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解剖学历年试题 ral
=`/p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F+c8
O
4Tuh]5
860y9wzU
4WlBQ<5
W SvhC
局 IF&edP[V
部 ko!]vHB9`
解 Q&$2F:4f&
剖 1"A"AMZf
学 s Wj:m )
(70%) 头部 颅顶的层次结构特点及意义。 颅顶部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鉴别的解剖学基础(5分)。 简述面神经颅外段的行程(5分)。 @B)5Ho
试述翼丛的解剖特点(5分)。
6 X2w)cO
颈部 甲状腺手术病例。 体表投影:颈外静脉、副神经、臂丛、神经点、胸膜顶(5分)。 试述颈根部的解剖结构(15分)。 0kp
{`3ce
胸部 T4平面解剖(按图添结构名)。 I、II肺门及影像学肺门位置结构。 3DjX0Dx/l
乳腺癌手术病例。 心包及心包腔的结构、血管、神经及淋巴。 经肺动脉杈的横断层解剖(按图添结构名) (5分)。 详述胸腔脏器的淋巴回流和淋巴结的分布(15分)。 sz7<u|
aB&a#^5CI
腹部 I、II、III肝门的位置及出入的结构。 4fL>Ou[YuX
阑尾手术病例。 腹膜后间隙。 pcQzvLk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手术病例。 描述你知道的与肾脏手术有关的解剖知识(15分)。 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各部结构特点(15分)。 NljcHe}Qy
盆部 P` CQ)o
会阴 盆部的动脉支配、静脉回流。 尿道不同部位损伤尿外渗的部位。 直肠上、下段动脉静脉和淋巴的区别。 用三线表的格式描述男女外生殖器的结构对比(5分)。 简述输卵管的分部及各部特点(5分) !9S!zRy@
脊柱 ,[| i^
区 胸腰筋膜的位置、分层及特点。 枕下三角(5分)。 试述椎管的构成、内容物及临床意义(15分)。 IjPtJwW`A
上肢 腕管及腕管内的结构。 腋窝的构成与内容(15分)。 _Pw5n
mH c
下肢 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15分)。 简述收肌管的组成、位置及内容(5分)。 Urm(A9|N
hs)_h^P
sVS),9\}
(Kkqyrb
DS<E:'N
神 jJkc vC8d
经 @oRo6Y<-
解 s=&x%0f%
剖 C%
P"\>5@
学 &K"qnng/y
(30%) 脊髓 脊髓前角灰质的分层及与神经核团的联系。 U)S!@2(4
脑干 听神经瘤可影响哪些结构,导致哪些症状(15分)? a[BIY&/Q
间脑 }(UU~V
小脑 小脑脚内经过的结构。 /n9,XD&)
端脑 IDt7KJ@hc
传导 ^,fMs:
路 躯干、四肢浅深感觉的异同点?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及引起本体感觉的传导路(15分)。 何谓上、下运动神经元?若损伤后其临床表现有何异同?(15分) $gcC}tX
视觉、听觉感受器是什么?简述其传导路有几级神经元及其主要位置(5分)。 \BdQ(rm
脑脊神经 臂丛神经5大分支损伤的症状。 g/z7_Aq/
脑血管 试述脑血管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15分)。 J+nUxF;EE
4q`e<!MP)q
系 K1|xatx1V
统 L%[b6<
解 I#:4H2H6
剖 idP2G|Z
学 眼 视器的神经支配、纤维走行、核团及血供。 眼曲光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及神经核。 w;DRC5V>
耳 鼓室的毗邻?急性中耳炎有何影响? 蝶窦的位置毗邻。 K2oyHw<mk
喉 喉的构成?声门裂上、下梗阻分别如何处理,为什么? uU`Mq8)R
4wx_@8
A:Kit_A
CW;=q[+w
CoQ<Ky}*
论述题 :"~n`
Q2[
$n9Bp'<
J4^aD;j
1.试述分布于舌的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范围及与脑神经核的联系。 &-M}:'
2. 试述分布于视器的神经。 /UPe@
3.十二对脑神经中哪几对含有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神经纤维?它们分别起于何神经核?经过何神经节换元?支配何结构? CUZ
;<Pn
4.强光照射正常人的眼会引起双侧瞳孔缩小,是为瞳孔对光反射,试分析此反射的反射通路。当左侧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后,此反射各会有什么表现? bZzB\FB~
5.叩击髌韧带时股四头肌内的本体感受器接受刺激引起膝跳反射的同时,产生了主观感觉。试按顺序详细写出该反射的反射弧和神经冲动上传至大脑皮质所经过的结构名称(可用箭头表示)。 )Vnqz
lI5
6.试述桥小脑三角及其临床意义。 .0u@PcE:O
7.试分析大脑脚损伤为什么会出现面神经核上瘫?脊髓下颈段损伤为什么会出现下肢痉挛性瘫痪而上肢是弛缓性瘫痪? HD{2nZT
8.与第二信号系统有关的大脑皮质区有哪些? 详述其位置和损伤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u(g0Ob
9.试述桥延沟内经过的脑神经及其成份。 rIZ^ix-N
10.试述橄榄后沟内经过的脑神经及其成份。 5AO'Ihp L
