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和2005年我两度参加了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报考的是法学院
M@ t,P? 国际公法方向,以下是这两次考博的经历。
r\-Mj\$- c((^l& 为便于读者理清关系,对涉及的人物作一简介。
F0
x5(lpQ Xk8+ 博导:
Lx6C fR 杨泽伟(下简称杨),1968年生,1997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国
Ss ;C1: 际公法研究,1997—200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职称一直由讲师评到教授,
RRR'azT 2004年调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下称国际法所)任教授,同年开始招博士,
%<8@NbF 2004年、2005年我连续2年报考他的博士。
QbA+\ 曾令良(下简称曾),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公法研究,WTO争端解
EA_6L\+8& 决机构专家组中国大陆的三名专家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23JE
'^= 黄进,国际法所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
0].*eM 肖永平,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私法研究,武大国际法所所长。
TNs;#Q 周叶中,武大法学院宪法学教授,武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BtfE3 $!F_K
考生:
^,F8 ha E{_$C!. 我,夏世德,现在黄埔海关隶属太平海关工作,2000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
/4w"akB|P 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
mqPV
Eo 肖兴利,女,长沙某大学的教师,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
E07g^y"}i 学,硕士导师杨泽伟。
Ewg5s?2| 高林,女,2004年7月东北某大学硕士毕业,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
B]jI^(P 杨泽伟。
_h;#\ )%~ 钟继军,广东南海某法院工作,后辞职,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杨泽
0{u31#0j 伟,硕导也为杨泽伟。
QI\ &D)
汪洪,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02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
GMD>Ih.k:9 法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
+Ja9p 温树斌,北京大学在职硕士,广东肇庆大学教师。
=FZt 肖健明,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东莞市商业银行工作。
|%6zhkoufM 曾皓,湖南师范大学应届法学硕士。
CH
h]v.V L_$M9G|5n 其他:
sR%,l -4:L[.2 谢某某,男,武大研究生院办公室秘书。
SVvR]T&_ 石某某,女,武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7vBB <\ 我的同学,武大在读法学博士生。
t%jB[w&,os 6fxf|R\ 班别:
Rxe
sK B5%N@g$`j 校内班,即校本部,武昌珞伽山的那个。
t-#Y6U}b+ oe1Dm 校外班,法学院2002年始开始在深圳开办校外班,承诺发双证(学位证、学
C`|'+ 历证),2002年、2003年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深受好学在职工薪阶层欢迎,学制
d9/YW#tm
4年,学费年1.8万左右。2004年始,校外班和校内班统一考试。2005年广州、北
&^-quzlZ 京又开设校外班,言传南京、汕头、惠州也开有此班。
X2#;1 ku -#XNZy!// 一、 2004年的考博之旅。
lH_S*FDa }^J&D=J5V 3月,我参加了初试(笔试)。4月中旬,经查初试成绩为238分(英语71、
nLZT3`@~, 专业一国际法88、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79),在杨的近20名考生中居第三。第一
#^IEQZgH 名高林246分,第二名钟继军242分,第四名肖兴利(肖以应届生身份参考),第
wA`A+Z2*? 五名汪洪(报考深圳班)。我的初试成绩,在国际公法的五名博导(曾令良,余
A]nDI:pO| 敏友、万鄂湘、邵沙平及杨)的考生中居第六。
@21G[!%J GnbXS> 出成绩的当晚,打电话给杨,杨说根据惯例,一名博导一般招三四名,我这
*GsrG*OM*D 样的成绩不会不被录取。过了两周左右,忽听武大的同学说,2004年法学院校内
@nN+F,phx 班名额要缩减。打电话给杨,杨说学校分给他三个名额,校内两名校外一名。四
a.F
6!? 月底再次打电话给杨,他说定于五月初复试,虽说录我的希望很小,但还是把我
H
>@yC 的名字报上去了,让我到时参加复试。因觉希望渺茫,不想去参加复试,杨说武
K%h83tm+ 大每年博士招生还有第二批扩招机会,参加复试也许还有希望,不参加复试一点
