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 1BAgtd$3
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的下方约一横指处或趾骨结节下外方约3到4厘米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称为~。有大隐静脉,小血管,淋巴管等通过。 nl(WJKq'
另有卵圆窝:自右心房观察房间隔,可见在下腔静脉入口的左上方,有一椭圆形的浅凹,名卵圆窝,是房间隔最薄弱处。 N2oRJ,:B
横韧带:伸肌支持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踝部前方的称为横韧带。 S-7'it!1
屈肌支持带:又分为裂韧带;附于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 aO@7O*
股鞘: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 股静脉上端 腹股沟深淋巴结。上宽下窄。前壁由腹部筋膜延伸。后壁为髂筋膜。股鞘长3~4厘米;被两个纵隔分为外中内三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股静脉;内侧格形成股管。 28/ A
DZ
股环: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肌及筋膜 内侧陷窝韧带 外侧 股静脉 NE/m-ILw
股管femoral canal:是个漏斗形间隙;下端为盲端,上端开口于腹腔,称为股环。股管内含有疏松结蒂组织;淋巴管和一个淋巴结。 txZ?=8j_Y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容(神经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等结构) masT>vM
收肌管(缝匠肌下管):前壁(缝匠肌肌腱膜)外侧(股内侧肌)后壁(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界(股三角尖)下口(内收肌腱裂口)内容(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内侧肌肌支、膝降动脉) t~E<j+<2B
腘窝:上外侧(股二头肌)上内侧(半腱肌半膜肌)下内下外(腓肠肌内外侧头)底(股骨、膝关节囊、腘肌及筋膜)顶(腘筋膜) 内容[(浅到深)胫神经、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L;\cl
踝管: 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共同形成踝管 内容由前到后(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姆长屈肌腱) VA"*6F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浅静脉,长约76厘米。起足背静脉弓内侧端 经过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5支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结扎大隐静脉属支防止静脉曲张复发,防止静脉血回流 7]x3!AlV
腹股沟淋巴结:约10-13个。排列:t字,横群(上外侧上内侧)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子宫底;纵群(下外侧下内侧)足、小腿内侧、大腿浅部。 e$u4vC~
小腿前区浅层皮神经:小腿内侧有隐神经,外下方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分支趾背神经、腓浅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神经延续、足背外侧皮神经 o\88t){/kB
股前内侧肌群:1)缝匠肌: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由股神经支配2)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伸小腿,协助屈髋3)股内侧肌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闭孔神经支配。 ,h{A^[yl
股动脉:来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中点位置表浅,分为: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膝降、股深(旋股外动脉、旋股内动脉、穿动脉) wO:Sg=,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行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和腓深神经。腓总损伤后,小腿前肌群、外侧肌群运动障碍,足下垂足内翻,形成跨阈步态。感觉障碍见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 _(d.!qGz
坐骨神经:发自骶丛,全身最大,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易受肌肉压迫,是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于掴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6\u!E~zy
臀肌的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臀大肌(后深并外旋大腿,下肢固定,防止骨盆前倾;臀下神经支配)梨状肌(使大腿外旋)臀中肌(受臀上神经支配;外展髋关节,前部纤维内旋大腿,后部纤维外旋大腿)臀小肌(同臀中肌) 'zEI;v
梨状肌上下孔:上孔(臀上神经动脉静脉)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由梨状肌下孔出盆;随即又通过坐骨小孔分布于会阴部的有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静脉。 i.xXb[M+
小腿后肌群:均由胫神经支配;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 ZT[3aXS
胫神经:延续坐骨神经。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肌支(到邻近的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腘肌)关节支(膝关节) .}k(L4T|=
5tv<8~:K
头部 .6m "'m0;
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颈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它们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YB)3X[R+0
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 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 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0G <hn8>
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yMc:n"-[
腮腺管的走行:在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行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出的颊粘膜。 .fzu"XAPu
三叉神经面部分支: 眶上神经分布于颅顶;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鼻被外侧、上唇皮肤;颏神经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Eq^uKi
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键膜及枕额肌、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浅部三层连接紧密,难以分开,合称“头皮”。 8L5!T6+D&
键膜下间隙多发生头皮撕脱伤。 mPPk)qy
面静脉(危险三角):(1)经眼静脉直接与海绵窦交通(2)借面深静脉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所以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若发生感染易行至海绵窦,形成颅内感染,因此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joa5|t!D9
