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学习的大格局》—学会学习,你将技高一筹 5
级别: 中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7   

《学习的大格局》—学会学习,你将技高一筹 5

二、悟心——开拓创造力的突破口 ve/|"RB  
c30 kb  
g9gyx/'*  
x5W@zqj  
6k\8ulHw  
   佛语有“悟道”之说,即做人要悟出道理;学习有“悟心”一词,即要做学问上的有心人。“悟”字,其义是:了解、领会、觉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懂了”、“我明白了”的意思,所谓“悟心”:即指在领会、悟出其中奥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Mg^3Y'{o  
'F8:|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O`0A#h&No  
实际上,“悟心”是开拓创造力的突破口。 :"oUnBY%  
];}7 %3  
?m.Ry  
ivl_=  
^pa -2Ao6  
     1、先说奇妙的“啊哈”现象 e#uF?v]O  
jJY!;f  
W\yaovAt  
ji|tc9#6  
6oLq2Z8uP  
  什么是“顿悟”?有人把顿悟称为“啊哈”现象。也许,你还记得有一回在解某个字谜,或是解一道几何题或别的什么难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突然间,你想通了:“啊哈,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顿悟。 -r"h [UV)  
::rKW *?  
  1917年,德国普鲁士科学院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苛勒提出了顿悟说。苛勒用动物学习行为来研究“顿悟”。他在非洲康纳雷群岛观察黑猩猩的活动,发现黑猩猩为了捕食白蚁,会用一根长长的草伸进洞里去钓白蚁,如果所用的枝条太长,它们就把端部折去,并用“手”捋去枝条叶子,而且还会带着加工好的木棍到远处去找蚁穴。这种行为表明黑猩猩已理解当前的动作与最后结果的关系。苛勒把黑猩猩关在笼子里,栏外在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放着一堆香蕉。开始,黑猩猩手舞足蹈,拚命地闹腾了一阵子,后来它安静下来,注意到栏内某处有一根棍子,它就一动不动地深思着,突然,黑猩猩领悟了棍子与栏外香蕉的关系,于是成功地用棍子取到了香蕉。苛勒变换着各种条件,例如把长棍子换成两根短竹竿,或把香蕉挂在高处,木棍换成木箱,黑猩猩要把两根短竹竿接上才能钩到香蕉,或是要搬动木箱,并站上去才能拿到香蕉。再困难一些的就是在木箱里装满石头,黑猩猩要取出石头,才能搬动木箱,等等。黑猩猩对这些实验,有的能立刻领悟,拿到香蕉,而有的则要尝试一、二年之久才能领悟。苛勒为此研究了七年。 .EoLJHL }  
"@)9$-g  
苛勒把黑猩猩拿到香蕉这一行为的成功称为“顿悟”。苛勒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不是靠偶然性和渐进性的过程,练习不是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能把整个情景组成一个整体,即使长时间练习也是徒然无效的,虽然开始也有尝试的动作,但是到了某个机会突然顿悟,由于“顿悟”也就突然地理解了。这个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综合(把两根短竹竿接在一起);二是分析(从树上折取树枝作棍子);三是联属(把石头、木箱、香蕉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洞悉其中奥秘)。 ;v1&Rs  
Va m4/6  
苛勒的顿悟论,主要是强调了观察、思考、理解等认识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确认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有时人的知觉变化是在所谓“顿悟”的瞬刻间到来的。事实上,我们的感官经验并不是互相隔绝,互不相关,或互相排斥的,而总是同某些别的刺激有某种关系,构成某种整体的一部分。顿悟就是突然间认识到这种整体中包含着的本质关系,是在各个部分仿佛各得其所的时候实现的。这时,整个画面变得清晰起来。必须明确的是,顿悟虽然好象是不经意地在瞬刻间或一闪念之间发生的,但实际上却是以往的学习和思维成果达到最高潮的显现。顿悟什么时候到来,为什么到来以及到底是怎样到来的,至今仍是一个疑团。顿悟显然是无法制造的,在促进中学生发展顿悟力中,学校教育对学生只能是帮助而已,以后,就全靠中学生自己了。 U ORoj )$I  
RBzBR)@5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XT}&D6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也许都有过类似的体会:白天由于紧张的学习思考,往往会发生思维受阻的现象,当晚上或中午躺在床上后,情绪平静了,干扰少了,许多问题的答案、许多闪亮的思维火花便会突然涌现出来。著名科学史家弗里奇指出:紧张学习以后的悠闲时间内,自觉的思考不会中断,而且还能不受干扰,因此最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出现“顿悟”。 u CNi&.  