Gq5)>'D? 希望没有。我于是问他复试时要注意什么事项,他说复试只是走个程序,最终排
o5+N_5OE}E 名还是按初试成绩来。
>iP>v`J *(&,&$1K 复试是在五一黄金周后的一个下午进行的,参加复试的除初试前三名外,还
]2Aqqy 有排名第四的肖兴利、第五的汪洪。复试分两批进行,先是曾令良的考生复试,
,cm;A'4] 后是杨的考生复试。复试导师有曾令良、余敏友和杨。
* wN+Ak q
/A|cO 复试当晚,打电话给杨,他说表现尚好,我的总成绩还是第三位,名额有限
(JC -4X_ 没有将我报到预录取名单中去。他问我有没有熟人,能否通过关系弄到名额,他
{] -nYHGL 愿意带我。我说没有关系,无法搞到名额。杨抱怨说汪洪复试表现太差,令他生
<_""4 气,连英文的大陆架都不认识,考虑她报考的是深圳班,又很熟,还是将她报上
>VqMSe_v 预录取名单之列。
)_EQU8D4ug &G55<tRE 我郁闷地回到广东,专心工作,计划来年再考。后来了解,是有一批扩招名
57+^
T}/> 额,法学院的诸多博导校内都扩招了一名。杨仍招3名,校内2名(高林、钟继
nM8aC&Rd\ 军),深圳班1名(汪洪)。
S5RS?ya e*vSGT$KgL 二、 2005年的考博之旅。
eU7RO J8a4.prqI 初试
Hkx FDU-K /S9Mu
)1Y 初试3月26、27日两天进行,4月下旬,经武汉的朋友查询,我总分247分
A"eT@ (英语67、专业一国际法86、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94分),在杨的考生中居第一,
s4SR6hBO 在国际公法五名博导的100多名考生中居第一,两门专业课都居第一,在整个国
#.}Su+XF 际法所数百名考生(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中也居第一。
7K9+7I&C 杨的其他考生依次为:第二名肖兴利244分(英语74、专业一84、专业二86),
`Y.RAw5LrE 第三名温树斌239(英语74、专业一77、专业二88,报考广州班),第四名曾皓
u4o%qK 232(英语64,专业一76,专业二92),第五名肖健明208分(英语64、专业一80、
wlKpHd* 专业二64,报考深圳班)。
$if(`8 & A9psc(,& 复试
6@o_MtI 2~h)'n7Mw 4月29日,法学院研究生工作网(网址
www.golaw.whu.edu.cn,我很奇怪为何
T:cSv
@G 成绩查询在学校主页网站,公布复试名单和初录名单却改在这个并不知名的网站)
|#5JI#,vX 公布了复试名单,通知说进入复试的考生5月13日报道,14、15日复试。我所在
v}[KVwse 的国际公法(一组)由曾令良和杨泽伟的考生组成,被安排在5月15日上午在院
~`tc|Zu 长办公室举行。复试比预定晚了约半小时开始,和去年抽签决定顺序不同的是,
RWA|%/L 今年依笔试成绩顺序进行。先是曾的考生,后是杨的考生。约11点,我进试室参
@uY%;%Pa8 加复试。环顾四周,室内四人(曾令良、杨泽伟,两名女生,一是高林,另一面
aDza"Ln 熟的去年考友,都已经在读,答辩秘书)。曾坐在办公桌旁,俯身写着什么,想
)IZ$R*Y{ 必是整理刚刚进行完的复试笔录。杨坐在东边的沙发上。
H3OH `j=CzZ*em? 我首先给曾和杨打招呼,曾应了一声,一直忙着写东西,头都没抬。当我犹
+$},Hu69j 豫要不要等他写完再抽题时,杨在一旁催促,叫我赶紧坐下抽题目回答问题。我
m}Tu^dy 随即抽题,先抽一段英文资料,要求先朗读一遍,后口头翻译成中文。这是一段
y''? yr 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短文,大意是国际法来源于国际关系,国际法是平等者
>wcsJ{I 之间平行的法。没遇到生词,翻译得比较顺畅(曾读过几本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
ci3{k" 英文原著,应当说这段英文并不难)。
9zO;sg;3 _,Fwt 然后我又抽了一个专业问题:国际法对我国法制建设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
oF,8j1 很平常的问题,相关的文章多如牛毛,稍加思考,我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国
={maCYlE. 际法可以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我从立法、司法、法制观念的角度进行了
i-E&Y*\^9H 阐述,并以WTO系列协定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为例,阐述国际法对我
s?%1/&.~ 国法制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第二,国际法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及法人乃至公民
$8it&/JP, 的利益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指出在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上,我国还很欠缺,
B)^]V<l(w 例举当前正发生的中国和欧盟及美国的纺织品贸易争端,指出我国应积极利用国
}3[ [ONA 际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国际法促进我国法治理念的现代化,我着重指
(Z `Y 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不同特点,国际法是在平行主体间形成的规则,但它仍然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