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充分体现博士研究生招生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东师校发字〔2008〕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k5$_Q#
一、2007年以前按原增列办法增列的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原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按本办法中“本校原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考核。对原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实行动态管理,即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未获通过者,暂停当年招生资格。我校荣誉教授、二级教授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无需参加考核即可招生。 s59v*
/
二、2008年以后按新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条件确认办法获准招生的指导教师及2012年新申请招收博士生的人员(以下简称“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按本办法中“本校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相关程序进行审核。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即获得当年招生资格,按规定享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相关待遇。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过一届博士毕业生后,即可按原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招生基本条件进行考核。 f%an<>j^w
三、本校原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基本条件及审核程序 @7"xDgA
(一)招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xA`Q4"[I
1.科研方面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O9r3^y\>I
(1)科研项目 ]ch cRc[!
5年内(批准时间为2006年9月1日以后,截止时间为2011年8月31日。下同),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导师主持过C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含D级中的中央部委项目及省社科规划项目),且在研项目经费不低于5万元;自然科学类的导师主持过C类及以上科研项目,且在研项目经费不低于20万元。 @r%[e1.
(2)科研成果 ,LSF@1|Fx
5年内,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导师以第一作者(或所指导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及以上级别的学术论文5篇(校外刊物至少3篇),其中CSSCI(A)及以上级别论文至少2篇;自然科学类的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含SCIE)论文5篇,其中平均影响因子以上的论文至少1篇。论文应具有代表性且研究方向一致。 Z WL/ AC
其他科研成果可按以下相应折算为论文: WQ\' z?P
①以第一作者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须具备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可相应折算为CSSCI或SCI论文1篇,折算论文数最多1篇。 I')URk[
②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其中国家级奖须为前3位,部级奖须为二等奖以上前2位,省级奖须为一等奖第1位)可相应折算为CSSCI或SCI论文1篇,折算论文数最多1篇。 Ih ;6(5z
2.申请当年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或评审结果须为合格;本人及所指导的学生无违反学术规范行为。 9b``l-rO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须年龄未满68周岁(1944年8月1日以后出生者);我校自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须年龄未满63周岁(1949年8月1日以后出生者)。 $LRvPan`
(二)审核程序 Dq)V] Zx
1.学校确定的上述条件仅为基本条件,各招生单位可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单位不低于上述原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基本条件的办法,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b*',(J94
2.原有博士生导师个人申请,并填写《2012年本校原有博士生指导教师科研情况统计表》(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填写的科研成果、项目、经费等内容必须与社会科学处或科学技术处打印出的科研成果清单相一致,若登记成果不准确,请直接到社会科学处或科学技术处更改,打印新的成果清单。 Tsxl4ZK
3.各单位学位分委会对申请人填写的《2012年本校原有博士生指导教师科研情况统计表》进行审核,审核未通过者应及时反馈给导师本人。各单位学位分委会主席在《2012年本校原有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条件审核情况汇总表》上签字并报研究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