额顶枕区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前组:滑车上动脉静脉、眶上动脉静脉神经;外侧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动脉、耳大枕小神经;后组: 枕静脉 枕大神经 导静脉)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M_~e.P
颞区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皮肤、浅筋膜(耳前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脉静脉、枕小神经)颞筋膜、颞肌、骨膜。 s$DrR
颈部 fd8!KO
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 |<`.fOxJP
颈部的层次结构: _M,lQ~
(一)皮肤和浅筋膜:浅筋膜中有颈阔肌,该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越过锁骨斜向上内方;前部纤维附于下颌骨下缘,后部纤维附于腮腺咬肌管,并移行于降下唇肌和笑肌。肌三角内侧部和枕三角上部未被此肌覆盖。1.浅静脉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2.皮神经(1)颈从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A.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分布于枕部皮肤B.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分布于腮腺区皮肤C.颈横神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横行向前,穿颈阔肌分布于颈前区皮肤D.锁骨上神经:分为3支,在锁骨上缘浅出,越过锁骨,分布于颈前外测部、胸上部、肩部(2)面神经颈支 C;Ic
(二)颈筋膜分为浅层、气管前层和椎前层:颈筋膜间隙1.胸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距锁骨柄上缘3-4厘米处分为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结和脂肪组织。2.锁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锁骨上方分为两层所形成的间隙,经胸锁乳突肌后方与胸骨上间隙相通,内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末段及蜂窝组织3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器官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从、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4.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5.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 :位于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 /}5B&TZ=(3
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中缩肌。内容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管神经 ;`v%
sx#
颈浅层麻醉的部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nJu?5
颈深层麻醉的穿刺层次:皮肤、浅筋膜、颈阔肌、深筋膜、椎前肌及其筋膜、颈椎棘突。 [m'CR 4(|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末三对脑神经及其分支以及颈深淋巴结。 7m9"8
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下份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容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喉与气管颈部,以及他们的血管神经淋巴结。 & hV Zx
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 Ep ~wWQh
甲状腺的动脉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 静脉为同名静脉 *~z#.63oZ
甲状腺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 5IqQ |/m<6
胸锁乳突肌由甲状腺上动脉发支营养,由副神经及第2、3颈神经前支支配 !q4x~G0d
颈襻:由第1-3颈神经前支构成,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离开此神经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前面下行称为颈襻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襻下根。上、下根在平环状软骨弓处合成颈襻。 :Dl%_l
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之间 内容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和胸长神经。 !:fv>FEI9
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缘中1/3上方,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围成,其前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及位于其中的锁骨上神经、颈外静脉末端,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斜角肌下分及椎前筋膜。内容:膈神经,锁骨下动、静脉,锁骨上淋巴结、臂丛、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迷走神经和胸膜顶。 Wv K(G3
甲状腺切除接扎动静脉要点:上(紧贴甲状腺上极,在囊内进行,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喉外支);下(距腺侧较远处接扎,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uD>z@J-v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呈H行分左右两个侧页,中间以峡部相连,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的中点,下极至第六气管软骨,峡位于第二至四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的前面是有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浅筋膜。侧页后内方邻接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反神经。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 .tF|YP==
气管颈部的毗邻:前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前层,胸部上间隙,以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甲状腺峡位于2至4气管软骨环前方,峡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两侧甲状腺侧页后方:食管,两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有喉返N。后外侧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q]<xMg#nu
食管颈部的毗邻:前方是气管稍左偏,后外侧,膈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后方与颈长肌和脊柱相连,两侧是甲状腺侧页和甲状腺鞘。 r$nkU4N'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RD *1
