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7Gv*.  
u~ ~R9.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tkQH\5  
O1 .w,U  
一.、考试性质 h mx= 35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是为报考系统分析与集成、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考生设置的一门专业考试课程,是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化工程中心和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计算机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T]EZ'+O  
IKMeJ(: S  
二、考试内容范围 |py6pek|  
  考试内容的重点是: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单逻辑运算;十进制数运算方法及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数运算与转换;8086MPU结构;8086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指令基本知识,尤其是寻址方式;基于汇编语言风格的程序流程图设计;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布与地址译码;8086MPU的基本时序;半导体存储器与MPU的接口;8086最小系统(基本体系结构);堆栈技术;中断技术;输入与输出;接口应用技术;综合应用技术;以及简单C语言基础知识。 di) *-+  
 x:vu'A  
三、评价目标 ;!91^Tl  
  主要考查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应用方法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考查综合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着重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组成、功能与外部连线,具备基本的定性分析和定量估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e__@GBG  
Eca\fkj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Uie?9&3  
(一) 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7!UQrm<  
(二) 答题时间: 180分钟。 !3mA 0-!+  
(三) 各部分内容比例(满分为100分) 6:U$w7P0 e  
  基本概念: 约 20分; {X2`&<i6  
  C语言基础: 约 20分; tNsPB6 Z  
  计算机体系结构(总线、译码等): 约 20分; Lb{e,JH  
  堆栈与中断概念: 约 20分; @ )kO=E d  
  综合应用: 约 20分; ELh8ltLY  
(四) 题型比例(满分为100分) *Nyev]8  
  选择或填空题: 约 20 % +\li*G]:J  
  问答题、计算题: 约 30 % S$f6a'  
  综合应用题(含C语言): 约 50 % hYQ_45Z*?  
g }laG8  
五、参考书 7nbB^ 2  
    《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第二版),周细、黄文兰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不含386/486章节)。C语言通用教材。 ?JV|dM  
V{|}}b?w?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ZKg{0DY  
}SIGPVM  
一. 基本概念 h._nK\  
  以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基础,着重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组成、功能与外部连线;典型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十进制的运算方法。 C^ Q tSha  
@&D?e:|!U  
二. 8086MPU结构 X1 ZgSs+i  
  8086微处理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16位微处理器,选择该处理器作为典型机进行教学,有助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因此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机构、组成、工作原理、各引脚的功能以及其内部操作过程,掌握微型机系统存储器、堆栈的结构特点和8086基本系统的概念。 [-&L8Un  
重点: #fj/~[Ajv  
存储器的结构及其实际地址;8086MPU的结构和其总线结构及8086的堆栈结构;8086基本系统概念及其最小方式。 j)t+jcMUI  
Mv c`)_Md  
三. 8086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指令基本知识 ~&\ f|%  
  指令是机器执行各种操作的命令。微型计算机能连续不断地工作是靠执行指令来完成的。根据要完成的功能,程序员要事先编好程序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内,计算机才能按程序的要求去一步步地实现。程序员可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用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时,每个语句是一条指令,把这种指令形式称作指令助记符,这些指令助记符的集合称作指令系统。 R<i38/ ~G  
重点: 0 ugT2%  
8086典型的机器指令格式;各类寻址方式。 \5Vde%!$Z  
H:p Z-v*  
四. 8086MPU的基本时序 /6O??6g  
  计算机的时序指示着计算机的动作顺序。微处理器应用时钟脉冲来控制指令所产生的动作。就像一个节拍器一样,时钟脉冲为计量单位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计量单位。在系统时钟脉冲的控制下,MPU一步一步按顺序执行着指令。对8086处理器而言,每一种操作所需的时间不同,且执行每种操作时MPU所发生的各种控制信号之间也由一定的相对时间。MPU是通过时钟周期来决定出各种信号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因此,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时序对掌握指令和明确系统内部数据的交换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9Lh|DK,nV/  
重点: e!fqXVEVR  
8086最小系统的总线周期;存储器或I/O的读/写周期;中断响应周期。 ~[k%oA%W  
s4_/&h  
五.半导体存储器与MPU的接口 3]-_q"Co4f  
  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存储器可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内存储器又叫主存储器,它在微型计算机中的作用是存放指令、数据或运算结果;外存储器常用来存放操作系统、大存储量的各种程序及待汇编或编译的源程序。 EQqx+J&!  
重点: PpLU  
  存储器与MPU的接口中存储器容量与MPU总线负载能力及速度的匹配和总线连接;存储器地址的分配和扩展;分时复用技术;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布与地址译码。 &R~n>>c  
a?yMHb{F  
六.输入与输出 2iu_pjj  
  输入/输出操作对于每台微型计算机都是必须的。微型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都要由输入设备送入计算机,它的运算结果又要通过输出设备打印或显示出来。了解输入/输出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输入/输出的各种寻址方式及其与MPU的定时关系,以及数据的锁存、缓冲和传送过程,对阅读微型计算机的图纸资料和程序,对设计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p0.|<  
重点: CIjZG?A  
  I/O借口的一般结构以及各种寻址方式;MPU对多个外设的选择及其定时控程关系;各种数据传送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 DUMq7  
7FN<iI&7\  
七.堆栈与中断技术 $3D'4\X~?  
  重点: vd`}/~o  
  堆栈与中断的基本概念,包括中断定义、中断源、中断条件;中断应用;8086MPU中断系统的结构和处理过程,中断向量表的生成和内容;可屏蔽中断的全过程及其中断类型号的获得;中断优先级包括硬件排队电路和软件优先级判断程序;中断响应时序;堆栈的定义及使用。 "uLjIIl  
( 6(x'ByT  
八.接口应用技术 Q4t(@0e}  
  接口电路是MPU与外围设备连接时不可缺少的部件。它代替MPU与外围设备进行应答(联络),同时也反映外围设备对MPU提出的各种要求。由于传送数据的方式和所处理的问题各不相同,接口电路又可分为并行接口电路、串行接口电路、定时/计数电路和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等。 ,:+d g(\r  
重点: R{,ooxH\J  
  I/O接口输入/输出的一般过程;键盘显示接口芯片Intel 8279A;并行通信接口芯片Intel 8255A;串行通信接口芯片Intel 8251A;间隔定时器/事件计数器接口芯片Intel 8253;A/D、D/A转换器等芯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引线功能;各种控制字的格式及其具体工作方式和应用实例。 )'l*Tl  
4`#F^2r!  
九、综合应用 Gamr6I"K  
  典型应用系统(测控系统或分析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框图、工作原理流程图。 6)pH |d.FR  
reo{*) %  
2004.7.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15楼  发表于: 2010-01-01   
我考,你贴着,可不如贴考卷呀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14楼  发表于: 2008-06-02   
goodddddddddd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3楼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容器与设备  ~QG ?k  
[2$4|;7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E| B d>G  
upn8n vy4(  
考试性质 !MZw#=D`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压力容器与设备»是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压力容器与设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5$l9@0D.\  
T)u4S[ &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GA^mgm"O  
+Al>2~  
考试的范围 vM0_>1nN  
考试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容器设备等四大部分。 $B\E.ml.  
N} />rD  
评价目标 "|LQK0q3  
«压力容器与设备»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T@+ClZi  
6o}V@UzqV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cFfTYP9  
掌握«压力容器与设备»的基本理论。 2PC5^Ni/9@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be> `d5j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4_Rdp`x#J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o=a?L`<  
考试时间:180分钟; swr"k6;G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n E :'Zxj  
试卷结构与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40%,应用分析计算题20%。 tjzA)/T,4  
K^ D82tP  
R$0U<(/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D <Y  
d.}}s$Q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 iz x[  
回转薄壳无力矩理论、有力矩理论;厚壁圆筒弹性应力分析、弹塑性应力分析;平板理论;壳体的稳定性分析;典型局部应力。 wa?+qiWnrl  
E2:D(7(;l  
压力容器材料 <c%n?QK{  
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材料的选择。 # cWHDRLX  
`!Ln|_,d  
压力容器设计 [}k|  
设计准则;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疲劳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9eSRCLhgD  
1M+Zkak7p  
压力容器设备 @ R'E?|  
压力容器分类;压力容器标准规范;常用压力容器设备。  "Z9^}  
Vu|dV\N0*  
说明 XARSGAuw  
由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z\$;'  
7 6*hc   
参考书目 &!#2ZJ}{  
王志文主编. 《化工容器设计》(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LM7RE$X6  
郑津洋等主编. 《过程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Q!) z)-hI  
1}DerX6  
2004.7.7 o}!&y?mp  
W9jNUZVXE#  
(转载自:Freekaobo.com) U,ELqi\  
+9~ZA3DiP  
时间:2005-06-21 11:55   pP oxVvG{  
-&7=uRQk  
-------------------------------------------------------------------------------- Ei~] iZ}  
Ctj8tK$D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jDp]R_i  
5~-}}F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nO:HB.&@  
ZK!4>OuH`  
考试性质 m^Rd Iy)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我校所有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防治技术知识。 A'b<?)Y7_  
M3PVixli3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l]/> `62  
sFD!7 ;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q<zO@x  
YBeZN98Nt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q>c+bo 6  
答题时间:180分钟 T+3k$G[e/  
$<14JEU  
题型比例 AwA1&mh  
名词解释 约20% vr<)Ay  
H2s*s[T -  
简答题   约20% S]tkz*w0*  
MQjG<O\  
计算题   约30% +6wx58.B&  
~}Kp  
论述题   约30% S/KVN(Z  
77*v-8c  
参考书目 (xjqB{U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p`pg5R  
|2[S/8g!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Q>##hG:m  
G%y>:$rw[O  
大气及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X0`1s  
大气圈层基本知识来自免费考博论坛 |;X?">7NW  
8  /5sv  
气象条件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z +y;y&P  
|Gf1^8:C9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基本计算方法。 5@GD} oAn6  
~%D^ Ga7  
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CM+F7#T?n  
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jsK|D{m?  
6~:W(E}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D|u^8\'.  
+,ZU TG  
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标准。 *%P>x}6w3  
JUe K"|fA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2GHXn:V  
除尘技术与装置  '7S!6kd?  
chvrHvByS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 TQ5/ ~  
3I(dC|d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s9ju/+fv  
~u O:tL  
温室气体、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染控制。 {ar5c&<  
,v$2'm)V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M~d+HE   
=UI,+P:  
2004.7.7 D[>XwL  
JxMyeo%gv  
(转载自:Freekaobo.com) $ uz 1  
i5L+8kx4  
时间:2005-06-21 11:56   []6ShcqJ[v  
C{d 8~6  
-------------------------------------------------------------------------------- q:EzKrE  
hB2s$QS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粘性流体力学 {|7OmslC@  
\ pe[V~F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34+)-\xt:  
+7lRP)1R  
一、考试对象 pR@GvweA  
X d19GP!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同等学力。 2heWE  
m&8U4uHN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K#&5E  
P&-D0T_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部为必答题。 \ eyQo>(  
"I}'C^gP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WW8YB"  
1=/MT#d^?  
(三)题型比例 mNBpb}  
+lDGr/  
基本概念简答题(10~20%) ]Nd'%M  
2'O!~8U  
计算题(75~65%) KH@) +Rj  
?O.6r"  
综合题(15%) v @I^:I  
WO \lny!  
