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记者报道:梦想,是挂在高处的果实,想要得到它,只能让自己站得更高一点。从2010年被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至今,海南师范大学一步步迈上坚实台阶。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和生态学四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海师人终于将梦想的果实握在了手中。 /j@r~mt/pA
“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一直是海师人的梦想。”讲起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海师的领导班子仍难掩激动之情。 Y"%o\DS*
从升格师范大学、本科水平评估获评优秀、桂林洋校区正式启用,到学校被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再到如今博士点正式获批……八年来,海师在逐梦、圆梦、再逐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k|C8sSH
AAY UXY!
人才强校 学术兴校 gI3rF=
作为来自欠发达省份的地方院校,海师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2006年、2007年,海师学生张九精、教师郭力华,分别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对象。 ~{Bi{aK2
连续两次“上榜”并非偶然。 B'/ >Ax&
海师坚持将人才作为提升办学层次最基本的依托,把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落实到学院和学科,明确工作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如今,海师有教师86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462人,学术队伍总体呈现“年龄趋向年轻化,学历结构高层化,支撑结构合理化,学缘结构多元化”的趋势。 p00AcUTq
人才队伍建设,从发展宽度上提供了依托,而学术科研的兴盛,则从发展高度上提供了支撑。 @v=q,A8_
海师校长韩长日说,学校通过实施“重点学科提升工程”、科研“三高工程”,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特色和优势学科,以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高层次奖励推动学校整体学术水平提升。 +eXfT*=u5
至2012年底,海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82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如生态学学科创建了国内唯一一支专门从事龟类研究的队伍,获得龟类研究与保护的国际最高奖法国SOPTOM国际奖;化学学科在海南特有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海南“十一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5^/[] *
质量立校 开放活校 Z?mg1;Q
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对师范类大学而言,教学质量还事关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海师领导班子成员在这点上,丝毫不敢怠慢。 1iDo$]TEK
学校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通过每年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专项活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启动70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积极推进“大类招生与分流培养”改革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设立“吴多泰博士创新奖学金”,开展“榕树计划”等,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GEe
学校还打破围墙办教育,从2006年起大力实施“播种希望”行动计划,通过“顶岗支教与师资培训行动”、“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脱产提高培训行动”、“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三个项目,积极为11个贫困市县培训中小学教师,派优秀师范生到中小学顶岗支教。该行动计划开辟了农村师资培训新途径,构建了农村师资培养新平台,创造出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有关中央领导的肯定。 )c !S@Hs
不仅是省内,海师更将开放的目光投向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