上肢 2H[)1|]l
女性乳房的位置:成年女性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胸肌的表面,其范围内侧至胸骨侧缘,外侧几乎接近腋中线。 noA-)
女性乳房结构特点:乳房内有乳腺和脂肪,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若干腺叶,每个腺叶内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排列,其末端扩大形成输乳管窦。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常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 GVd48 *
乳房的淋巴引流:(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汇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汇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汇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吻合(4)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和膈下的淋巴管相吻合,从而间接的与肝上面的淋巴管相联系(5)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隙,再穿胸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gs`^~iD]m
胸大肌位于胸前区,由胸内侧,外侧神经支配。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分别起自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屈,内收和内旋肩关节。当上臂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vJ12=
锁胸筋膜:胸壁深筋膜的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部分称为锁胸筋膜,其深面是到上肢的血管神经鞘,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分支穿出锁胸筋膜后至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由此筋膜穿入至腋窝。 m/USC'U%
腋窝:又称腋区,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和胸上部之间。境界:由四壁一顶一底组成。四壁:(1)腋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和锁胸筋膜组成(2)内侧壁由前锯肌的上数个肌齿和它覆盖的四个间隙组成(3)后壁为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以及肩胛骨。顶:又称腋尖,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与颈根部相通。底:由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围成。内容: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以及腋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2HOe__Ns
腋淋巴结:位于腋窝蜂窝脂肪组织中,分为5群。(1)胸肌淋巴结,在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2)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端排列(3)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后壁沿肩胛下血管和神经排列(4)中央淋巴结,居腋底的脂肪组织中(5)尖淋巴结,位于胸小肌和锁骨之间,锁胸筋膜的深面,沿腋静脉近段排列直达腋尖。 5n:71$6[
腋动脉:锁骨下动脉经第一肋外侧缘移行为腋动脉而进入腋部,经腋窝内侧壁行向外侧壁,再沿着外侧壁下降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三段:第一段,胸小肌上缘以上的部分;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为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三段,在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肌之间,分支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其中肩胛下动脉又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上肢外展90度,掌心向上,从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中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大圆肌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A['uD<4b
臂丛:臂丛经斜角肌间隙进入腋窝后,围绕腋动脉第2段周围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分别位于腋动脉的内侧,外侧和后方。(1)内侧束的分支: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2)内侧束的分支:胸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3)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饶神经,腋神经。 ZL%VOxYqi
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外侧端,行于前臂外侧缘,后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三角,跨越胸小肌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2n]n6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前臂尺侧上行至肘前区,继在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上升,到臂中部穿深筋膜,伴肱动脉及其并行静脉,至腋窝成为腋静脉。 t&c&KFK)I&
臂前群肌:(1)肱二头肌:以长短头起始,长头起自肩胛盂上粗隆短头起自喙突,止端成健于桡骨粗隆,另借二头肌腱膜连于前臂筋膜,由肌皮神经支配(2)喙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侧缘中份。由肌皮神经支配。(3)肱肌:位于肱二头肌深面,以肌性起于肱骨下半前面的骨面,止于尺骨粗隆,由肌皮神经支配。 ?ow'^X-
前臂肌群:前臂前群肌主要为屈腕,屈指和前臂旋前肌,可分为浅深两层。(1)浅层肌,从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除肱桡肌由饶神经,尺侧腕屈肌由尺神经支配外,其余均由正中神经支配。(2)深层肌:桡侧为拇长屈肌(正中神经),尺侧为指深屈肌(尺神经),两肌远端的深面为旋前方肌(正中神经)。
4nX(:K}>
前臂后肌群: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所有肌肉均收桡神经支配。 sp8[cO=
肘窝:是肘前区的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其上界为肱骨内外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内容:肱二头肌健肱动脉及其终支(桡尺动脉的起始段)、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以及肘深淋巴结等。 C;#"td
肱动脉:在大圆肌的下缘与腋动脉相续,与正中神经伴随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与尺动脉终支。沿肱二头肌内侧沟全长都能摸到肱动脉的搏动,在压迫止血时该动脉的行程在臂中分,应将血管压向外侧既压向肱骨骨面。分支: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 Xt(!