(四)参考书目 8G[Y9A(bmP  
,mE]?XyO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陈矛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pRk'GR]`  
Y(G*Yi?;  
  《流体力学》,吴望一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C Sk  
1!v >I"]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l oSf@  
v_1JH<GJ-  
一、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l!&i?h%  
!i"9f_  
研究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MH#  
流体的输运性质 RAx]Sp Q-S  
流体运动与变形 l<)JAT;P  
流体表面应力张量 ow>[#.ua  
本构方程式 qU x7S(a  
二、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5-QvQ&eH.  
?'$. -z: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r{:la56Xd  
粘性流体动力学相似和量纲分析 Nno={i1jk  
流体的旋涡运动 /RULPd PH  
流函数 aid)q&AcQ  
三、薄剪切层方程 B8# f^}8  
c,s<q j  
剪切层概念 {Z~VO  
二维流动中薄剪切层近似 MvjwP?J]  
动量积分方程 1.OXkgh  
裹入方程 W,oV$ s^  
轴对称边界层和Mangler变换 8#JyK+NU  
四、层流和湍流边界层 ;7og  
1nM?>j%k  
剪切层相似概念 V9 t:JY  
层流边界层相似解和Falkner-Skan变换 E":":AC#  
湍流边界层分层结构和及其物理特征 1XKIK(l  
光滑表面的平均速度分布 K]azUK7  
平板湍流边界层估算方法 9mtC"M <   
圆管内的湍流  u^eC  
边界层分离与控制 &(U=O?r7  
五、湍流基本理论 n#AH@`&i  
)t 7HioQ  
基本概念 :95_W/l  
不可压缩湍流流动 "%iR-s_>  
湍流模型及应用 !~DkA7i55  
+( 7vmC.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tV{#iIJ*  
CMf~Yv  
2004.7.7 H_$f v_  
+[nYu)puP  
(转载自:Freekaobo.com) ~bQ:gArk  
X~VZ61vNu  
时间:2005-06-21 11:56   y,eoTmaI  
uPD_s [  
-------------------------------------------------------------------------------- WED7]2>  
fH {$LjH(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理论 X7!A(q+h  
^Q:`2C5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 Vr6  
lcLxqnv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T>?1+mruM  
答卷时间:180分钟。 C/#/F#C  
卷面满分:100分。 g5]DA.&(  
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438> )=  
C'"6@-~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V#FLxITk  
sMo%Ayes  
燃烧科学的发展 rJ*WxOoS{  
燃烧与火焰的概念,燃烧与国民经济及能源的关系,燃烧科学的发展,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6!V* :.(  
jtJU 5Q  
燃烧化学热力学和燃烧化学动力学 DGUU1 vA  
化学热力学 Zz ?y&T  
生成热、反应热、热化学定律。热力学平衡与自由能。标准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气体的离解。绝热火焰温度。 hj[g2S%X  
3@A k6Uh  
化学动力学 ;<Q_4 V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压力、浓度、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碰撞理论。反应速度过渡状态理论。链式反应。 "@Fxfd+Ot  
{uG_)GFr0  
燃烧物理学 A).AAr  
各组份气体基本参量。分子输运基本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基本守恒方程(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组份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I DW  
L~zet-3UNf  
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 rJxT)bR  
预混可燃气体的层流燃烧 !r,d rb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及传播机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无量纲分析。分区近似解。渐进分析解。物理化学参数对si的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量。 [!$>:_Vq/  
ld6@&34  
邓混可燃气体的湍流燃烧 l\GNd6)H  
皱折表面燃烧理论。容积燃烧理论。湍流火焰实验。 [J#(k`@  
@ vudeaup  
着火与熄火 EtG)2)  
热自燃理论(着火条件、非稳态分析法、稳态分析法)。强迫点火理论(热平板点燃理论、电火花点火、热气流点火)。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熄火现象。 gr7_oJ:R  
_69\#YvCG  
火焰稳定 M>j)6?n`_  
链形火焰的稳定条件。本生灯火焰稳定性分析。回火与吹熄的临界条件,防止回火的方法。钝体稳定火焰的机理。钝体的火焰稳定界限,预混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湍流扩散火焰稳定的其他方法。 'r0gqtB  
+cN2 KP  
煤的燃烧基础 Ky|0IKE8Z  
煤的形成过程及分类。煤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煤的分析。煤质特性的评价。热的热解及实验方法。煤的热解模型,碳粒燃烧的数学表达式,碳粒燃烧的模型。灰对炭粒燃烧的影响。单颗碳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单颗煤粒的着火分析。 v|z1nD!?]  
)}v2Z3:  
考试样题(略) x(~l[hT  
PGDlSB^O  
参考书: b/`' ?| C  
《燃烧学》,傅维镳、张永廉、王清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vY koh/(/u  
u8QX2|  
<Th.}=  
2004.7.7 <o O_wS@:  
%qhaVM$]  
(转载自:Freekaobo.com) *,u{~(thR  
<T>f@Dn,  
时间:2005-06-21 11:57   ^q$sCt}  
+X%yF{^m(  
-------------------------------------------------------------------------------- |BR&p)7)  
[LK 9^/V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传热学 RY&~{yl$"1  
W=/B[@3'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ek<U2C_ u#  
t<-Iiq+tL  
一、考试性质 P=.W.oS  
,h"M{W $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高等传热学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传热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xfilxd  
(Y%}N (Jg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8oK30?  
w$_ooQ(_;Q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ev`p!p  
YAD9'h]d\  
应考范围包括: 传热学和高等传热学所包含的传热学基础、热传导问题分析、对流换热问题分析、辐射换热基本概念等四大部分。 F-m1GG0s  
6xwC1V?:0t  
三、评价目标 'sC{d&c  
'yl`0,3wV  
高等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高等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研究求解较为复杂的传热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B; ~T|exu  
YS9|J=!~  
1. 准确地把握传热学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 !HFwQGP.Y  
I>:'5V  
2. 正确理解热量传递过程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lw7wvZD  
Q"KH!Bu%P  
3. 掌握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传热现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并能分析求解有关问题; HG3jmI+u>  
U7O2.y+  
4. 正确应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较为复杂的实际传热问题。 l#Iof)@#  
6_X Teu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_zPTN  
tUzuel*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xi^_C!*J  
<~3@+EEM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FG?B:Zl%T  
'kp:yI7w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6zgb"9-  
zdtzR<X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4RD$J  
q0Fy$e]u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基本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计算题30%。 z`{x1*w_  
rN OwB2e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LqW~QEU(  
nlh%O@,  
1传热学基础 ,w c|YI)E  
ofsua?lSe  
温度场、温度梯度、付里叶定律。基本守恒方程式与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单值性条件及其处理。 V;9.7v  
uV{cvq$jy  
2热传导问题分析 /1Ndir^c  
l{6fR(d ?  
一维与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分析。肋片散热过程分析。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分析。导热问题的近似分析。 OF!(BJ L  
e_7a9:2e  
3对流换热问题分析 G$WMW@fy  
K-#v5_*  
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牛顿冷却公式与换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组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过程分析求解。湍流换热分析。有相变的对流换热过程(凝结与沸腾)的简要分析。 7h0LR7  
j&u{a[Y/}  
4辐射换热 (zte'F4  
|G } qY5_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表面辐射特性。辐射换热角系数的概念。被透明介质隔开的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有镜反射的表面间辐射换热。气体辐射和吸收的性质。辐射能在吸收性介质中的传递。有吸收性介质参与的辐射换热。 KftZ ^mk+p  
.*i.Z   
5说明 /a Nlr>^  
fn;`Vit#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_I+QInD;)  
AfB,`l`k  
2004.7.7 AKu]c-  
Gu-6~^Km9  
^|gD;OED7O  
(转载自:Freekaobo.com) 67?O}~jbG  
lXjhT  
时间:2005-06-21 11:57   7a\at)q/y  
@vs+)aRa  
-------------------------------------------------------------------------------- ~nDbWv"  
8Q4yllv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体力学 ?$J#jhR?  
x5jd2wS Dx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v)1@Ew=Y%  
fAYp\ k  
连续介质假说; 流体的性质 L.X"wIs^  
SI\ O>a 9{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速度分解定理 *5m4 j=-  
~T">)Y~+xI  
变形速度张量的意义; 有旋运动与无旋运动 w]1Ltq*g/  
Cs9o_Z~  
流体运动的分类;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应力张量 m9Xauk$(  
 r"YOA@  
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DsX+/)d  
x<d2/[(}mT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应力形式) W<Ri(g-  
SJ*qgI?}T  
本构方程; 能量方程 `?=Y^+*!-  
]Ub"NLYV  
状态方程;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A9Kt^HR  
V10JExsJ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jCHv  
9KCeKT>v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 s'B$/qCkR  
FeL!%z  
静止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4mb05w;d  
tf IUH'Ez>  
第四章 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 YgV"*~  
M.qE$  
理想流体运动问题的数学提法; 开尔文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 Lrjp  
k 5gvo  
涡面,涡线,涡管及涡管强度的保持性定理 ^UmhSxQ##  
7<0oK|~c#  
伯努利积分; 柯西—拉格朗日积分和一维不定常流动 ;q?WU> c{?  
Ve\.7s  
动量定理,动量距定理 M#}k@ ;L3  
[hJ ASX9  
第五章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 lw `$( ,  
K |^OnM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流动问题的提法 yk0^m/=C(  
B-p ] .  
速度势函数和无旋流动的某些性质,动能表达式 }6To(*  
II]-mb  
平面流动的流函数 SoHw9FtS  
ra F+Bt`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复位势与复速度 t vp kc;  
_};T:GOT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无旋流动的基本解及其叠加 Dco3 `4pl  
DD'RSV5]  
圆柱的绕流; 虚象法 :gM_v?sy  
PTpGZ2FZ  
保角变换方法; 机翼外部绕流,库塔—儒柯夫斯基条件 PmA_cP7~  
]]hsLOM]  
定常绕流问题的力与力矩公式; 某些最简单的保角变换 <z QUa  
Tffdm  
区域保角变换时域内奇点的随同变换 2Uy}#n|)r  
F\%PB p  
在原静止的理想不可压缩均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的受力 A i~d  
 \|7Y"WEQ  
第六章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6'|NALW  
FT h /1" a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组     粘性流体运动的一般性质 l(3\ekU!  
6oLZH 6fG  
相似律,层流和紊流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讨论 nXW]9zC"/  
 Fq!- %Y  
准确解; 绕圆球的小雷诺数流动 *40Z }1ng  
d[&Ah~,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半无穷长平板的层流边界层 ;'oi7b  
+pjU4>)  
动量积分关系式方法; 雷诺方程 ;f[@zo><r  
v]m#+E   
普朗特混合长理论; 圆管内的湍流运动 r'J3\7N!u  
An=Q`Uxt/  
平板湍流边界层; 物体的阻力 u`wT_?%w  
^ =RSoR  
第七章 气体动力学基础 oT^r  
l 5z8]/  
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音速 (^= Hq'D  
@v=A)L  
定常一维等熵理论; 亚音速,超音速气流的差别 }$1Aw%p^  
<=&7*8u0+  
激波理论; 定常平面超音速流绕角的等熵膨胀 }{@RO./)[  
gfAVxMg  
拉伐尔变工况流动特性 gb@ |\n  
V39)[FH}  
参考 吴望一编《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或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自编讲义《流体力学》。 e3{L%rQE  
4r>buEU  
1Qgd^o:d  
2004.7.7 YK|Y^TU^  
5zsXqBG  
(转载自:Freekaobo.com) k0R;1lZ0n  
m 1lfC  
时间:2005-06-21 11:58   n)rF!a  
7&9'=G  
-------------------------------------------------------------------------------- [/I1%6;  
@OPyT  
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的力学行为 zwKm;;v8  
))>)qav  
金属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 u3H2\<  
$MG. I[h  
    包括弹性、屈服、强化、破坏过程;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性能指标及其测试原理与方法;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材料的力学模型等。 -/ #tQ~{gs  
'((Ll  
金属材料的断裂: ^y"$k  
 Cz_chK4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断裂韧性(包括K1c,J1c,CTOD)测试原理与方法;应力腐蚀断裂行为等。 x 1"ikp}  
4GRmo"S  
金属材料的疲劳: S,,3h0$X  
B$)6X  
    材料的循环性能(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与滞后环);变幅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应力疲劳、应变疲劳性能;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腐蚀疲劳行为;寿命预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等。 [\&Mo]"0  
p=(;WnsK  
其他: [y T4n.f  
^9UF Pij"  
    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失效,抗冲击载荷的性能指标;高温蠕变规律;低温脆性现象;陶瓷材料的强度等。 |8"~o u:.  
