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成 IO[^z
v4F
1975年至1984年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春至1987年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黄天骥教授。1987年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戏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近年来侧重从戏剧与民俗、宗教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古代戏剧形态的演变。
p"KV*D9b
e?vj+ZlS$f
著作: 6H6Law!)
1、《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 漓江出版社1991年5月版。 ~>w:;M=sV8
2、《苏州剧派研究》 花城出版社1993年3月版。 YE_6OLW
3、《关汉卿选集》(与李树玲合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v^ d|
4、《长生殿》笺注(与竹村则行合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版。 y^YVo^3
5、《傩戏艺术源流》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9@etg4#]
|YXG(;-BS
1996年以来的主要论文: /xf.\Z7<
1、《唐书》未必抄《外传》,贵妃何曾到东瀛-评《考证杨贵妃两项新发现》 日本九州大学《文学研究》第93辑,1996年。 D{3fhPNU<b
2、说"青鸟飞去衔红巾" 《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6,zDBax
3、元杂剧呼妻为"大嫂"与兄弟共妻古俗 《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又见《论衡》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Hq-v@@0 *
4、中国戏神初考 《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u-bHI
5、杨贵妃的被误解与杨贵妃形象的被理解 《文学遗产》1998年第4期。 {~"Em'}J
6、秧歌与阳戏 《戏剧艺术》1998年第6期。 tB!|p 6
7、中国戏神再考(上)《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WmZ ]@M
8、中国戏神再考(下) 《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H'']J9O
9、徜徉于文学与艺术之间-关于古代戏曲研究百年回顾与前景展望的谈话(与黄仕忠、董上德合作,本人为第一作者) 《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 )Jmw
|B
10、孤本明传奇《盐梅记》述略 《文献》1999年第1期。 78gob&p?
11、二郎神信仰及其周边考察 《文艺研究》1999年第1期。 *eMLbU7
12、戏剧脚色"丑"与傩神方相氏 《戏剧艺术》1999年第4期。 ,qYf#fU#7
13、"瓦舍"、"勾栏"新解 《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gMCy$+?
14、子弟书作者鹤侣氏生平、家世考略 《文献》1999年第4期。 td%Y4-+ -
15、试论古剧脚色"净" 《文学前沿》第一期 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12月。 ,Qga|n8C
16、试论戏剧的本质与中国戏曲的特色 《古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南方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0{AP_tvcC
17、梵曲"?哩?"与中国戏曲的传播 《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4c "Ho
18、关于《惊鸿记》作者的新材料 《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OrzM
hQaf
19、"竿木随身,逢场作戏"-禅宗仪式与戏剧形态 《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D~XU`;~u
20、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 《文学遗产》2001年第2期。(又见《戏史辨》第一辑) 01'y^`\xQ
21、《"竹竿子"再探》,《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 uF.Q " ,<
22、正月十五闹元宵 《民俗学刊》第一辑,澳门出版社,2001年11月。 <d3PDO@w/
23、从《文学研究》到《文学评论》──对一段文学学术史的回顾 《东方文化》,2001年第6期。 !>?4[|?n<
24、《"竹竿子"补考》,台北《民俗曲艺》第133期,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