11.通常能识别两种类型的痛觉一快痛和慢痛,但中枢神经系统分理这两种痛觉是不同的。下列有关这些痛觉的描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 pv ;ZR
12.试述在孤束核发生突触的传入神经元是哪些反射的传入部分? B@v"giJg r
13.根据三叉神经的功能, 若损伤三叉神经,引起的感觉和反射障碍的情形怎样?为什么? 1wM~),B8
14.脑干中主要纤维束交叉有哪些?其位置和性质如何? }
cQ`L
12.右侧半脊髓胸4~5节段半横断后,在横断平面以下 (1)身体何侧丧失了痛温触觉?(2)何侧肢体丧失了本体觉?(3)何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这时扣击该侧下肢的髌韧带还能不能引起髌反射(临床上又名膝跳反射)? 为什么? MWron_xg
13.请写出听声音转头、转眼的反射径路。 z ,q1TU9
14.试述面瘫有几种形式, 分别有什么表现? S{F'k;x/5
15. 试述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之间的不同点? SK G!DKQ
16.如果一位患者患右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刺激双眼角膜会产生什么情况?为什么? 3"y,UtKGa
17.解释眶上裂综合征、岩尖综合征和颈静脉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D\i1/Y
18.试述食管的解剖。 aX{i
19.请回答与乳腺癌有关的几个解剖学问题:(1)据临床统计,乳腺癌多发生于外上象限,这有何解剖学原因?(2)临床认为乳腺肿块若推不动,则恶性的可能性较大,这怎样解释?(3)乳腺癌患者的乳房皮肤有时会表现橘皮样变,这是何解剖学因素造成? 4<Q^/-W
论述题答题要点和答案 ;<)<4N"
[$AOu0J
<maYS2
1.分布到舌的神经有:①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舌神经,分布到舌前2/3黏膜,管理舌前2/3黏膜的一般感觉),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在三叉神经节,中枢突入脑干,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②面神经的味觉纤维,经鼓索、舌神经分布到舌前2/3味蕾,管理舌前2/3黏膜的味觉(特殊内脏感觉),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在面神经膝神经节内,中枢突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头端;③舌咽神经的舌支,管理舌后1/3黏膜的一般感觉和味觉,接受一般内脏感觉和味觉(特殊内脏感觉),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在舌咽神经下神经节,中枢突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中上段;④舌下神经,躯体运动纤维发自延髓舌下神经核,分布于舌,支配舌内、外肌的运动。交感神经管理舌的血管平滑肌。 urA
kV#d#
&R;Cm]jt
2.分布于视器的神经:①视神经分布于视网膜。②动眼神经分布于大部分眼外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③滑车神经分布于上斜肌。④展神经分布于外直肌。⑤三叉神经(眼神经)管理眼部的一般感觉。⑥面神经肌支支配眼轮匝肌运动;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岩大神经在翼腭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管理泪腺分泌;交感神经管理瞳孔开大肌。 xY94v
1^_V8dm)
3.第Ⅲ、Ⅶ、Ⅸ、X对脑神经内含有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第Ⅲ对脑神经中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发自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第Ⅶ对脑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发自上泌涎核,一部分经翼腭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泪腺及鼻腭黏膜腺体;另一部分经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第Ⅸ对脑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发自下泌涎核,经耳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腮腺。第X对脑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发自迷走神经背核,在颈部及胸、腹腔器官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换元,节后纤维分布于相应的器官,支配不随意肌和腺体。 o/5loV3h
7\nR'MOZ
4.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射通路:光线→视杆、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左侧视神经损伤,左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左侧动眼神经损伤,左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都消失。 q 8 5svM3