WLWE%bDP  
Zh.fv-Ecp  
$0Y&r]'  
(转载自:Freekaobo.com)  ~Rcd  
j]<T\O>t>  
时间:2005-06-21 11:58   6Bp{FOj:Ss  
UG>OL2m>5  
-------------------------------------------------------------------------------- ys;e2xekg  
@:xO5L}Io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弹塑性力学 q9oF8&O,  
c+G: bb%p  
应力理论 38Z"9  
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应力状态分析;球形应力张量和偏斜应力张量; v mOXB#7W  
8'B\%.+"8e  
应变理论 64 \ZOG\,  
几何方程;应变状态分析;变形协调条件;球形应变     张量和偏斜应变张量及其不变量; q'2PG@  
9 MLvHrB;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tN)H1.:B  
一般情况下的胡克定律;各向同性体的胡克定律; J6 [x(T  
["Q8`vV0WO  
弹性力学问题的建立 '{cN~A2b4  
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按位移求解问题;按应力求解问题;应力函数;最简单问题的解法; >F ld7;L?<  
B dO$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v o`wYJ3W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用应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条件;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和双调和方程;平面极坐标问题的提法及某些具体问题的求解(其中包括轴对称问题,曲杆与带圆孔的板问题;楔体和半平面问题) B0z.s+.  
Hs=!.tZ,  
等截面杆的扭转和弯曲 bOck^1Hky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薄壁杆件的扭转; MmWJYF=  
yekIw  
空间对称应力分布 sjTsaM;<  
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的两种简单解;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 c(#`z!FB  
G<jpJ  
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Xq>e]#gR  
弹性体的应变能、应变余能、体积变形应变能、形状变形应变能;虚位移原理;位移变分方程和最小势能原理; z}bnw2d]  
d BlOU.B  
Ritz方法和伽辽金方法;虚应力原理;应力变分方程和最小余能原理;能量法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和扭转问题中的应用; INbjk;k  
E tu>z+P!  
塑性力学基本问题 u=E?N:I~F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屈服条件;塑性力学应力应变关系; =|U2 }U;  
@i{JqHU"  
简单塑性力学问题; Gr6ma*)y~t  
 +rT(  
参考书目: oyr2lfz*  
z}Z`kq+C  
  《弹性力学》,吴家龙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hx^a&"  
Eq8OAuN  
  《弹性与塑性力学—例题和习题》,徐秉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b<F 4_WF  
KFZ[gqW8YY  
2004.7.7 Q"Ec7C5eM  
__ mtZ{  
(转载自:Freekaobo.com) li%-9Jd  
Mt YP3:  
时间:2005-06-21 11:59   *[SsvlFt  
87^ 4",  
-------------------------------------------------------------------------------- *cf"l  
r/4]b]n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流体力学 s{k\1 P(G}  
b;t]k9:"L  
1.有限差分法 t~M<j| ]k  
`{wku@  
基本思想、截断误差估计、相容性和稳定性分析,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法,迎风算法。 o(``7A@7a  
AfEEYP)N  
2. 有限元法 u.[JYZ  
]T51;j'48  
基本思想、Galerkin 加权余量法、单元和总体插值函数、自然和本质边界条件、单元矩阵系数计算、总体系数矩阵。椭圆型微分方程的有限元解法。 'i(p@m<'  
1ZL_;k  
3.有限体积法 w+37'vQ  
,>UmKrYo  
基本思想、交错网格、单元边界流量、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体积解法 8QN8bGxK   
ziycyf.d  
4.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解法 VjqdKQeVq  
BP[U` !  
二维涡-流函数法,基本变量迭代算法,湍流模型 l1)pr{A  
YgiGI <U  
5.气体流动Euler 方程的数值方法 9-Qtj49  
@c !67Z  
边界拟合坐标的有限差分法,对流项的迎风算法 H ZLOn  
48g^~{T4O  
2004.7.7 }AiS83B  
nh=Us^xD  
(转载自:Freekaobo.com) 3K!0 4\  
$cOD6Xr)d  
时间:2005-06-21 11:59   :UcS$M1LE  
c2\vG  
-------------------------------------------------------------------------------- N#)VD\m  
NoAb}1ua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限元法基础 % B &?D@  
_*$B|%k   
限于结构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线性有限元分析,主要了解和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实施过程。 R [9PFMn  
]GtR8w@w  
一、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有采用限元法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eH!|MHe  
FFeRE{,  
二、平面问题:通过平面问题分析的学习,了解位移函数选取的原则和有限元法收敛条件,掌握确定插值形函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三角形常应变单元及矩形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结点载荷向量的计算,掌握单元应力的计算。弄懂刚度矩阵、刚度方程的力学意义和性质。 ,ok J eZ  
-mHhB(Td'  
三、空间问题及板弯曲问题:比较这些类问题与平面问题的异同,了解掌握这些类问题的特点。 +R#`j r"  
!$xEX,vj|W  
四、等参数单元:了解掌握等参数单元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学会构造插值形函数,掌握参数单元的单刚、等效结点载荷的一般计算格式。 KHus/M&0  
DYKV54\ue  
五、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了解有限元动力学方程的形式,掌握质量矩阵的计算。 ~`>26BWQz  
 .02(O  
2004.7.7 FJ%R3N\  
D ,ZNh1xt  
(转载自:Freekaobo.com) iRwW>a3/  
)]b@eGNGj  
时间:2005-06-21 12:00   e=]oh$]  
"4k=(R?  
-------------------------------------------------------------------------------- %M)oHX1p  
BdoC6H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公共管理学 ?J@?,rZQ^V  
;*4tVp,  
“公共管理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考生对公共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公共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效。 ilRm}lU|x  
.xz,pn}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_0 i=.\  
y|+~>'^JR  
1、考试形式 R#7+  
-90ZI1O`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qtwT#z;Y  
@maZlw1q  
(2)、题型以论述题和案例题为主,兼有简答题。 zA'gb'MmW  
bco[L@6G$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5<)gCHa  
V^Mf4!A(y  
2、参考书目 Xv-1PY':pA  
pRrqs+IJZ\  
(1)、徐晓林 田穗生编蓍《行政学原理》(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T[4[/n> i  
D*XZT{1g  
(2)、徐晓林主编《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ns@F+  
Wlr&g xZ  
第二部分、考试范围 e\^g|60f_  
_d\u!giy  
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论研究 (?!(0Ywbg  
;e~{TkD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S6Xb*6  
3XApY'  
政府职能的特性、类型与配置 g:uvoMUD  
v9t4 7>V  
公共组织的有关理论、公共组织类型 "RV`L[(P*k  
h V|v6 _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 ~),;QQ,  
l50|` 6t  
行政决策 H-/; l54E  
Ism^hyL  
公共选择理论 "<PoJPh  
97qtJ(ESI  
新公共管理、善治 )(:+q(m  
L;1$xI8tx  
企业家政府的基本原则 sorSyuG r  
=~GE?}.o  
电子政务与数字政府管理 krQ l^~@  
8iMF8\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HG{&U:>)  
.-SDo"K.h  
(转载自:Freekaobo.com) D~G5]M,}$  
7ei>L]gm%  
时间:2005-06-21 12:00    ${A5-  
-Z:]<;qU  
-------------------------------------------------------------------------------- (Oxz'#TX  
Vk Min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等学校德育 =)(3Dp  
]]el|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x?NNS_ "J  
AuoxZ?V  
考试性质 iP<k1#k  
高等学校德育是高等教育学专业高等学校德育方向博士生必考的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德育学理论基础。 O0@w(L-  
I\}|Y+C$d/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G 6Wx3~  
M (+.$uz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cqeR<len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h/6&R0l  
答题时间:180分钟 J&A;#<qY  
题型比例 }X=87ud  
名词释义 约20% 7SBM ^r}  
{*N^C@  
简答题   约40% Q m $(  
"kX`FaAhY  
论述题   约40% sa_R$ /H  
kGpV;F==*  
参考书目 } <SNO)h3  
鲁洁《德育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A^pu  
;_iPm?Y8  
刘献君《大学德育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6MuWlCKF8  
Z)/6??/R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_h%F,_ A  
IeVLn^?+:  
1.德育的内涵 NjbwGcH%\  
(B&h;U$HAH  
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整体,德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ik$L!iX  
&} ,*\Oj  
德育概念的发展过程,德育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德育的本质,大学德育的特点。 aM), M]m[  
; yyO0Ha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的理论基础 <{gi HT  
/KAlK5<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的对象和规格,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过程。 Uan,H1a   
sMH#BCC  
3.认知与德育 _F izgs  
a"QU:<-v  
认知主要是对个体之外物的认识,核心是思维;缺乏认知、思维参与,只可能形成幻想、产生盲目;认知是德育的重要前提和方面。 6yI }1g  
FSU<Y1|XM  
4.情感与德育 |q_ !. a  
"V 3}t4  
情感是对个体之内在物的感悟,核心是体验;缺乏情感、体验的参与,个体很难内化;克服德育中忽视情感、体验的倾向。 %,|zt H/ Q  
@rO4y`  
5.大学德育与社会 NhA#bn9y?  
^YKy9zkTl  
德育的产生、发展、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特点、规律;德育要体现社会的意志,即实现人的社会化。 VFO \4:.  
b{RqwV5P  
6.大学德育与人的发展 YUscz!rM  
hmZvIy(  
人的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大学德育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S$e Dnw~$  
B!bsTvX  
7.大学德育的功能 o9Sn*p-.  
%jEY 3q  
大学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育人功能、享用功能,德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i"HgvBHx  
,+._;[k  
8.大学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 ]g@v  
t)N;'v  &  
大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大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大学德育过程与智德育过程的区别。 u,7zFg)H  
iePf ]O*  
9.素质结构及素质教育 h1+ hds+  
Y)XvlfJ,h?  
