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辅导 l ~
/y
U*em)/9
阅读理解部分 wenJ (0L|
Y{ 2xokJ N
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共有6篇短文,每篇约300词,再加上每篇后5个问题的文字,估计总阅读量在2500~3000词汇之间。考生要在50分钟内阅读完,回答问题时还要不断地思考、判断、归纳、评价。那么,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的要求基本上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来准备。 dCM*4B<
4WV)&50
阅读理解部分考查以下七种能力: Mt`XHXTp
H0i\#)Xs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uDi#a~m@
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y7#4Mcc`~
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XG}pp`{o
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7 }sj&
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jDx-H.N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g<`i{_
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并用汉语表达原文所述内容。 4\yKd8I
阅读的方法 I3V>VLv
vmXY}Ul
提高阅读速度,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练就一套切实可行的阅读技巧,才能不做文字的奴隶,达到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提高读书的效益,提高考试成绩。 >zDnJb&"&
(&u)FB*
人们阅读时总是从左到右,从上一行到下一行,从词到词组到句子到段落,这一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人的眼睛总是在不停地移动。其实不然。科学家发现,阅读时人的眼睛不是持续地移动,而是跳跃式移动,94%的时间眼睛是静止的,6%的时间在跳跃。两次跳跃之间的时间称为一次“注目”(fixation),约四分之一秒。每次注目看到的单词数因人而异。儿童大约是半个单词,一般的读者是1-2个单词,较好的读者每次注目可看2-3个单词。在实际阅读中,人的眼睛以词群为单位跳跃,即相关的词往往在一次注目中看到。
i@ avm7
(_lc< Bj
既然阅读时人的眼睛跳跃式移动,那么用铅笔或手指指着书上的每一行左右移动、一边阅读一边念出声、一边读一边逐字翻译都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动作的速度与眼睛跳跃的速度不一致,再加上它们要分散一些注意力,因而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也影响阅读理解的程度。 oFRb+H(E
O}3M+
值得注意的是,眼睛的跳跃式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阅读时不要有意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眼睛的移动上。既不能把眼睛停留在某处时间太长,也不能有意地加快跳跃速度。 $wn"+wX
dj76YK
介绍几种阅读方法: c!%:f^7
g
1`_i%R^
1)略读 N7xkkAS{
BE}qwP^
略读(skimming)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通常的阅读要求看到每一个词,每次注目看1-2个词。略读不需要看到每一个词,眼睛跳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较大的提高,有时甚至从上一行跳到下一行。略读不可能使你对所读内容全部了解,但是你能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也能获得大量的信息。 k|7XC@i]%
a;
Y9wn
略读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文章的大意。经过略读之后,你对所读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再仔细阅读,这时你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大部分读者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和指导就可以进行略读。但是有意识地训练会大大地提高你的略读速度和效率。进行略读训练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某一篇,开始训练时,可以把略读速度定为平常阅读的5/4倍,以后逐步提高。略读的关键是增加眼跳的幅度,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捕捉那些能引起注意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cZ7b$MZ%9
]eq3cwR[|
2)扩大词汇量 WiL~b
=fT
;.h5
; `&
提高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扩大词汇量。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T8FKa4ikn
OX4+1@$tk
1)词汇量决定了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越大,你阅读得越广,视野就越开阔,你阅读理解的得分就越高。 ?^&!/,
^dP@QMly6
2)有限的词汇量必然会影响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生词的含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完全展现出来,并易于被识记、理解、掌握。换句话说,是上下文给某个词以特定含义,而这个特定含义往往是字典无法提供的。有的人或许会说,我们从中学到大学英语词汇都是通过背生词表来记单词的。但是这样说的读者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所学课文后面的词汇表都是为课文服务的,而且,教师课上对某些词或表达方式所举的实例,实质上是为它们设置上下文。不少教师鼓励学生背句子、段落、或整篇文章,都是出于同一目的,即:要学生在上下文中理解并掌握词汇和短语。 [M2,bc8SJV
