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博士申请-考核制度,是否让寒门学子更没有出路?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来源于 考博人说事 分类

博士申请-考核制度,是否让寒门学子更没有出路?

国内的博士培养及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等,一直在向西方学习。 RnMBGxa  
如学习西方的培养工程硕士,一开始的2年,培养的还正规可以。过几年,就太有意思了。26个英文字母都不知道,汉语水平都极差的人,都手握一本: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giM@MV  
tU+@1~ ~  
SRA|7g}7W  
在博士资格考试中,近几年,非常流行:申请-考核制度。并且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了几年了。但从我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一制度本来是好的,但如果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度,将会导致寒门更没有出路。 p<Zs*  @  
1_Dn?G^H  
r[.zLXgK  
8CHb~m@^$  
jOoIF/So  
一、申请-考核看什么? rK(x4]I l"  
TEaD-mY3  
u^#4G7<  
虽然很多大学没有详细公布申请-考核制的具体操作过程,但是我用脚想一下,申请-考核主要考核的指标: {Y3_I\H8{  
aBqe+FXp4  
1、论文。首先开始时,是EI论文,接着是SCI论文,再后来就是SCI影响因子。 mV:RmA  
nZ`2Z7!  
2、学业成绩。看研究生阶段的绩点。 !7IT~pO`  
PBxK >a  
3、人脉关系。 D&z'tf5  
4、推荐信 y~]I Vl"  
!^>LOH>j  
c:?#zX  
6mI_ Q2  
5O;a/q8"  
二、完全申请-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r?5@Etpg  
YmO"EWb  
L5zG0mC8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但是我们太聪明了。 TzevC$m;z  
1、看论文。有的学生非常聪明,对照制度,一上研究生,EI会议论文狂写,OK。这是审查-考核制度第一年的效应。第二年开始了,有人狂灌SCI。再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老板或家人从一开始就非常聪明,学生一上研究生,就专门交待学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聪明的老板或家长,就用钱去办成这些事。甚至是雇佣枪手发SCI论文。 qSpa4W[  
在这样的背景下,寒门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一般都醒得较慢且没钱发文章。第二寒门学生太相信某些东西,有些事不愿意去这样做。 r7Q:l ?F2  
7?Qt2tr  
OU)p)Y_z  
2、研究生阶段的成绩。当下,研究生的考试,基本上是写大作业,写论文。出身寒门的人,大多数人只知道苦写,不会与所教课程的老师进行沟通。OK,这成绩不说,大家都知道。除非是寒门写的实在是太好了,那没有办法了。 uhw5O9  
shDt&_n  
ohc/.5Kl  
3.推荐信。严格意义上,推荐信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当下,国内的推荐信,真的太假了。大多数都是自己写好,找个NB的老板,吃个饭,送点东西,签字走人。但寒门学子,由于受到先天的自然及社会关系的限制,是很难找到NB的老板为其撰写推荐信的。 I(?|Ox9"?  
G7/?hky 0.  
DX%8. @  
4、人脉。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出身寒门的人,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比自己身份地位都高的人,更别说认识本学院的院长甚至是学校级的大人物了。但有权有钱的人,却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这些大人物。 ltr;pc*)  
cP#]n)<  
Pv2nV!X6  
5.有底线的专家有多少?在当下,真正有底线的人有多少?在会议上敢说真话的有多少?有点正气的人有多少?说违心话的人有多少? JIY ^N9_  
/_k hFw  
[BZ(p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寒门选择读博士的路几乎被切断。 @rK>yPhf  
2p3u6\y  
t~<-4N$(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 2GD mZl  
为了通过申请与考核制度,造就了大批浮躁的研究生,根本不安心认真读书打基础,而是想办法走捷径,找门路,想法拼爹。 rCSG@D.  
0p>:r U~  
dVmAMQk.g  
[;CqvD<S  
c7nk~K[6  
三、改进办法 &v9PT!R~  
:{N3o:  
/DG`Hg  
当下的背景,博士招生不能完全采用审查-考核制度,而要采用混合制:申请-考核、考试相结合。 |7Xpb   
!qGx(D{\  
vzrD"  
即每年拿出30%的名额,通过申请-考核方法来进行。事实也是如此,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培养的学生有30%是优秀的,那么博士教育是多么的成功。 Z Li o8  
K^qUlyv  
soVZz3F  