素质的内涵,素质的结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 G#[* |+f8  
8$vK5Dnn8  
10.大学德育的实施 <\@ 1Zz@ms  
^Y04qeRd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育,心理教育,养成教育。 :?CQuEv-  
{J]-<:XD  
11.大学德育改革 ],lV}Mlg*  
l#bAl/c`  
知识经济与德育,市场化与德育,国际化与德育,网络化与德育,大学德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趋势。 6^#uLp>  
[s` G^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yc*OtX  
DQJG,?e{  
2004.7.7 (~s|=Hxq|-  
& ,L9O U  
(转载自:Freekaobo.com) rt4Z ;  
pOga6'aB)  
时间:2005-06-21 12:01   C!%:o/  
o a<q /  
-------------------------------------------------------------------------------- D59T?B|BdD  
J]pa4C`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等教育管理学 I@ \#up}  
V"RpH,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向的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w@.^:]X  
v{;7LXy0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YQ(Po!NI\'  
G&9#*<F$c  
1.考试形式 X-JV'KE}^z  
d^V$Z6* ]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9=+-QdX+0]  
.FP$ IWt/1  
  (2)题型以论述题为主,兼有简答(简述)或概念释义与辨析。 WDx Mo`zT  
j"7 JLe*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M@Ak2gcR+  
kA#vByf`v  
2.参考书目 LSd*| 3E}n  
Fhj8lVvk  
  (1)姚启和著《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v}uJtBG(  
fCUT[d+H  
  (2)薛天祥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x_Z JL  
J|QiH<  
  (3)《大学运行模式》,(美)罗伯特•伯恩鲍姆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n,1]W_  
3y`F<&sA  
第二部分 考试范围 ?nFO:N<  
B BL485`  
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建设 sQ1jrkm  
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4%ZM:/  
高等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 [ygF0 -3ND  
高等教育管理基本原理 #V_GOy1-  
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与改革 2WCLS{@'  
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管理,等等 $\\lx_)  
)pgrl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x8N|($1  
"S!3m9_#  
2003年高等教育学博士生招生考试 'Z 8aPHD  
d#_m.j  
“高等教育管理学”试题 f}fsoDoQ=  
JdNF-64ky  
本试卷一共6道题,前3题为必答题,后3题为选答题。请从后3题中任选2题作答,如3题都答,将按答题顺序,对前2题予以评分。 _ Jc2&(;  
8b&uU [  
概述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 SBfFZw)  
简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适用性。 le .'pP@  
简述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主要成就。 Jh@_9/?  
试论我国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9K"JYJ q2  
论学术自由、自主办学、教授治校与学术自律的关系。 }KB[B   
假如你是一所高水大学的校长,你的治校方略是什么?为什么? 9O98Q6-s  
2C "=!'  
2004.7.7 sa#.l% #  
$:vkX   
(转载自:Freekaobo.com) B;t=B_oK  
]T<^{jG  
时间:2005-06-21 12:01   H~fdbR  
/L~m#HxWU  
-------------------------------------------------------------------------------- <d7xt* 4  
t 1i(;|8|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经济学 L\  j:  
3Sh+ u>w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l5O=VqCj  
WH$HI/%*m  
一、考试性质 ^R_e  
fE25(wCz7  
1、《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基础考试课程之一。 Wmz`&nsn[  
8vD3=yK%^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v\A.Tyy  
=_-C%<4  
二、考试要求 n[" 9|  
A,XfD}+:Z  
1、全面掌握和充分理解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范畴等。 vDE |sT  
Sb"2Im>  
2、系统了解和深入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问题。 J!p<oW)a!  
TOT PzB  
3、准确把握教育经济学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 65??P  
%$9bce-fcG  
4、对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实际问题能提出、阐明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HWkS`e  
-!dQ)UEP  
三、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K)  
E(Gr0#8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F(4yS2h(  
z7=fDe -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40%,论述题占60%。 WU\m^!`w=F  
J(9=T<%T  
四、参考书目 A*0*sZ0  
8S>>7z!U  
1、靳希斌主编:《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yazZw}};  
gCV  rC  
2、王善迈著:《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s]x2DH+_  
|- OHve4A  
3、闵维方主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g i4  
ET elbj;0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 [%~NM/xu<  
\=g!$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wE2x:Ge:  
教育资源配置 /(zB0TEd  
教育投资 cx:jUsb6  
劳动力需求结构与教育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 SALCuo"L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 jt% WPkY:  
教育效益分析 bZ1 0v;  
教育与个人经济收入关系的研究 Ar5JP_M`E  
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研究 C->[$HcRa  
教育财政体制与学校财政体制改革 UJwq n"Q^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8;.` {'r  
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比较 )$F6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z1qUz7  
(转载自:Freekaobo.com) O 3}P07  
x`3. Wu\  
时间:2005-06-21 12:02   d!!3"{'  
auoA   
-------------------------------------------------------------------------------- 3H <`Z4;  
C=EhY+5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管理学 jL2MW(d^Q  
'%$-]~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中的选考科目。考试的目的包括:一、检验教育管理研究方向的考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育管理领域研究问题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对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二、考察考生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分析的抽象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三、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专业的创造性,重点考察考生的观点和主张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 n`0)g[(  
<H_LFrB$W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与参考书目 wE v*1y4  
a6 * Y%?  
1.考试形式 Qvs(Rt3?y  
=mAGD*NK u  
  (1)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z@c,  
Wd1 IX^7C%  
  (2)题型以论述题为主,兼有简答(简述)或概念释义与辨析等。 5 u"nxT   
d`<#}-nh  
  (3)答题应用专用答题纸。 =b|)Wnt2f  
J$<:/^t  
2.参考书目 v3 !byN^  
O]4W|WI3  
(1)萧宗六、贺乐凡主编《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U8U/?zW/&  
JO]`LF]  
(2)刘文修编著《教育管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8*g[^O  
m|(I} |kT3  
(3)[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堂奈著《管理学》(第八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B44]NsYks~  
Vl&+/-V  
第二部分 考试范围 d#RF0,Y9  
a  [0N,t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 wV]sGHuF}  
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u38:(^`ai  
教育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Q<8c =f  
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vK[v eFH  
教育管理的前沿问题研究 cob9h j#&7  
国际与比较教育管理,等等 V;/ XG}M  
U1OLI]P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Q';\tGy  
:XNK-A W  
2004.7.7 }A)^XZ/  
6~>^pkV  
(转载自:Freekaobo.com) K gR1El. r  
dw=Xjyk? h  
时间:2005-06-21 12:02   rPrEEWS0)  
IIYX|;1}X  
-------------------------------------------------------------------------------- ZlwcwoPib  
YA1{-7'Q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 Q{(,/}kA-  
|hZ|+7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FRs|!\S=  
2J>A;x_?  
一、考试性质 \&l*e  
KU 8Cl>5  
1、《教育综合》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考试课程之一。 CU} q&6h  
&</ @0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U)T/.L{0i  
:IOn`mRYu  
^OGH5@"  
!X#3w-K  
二、考试范围 #o}{cXX#  
"pKGUM  
1、教育基本理论;2、课程和教学论;3、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4、中国当代教育研究进展;5、中国古代教育思想;6、中国古代教育制度;7、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8、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cZ7F1H~  
s OrY^cY;  
评价标准 k(w9vt0?  
1、教育基本理论及教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o@Cn_p^X  
$`+~QR!h  
2、准确把握中外重要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  joSr,'x  
Vq;{+j(  
3、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命题; [{d[f|   
VG*=)8{   
4、能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VS@rM<K{  
hPCSLJ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GF(.:7  
HS| g   
1、本科目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q;He:vX  
~{]m8a/ `6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30%--40%,论述题占60%--70% V 'BZ=.=  
p~{%f#V  
五、参考书目 1:~m)"?I_^  
 TVEF+t  
1、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n4 6PQm%p  
2.孙培清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myo~Qqt?  
3、王天一等著:《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6Fa9P FCc  
Dg2#Gv0B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G^eFS;  
Ga/\kO)x_  
一、教育学的学科问题和教育科学研究 GlkAJe]  
1)kl  
二、教育起源 zdQu%q  
%:8q7PN|  
三、教育本质 *ytd.^@r  
;>x1)|n5  
四、教育目的 .$E~.6J %i  
#Ew eG^!#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 EO!cv,[a  
>j~70 ?  
六、教育与人的发展 FO)nW:8]  
VDI S`E  
七、德育、智育、美育、体育 Spw=+z<<Ub  
Q~8&pP8 I!  
八、课程与教学 O%h 97^%k  
FXwK9 %  
九、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P7)  
|^9ig_k`  
十、中国当代教育研究进展 [tw <TV"\  
K{|dt W&  
十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HC, 0" W  
?ut juMdl  
十二、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38S&7>0@|q  
`pS)q x.a  
十三、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x O_  
1|$Rzt%ge  
十四、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g. VIe  
${:$jX[  
第三部分 试题举例 &!aLOx*3`  
HbVV]y  
简述题 g \h7`-#t  
1、试谈你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dWWkO03 |  
lNPbU ~k  
2、谈谈体育对丰富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意义。 xa^HU~  
?{Z0g+B1  
3、试述中国古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育特点。 P`v~L;f  
hWe}(Ks  
试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W3j|%  
二、论述题 $ T_EsnN  
eBKIdR%k  
根据课程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特点。 6242qb  
试析中国教育界在教学本质问题上的争论,谈谈你对教学本质的认识。 RN3D:b+  
试评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 #IwB  
综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vw6FvE`lC  
\gXx{rLW  
2004.7.7 *\vc_NP]  
HwK "qq-  
(转载自:Freekaobo.com) UL"3skV   
SX,z J`"  
时间:2005-06-21 12:03   .ai9PsZ?V  
K0@7/*%  
-------------------------------------------------------------------------------- JH;DVPX9z  
_Q}z 6+_\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图形图象处理 Z.(x|Q9  
/Q_\h+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iAoxD5jY  
~` hcgCi%  
考试性质 dVfDS-v!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图形图象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考生考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图形图象处理的基础和能力,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Q~Lk]B?t  
0E[Se|!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RS:_]  
B6o AW,3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F# wa)XH  
E9hWn0 e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xGA0] _  
答题时间:180分钟。 C%>7mz-v5  
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计算机图形学80%,图象处理20%。 4UkLvL1x  
题型比例:选择填空约20%,简答题约30%,计算题约20%,论述题约30%。 X_F=;XF/  
S8,06/#  
三、性质与要求 OpE+e4~IF  
sSK $  
《图形图象处理》是研究计算机处理图形图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和应用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中的数学原理,基本方法和软件设计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尽量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图象方面最新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为掌握这些最新成果准备条件。 t79MBgZ  
!Ua#smZ  
四、参考书目 u{,^#I}  
XN;eehB?aE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R[;Z<K\Nn?  
?_r"Fg;"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 Se93o  
Vp$ckr  
基本知识 @Q!j7I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象处理 =I1@O9}+i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 %9.KH  
图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R YNz TA  
图形设备 =$Z'F<|d  
图形软件标准 4`F*] Ft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方向 #p >PNW-  
ceCshxTU  
二、基本图形生成技 \ck3y]a[  
J :(l&  
  1.直线,圆,椭圆的生成算法 tWFJx}H  
"<WS Es  
  2.抛物线参数样条曲线,Bezier曲线,B样条曲线的生成 $j/F7.S  
U DG _APf  
  3.区域填充算法 [ % jg;m  
5a/)|  
  4.线宽与线型的处理 itU01  
fomkwN  
  5.字符的存储与显示 khfE<<$=  
F\e'z  
  6.线段和多边形的裁剪 &,/T<V  
(LjY<dQO  
  7.反走样技术 [F%\1xh  
jc<3\ 7  
三、图形变换 {e^llfj$#  
vB p5&*  
  1.齐次坐标 I2 dt#  
'K1w.hC<  
  2.窗口视图变换 BSz\9 eT  
ZDf9Npe  
  3.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  xOT3>$  
(Gc5l MiX3  
  4.形体的投影变换 }Z6/b _kV  
~-6;h.x=  
四、交互技术与用户接口 `uU@(  
V)`? J)  
  1.基本交互任务和技术 +G~b-}  
4c% :?H@2  
  2.组合交互任务和技术 =m Zw71,  
8+gn Wy  
  3.用户接口的设计 Hq9(6w9w  
j\a?n4g -  
  4.用户接口软件 s)V^_@Z 9  
YS]RG/'  
五、几何造型 4-m%[D |W  
`/U:u9H9v  
  1.形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cpBX>{w  
j@DyWm/7  
  2.边界表示的数据结构与欧拉操作 B}(YD;7vJ  
=k_u5@.Z  
  3.求交算法 DW-LkgfA  
*<hpq)  
  4.集合运算 /b *@dy  
KpE#Ye&  
六、真实图形 TKE)NIa  
]X5*e'  
  1.隐藏线的消除 n33SWE(  
kO.rgW82  
  2.隐藏面的消除 0Zq" -  
My ^pQ]@  
  3.明暗效果和纹理 z}&<D YD  
'W#<8eJo  
  4.光线跟踪 56 )B/0=  
QIw.`$H+  
  5.辐射度 B|Omz:c  
sJD"u4#y  
七、图象处理 ABSeX  
8RK\B%UW  
  1.数字图象采样理论 '%MIG88  
6!'yU=Z`  
  2.图象的空间变换变换 H5 -I}z  
zL|^5p`K  
  3.图象解析 ]_Qc}pMF&  
"Vh(%N`6  
  4.图象数据压缩 hImCy9i}  
r[lHYO  
5.图象识别 ufo?ZFq@$L  
u+V;r)J{  
2004.7.7 v6r w.  