a
尺动脉:平桡骨颈处发自肱动脉,先经旋前圆肌行向下内侧经指浅屈肌健弓深面到前壁前区。分支:尺侧返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后动脉,骨间后动脉发出骨间返动脉。 (5Ky6b9v
桡动脉:在肘窝内正对桡骨颈前方起自肱动脉由两条桡静脉伴行。分支:桡侧返动脉,掌浅支。体表投影:从肘前横纹中点远侧两厘米处分别至桡骨茎突前方和豌豆骨桡侧的连线为桡尺动脉的体表投影。 3sC:jIp
肌皮神经:穿入喙肱肌发出分支分布于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5~\Kj#PBx
桡神经浅支:在肱桡肌健的后缘穿出深筋膜,下行于手背,分布于手背和手指皮肤。 #)i&DJ^Y
尺神经:手背尺侧半的皮肤,尺侧腕屈肌尺侧半。 &|z544
正中神经:分布于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出腕管后,立即分出返支,绕屈肌支持带下缘进入鱼际,分布于鱼际肌。 \8_V(lU
腕管:屈肌支持带与深面的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腕管里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分别被屈肌总腱鞘或尺侧囊和拇长屈肌腱鞘或桡侧囊包绕。正中神经由两者之间进入手掌。 _O52ai><b
指腱鞘包括腱纤维鞘、腱滑膜鞘。 \|{*arS
手肌分为:1、外侧群(鱼际):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拇短屈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双重支配,拇收肌由尺神经支配,其余两肌由正中神经支配。2、中间群 :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第1、2蚓状肌。3、内侧群(小鱼际):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尺神经深支支配。 w~v<v&
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和正中神经浅面。 75(W(V(q
掌中间隙:位于中间尺侧半。间隙的前界为中、环、小指的屈肌腱及2-4蚓状肌;后界为覆盖于第3-5掌骨及掌间肌前面的骨间掌侧腱膜;外侧界为掌中间隔与鱼际间隙相隔;内侧界为掌内侧肌间隔与小鱼际分开;其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其远侧经第2-4蚓状肌鞘达第2-4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 ]N\6h(**wy
鱼际间隙:位于中间鞘的桡侧半。其前界为示指的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和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掌外侧肌间隔与鱼际分开;内侧界为掌中隔与掌中间隙相隔。其外侧为盲端,远侧端为第1蚓状肌鞘与示指背侧相通。 >)%#V<{<
斜方肌:起于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棘上韧带。向外侧止于锁骨的外侧和肩胛冈。作用:上部纤维收缩时提肩胛骨,如耸肩;下部纤维收缩时降肩胛骨。由副神经和第3、4颈神经支配。 , ,{6m
d
背阔肌:借胸腰筋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其棘上韧带和髂嵴后部;止端成腱,经大圆肌下缘的前方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内旋,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由胸背神经支配。 S_T
三角肌:起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侧1/3、肌纤维由前、外、后三个方向包绕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肱骨外展,前部纤维可屈肩关节,后部纤维可伸肩关节。由腋神经支配。 -M`D>
肩胛上动脉:营养冈上、下肌和肩胛骨。 -RCv7U`
旋肩胛动脉:营养冈下窝邻近诸肌。 iQj2UTds3
肩胛上神经:发自臂丛上干,经肩胛切迹进入冈上窝,再绕肩胛冈外侧缘进入冈下窝,分支支配冈上、下肌。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