9W <I~  
xT$9M"  
\.<V ~d?  
YAf`Fnmw  
     2、啊,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R[ggH&  
g4 |s9RMD  
  9n${M:F  
z!GLug*j`  
8E| Nf  
  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灵感”一词。灵感是什么?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把灵感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相联系。文艺创作、科学研究、学习思考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而突然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突然获得重大突破,出现新的见解,称之为灵感。 le-Q&*  
]dKLzW:l  
这种灵感,实际上是长期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列宾说:“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柴可夫斯基说:“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地竭尽全力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灵感往往能形成新观念和新思想。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忽然领悟到有关浮力的原理:任何浸入液体中的固体受到的向上浮力相当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从而,他找到了测定皇冠黄金含量的方法。传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指获得启示而发明了锯子。 6U`yf&D  
KGsH3{r  
灵感究竟从何而来?其实,灵感大都来自日常生活,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在某些生活原型的启发下,往往能产生灵感。比如,德国的克雷博士应邀去美国,在横渡大西洋的旅途中,发现在航道附近游玩的海豚能消除湍流,他由此推测通过研究海豚皮,有可能找到克服空气“湍流”造成飞机机翼“起泡”现象的办法。又如,1895年的某天早上,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吉列先生不小心被那把又旧又钝的剃刀刮痛了脸。不舒服之余,他忽然有了灵感,想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刀片架。之后,他与一位工程师合作,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把安全剃须刀。今天,美国吉列公司的刀片系列已行销全世界。 C"P40VQoo  
O:Fnxp5@  
有人说,一夜酣睡之后的早晨,是不少科学家和艺术家灵感光临的大好时光。事实上也确有其事。科学家黑尔姆霍兹说,他的一些巧妙设想,“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常常是出现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时。”德国有机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多年来一直想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但始终没能成功。为此,他陷入冥思苦想之中。一天睡梦中,他梦见苯分子的结构中许多链形结构紧密靠拢,并像蛇一样蜿蜒移动,突然,其中的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凯库勒醒来后由此受到很大启发,断定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闭合的碳环,而科学研究最后证实与他获得的灵感是一致的。 T.sib&R  
1 f;k)x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JMB98+l  
  翻开人类的文学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伟大的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生活所赐予的那种销纵即逝的灵感。例如,果戈里的小说《外套》就是他在和朋友的笑谈中,听到彼得堡官场上的一个小公务员失落猎枪的笑话以后触发创作灵感而写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普希金总是花很长时间思考他作品的提纲,当一种已诞生的创造性思想还没有在他脑子里成熟,有时候要拖上一个很长的时间,轮到有灵感时才把这些材料迅速变成明朗而有力的艺术作品。” 02_%a1g  
Wa {>R2h\  
  同时也应当看到,灵感的产生是离不开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表面上看,阿基米德用灵感解决了“皇冠之谜”,但实质上,这种灵感却基于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及丰富的阅历。此外,灵感也是与勤奋学习分不开的。据说,有一青年喜欢写诗,但他总是写不出好诗。他埋怨灵感不登自己的大门。一天,他走在路上时,偶然遇到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这时诗人正一边走路,一边构思着一首诗。青年赶上前去,同马雅可夫斯基搭话:“诗人先生,听说您非常富于灵感,而我为什么总得不到呢?”诗人幽默地回答:“因为灵感是不喜欢与懒汉交朋友的。” ^Z{W1uYi  
wYrb P11  
我国宋朝的王安石有诗句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带有偶然性的灵感虽然可以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缘起,但在这种偶然性后面却又隐藏着必然的因素,正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4{,u1!t  
2?9SM@nAY  
  9w Pc03a  
#mNM5(o  
,3t('SE  
   3、不停转动你精神上的眼睛 S&A, Q'  
yu'2  
F8J;L](Dq  
I&oHVFY+  
Z)6gh{B08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教授准备招收研究生,一个青年兴冲冲地赶来应考,结果却是榜上无名,名落孙山。青年感到满腹委屈,颇不服气地说:“老师,我把您所有论著都读得滚瓜烂熟,您的许多话我几乎都能把它背诵了,怎么……?”“对不起,我的著作不是《圣经》,”卢瑟福严肃而又诚恳地说,“因为科学不需要只会死记硬背的脑袋,科学需要创新!” R)AFaP |  