!6KEW,  
(转载自:Freekaobo.com) X4TUi8ht!]  
GZ e )QH  
时间:2005-06-21 12:03   KIS.4nt#d"  
zqeU>V~<F  
-------------------------------------------------------------------------------- f8j^a?d|  
!F8 !]"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cnj_tC=zt  
nGf@zJDb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tY#^3ac  
              '=2t(@aC  
一、考试性质 iO@wqbg$6  
@Q^;qMy  
  《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个综合考试科目。 pr?/rXw  
?{2-,M0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学科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以利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l ghzd6  
k (R4-"@  
  考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Bb o*  
,>^~u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B8&@Qc@~  
$_VD@YlAp  
  1.数据结构 XVfQ scZe  
b-Hn=e_  
  各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的概念、特征、操作、存储表示和基本应用;各类查找表的查找方法,基本的内排序和外排序方法;文件在外存储器中的表示方法;相关算法的C/C++描述与分析。 r:IU +3  
r3kI'I|bq  
  2.算法分析 6i4j(P  
\5Jv;gc\\  
  算法的基本概念,分治策略,贪心策略,动态规划,基本检索与周游方法。 %F~ dmA#:  
kr?| >6?  
三、评价目标 \ C^D2Z6  
yV. P.Q  
  1.数据结构 q mB@kbt  
by<2hLB9Q  
  在考察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注重考察综合应用的能力,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V&LJhDQ  
[h1{{Nb#ez  
  2.算法分析 UX P;'  
- \QtE}|4  
  掌握一定的算法分析能力, 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能正确地选用常用的非数值计算算法, 能站在算法设计策略的高度上设计算法。 4!jHZ<2 Z  
}dz(DP d  
  具体要求见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z -D p LV  
3Z 0\I\E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N<!3yOz  
J[l K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J$;)TI  
)sHPIxHI  
  2.答题时间:180分钟。 7r>W r#  
UwU]l 17~  
  3.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R-Q9F+;  
je-s%kNlJ  
  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约占40%~50%;综合应用、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与分析约占60%~50%。 u W T[6R  
5*$Zfuf  
  4.试卷结构与考试题型 H JiP:{  
;Y\,2b, xh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约20% $w\, . "y  
%a `dO EO  
  (2)填空题,简答题,应用题: 约35% Xdt+ \}\  
S)yV51^B  
  (3)算法设计题, 算法分析题: 约35% V m.@qO*=  
E6M: ^p*<  
  (4)其它题型:           约10% 5g5NTm`=<  
|T*qAJ8c  
                                    q;.]e#wvh  
46Nf|~  
五、参考书目 Wh5O{G@Ut  
?` i/  
  1.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N-%  
^ {f ^WL=  
  2.余祥宣 崔国华 邹海明,《计算机算法基础》(前五章),华中理工大学出版 i&)C,  
@~3c"q;i7  
社,2000 (}1f]$V  
nX%'o`f  
  3.Horowitz,S Sahni,《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lgorithms》.New York: [t{ #@X  
3ohcHQ/a  
Computer Science Press,1978 |wQZ~Ux:  
#%b()I_([  
j9'XZq}  
Ba|}C(Ws?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2-!Mao"^  
k^c=y<I  
一、数据结构(约60%) L^1q/4${  
N09+idg  
  1.数据结构和算法C/C++描述。 `sy &dyM  
D*'M^k|1  
  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的概念;数据类型与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和算法C++描述。 Juqn X  
iCRw}[[  
  2.线性表: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应用举例;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应用举例。 &iy(oM  
nvo1+W(%  
  3.栈: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栈的抽象数据类型;顺序栈,链式栈;栈和递归,算术表达式求值,其它应用。 =GKYroNM  
Ny,A#-?  
  4.队列: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顺序队列,链式队列;双端队列 ;应用举例。 W<|K  
3(})uV  
  5.数组和广义表 [j]J_S9jJ  
]!G>8Rc  
  (1)数组:数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数组应用举例;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矩阵的压缩存储。 A2:){`Mw  
i~B@(,  
  (2)广义表:广义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广义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广义表运算的实现举例。 9'#.>Q>0=j  
a05:iFoJ  
  6.字符串:字符串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字符串的存储结构,字符串操作的实现举例,字符串和模式匹配。 dN\P&"`  
DT"Zq  
  7.树和二叉树 d3=6MX[c  
:Mu8W_  
  (1)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tfDXQ^mN  
?~JxO/K  
  (2)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几种特殊二叉树,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遍历二叉树, 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 4IP\iw#w  
LH/&\k  
  (3)遍历二叉树: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层次遍历。 4 ^~zN"6]  
*- IlF]  
  (4)二叉树其它操作实现举例。 !E {GcK  
[mf7>M`p]@  
  (5)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和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线索化, 线索二叉树的遍历。 H")N_BB  
B#k3"vk#  
  (6)树的存储结构,树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 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树和森林的遍历。 q"LJwV}W  
#S53u?JV8  
  (7)带权路径长度, 哈夫曼树(Huffman)和哈夫曼算法, 哈夫曼编码树。 /pIb@:Y1?  
2Z;`#{  
  (8)二叉排序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叉排序树的建立,二叉排序树其它操作 4)odFq:  
p17|ld`  
实现举例。 v(Bp1~PPZM  
A eGG  
  8.图 hViprhC  
3Z aq#uA  
  (1)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图的抽象数据类型。 E)80S.V  
o!s%h!%L  
  (2)图的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邻接表,逆邻接表;邻接多重表。 ~~xyFT+{F  
QxL@'n#5   
  (3)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法, 宽度优先搜索法, 求图的连通分量。 cZaF f?]k  
Esz1uty  
  (4)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普里姆(Prim)算法。 zM_DE  
|.Nr.4Yp  
  (5)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1#> &p%P!  
6^] `-4*W  
  9.查找 "M9TB. O  
pYLY;qkG"  
  (1)查找的概念。 P1 7>6)a  
nW $A^  
  (2)顺序表的查找:顺序查找, 折半查找, 分块查找。 f[JI/H>  
?jNF6z*M6  
  (3)树表的查找: 二叉排序树, 平衡二叉树。 4Q$j]U&b  
670J{b  
  (4)哈希(Hash)表的查找: 哈希表的概念,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哈希表的建立和查找, 冲突的处理方法。 M>?aa6@0  
qa 6=W  
  10.排序 Y]+e  Df  
ER~T'-YMS  
  (1)排序的概念 |u^)RB  
ln C !g  
  (2)交换排序: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MgL"8TS  
3E< aiGU  
  (3)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2路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tXf}jU}  
sTKab :  
  (4)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 锦标赛排序,堆排序。 ^H5w41  
?-pxte8  
  (5)归并排序,(6)基数排序 %'{V%IXQ  
gf :vb*#Wa  
  11.文件:文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文件的物理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与索引顺序文件, 直接存取文件,链接文件和多重链表文件,倒排文件。 z6p#fsD  
H<V+d^qX\w  
  12.外排序:外排序的基本过程,初始归并段的生成,多路平衡归并排序, 最佳归并树。 McT\ R{/  
a<f;\$h]  
二、算法分析(约40%) i'Y-V]->  
ISpe V  
  1.基础知识 jmRhAJV  
=RQ )$ %  
  算法的定义,它所涉及的内容及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及其数学工具;基本的数据结构,用SPARKS语言写算法;集合的基本运算----查找和合并;递归程序和消去递归的十三条规则。 i Bi7|  
D8k*0ei&  
  2.分治法 a;56k  
@ L\-ZWq  
  分治法的一般方法, 二分检索, 找最大和最小元素, 归并分类, 快速分类, lN);~|IOv7  
H!Wis3S3G  
  选择问题, 斯特拉森矩阵乘法。 !$D&6M|C8l  
K1;z Mh  
  3.贪心方法 1T!cc%ah  
U!x0,sr  
  一般方法及背包问题, 带有限期的作业排序, 最优归并模式, 最小生成树, 单源点最短路径。 gr GhN q  
A)OdQFet(  
  4.动态规划 ~q{\;  
~GSpl24W<  
  一般方法, 多段图, 每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最优二分检索树, 0/1背包问题, 可靠性设计, 货郎担问题, 流水线调度问题。 SrSG{/{  
W5pn;u- sz  
  5.周游与检索 Z#CxQ D%\  
j0AwL7  
基本概念与一般方法, 代码优化, 双连通分图和深度优先检索。 L?C\Q^0"`G  
                              kl| g  
2004.7.7 eUYZxe :6  
w(/7Jt$  
(转载自:Freekaobo.com) >Q&CgGpW$  
%WZ$]M?q  
时间:2005-06-21 12:04   n4Vwao/9 x  
H4W1\u  
-------------------------------------------------------------------------------- 1bd$XnU  
CdZnD#F2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金属材料学》 !-7_ +v>  
s} s|~  
一、 考试性质及对象 (9E( Q*J5x  
vlvvi()  
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学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博士研究 ka/nQ~_#<  
k j-=xhJ{=  
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_FT6]I0  
5lGQ#r  
二、 考试的学科范围 d)\2U{  
D'<$ g  
应考范围:钢中的合金元素及相变、合金元素及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典型钢种及铸铁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有色金属及其合 +N7"EROc  
"sD1T3!\)Q  
金等。 nX)f'[ 7  
pziq0  
三、 评价目标 N\'TR6_,b  
7_KXD#  
考查考生了解和掌握运用物理冶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描述和解决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相组成、合金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热处理工 p3 e|j  
EZ/ ^nG  
艺特点、相变过程、组织控制和性能强化等问题。 Xo\S9,s{  
VtWT{y5Ec  
四、 考查要点 ^zg acn  
S@Iw;V  
1. 钢中的合金元素及合金钢中的相组成 NCn`}QP  
ctHEEFWm  
2. 合金钢中的相变 @y5=J`@=  
57<Di!rt  
3. 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kRAt^4!  
e8-ehs>  
4. 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0p `")/  
W+\?~L.  