70%的人还是要通过考试制度来完成,确保公平与公正,给一些寒门或是真正有水平的人一次机会。   .' 2gJ"?,  
/2\= sTd  
-^xKG'uth  
19-yM`O  
注释: k$x 'v#  
1.工程硕士:这里的工程硕士不包括201X年后,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是每年的1-3月之间),然后调剂过来的。即毕业时,有学位也有学历的。 f}ij=Y9  
2.寒门:寒门,指贫寒微贱的家庭。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zz*;RJJ  
庶族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来自百度百科)。但是新时代的寒门,在国内,目前的划分并不是很清楚,但根据梁晓声写的一本书:《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的阶层划分,应该是中产阶级以下。至于如何划分,请参考《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第201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0IFPL8  
mF:s-+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12-26   
呵呵,反正我的出路没得了!毕业以后就没怎么发表文章,哪有什么科研成果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18-12-22   
因为考核的标准比较含糊,所以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会遭到一定的质疑,所以,强化监督可能是一个解决方向。 :k/U7 2  
VgTI2  
JwVC?m).  
监督机制 !Lug5U}  
Y]Vc}-a(h  
监督制度确保招生公平的最后保障,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可以从组织保障、学生申诉、违纪处罚三个角度衡量。 ,[1`'nN@g  
VCRv(Ek  
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仍有 1/3 的高校没有对监督机制作出文本规定,即使有规定,大多数时候也没有一个比较细致的处理方案。 )stWr r&  
o"M^ sKz47  
关于「学生申诉」的规定只是说明考生若对结果有争议,有向招生工作小组提出申诉的权利,但具体流程、时间期限、申诉方式、处理办法等细节都不够具体和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不强。 Cbvl( (  
EXzNehO~e  
对此网友怎么说? ;]x5;b9`  
;*H~Yb0  
@Smilemore: # h|< >  
中国是人情社会,关系远大于规则,考试更公平。如果一定要申请-考核,就必须严守毕业关,博士论文需要省外甚至国外双盲外审。 +%9Y7qol  
vqZM89 xY  
@jixiliying : F|{?GV%hF  
当年实在没有时间复习准备这个无聊的博士入学考试,就一直工作了七年,直到一个德国教授愿意招我为他的博士。这样我就不用参加什么考试了,还得到不错的薪水,何乐而不为?希望中国能真正实行这样的制度。 Jo+C!kc  
'p]qN;`'O$  
@梅志平: d's`~HOU2  
研究生申请制度不仅仅是为了选优秀的研究生,更是为选不同学科的,尤其是交叉学科的研究生。这才有可能出高水平成果。现在的招生制度,只要考上的,导师没有选择,只能招。看似公平,但不利于交叉学科发展,和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XhV"<&v  
bkIA:2HX  
纵使申请 - 考核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无疑是大势所趋。 W78-'c  
M4\Io]}-M  
那么,在座诸位对当前的申请 - 考核有什么意见呢?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 +t { FF!mL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18-12-22   
名校博士都得申请考核了,考博还有好出路吗? 0F)Y[{h<  
Wl}d6ZTm  
z6$W@-Vd  
近期,全国各大高校 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近几年,许多学校的「考博」不再是靠统一笔试一决雌雄,而是让考生申请审查,择优录取,即博士生「申请—考核」制。 Ly lw('zZ  
JZ'`. yK:  
)9,9yd~SI  
但是自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以来,申请考核制既享受着赞誉,又面临着诸多质疑。一方面,申请考核制更看重学术成果和学术经历,能有效地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博士的素质;另一方面,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则遭到一定的质疑。 @MS;qoc  
8v_HIx0xu  
g!i\ AMG?  
` A])4q$  
/X {:~*.z  
报名资格 LS*^TA(I[  
XTyJ*`>  
7FMO' 'x  
不同高校在报名资格上则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例如不同高校对考生在院校出身、英语水平、研究成果、课程成绩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lZ'-?xo  