cvR|qHNX  
  所谓创造力,是主体在“悟心”过程中表现、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简言之,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一种能力。古代有一个寓言说,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成为亚洲之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怪结的人失败了,轮到亚历山大一试,他说:“我要建立自己的解法规则。”他拔出剑来将死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奥斯本(美国创造工程学家)二十一岁那年,失业了。他只得到处寻找生路。一次,他到一家报社应征,主考人问他:“你从事写作已有多少年的经验?”奥斯本直言相告:“只有三个月,但是请你先看一看我所写的文章吧!”主考人看完文章对他说:“从你写的文章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句也不够通顺,但内容却富有创造性,暂时录用,试一试。”奥斯本从主考人的评语中领略到“创造性”的可贵。工作之后,积极主动,终于从一个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小职员变成了大企业家,并撰写了著名的《思考方法》一书,成为当代创造工程的奠基者之一。 d3fF|Wp1  
]OE{qXr{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HD$=ECcw  
  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创造能力。这个说法不对!其实,任何人通过训练都能够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新的、卓有成效想法,尽管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发展创造力》一书的作者阿里克斯•欧斯本对“悟心”是这样阐述的:“主意的产生,有一些犹如平常你总想见到的人突然一下子出现在你面前一样,非常意外地出现了。但是大部分的主意,都得用尽一切力量,苦思冥想才能得到。主意无论何时都在你的身边转来转去,只是它十分不显眼,为了找到它,只有转动你精神上的眼睛。”在很多时候,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步之遥甚至一纸之隔,只是这“一步”或“一纸”不一定在您的正前方,它可能在您的左边或右边,还有可能在您的身后——这时不妨蓦然左顾蓦然右盼蓦然回首一下,说不定转机就在这一刹那。 =rV*iLy  
xr uQ=Q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许多锻炼和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例如,我们每天读大量的报纸、杂志、小说一类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试图通过积极的思索来领悟,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这就是发掘“悟心”的过程。在搜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按研究的的技巧和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就能开发创造的能力。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问题上,从各个侧面研究某个问题之后,接着就可能地使精神飞跃。乍一看,你的一些想法可能是荒唐可笑的,但许多所谓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便是从这样的精神游戏中产生出来的。对中学生来说,“悟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思想、新成果的能力。其创造性的思想和成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对中学生本人来说却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O*y$|+PA  
X&1R6 O  
产生创造性构想的“悟心”过程所要具备的要素:一是知识的广度,二是知识的合理结构,三是学习思考的压力,四是解决问题的强烈意识。只有当这四个要素巧妙地交融并合为一体时,创造力才能爆发出来,从而获得顿悟和灵感。由此可见,“悟心”所产生的创造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对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反映。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悟心”所产生创造力的看法是,文化水平越高,人的创造力就越高。但事实并非全如此。一般来说,知识面广泛的人,思维具有较高灵活性和深刻性,但是,有了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创造力,因为创造发明往往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知识和习惯的看法,而探求一种新的途径。所以,创造力是难以在现有的知识仓库里找到现成答案的。不少人博览群书,把各种定理、定律、规则背得滚瓜烂熟,但却不善于通过“悟心”将科学知识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复杂的事物通常只能作一些解释和评注。这种人只不过起了“活字典”的作用,却没有创造能力。 jlV~-}QKb7  
k#8,:B2  
事实表明:有的中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优秀,毕业工作后却成绩平平;而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走上工作岗位后却成果累累。这就是由于“悟心”能力存在差异的缘故。所以说,中学生在学习阶段要努力培养“悟心”能力,开发创造力的潜能,使自己成为创造型的学生。可以断定,如果中学生在现阶段就重视“悟心”的发掘,确立创造的决心和志向,并进行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大大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ANNfL9:Jy  
m L#-U)?F  
N 4$!V}pp  
.z u0GsU=  
X'4g\)*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网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