5. 各种典型钢种 l!:^6i  
('JKN"3  
①工程构件用钢 e1UITjy  
toIYE*ocv=  
②机器零件用钢 *Q E"K2\5  
VX!hv`E  
③工模具用钢 @vt$MiOi  
j8a[ (  
④不锈钢 7 >bMzdH  
G?ig1PB"#  
⑤耐热钢 d@ (vg  
Du!._  
6. 铸铁 P,ydt  
)i-gs4[(QN  
7.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MPKJS68@  
]2$x| #Gg}  
五、 样题 l'uOORI  
p9iu:MucD<  
1. 什么是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产生?15分 J|5Ay1eF-  
F 7LiG9H6`  
2. 列举金属材料可能采用的各种强化方法并简述其机理,对纯金属和合金而言其强化手段有何区别?为什么?20分 4K7{f+T  
2(+P[(N1,  
3. 简述Ti合金的合金化原则及原理。15分 F0.zi>5  
]0-<>  
4. 简述高速钢W18Cr4V的合金化原理及热处理特点,为什么?15分 FmD +8=  
x7$ax79ly  
5. 提高耐热钢热强性的途径有哪几种?并简述其机理。15分 GTA f   
o;J;k_[MX  
试讨论微量元素对钢的性能的有益影响。20分 ^l(^z fsZ  
HeozJ^u\?  
U=m=1FYaG  
P }Te"Y  
(转载自:Freekaobo.com) -;Uj|^  
"+h/-2rA  
时间:2005-06-21 12:05   ,YB1 y)x  
7I >J$"  
-------------------------------------------------------------------------------- 8xTix1u0  
mi^hvks<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陶瓷材料学 *eGM7o*\X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BIfi:7I;Q  
一、考试性质 2f..sNz  
陶瓷材料学是我校为招收材料学专业博士生设置的专业考试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学过相关课程的高等学校材料学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及格以上成绩。 {Hk/1KG>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sfI N)jh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v\^Fc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XTo8,'UaP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U_oao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lRND  
    陶瓷工艺学   50% R|Y~u*D  
陶瓷材料学       50% MZ~.(&  
(四)题型比例 TB#N k5  
名词解释         约20% #{,h@g}W  
简答题         约30% mHs:t{ q  
工艺分析         约20% .$wLLE^*  
论述题         约30% VQ<5%+  
(五)参考书目 gp/YjUH7k8  
W.D.金格瑞,《陶瓷导论》. 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译,中国建筑出版社,1982年 sFElD ]|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4uq iA6  
陶瓷固体特征 包括晶体结构、玻璃结构、结构的不完整性、表面、界面、和晶界 H\+-cvl  
相图 陶瓷的物理性能 包括热、光、电导、介电、磁等性能 9L  HuS  
陶瓷的力学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和增韧方法 x+^Vg3 q  
陶瓷制备方法 包括制粉、成型、烧结原理 $?f]ZyZr.  
六、差热、失重等热分析技术 e /94y6*>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qu] Pxk  
一.名词解释(15分) MaErx\  
  烧结、塑化、二次颗粒、陈腐、陶瓷 5i9Ub |!P  
二.粉末为何会烧结?试分析提高温度对烧结的促进作用。(20分) ]^ 'ZiyJX  
三.试说明注浆成型用石膏模结构原理和制备原理。(25分) Vp7b4n<  
四.什么叫ZTA陶瓷?试说明ZTA陶瓷的主要韧化机制。(20分) uV77E*+7\  
五.说明ZrO2陶瓷为何要掺杂?如果掺杂Y2O3会产生何种点缺陷?写出缺陷反应式;分析这些点缺陷对ZrO2陶瓷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20分) 7K:FeW'N  
} 07r  
2004.7.7 0b++ 17aV  
(转载自:Freekaobo.com) P` ]ps?l  
jY+Do:#/wO  
时间:2005-06-21 12:05   Cuv|6t75'  
Q>%E`h  
-------------------------------------------------------------------------------- WZK :.y  
#90c$ dc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高分子化学 **HrWM%?8o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6t$N78U  
]-Lruq#  
一、考试性质   mu>] 9ZW  
#ovM(Mld  
高分子化学(材料类)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学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及相近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z Lw(@&  
u\3ZIb  
考试对象为符合国家教育部及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有关规定的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各类人员。   Xi+n`T'i  
)Y[/!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M:(&n@e  
%mL5+d-oP  
应考范围包括: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分类与命名、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逐步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聚合方法、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分析与表征等。   zzE]M}s  
k.Gl4 x  
三、评价目标   Ys%'#f  
z L8J`W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高分子学科的基本特点及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常见聚合类型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及应用,是否了解常用的聚合方法和高聚物的表征手段,以及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w3 ,   
MYu`c[$jZ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CN?f|.  
$>![wZ3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Q[ jI=$Q)  
9BO|1{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6+ ?wnp-  
}pK v.  
(三)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i)[kubM  
0W_mCV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约10%   '9"%@AFxZ  
R)Q/Ff@o0  
自由基聚合:                 约15%   @wMQC\Z  
OelU D/[$  
自由基共聚合:                 约15%   \Vz,wy%-  
S7Znz@  
逐步聚合:                 约15%   i`R(7Z  
.Jptj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约15%   t@6w$5:}  
;eP_;N5+J  
聚合方法:                 约5%   ^]i" H|(x  
qg|Ox*_od"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约10%   MCM/=M'y  
k{_1r;  
高聚合的分析与表征:                 约10%   |^ ?`Q.|c$  
Qg[heND  
化学文献及进展:                 约5%   p?}f|mQS)  
g ,`F<CF9  
(四) 题型比例   'y< t/qo  
hH#lTye  
名词解释                 约15%   axOi 5  
q)NXyy4BT  
分析比较                 约40%   jiqi!*  
E N)YoVk  
回答问题                 约35%   d8 rBu jT  
SwyaYK  
计算题                 约10%   L^6"' #  
AbL5 !'  
(五) 参考书目   I+*o sk  
@8QFP 3\1  
《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rp<&s  
jMTRcj];(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G!nl'5|y  
,;9ak-$8p  
一、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u};XhZ   
hT.4t,wa8  
1. 聚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wU+E*  
u9esdOv  
2. 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主要性能   Y=AH%Gy9 )  
r5D jCV"  
3. 聚合物材料和机械强度   X'YfjbGo  
yb[{aL^4%  
二、自由基聚合   _2NN 1/F5  
=AWX +znP  
1. 自由基聚合机理   xylpiSJ  
_`TepX R  
2. 链引发反应   x*NqA( r  
Tm (Q@  
3. 聚合速率   K%98;e9  
`6 |i&w:b  
4. 分子量和链转移反应   ]ev*m&O  
NYWG#4D  
5. 阻聚和缓聚   r~8D\_=s  
|z.Gh1GCy  
6. 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aQz|!8Is  
ST[2]   
三、自由基共聚合   JoZqLy!@  
b=6MFPbg  
1. 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 \ s2  
:iP>z}h  
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nAQyxP%  
Gg 7Wm L  
3. 竟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H M$.?Q  
l=oN X"l=  
4.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6Cz7A  
b:N^Fe  
5. Q-e概念   J!21`M-Ue  
@rnp- +kq  
四、逐步聚合   8@Egy%_  
r Iya\z1W  
1. 缩聚反应   zjluX\  
$nUd\B$.=  
2. 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   .Q=2WCv0  
@-)<|orU4  
3. 影响线型缩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Uq<a22t@  
p)?qJ2c|  
4. 线型逐步聚合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   mF6@Y[/B  
YtwmlIar`  
5. 体型缩聚   /0 B07B  
nx!qCgo  
6. 凝胶化作用的凝胶点   AijPN  
VxUvvJ{-v  
五、离子聚合   )@8'k]Glw.  
Ze$^UR  
1.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引发作用   Hrd5p+j  
E5,%J  
2. 阳离子聚合机理及特点   VfL]O8P>  
[?|l X$<  
3.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VTy,43<  
fWtb mUq  
4.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D\45l  
w%i+>\tO  
5.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与单体的匹配   D-TNFYYy2  
r+{!@`dYi  
6.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B#qL$M,|  
IEno.i\  
7.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   I,],?DQX2)  
mr{k>Un\  
8. 工业上重要的开环聚合   Hm+6QgCs  
FT*yso:X/  
六、配位聚合   k=h/i8i2z  
{a+Fx}W  
1. 引发剂的类型和作用   7.lK$J:  
~,1-$#R  
2.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 hE&nq  
 ?;ALF  
3. Ziegler-Natta引发剂   )9A<fwpN  
nU?Xc(Xy  
4. a-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wRV`v$*6  
F'?5V0\he  
七、聚合方法   tKs4}vW  
,z0~mN  
1. 本体聚合   Pq{YZMr  
,{`o/F/  
2. 溶液聚合   5H'b4Cyi`  
Gpxb_}P  
3. 悬浮聚合   By"^ Z`EP4  
DMK"Q#Vw  
4. 乳液聚合   nL7S3  
eBSn1n  
八、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AT8B!m   
Vne. HFXA  
1. 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   Ivt)Eg  
nI|Lx`*v  
2. 聚合物的相似转变   }'w^<:RSy  
=B o4yN  
3. 功能高分子   +NzD/.gq  
Skk3M?  
4. 聚合物的降解   Tl/Dq(8JH  
*]>OCGsr  
5. 聚合物的老化与防老   n_xQSVI0F  
<-oRhi4  
九、高聚物的分析与表征   !+*?pq  
0|DG\&?  
1. 质谱法   I8-&.RE  
d=+Lv<  
2. 热解气相色谱法   w_z^5\u0  
?w5nKpG#RI  
3. 红外与拉曼光谱   si mX  
Kz*AzB  
4. 核磁共振法   k`4\.m"&  
-Bwu$$ 0  
5. X射线衍射和X光小角散射法   ! ,(bXa\^  
<2@<r t{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n5,Pq+[  
hk$nlc|$  
1.根据聚合度和基团的变化,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20分)   CyBM4qyH  
WbDC  
2.解释下列术语,并简要说明二者的关系和差异。(15分)   ;| $]Qq  
oWaIjU0  
接枝共聚和嵌段共聚   HI?~t| [y  
自由基聚合和配位聚合   VV}fW"_ND  
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   _~#C $-T  
3.下列单体适合于何种机理均聚: 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   hjp ?/i%TQ  
3<' Q`H>  
说明理由。(20分)   nTtt$I@hW  
Y  X{  
(i)CH2=CHCl       (ii)CH2=CHCN   PM?Ri^55<L  
9 0if:mYA  
(iii)CH2=CHC6H5 (iv)CH3CH=CHCOOCH3     Nm :<rI,^  
PQ#-.K  
(v) CH2=CHNO2   ib=^ tK  
Gt%?[  
4.比较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机理的差异。(20分)   om39;nk!}  
Ly/~N/<\  
5.什么是功能高分子?一般有哪两种方法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举例说明。(15分)   ?}Ptb&Vk(  
VKfHN_m*  
6.影响阳离子聚合产物的聚合度的因素有哪些?   <.B > LU  
xcRrI|?eC  
将2.0mol/L的苯乙烯-二氯乙烷溶液在25℃下,用4.0×10-4M硫酸引发聚合,计算起始聚合度。(10分)   j\L$dPZ  
(']z\4o  
计算所用常数:Cs=4.5×10-2, Kp=7.6 l/mol·s Kt=4.9×10-2/s Ktr,m=0.12 l/mol·s   dSD}NM  
&$Ip$"H  
2004.7.7(转载自:Freekaobo.com) ;}9Ws6#XQs  
1ZW'PXUZ  
时间:2005-06-21 12:07   b020U>)v  
,ui'^8{gK  
-------------------------------------------------------------------------------- qvE[_1QCc  
;Wm)e~`,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材料热力学2005-5-12 13:54:45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共济网 F88SV6  
(2005年6月修订) @%85k/(  
4~MUc!  