H2RNekck
3)多读是扩大词汇量的很好的方法。不仅要读不同体裁的书和文章,而且要多接触不同题材,才能适应学位考试的需要。 @11voD
-zz9k=q
文章的题材和体裁 rsP-?oD8)
Hv0sl+
文章内容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但归纳起来有人物传记,生活常识,人文社科和科普知识四大类,后两类题材的文章最为多见。 miHW1h[=
qBX<{[
就文体来说,虽然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均有出现,但是还是说明文和议论文占多数。无论是哪种情况,对文章的理解一般都不需要有专门的背景知识。 1xq1te)
!1"~tA!+p=
文章的语言难度适中,词汇一般不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至于个别生词如影响文章理解,通常有中文注释,如不影响理解,则由考生根据上下文来猜测。 a$t [}D2
?6
7j+)
问题的类型 G';oM;~/|
0#*\o1r\p
阅读理解能力通常主要从篇章、句子和词汇三个层次上来进行测试。具体 :@b>,{*4zS
_W#27I
地说,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检查考生是否抓住了中心思想,是否把握了支持中 |Be.r{l
9f l !CG
心思想的主要细节,能否就文章中指定部分的含义作出正确判断,能否用逻辑 J;q3
fa
/e{Oqhf[n
分析的方法对文章中某些情况进行推测,能否通过上下文正确辩认生词的确切 "l +Jx|h\
x=au.@psBS
意义等等。以下是常用于检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五类试题。 NKd
@Kp`,
)s=z i"
(1) 主旨题:检测考生掌握文章主旨和大意的能力。一篇文章之所以有存 5K6_#g4"
Fx3VQ'%J
在的必要就在于它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把握中心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 cF vGpZ
*.nqQhW
合和概括能力。借助于主题段/句和结尾段/句不失为抓大意的好方法。常见的 zRE7 w:
O&w$
主旨题有: B|GJboQ
B-&J]H
(a) The main (central, principle)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 7L-%5:1%
?pF;{
(b) The main theme (topic,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_____. )uX:f8
1
yzxA(
(c)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__. |[{;*wtv
r
2
(d) This passage mainly (primarily) deals with _______. 3mm`8!R
Dh9-~}sW'
(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 q90S>c,
nL:vRJr-$
(f)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______.
&J~S $
>6kWmXK[
(g) The best (most appropriate) title of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 3tm
z2JIb
VmUM_Q~
(h)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may be expressed as ________. l =_@<p
.nSupTyG
(i) 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ssage? O?2<rbx
Asn0&Ys4
(j)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9nG] .@H
R_1C+
(K) 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g,?13Q_
6szkE{-/?
任何阅读材料都有主要意思,即大意(main idea)。文字材料的大意有不同的层次。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可以说很多事情,但一般只有一个大意,可以用几个词概括;一个段落包括很多句子,但也只有一个大意,通常是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包含段落的大意。通常人们说“大意”指的是整篇材料的中心思想。 Y(:OfC?
FSQ&J|O
非小说体的阅读材料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大意,其结构也比较清楚。文章的开头部分(introduction)就比较明确地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也有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文章的结尾还要对全文作一个总的概括。 r2]
(~&i2
U.)G#B
为了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读者应该在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寻求作者对生活所做出的直接或间接的评论。这些评论有时作者直接说出,有时隐含在篇章中,有时通过他人说出。为了便于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阅读中你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fb~`=?
TcP1"wc
1)作品是否表明了有关社会生活的某种重要的东西?它是否帮助你形成新的生活观? V%0.%/<#5
5"gRz9Ta`
2)作品是否表明了某个普遍真理? R`**!ku
:1lE98=
3)你同意作品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吗? R|CY4G
j
kr*c?^b
(2) 细节题:检测考生对构成文章主体部分“论据和实例”的理解程度, J@GfO\
o
`JE>GZY
以及对段落内部结构的分析能力。如果说文章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话是骨胳,那么细节就是血和肉。因此,考生在把握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说明中心思想的细节,例如:人名,地名,日期,数字和事件等。常见的细节题有: >#:/
GN?
