一、油的成分和性质 8#JyK+NU  
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w$we6f  
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 $YO]IK$  
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 =VI`CBQ/Um  
      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 gdn,nL`dP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0BwQ!B.  
      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 $/(/v?3][e  
      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 6 VJj(9 %  
      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7y1KwfXn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 xq5tRg>  
      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gRd1(S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G([#N<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z&G3&?Z  
      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 oM7-1O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0gq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 vP;tgW9Qk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 HDG"a&$   
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 H_$f v_  
四、地下流体势分析 ]V7hl#VO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hzVr3;3Zn  
      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5N }|VGN  
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 _5 -"<  
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 pNme jz:   
第六章 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S^_yiV S  
      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fO|u(e  
      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9_^V1+   
      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6m<9^NT  
   第七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dKG<"  
     一、构造油气藏 a'.=.eDQ  
 二、地层油气藏 u"3cSuqy  
     三、岩性油气藏 oO,p.X%  
     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 o{,(`o.1O  
   第八章 油气聚集单元 a.ME{:a%  
     一、油气田及其类型 c'4 \F9  
     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 ITOGD  
     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Qx#)c%v \\  
     四、油气系统 g9`ytWmM  
   第九章  油气资源分布 XX+rf  
     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Fsdn2{g8U  
     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Lg53 Ms%  
     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7E]l=Z`x  
   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 \%*y+I0>  
     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VdrF=V&] O  
     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M9 4 F  
     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0Z(<Arz  
     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 Y f9L~K  
  G j0NN:  
b(,[g>xH   
  Mqy`j9FbL  
(\_d'Js(;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
第一章  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 [!$>:_Vq/  
ld6@&34  
第一节    低熟油气形成机理 _E 8SX v  
一、低熟油的概念 p*,mwKN:  
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C$; ~=  
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 }9dgm[C[b  
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 E{B<}n|}&  
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 4 ]R3*F  
第二节    煤成油形成机理 7] Yd-vA  
一、煤成油的概念 1x)%9u}  
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 >a K&T"  
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VN;M;fMs  
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 }mK_d9dx  
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 c9'b `#'  
第二章 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 dWSH\wm+  
第一节       流体压力封存箱 Z5K,y19/~  
一、封存箱的概念 [d}1Cq=_  
二、封存箱的特征 vC1 `m  
三、封存箱的识别 im"v75 tc  
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 vbU{Et\ ^  
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 rjzRH  
第二节       天然气成藏机制 gB#t"s)  
一、天然气的溶解性 e$Ej7_.#;  
二、天然气的扩散性 #Bjnz$KB  
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 mvxvX!t  
第三节       非常规天然气聚集 h";sQ'us  
一、深盆气 BN0))p  
二、天然气水合物 xb\lbS{ f  
三、煤层气 lK0coj1+  
第三章  油气系统 t<-Iiq+tL  
一、油气系统的概念 "A7tb39*  
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 ESAh(A)8  
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 ul E\>5O4h  
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9S}PCAA;  
  !#QD;,SE+  
PeOgXg)L`z  
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 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d{  Z  
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F-m1GG0s  
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R5a  
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8'5  
  aX! J0&3  
),86Y:^4  
  -<.>jX  
vjWS35i  
  x9a0J1Nb-h  
gxF3gM  
  4JucNGv  
g\ 2Y605D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关键词: 博士 地质学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