  材料热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本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以下内容: 1ucUnNkcV  
f5XcBW9E  
1. 经典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 &I_!&m~  
R2f,a*>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I,Y^_(JW  
=U|SK"oO  
1.2 内能,熵,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状态函数和过程函数 |L-juT X9  
@  MoMU  
1.3 麦克斯韦关系式 J, U~ .c  
^Iq.0E9_  
1.4 温度和物态方程 .y/?~+N^  
*3oQS"8  
2. 化学热力学 'B:De"_(N  
E1[%~Cpw*  
2.1 偏摩尔函数和Gibbs-Duhem方程 <xz-7EqbwX  
z1A-EeT  
2.2 化学位和活度的概念及计算 0 1w/,r  
o : DnZN  
2.3 理想溶液和规则溶液 3{E}^ve  
$ $+z^%'_  
2.4 平衡常数 [$+61n}.12  
;!Bkk9r"H  
2.5 化学稳定性和稳定性图 l8li@K  
DzOJ{dF  
3. 界面热力学 P3>2=qK"E(  
AG=1TZI"  
3.1 界面平衡条件 EFOQ;q  
|Q+v6r(<zZ  
3.2 界面曲率对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 #BA{9T,^  
v:b%G?o  
3.3 润湿性 I<#kw)W!  
Dne&YVF9V  
3.4 晶体的平衡形状—Wullf图 !qq@F%tv  
!%=k/|#  
3.5 Gibbs吸附方程 *()#*0  
>X,6  
4. 相变热力学 AS ul  
bZJiubBRI  
4.1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XoOe=V?I )  
fW`F^G1R  
4.2 多元系的复相平衡 3 + 'w%I  
~a Rq\fx{  
4.3 凝固热力学 d{jl&:  
zSO9 U  
4.4 脱溶分解和调幅分解(Spinodal分解) +!wc(N[(2  
=X):Zi   
5. 相图热力学 ,.B8hr@H6-  
v4Gkf  
5.1 相图计算基本原理 _ 9dV 3I  
'rgV]Oy  
5.2 二元规则溶液相图的计算,包括:液相线、固相线、共晶点、固溶度线、溶解度间隙的计算 %G*D0pE  
E&AR=y qk  
5.3 依据简单二元相图估算组元的熔化热、活度等热力学资料 ah.Kb(d:  
NgQl;$  
6*. 统计热力学初步(可能出的参考题,只作参考) *BV .zbGm  
S3r\)5%;  
6.1 M-B分布 <dZ{E7l  
'lF|F+8   
6.2 热力学公式(平均值公式) 62q-7nV  
-K{ID$!p  
6.3 F-D分布 B^Q#@[T   
(`N/1}vk  
6.4 熵的统计分析(组态熵、振动熵、电子熵、磁熵) jdzV&  
6)8']f  
参考书: 4C$,X!kzF  
J&?kezs  
1 肖纪美. 《合金能量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i.]}ooI  
! ^W|;bq  
2 徐祖耀. 《金属材料热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T^ -  
Ptg73Gm&R  
样题: b({2|R  
j8b:+io  
下列6题,任选5题: 7hc(]8eP  
ETIf x)B-  
1 试证明:在T→0K时,材料的等温压缩系数β对温度的变化率为0. (20分) )c*~Y=f  
Mm5l>D'c  
2 试证明:若始态和终态的温度和体积相等,则经历任何过程,体系对外界所做的最大功等于体系自由能的减少。(20分) ;4 &~i  
T=1027℃时,Cu在Cu-Zn合金系中的活度系数为: e1#}/U  
XCu   0.9   0.8     0.7     0.6 -%A6eRShk  
<:p&P  
γCu   0.981   0.922   0.873   0.728 &HE8O}<>  
REw3>/=  
问:(1)Cu-Zn合金系可否作规则溶液处理?为什么? k $);<= ZI  
ZE9*i}r  
(2)计算该温度下,80%Cu-20%Zn(at-%)合金的(20分) Og["X0j  
1+^c3Dd`  
4试用二元系自由焓—成分(示意)图说明调幅分解(Spinodal分解)与脱溶分解的区别,并说明可能存在亚稳相和不可能存在亚稳相的成分范围。 (20分) a8N!jQc_m  
R'{V&H^Z  
5 试分析为何真空烧结可改善粘结金属对硬质相的润湿性,并分析硬质相的表面粗糙度对润湿性的影响。(给出对接触角影响的表达式)(20分) @U&|38  
.sLx6J%  
6A- B二元系,液,固两相皆可视为理想溶液。成分为XB=0.22的溶液缓慢冷却至T=1700K时,开始出现固相结晶(可按平衡冷却处理)。 f7`y*9^  
已知:TAf=1500K, TBf=2300K, △HAf=14.46kJ/mol,       Cp,LA-Cp,SA=4.6J/K,   Cp,LB-Cp,SB =0 U;^{uQJ+,  
求:组元B的熔化焓△HBf及初生固相的成分 [通用气体常数R=8.314J/(mol·K)](20分) .RT5sj\d  
2004.7.7 }b-?Dm_H  
(转载自:Freekaobo.com) Mfgd;FsX#  
d#(xP2  
时间:2005-06-21 12:07   X9P-fF?0  
FGZOn5U6'  
--------------------------------------------------------------------------------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2楼  发表于: 2008-01-24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SaI%%Be  
1(m8 9C[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P2lj#aQLS  
2r1., 1  
一、考试性质 N5 g!,3  
ba ,2.|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是为热能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考试由招生学校自行命题。命题标准是保证被录取者(通常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水平)具有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素养,以作为招生学校博士生招生过程的参考。 R7vO,kZ6Q  
65g\WB+/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Iz VtiX  
O[$ &]>x]]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f@EDG8  
G !wFG-Y}  
应考范围包括: 实验不确定性分析、测量系统分析、主要热工参数测量技术、及测量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四大部分。 b^rPw@  
INi(G-!g  
三、评价目标  q&7J1  
O9jqeF`L=  
《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验设计及分析的能力。考生应能熟练掌握: %gmf  
SxH b76 ;  
1. 实验不确定性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H3qa2p  
|s=)*DZv  
2. 测量系统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fm Fh.m.+N  
usX aT(K  
3. 主要热工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Fu.S1j$  
WF`y j%0  
4. 测量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r+ k5Bk'  
Yq} (O<ol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W>@w0  
rISg`-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Ta|#]{  
]gx]7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HLXWu3  
9/'zk  
3.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v  
@FU9!  
4. 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 x(ue |UG  
rI23e[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40%,理论分析题30%,应用分析题30%。 2guWWFS  
!hdOH3h=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kLtm_  
Xt& rYv  
1实验不确定性分析 nJC/yS |  
8&t3a+8l  
测量误差、测量精度、测量不确定性、t分布、95%置信度概率不确定性、误差传播、误差综合。 `v) :|Q  
js^+{~  
2测量系统分析 rlV:% k  
EVYICR5g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 tX)l_ ?jVH  
u]RI,3Z  
3主要热工参数的测量技术 AYb-BaIc  
}JPLhr|d^  
温度测量、压力测量、湿度测量、浓度测量、流速测量、流量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动力机械的转速、转矩和功率测量。 ^V,?n@c!  
oU"!"t  
4测量信号分析与处理 \7]0vG  
zp.-=)D4e  
信号的域频表示方法、随机信号及其描述方法、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的估计、测量信号的滤波。 ; D'6sd"  
meJ%mY  
5说明 |YEq<wbQ  
Y-YlQ ^  
由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生源的具体情况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因而考试内容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动与调整,但基本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联系。 ?E +[  
mQd L"caA  
2004.7.7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1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工程热力学 RwyX,|  
$Sls9H+.  
⑴ 绪论 " i!Xiy~  
, ;$SRQ.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baBi9<P=  
nI _UL  
高等工程热力学在工程热物理及其它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8.WZC1N  
-4Hf5!  
⑵ 热力学基础 nVyV]'-z  
,II-:&H  
基本概念 taBCE?{  
WJU[+|J  
热力学温度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N!lQ; o'  
s:zz 8oN  
能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FKWL{"y  
]5a,%*f+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AFdBf6/" i  
B%(-UTQf  
⑶ 能量的可用性 PblO?@~O  
%X -G(Z  
概述 '*=kt  
k#"}oI{< 6  
热量火用 HDQH7Bs  
WH lvd  
热力学能火用 .azA1@V|  
?#gYu %7DN  
稳态稳流工质的火用 2)T.Ci cx  
Jty/gjK+  
热力过程的火用分析 ,M0#?j>  
+Z/aB*aVa^  
可用能有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O9i:Xq[QW  
Bhf4 /$  
不可逆性与可用能损失。 ' }T6dS  
}%Vx2Q  
⑷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2y mfL-q  
;@s'JSPt  
热力学参数的一般数学特性 $E6b u4I  
bR}=bp4K  
热力学特征函数 VQ/Jz5^  
Zp_vv@s  
平衡和稳定性判据 o l8|  
rssn'h  
麦克斯韦尔关系式和热系数 M D,+>kh  
{ i|$^A3  
比热容、熵、热力学能及焓的一般关系式 qV7nF }V{  
I7} o>{  
绝热节流过程和焦耳-汤姆逊系数。 <j&LC /]o  
3}V -'!  
⑸ 气体状态方程 B^l m'/,@  
#7"*Pxb#A  
纯物质的P-v-T关系 D&nVkZP>  
IrTMZG  
范德瓦尔方程 oa:30@HSb  
?n9?`8a#  
对比态原理和通用压缩因子图 a_amO<!   
rBrJTF:.  
维里方程 9,>u,  
h+d3JM  
较常用的一些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Ln@n6*%(/  
WbH#@]+DN  
P-v-T关系的测定与状态方程的建立 ~E*`+kD  
5,u'p8}.  
蒸汽压方程。 $Oi@B)=4d+  
3e7P w`gLl  
2004.7.7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10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燃烧流体力学 m[%*O#_  
~.L\f%<  
一、质量、动量、能量守衡方程的建立和物理意义 /`vn/X^?^  
^;gwD4(hs  
雷诺传输原理 f_qW+fN::s  
0Z<&M| G  
欧拉坐标和拉氏坐标的关系 N]iu o.  
 mZ^ev;  
守衡方程的建立 i1k#WgvZR  
NQ"`F,T  
无量纲参数的物理意义 AHl1{* [  
(M,IgSn9  
二、湍流流动理论和模拟 ]F81N(@:F  
WjVj@oC  
湍流流动的物理现象和解释 :^[HDI-[2  
Ccx1#^`  
雷诺湍流应力方程的建立 b w2KD7  
Fo@cz" %  
雷诺应力的模拟(包括零方程、单方程、双方程、雷诺应力模型、代数应力模型) S#wy+*  
N +M^e`H  
湍流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 n13#}i {tm  
t/`~(0F  
三、射流理论基础 sN%#e+(=  
DLP G  
等温自由射流 eG05}  
q+}KAk|]V  
受限射流 A;\1`_i0  
ejjL>'G/|%  
射流间的相互作用 ZgD%*bH*B  
?0%3~E`l:  
四、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 bh&Wy<Y  
:psP|7%|  
气固两相流的特性 eGF+@)K1"  
;)'@kzi  
颗粒在气流中的受力分析 $2gX!)  
iXsX@ S^F  
基本控制方程的建立和意义 "7X[@xX@  
=}1)/gcM  
五、应用燃烧流体力学理论分析实际燃烧过程中的问题 :{Mr~Co*  
7XU$O$C  
粉煤燃烧 d(X/N2~g  
`k]2*$%  
流化床燃烧 ^S%xaA9  
i] I{7k  
2004.7.7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9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燃机理论 ]p-x ds#d  
E gD$A!6N8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uy'qIq  
pt_]&3\e  
一、考试性质 ]VcuD05"C  
R}E$SmFg  
  内燃机理论是为招收我校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内燃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N# <X"&-_#  
\TS.9 >\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的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_6S*~  
ym;I(TC+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V M{Sng  
lKBI3oYn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K +l-A>Ic  
vtw97G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OrO&w|  
u$rSM0CJ  
(三)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00分) ql I1<Jx  
f7?u`"C  
化学热力学基础 约10% j*_>/gi  
'> :%n  
燃烧反应的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 约10% 08_<G`r  
#}+_Hy  
内燃机的燃油供给与喷射雾化 约10% RV>n Op}R  
l{8t;!2t  
内燃机的着火与火焰传播 约10% Sd *7jW?  
