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学习的大格局》—学会学习,你将技高一筹 6
级别: 中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7   

《学习的大格局》—学会学习,你将技高一筹 6

4、学习不要轻视知觉的功能 i9DD)Y<  
aLGq<6Ja  
$z jdCg<  
~I@ls Ch  
<Kv$3y  
  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病房墙壁的地图上,看到大西洋东西两边的海岸轮廓似乎可以契合。“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悉心钻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假说:全球的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块统一的大陆块,在天体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终于破裂成几块,分离漂移成今日世界的各大洲。自此,地质学的一门新分支——大陆漂移说诞生了。 Sz go@x$^  
_xp8*2~-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O5Yd 6u  
创造性的能力,首先依赖于对事物或问题作出符合客观的判断,然后才是将过去的经验,以及储存在脑海里的各种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悟心”的过程中认识事物,即读书学习首先要客观地感知,不要轻视知觉的功能。 :lcq3iFn  
J{1H$[W~}  
人的知觉是一种心理过程,它通常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评价和反应等阶段。心理学家指出,人们的感官经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经验总是同别的刺激有某种关系。而知觉就是认识或领会这些关系。知觉不仅牵涉到一个人看到”或“听到”,而且还牵涉到他对这一情境的“感觉”。换句话说,不仅取决于客观现实中“存在着”什么,而且取决于你的内心里存在着什么。例如,俗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认为美寓于观赏者的眼中。比方说,我和你在大街上见到一女孩,我会认为她很漂亮,但你却认为她既不美丽,也不迷人。 %'=*utOxy  
67II9\/  
一个人对一个物体或一个情境的知觉方式,主要是由下列一类因素决定的:他的知识和经验,包括他的学历、年龄、性格、兴趣和志向等,这一切因素都参与组成了这个人的参照系。两个人的参照系的差别,可以说明为什么我认为漂亮的女孩而你却认为她不美的缘故。同样道理,一种学习经验我感觉是有用的,而你却认为是多余的,这也取决于我们之间的构成参照系的差别。由于我们自身的素质以及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故而我们的知觉也在随之不断地变化。如你六岁时最欣慰的事,十年以后恐怕不会再用同样的方式来知觉。而且,你可能会对六岁时的一些想法感到可笑。这些知觉的变化显然是学习的结果。 E5bVCAz  
@i1e0;\  
此外,知觉还是一种有高度选择性的心理过程。通常我们都是对一个情境某些要素集中注意和作出反应,而对其它特点则加以忽略,或注意不到。比方说,你在假日去郊外春游,忽然看见一条蛇爬过,你会不会注意到蛇所经过的地方长的什么草和盛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花朵?你此时可能只注意到蛇,而一切其它的东西都退居次要的地位。 3N2d V6u  
tX{yR'Qhu  
由此可见,知觉对事物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力求感知的事物与客观事物本身以及事物发展规律相符合、相一致。这是学习中不应忽视的。 rGyAzL]  
;=ddv@  
lD/9:@q\V  
v _MQ]X  
}'$PYAf6  
    5、不错,直觉有时可能是对的 FPDTw8" B;  
f<Hi=Qpm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Pb#M7=J/  
t;e&[eg  
j~Aq-8R=  
5I622d  
  据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鲁斯卡教授与妻子离婚时,妻子提出:若是他在1995年底前获得诺贝尔奖,她应该分得全部奖金的一半。获诺贝尔奖?这不是开玩笑吗?教授漫不经心地答应了。时间过去数年,在1995年的10月10日,传来了鲁斯卡获奖的消息——离前妻约定的最后时限只差八十来天。她按约瓜分了一半奖金。教授后悔不迭,认为她简直是一个女巫。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罗伯特教授的获奖理论是:不可能准确地判断经济形势并预测其效果。恰恰是其前妻准确地预测出六年之后的“经济形势”:百万之巨的一大笔钱。一时间人们都说获诺贝尔奖的理论输给了一个女人的直觉。 t~) P1Lof\  
*VZ|Idp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某一事件发生之前,你心里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预感。有人认为直觉是一种天赋智力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凡是事先没有经过逻辑推理而直接获得某种认识的能力,称之为直觉。它是一种意识的思维,不像逻辑思维那样按推理规则进行。一个人可以“知道”某种事物是真实的,或者确信某种方案会得到预期的效果,但又不能证明他的论点,也拿不出任何论据来支持他的论点,甚至根本不能说明是怎么得出这个论点的,他“只是知道而已”。直觉的确不能解释这种情况,但直觉是对这种情形的描写。 >NRppPqL  