|]w0ytL>(2  
76(-!Z@=J  
在研究成果方面,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明确要求有影响因子大于 3 的独立一作 SCI 文章,浙江大学则要求有一篇独立一作的 SCI 文章,其他高校则没有如此明确的规定,但对科研成果也是相当看重。 ;<O Iu&,*  
t 5g@t0$  
+pURF&Pr  
E`}KVi57  
可见,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制度强调考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但一些高校对考生毕业院校的限制,难免有出身歧视之嫌,使得普通院校毕业但有继续深造意愿的考生在申请阶段被硬性条件排斥在外,毕竟院校出身与学术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 ;9MsV.n  
Ii_X^)IL(  
X`YAJG  
WLqwntzk  
 df;-E  
相对含糊的考核标准 Y; JV9{j  
4RTuy+ M  
申请考核制侧重通过「申请材料」和「综合面试」选拔考生,因此考核标准是否明确对考核的公平客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q|xJ)[AO  
Uax[Zh[Cg  
R`sU5:n  
但是,如表 1 所示,在材料审核这个主观性较强的考核环节中,几乎所有高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方式,唯一有相对明确初审材料审核标准的是厦大药学院。 %9Br  

?4vf 2n@  
P0WI QG+  
在复试环节,大部分高校都规定了面试的方式,但是大多都只是是对面试的评分标准稍作提及,面试的评分细则较为含糊,没有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只有部分学校告知了最终的计分方式。 3}V`]B#a  
,*ZdM w!  
oU[Ba8qh  

@y?<Kv}s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8-12-22   
反方观点:寒门学子不是呆子 Ucnj7>+"  
. !gkJ  
今天晚上,偶然看到李本先老师一文《博士申请-考核制度,让寒门更没有出路》,窃以为文中大部分讲得没有根据,属于丑陋中国人式地下意识地臆测和抹黑。为什么说是下意识地呢?李老师不要生气,且看下去。因为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是在表达你认为理所应当的正确的观点。李老师说自己经过调查研究,请饶恕我,我觉得您讲的是您的个人观点,不是事实。有些可以逐条辩论,希望李老师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例,不然太没说服力。如果您发现在申请考核中有什么猫腻,也可以直接向相关学校纪律监督部门举报。 W[B%,Km%]  
,=o)R,[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题目,缺乏最基本的逻辑。再次申明,李老师不要生气,我是批评这种逻辑的矛盾,并非抨击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且看下去。请允许小生用一下类比和反证法。博士申请-考核制度,让寒门更没有出路;同样的,高考制度,让寒门更没有出路(有钱人可以作弊呀,可以上辅导班呀,寒门“醒得慢”);红绿灯制度,让寒门更没有出路(有钱人可以开车呀,可以闯红灯呀,寒门不会开车,或者不敢闯);医院收费制度,让寒门更没有出路(有钱人可以花钱看病呀,可以塞红包呀,寒门没钱呀,只能等死?!)再深入一些,科技的发展,加剧了阶层不平等,让寒门更没有出路……按照这个批判法,还有什么制度是好的呢?李老师,您醒醒,其实申请-考核制比窦娥还冤,哭诉道,这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呀! kT|{5Kn&s  
?M2#fD]e  
我长期比较关注申请-考核制这样的话题,早在2011年9月26日《中国教育报》上写过一篇文章《申请制要与淘汰制挂钩》。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想讲三句话,当然不是为了反驳李老师,其实我不太擅长反驳人,说得不对,恳请李老师海涵。社会的财富分配有它复杂得一面,不能动不动就拿寒门说事,作为寒门学子的一员,我希望广大学子,特别是寒门学子以正视听,不要把不好的考试结果归结于博士申请-考核制上。 }<?1\k  
xDtq@Rb}  
首先,李老师对申请-考核制缺乏细致的了解。李老师说,很多大学没有详细公布申请-考核制的具体操作过程。这显然不对的,希望李老师能够耐心得找一找,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特别是申请条件等。然后再来批评哪一条设计得不合理,这种批评才是有意义的。申请制的优点在于,你是考生你自己看,如果申请条件不符合,你可以换一家,反正申请条件提前都写得清清楚楚(理科定量一些,文科复杂一些)。这其实就是硕士毕业生找学术工作来应聘啊!开个玩笑,希望李老师不要说,简历应聘-面试制度,让寒门更没有出路。我想这不是替我们寒门学子说话发声,而是对我们寒门学子能力的亵渎。 bpq2TgFj  
+)8,$1[p|  
其次,李老师,寒门学子不是呆子!寒门学子与富家子弟都是人,各有特点。寒门不代表没有竞争力,寒门学子也不差,寒门学子中很多人通过申请制读上了博士,而且表现都很好。退一万步讲,如果社会只认钱不认人,那寒门子弟应该是毫无出路才对呀,可事实呢?李老师,在文中大谈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发SCI论文,可是却忽视了寒门学子也有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申请-考核制本身的监督机制。李老师的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把学术生态中的“恶”,盲目扩大到整个教育系统中来了;当然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也很常见,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把中国社会中的“病”,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来了。产生这种思维的根源很复杂,简单地来讲,摧毁我们崇高信仰的不是个别坏的案例,而是我们自己“偏心”了。 /JaCbT?*T  
We7~tkl(  
最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来读博士?这才是初衷,因为到了博士这个层次,只看考试就不太靠谱了。说句公道话,关于选拔博士,如果有能力,综合素质强,申请制本身才不管你是富门还是寒门呢!这才叫公平。如果寒门学子水平不高,为什么要录取呢!是的,您可能看到一些学生有这样或者那样关于不公平的抱怨,您可以细细想想,即使有些砂砾进来了,它真的影响到钻石的品质了吗?可是话又说回来,读博也不是什么好差事呀,并不是什么光宗耀祖,鲤鱼跳龙门了。没有信念的坚持,读博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煎熬;可是有信念的坚持呢?读博就是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 > Y7nq\  
P_: A%T  
范进中举了,可结果呢?我倒是希望范进没中举,说不定自主创业去了呢!李老师,你说呢? 作者:陶涛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2+6=?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