TeHxqWx  
内燃机的燃烧与放热 约20% <Q@{6  
0~Iq9}{*P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约10% bW2Msv/H  
LM*m> n*  
内燃机增压       约10% 9Idgib&  
5 J 7XVe>  
内燃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与净化 约20% 'e*:eBoyb  
fiQ/ &]|5  
(四) 题型比例 vpP8'f.  
9=9R"X>L  
概念题   约10% -c p)aH)  
{ PkPKp  
问答题   约70% keS%w]87  
lTJM}K  
计算题   约20% l-q.VY2  
J\Z\q  
(五) 参考书目 1.《内燃机原理》,刘永长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G\Q0{4w8  
Z`yW2ON$'  
        2.《内燃机燃烧学》,魏象仪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cpQhg-LY|  
r(Y@;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X`0`A2 n  
K~ V UD(  
^w~Utx4  
w6 .J&O  
一.、化学热力学(热化学)基础 ''wF%q  
gro@+^DmT  
1. 基本概念:反应热,生成热,燃烧热 ?&"! ,  
0BQ<a  
2. 反应总热量守恒定律(盖斯定律) 0 hS(9y40  
Gu\lV c  
3.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vY(xH>Fd  
usOIbrQ  
4. 热化学计算 >TwL&la  
KHt.g`1:R  
二、燃烧反应的化学平衡 pYaq1_<+  
a[Oi  
气相化学平衡 9 e0Oj3!B  
平衡常数及其表示法 \&5t@sC  
自由焓,标准生成自由焓 %yP*Vp,W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f?&zQ!+  
化学平衡计算在内燃机燃烧中的应用 2?nhkast#=  
三、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A+bU{oLr  
mLL?n)   
1. :基元反应和总体反应 psZ #^@>mJ  
,MdK "Qa>  
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反应速度的计算 gv,8Wo  
反应速度理论 l*z.20^P  
链式反应 s7}46\/U  
四、内燃机的燃油供给与喷射雾化 =)9@ rV&~  
h?ZxS  
1. 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 q(I`g;MF  
o$-!E(p  
2. 柴油机的燃油喷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c;pv< lX'  
O6$d@r;EK]  
3. 燃油喷雾特性 7;;HP`vY  
G@Y!*ZH*f  
4. 燃油喷雾混合的计算机模拟 b 6B5  
yxz"9PE/P  
5. 内燃机的不正常燃油喷射及其消除 sHQ82uX  
wio}<Y6Xz  
五、内燃机的着火与火焰传播 zs~v6y@  
WVfwt.Y  
着火的分类:热着火,链式反应着火,热链式着火 J"Z=`I)KON  
氢- 氧着火界限图 EFNi# D8s  
烃类三阶段着火过程 oe{K0.`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U4*Q ;A#  
火焰结构及其传播速度 08TeGUjJ  
3</gK$f2  
六、内燃机的燃烧与放热 m=hUHA,p4  
内燃机缸内的空气运动 B<" `<oG@|  
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s9gGCA  
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ENdF `nC  
内燃机的燃烧放热及其热平衡 Z/f%$~Ch  
七、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0;V "64U  
7(S66  
1.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d~ F4  
/eO :1c  
2. 四冲程内燃机的充气系数 >{HQ"{Q  
4 ru-q F  
3. 四冲程内燃机配气定时的确定 +338z<'Z!  
ac%6eW0#  
4.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及其品质评定   1z5Oi u  
gZHuyp(B  
5. 换气过程的试验研究 0Kytg\p}  
Sr#\5UDS  
八、内燃机增压       L]kd.JJvy  
-+ha4JOB  
1. 增压技术和增压方式 9k.5'#  
f)x(sk  
2. 废气可用能和涡轮增压系统 a7@':Rb n  
w5+H9R6  
3. 涡轮增压器 lPyY  
x=M%QFe  
4.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配合 Ht9QINo  
b px ^   
九、内燃机有害排放的控制与净化 dtT: ,&  
h0O t>e"  
1.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E#!tXO&,  
-Lhq.Q*a  
2. 未燃HC生成机理 :*} -,{uX  
v8} vk]b  
3. CO生成机理 VtN1 [}  
{ )-8P  
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hJ&`Tt  
内燃机噪声 J6I:UML  
内燃机机内与机外净化 l@)`Q  
清洁燃料及其在内燃机中的应用 vR3\E"Zi  
IE|? &O  
Uc;~q-??#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ZfMs6`Wv 1  
`y|_hb  
一、何谓缸内涡流、滚流和挤流?试比较各种进气涡流的形成方法及其特点。 w *M&@+3I  
Kr5(fU  
二、何谓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简述烃类三阶段着火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生成物。 I`f5)iF?0  
]t0St~qUL)  
三、简述滞燃期对柴油机燃烧过程、运转性能和污染物排放有何影响? 'Qh1$X)R7a  
j'k <  
四、对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运行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据各种运行线的限制,在压比和流量为座标的图上,画出涡轮增压柴油机的运行范围。 a$j ~YUG_  
iInWw"VbKe  
五、柴油机的定压涡轮增压系统和脉涡轮增压系统在结构上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Bd]k]v+  
i\,I)S%yJ  
六、直喷式柴油机开式燃烧室燃烧系统宜采用何种型式的喷油嘴,为什么?简述影响燃油雾化的主要因素。 b'W.l1]<-  
^TtL-|I  
七、何谓汽油机分层充气燃烧?与均质混合气燃烧系统相比,汽油机分层充气燃烧系统有何特点?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8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叶轮机械原理 :KgH7s}  
9QaE)wt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Vr|e(e.%  
QgI[# d{  
一、考试对象 ME$J42  
?=ffv]v|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同等学力者。 }jUsv8`}8R  
_1NK9dp: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PcBD;[cn  
!b"?l"C+u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全部为必答题。 )S 7+y6f&*  
43pe6 ^.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AF<Xp{  
{vGJ}q?Sd"  
(三)题型比例 a%e`  
T8|5%Y  
基本概念简答题   20% s/=%kCo  
'S1u@p,q  
是非题         20% Z;%uDlcXI  
4;I\% qes  
证明题或回答题   50% ."H;bfcL_  
v,S5C  
综合题         10% p_h/hTi  
v!8=B21  
(四)参考书目 8 ECX[fw  
ly-(F2  
  《流体机械原理》上册,张克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9H/>M4RT  
R7/S SuG6\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ts!tv6@  
]:Gy]qkO  
一、第一章 叶轮机械概述 *3H=t$1G}  
16zReI(  
叶轮机械内流现象 st;iGg  
现代叶轮机械发展 T@tsM|pI  
叶轮机械热力过程 hO]F\0+  
二、第二章 叶轮机械中的能量转换  yf:Vhr  
2ZY$/  
叶轮中流体的运动分析 W;Y^(f  
叶轮机械基本方程 T82 `-bZ  
叶轮机械内的能量损失 o Fj_o  
有限叶片数的影响 2% sZ aM  
叶轮机械变工况分析 5c` ;~  
三、第三章 叶轮机械相似理论及其应用 %):_  
Nvgi&iBh8  
相似准则 Q>,&@  
比转数 gx.\H3y  
相似理论及模化 ;OlnIxH(W  
四、叶轮机械设计与计算 [)Nt;|U  
9wYm(7M6  
轴流式叶轮机械基本理论 -qc'J<*^4  
离心式叶轮机械基本理论 p^pd7)sBr  
两类流面理论的基本概念 = LNU%0m  
五、叶轮机械特性和异常现象 Rn~'S2`u  
5@2Rl>B$  
叶轮机械特性与调节 ,Z~`aHhr  
旋转失速 x4I!f)8Q  
喘振 |M;Nq@bRv  
空化与空蚀 ,D;8~l lM  
J@2jx4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 1m~|e.g_'`  
K=N&kda   
样题1:是非题(对√非×) 3gUY13C}:p  
_<(xjWp 8  
两台特性相同的风机串联后,其有效工况范围变窄(√),特性曲线变徒(√) G<?RH"RZr  
\6wltTW]#  
样题2:试分别写出工作机和原动的加功方程式(Euler方程式)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7楼  发表于: 2008-01-23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能源与环境 Z;uKnJh  
BbX$R`f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8XH;<z<oJ  
0kUhz\"R:q  
一、考试性质 D+!T5)>(  
&>c=/]Lop  
《能源与环境》是我校所有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能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和防治技术知识。 %Ik5|\ob?  
s]m]b#1!r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1O Ft}>1  
&- p(3$jn7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_OJ 7K'  
pss')YP.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z.chM;  
答题时间:180分钟 eYv^cbO@:  
CZzt=9  
题型比例 QHv]7&^rlj  
名词解释 约20% ]4O!q}@Cd  
{ %wrx'<  
简答题   约20% r`ftflNh(  
P=}l.R*1G  
计算题   约20% eF;Jj>\R+i  
CM~x1f*v  
论述题   约40% /\fR6|tJ  
fbI5!i#lz  
参考书目 -wUT@a  
毛健雄,毛健全,赵树民编著. 《煤的清洁燃烧》. 科学出版社,2000 H E*^!2f  
V~Guw[RA  
郑楚光主编. 《洁净煤技术》.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O4nA ?bA  
D8k >f ]  
第二部分 考查要求 9|jMN j]vo  
)l*3^kwL{U  
燃烧与环境污染 hXH+C-%{  
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L]YJ#5  
Bz{"K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和特征 f3;[ZS  
7LaRFL.,kO  
大气污染的危害。 YxnZ0MY  
s&%r?  
煤燃烧基本理论 ;Zf7|i`R3  
燃料基本知识 9AWP` ~l`  
 zW?=^bE  
燃料燃烧过程及计算 2*W|s7cc  
L{ej<0yr  
煤燃烧技术 .' v$PEy  
;<MHl[jJD  
煤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P e} T  
可细入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ZRGe$HaU  
pgUjje>#  
硫化物的生成机理 D=f$-rn  
t@2MEo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5rtE/ {A  
B$q5/L$}  
其它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Bi/E{k,  
tI0D{Xrc  
煤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 yJw.z#bB#  
除尘技术 M?m@o1\;W  
qus%?B{b}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v(b^x<ZS  
)|]*"yf:E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 z@<jZM  
&j"_hFhv  
温室气体以及其它污染物的控制。 ^= kr`5  
2/))Y\~  
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hBD mC_\~  
$m-@ICG#  
2004.7.7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