Uo @
NK
(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or is not) true?
Ij#a
9_Re,h
(b)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tg?b&QR
FR}H$R7#
(c)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correct except ______. 2&Byq
^c\ IZ5
(d) The author (或: The passage) states that __________. &
.?HuK
@:7gHRJ!
(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who, when, where,why, how.) ________. $CmX
&%L=
eCp| QSXE
(3) 推断题:检查考生获取文章中隐含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均不能从原文 Q@2tT&eL
Su"_1~/2S
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用“推理”“判断”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以后方可得出结论。所谓“判断”,是指确定文章中某句话隐含的意思;而“推理”则是指通过文章中已知的东西来推测出未知的信息。所以,做好这类题不仅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内容,同时还要搞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由于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这种题往往是拉开考分、选拔人才的关键题。通常做这类题花的时间较多,而且把握不大,因此建议考生不妨先做其他的题,而把推断题留在最后做。常见的推断题有: A(n=kx
M?B(<j1Ri
(a) The passage (writer) implies that __________.
l;BX\S
%;Z bQ9
(b) The author (probably) suggests (feels) that _________. #eC;3Kq#-
}%YHm9)
(c) We can infer from... that _______. QWHy=(!
RW7oL:$dt
(d) An inference which may (not) be made from this passage is I/Jp,~JT*
_GO+fB/Q1
(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readily inferred from this passage? S7kT3zB
;a#*|vx
(f)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is passage that ________. OF&h=1De,
)_v\{N
(g) This passage is intended to _________. Iz)hz9k
D4q>R;
(h) The passage following (preceding) this one most probably `OP>(bU0
hoR=%pC*
deals with (discusses) __________. JT|u;Z*n
_E6}XNS
(i) What is the tone of this passage? ?Hi}nsw
*sw-eyn(
(j) Where would this paragraph (passage) most likely appear? N\q)LM !M
C4{\@v}t
有时,为了某种目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某一意思,而是含蓄地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篇章的主要意思。所以阅读学位考试短文经常需要推论(making inference)。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论,有时整个篇章的含义需要推论。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进行推论: YN@6}B#1
'e]HP-Y
<
1)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进行推论。 ,?k%jcR
l>~`;W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a
`FS,M
w,Z"W;|
3)仔细体会某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比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的意思都是“政治家”,但前者有贬义的色彩,即“政客”,后者则没有。 >+
]R4
mF'-Is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Vt2be*
tqf&N0*
5)得出某一推断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K 3Yw8t2J
'Y!pY]Z
6)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情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 hOPe^e"
[q-;/ed
(4) 语义题:测试考生对文章中某个单词或词组的理解能力。这些词或词 lwOf)jK:J
'@TI48 J+
组可能是考生熟悉的,不过在文章中有了新义,但是更多情况对考生来说是生词。考生要回答的往往不是这个词的大概意思,也不是它的基本意思,而是该词在特定上下文中的确切的意思。因此,要准确地确定词汇题的答案,有待于对上下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常见的词汇题有: =4tO0
EZ"bW
(a) By “...”,the author means _________. `c"4PU^
QCOLC2I
(b)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word “...” means _______. (kIz
1E8H%2$ V
(c)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 (closest) in meaning to “...”? n%/i:Whs
6&89~W{
(d) The word “...” in the passage most likely means ______.