^`&'u_B!+  
人们有时说,问题要么是用分析方法解决的,要么是靠直觉解决的。分析法包括周密的、有系统的、符合逻辑的、一步一步的、归纳和演绎推理。直觉思维并不是按照逻辑思维形式那样界限分明的步骤进行的。可以说,它是跳过几个步骤,走的是捷径,并且绕过搜集和权衡证据的费力过程。它藐视逻辑法则,是一种具有高度主观性的经验:一个人可以从他的知识和感觉出来,直接“跳”到一个解决方案那里,或至少是跳到一个可信的假说那里。事实上,科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非逻辑思维。爱因斯坦强调说,在科学创造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首先诉诸于灵感和直觉。 \#{PV\x:Nn  
fE-R(9K  
被科学界公认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是一位划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丧失了语言能力,全身能动的只有右手的三个手指。但是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在全世界销量达1000万册以上。霍金教授尽管不能离开他的轮椅,但他借助可用图形描绘在纸上的图表来表达他的思想,对宇宙进行全面探索。当作家丹尼斯•奥比问霍金怎样凭头脑工作时,他回答说:“我工作非常依赖直觉,嗯,思考每个想法应当正确。然后,我试着证明它……有时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但它导致新的思想。我发现同其他人讨论,对我的思想十分有益,即使他们不贡献什么思想。把思想解释给别人听,仍对我的思想大有帮助。” nI\6a G?`  
k{}> *pCU  
直觉的形式可以分为联想式和省悟式。联想式是指当人们对某个问题经过研究而百思不得其解后,在某一偶然事件的触动下,原本互不相干的事物向着一个焦点凝聚,使大脑的思路豁然开朗,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省悟式是指不需要外界触媒的刺激,由内部的思想闪光而产生灵感。人在对某个问题长期思考后,思维达到饱和的程度,恰如纵横交错但尚未理顺的“电路”,在潜意识的作用下,“电路”猛然耦合接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元素周期律”、“大陆漂移说”等科学预言的发现和提出,就是典型的事例。 f!9i6  
h.jJAVPi  
  总之,直觉是一种猜测和预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种学说的出现,与其说是建立在冷静、严密的推理上,不如说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但是,直觉有时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 a5 D|#9  
R6+)&:Ab{R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va6Fp2n<1*  
<RGH+4LF  
kA:mB;:  
Re$h6sh  
    6、要正视错误的必要性和价值 5R7x%3@L  
u_(~zs.N]  
"o5]:]h)  
J2bvHxb Rd  
aZOn01v;!&  
  美国商业机器公司曾有一位高级负责人,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这位负责人为此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高级负责人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同等重要的新职。这位负责人当时非常惊讶地问:“为什么没把我开除、降职?”得到的回答是:“若是那样做,在你身上白花了的1000万美元的学费谁去挣?”出人意料的是,这不到一分钟的激励性的对话,却成为那位高级负责人巨大的内在动力和新的工作起点。后来,这位高级负责人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卓越的贡献。 jm}CrqU  
M3(N!xT  
  在学习中,如果你能够认识到错误的必要性和价值,你就达到了思考和解决问题所追求的境界。事实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尝试错误”才会在偶然机会中产生顿悟和灵感。正所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首先,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答案是:极力避免犯错误和错误是必不可少的,错误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它促使了新思想的产生。或许,你会觉得这一说法有矛盾,我们不妨用一些事实来说明此观点。 NJUKH1lIhR  
I Dohv[#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底博农认为:“要求事情在任何阶段、任何时间内万无一失,也许这是新思想的最大障碍。”他引述了马可尼的经历。马可尼提出了向大西洋彼岸传送无线电信号的设想,曾遭到专家们的嘲笑。专家们头头是道地论述到,无线电波是沿直线运行,它们将成束跑向太空而不会沿地球弧线运行。马可尼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虽屡遭失败,但最终取得成功。然而,这是基于错误的成功。因为使传播成为可能的是那时还鲜为人知的能将电波反射回地球的电离层。正如爱德华•底博农所说:“正是通过错误,马可尼才得出结论。如果他始终刻板地坚持逻辑,就永远不可能成功。”马可尼的错误为我们的通讯开辟了新天地。他的发明与贝尔的电话一起,为我们展示了看不见的连接世界的未来网络。贝尔首次用电报捕捉到电波,马可尼没用电线就使它们得以传送。后来,这些电波在二万三千英里上空的卫星与地球间穿梭。这些电波产生了声音——然后是话语,进而有了图像——出现了电视——发展为全球的电脑网络,以致今天瞬间信息能够大量涌现。 "tJ+v*E  
}Q\%tZC#T  
  历史学家巴巴拉•曲奇曼说过:“你不能推知人类的触角会伸到哪里,历史从来不会紧跟而总是捉弄科学的轨迹。”人们在尝试做学问的预测和推理时,可能多半是错误的,但不要因犯错误而责怪自己,因为在错误中也许就孕育着现在未知事物的答案。其实,人们只能根据当时的科学知识水平作判断,但问题可能正好是向这种知识所进行的挑战,而人们却正好缺乏这种知识,因而不免陷入盲目,对问题的判断有所偏差。事实上,解决未知问题的失败往往是难免的,但正是失败积累了经验教训,才使人们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许多人虽知此理,但仍然畏惧失败。却没有人想到,害怕失败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希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一样,许多发现却是因为失败而完成的,伦琴因底片不慎曝光发现了X射线;古德伊不小心将生胶沾上硫磺,因此发明了硫化法。因此,不要担心犯错误,真正应该担心的是不犯错误。西方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提出了一条似乎不可思议的用人原则,即“对企业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在聘用一年内不犯‘合理错误’,将被企业解聘”。其实,这是很高明的一着。这里所说的“合理错误”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工作人员因开拓进取而难免发生的错误。如美国银行家在考查信贷员时,则要求每人至少犯百分之二十的错误。其观点是,不犯错误的信贷员肯定是胆小的,不敢作风险生意,会失去发财机会。 iQ'*QbP'Z  
<!OBpAq  
同样,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科学知识,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尽可能保留某些孩提时代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性等创造性思维,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将会给你带来预想不到的成功。尽管有时候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但错误确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会作为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促使你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去探索未知。被誉为“卫星通讯之父”的美国科学家约翰•皮尔斯说:“知识使人明目,技术使人高效,而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在我们的头脑中,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维斯特告诫本院师生员工那样:“尚未有答案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及学生面前的有无限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在思索和解决问题时,总是不敢冒险,不敢跨雷池一步,总是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跟在别人的背后亦步亦趋,或是一遇到问题就退避三舍,那么,我们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学会,这也将是我们最大的不幸。 xye-Z\-t  
HBlk~eZ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7lY%  
  所以,作为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悟心”过程中,一定要有创新的精神,不要做犬儒。凡事要学会质疑,问个“为什么”和“为什么不”。事实上,“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两个简短而极深奥的问题,但却需要我们有面对错误的无畏勇气。不要因为你的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从而麻木了思想,要对无知作出反应和行动,努力去探索新问题。 GEc6;uz<  
3SVGx< ,2  
5 \mRH  
]G/m,Zv*: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