?7#7
:
k-"<{V
(e) As used in the passage, the word “...” refers to _______. Lt1U+o[ot
)Zas
x6`
(5)预测下文内容 L[9OVD
H]s4% 9T
预测下文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预测与猜测不同。猜测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文字意思的假设,预测则是假想下文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之所以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它使你产生某种“期待”(expectations)。带着这种期待去读下文,你会努力为你的假想寻找证据,你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 P,i"&9 8
\a\= gn
当然,预测也不是随意的,必须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了解的内容加上你自己的一般常识进行符合逻辑的预测。当你继续阅读下文时,你的预测要么被肯定,要么被否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加深你对原文的理解。以下是几条建议: TPHYz>D]
{Eu'v$c!
(1)如果你对段落的主题思想已有初步的了解,想一想关于这一主题通常要描写哪些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本文中会发生吗? u4YM^* S.
F>N+<Z
(2)应用你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习惯用法,预测篇章将要写什么。 vMhYpt?7\
Ikj=`,a2B
如何对待阅读中的词汇问题 $A`xhh[
f=o4I2Y[
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生词。大纲中规定允许有3%的生词,也就是说2000个词中允许有60左右的生词,但一般不会有这么多的生词。有的人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的则读完一两页后查字典,有的人则完全不管生词。其实阅读中遇到生词只要不影响你对篇章主要意思的理解,一般应该继续往下读。如果生词的确影响你对内容的理解,查字典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很不方便,而且频繁地查字典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所以在平时阅读时,遇生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猜测。以下几条建议可帮助你猜测词义: zmI5"K"'F
{"m0)G,G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生词的另一种说法,即找同义词。有时上下文会对一个生词作解释,或者提供一些暗示。 LeSHRoD
[Ct=F|
(2)看看生词在文章中的词性,即看这个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类。另外再看看这个词在文中与哪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 _gW{gLYyJ
?E<c[*F05
(3)分析生词的构成,尤其是词的前缀和后缀。英语中很多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而变来的。比如你认识这两个词write和similar,根据前缀re和后缀ity的含义,你就可以准确地猜出rewrite和similarity这两个词的意思。 :a.0hes
-`7$Qu2
(4)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境相比较,也许能更加准确地猜出词义。 \ZSTKi?
s qpGrW.
(5)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0(gq;H5x'
Uk,g> LG
为了巩固阅读过程中的生词,在读完一篇后,你可以把本篇中最重要的生词查一下字典,准确地了解这生词在文中的意思。因为我们训练的篇章都是大纲规定的题材,在真题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方面的文章,甚至单词。 WPo:^BD
=g~W%})
应试策略 vXdZmYrC
SfW}"#L>5
1) 先读文章再做题。在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时,历来有两种观点:是先读 "MnSJ2
-7%X]
文章后看题,还是先看题然后再读文章。我们的建议是前者。我们的理由是,在未看文章、对文章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那些具体的问题对考生很难产生什么明确的概念。如果刻意地带着这些问题去看文章,或者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其结果既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易把握中心思想。我们认为,只有当浏览了文章,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那些问题才对考生产生作用,考生才知道问题的焦点所在。 C>
X|VP|C
\a))
2) 阅读步骤。首先,用2-3分种以中速把全文通读一遍,目的在于了解 {)@D`{
$
40#9]=;}
中心思想、写作意图以及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边读边用笔标出文章的主题词、主题句、逻辑关联词,以及有关专有名词,时间和地点状语词等。做标记的好处在于它既有助于考生集中精力,直至读完整篇文章,还可使考生对文章中重要的信息留有深刻的印象并知道它们的位置。第二步,开始逐道做题。看题时,应该慢一点,仔细一点,以吃透试题的要求。通常,凭通读全文后所持的印象或者借助于所做的记号,可以很快地在文章中找到问题答案的位置。如果考生对问题的答案仍感到茫然,这时你应该很快地把文章再浏览一遍,特别注意搞清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直至找到答案的位置。如果找到了答案的位置后仍难以断定某一选择项,这时借助于中心思想常常可以帮助我们排除1-2个与作者观点相去甚远的选择项。然后,再从其余两个有可能选择项中,作出自己认为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找到了答案的位置后然后,再从其余两个有可能选择项中,作出自己认为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