#
2y h& .P5OUK
}10ZPaHjl+
5.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为:髌韧带内本体感受器→股神经→脊髓腰2-4前角→股神经→股四头肌。本体感觉通路:髌韧带内本体感受器→股神经→腰2-4脊神经节细胞(第一级神经元) →相应脊神经后根→脊髓后索→薄束→薄束核(第二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部。 %RX}sS
tEE4"OAy
6.在桥延沟外侧、与颞骨岩部内耳门相对处, 由脑干的延髓、脑桥和小脑三者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脑蛛网膜下腔在此处扩大为脑桥小脑角池,为桥池向外侧的延续。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壁,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或延髓上外侧部。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经外侧孔开口于此池。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由此池入内耳道,小脑下前动脉和迷路动脉也越经此池。临床上脑桥小脑角综合征(CushingⅡ型综合征),常见于蜗神经纤维瘤。可使脑桥小脑角池内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明显扩大。此瘤生长缓慢,随病变发展而出现不同症状:第一阶段,出现蜗神经刺激症状,如耳鸣或听觉异常。随后可出现蜗神经受压损伤症状,如丧失声响空间定位能力及音频分辨力,甚至患侧耳聋;第二阶段,瘤体逐渐扩大,可压迫前庭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向上还可刺激三叉神经,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面部疼痛、吞咽困难以及发音障碍(dysathriad)等;第三阶段,瘤体继续扩大向后压迫小脑,可能出现共济失调(ataxia)和运动失调(incoordination);第四阶段,瘤体压迫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D1u2>(
*
j]"I=D
7.锥体系的皮质核束在脑干伴皮质脊髓束走在中脑大脑脚脚底、脑桥基底部和延髓锥体,在此经过中,皮质核束的离群纤维相继分离,深入脑干,直接或间接支配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大脑脚的损伤在支配面神经核的离群纤维发出部之上损伤了皮质核束,造成损伤对侧面神经核上瘫。脊髓下颈段损伤,损伤了下行的皮质脊髓束纤维,表现为损伤平面之下同侧肢体的痉挛性瘫痪,因为躯干肌接受双侧皮质脊髓纤维支配,瘫痪不明显,所以主要呈现损伤侧下肢的痉挛性瘫痪。同时,下颈段为正当发出支配上肢神经的颈膨大区段,损伤造成的颈膨大段脊髓前角细胞的损伤引起伤侧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弛缓性)瘫痪。
$=GnoS
%6eQ;Rp*
8. 随着人类的进化,首先出现了语言,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后又出现了图形,即将语言的内容用图形记录下来,来加强记忆,后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成文字。生理学上将语言、图形、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为实物),在大脑皮质中所有与该功能有关的皮质区均属该系统,包括额下回后部的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额中回后部的书写中枢、缘上回和颞上回后部的听觉性语言中枢、角回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右利者(习惯使用右手者) 的语言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左利者则相反。大量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也支持该现象,即左侧半球的病变若影响与语言有关的中枢,则会出现失语症,而右侧半球的病变较少发生失语,因为大部分人善于使用右手。 %kSpMj|
C|hD^m
9.桥延沟为脑桥与延髓在腹侧面的分界线,自外向内依次有第Ⅷ(前庭蜗神经)、Ⅶ(面神经) 和Ⅵ(展神经)对脑神经附着。 y|(C L^(
(1) 前庭蜗神经分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两者在连脑处紧密相贴,前庭神经位于内侧,蜗神经位于外侧。前庭神经传导位置感觉,来自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该神经节中枢突终止于前庭神经核,周围突布于内耳的位置觉感受器(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前庭神经在内耳道内时,有2支细支与面神经相接,这种细支可能为前庭装置范围内血管的传出纤维,也可能为面神经的一种迷途纤维,暂与前庭神经结合,然后又回到面神经。前庭神经中有一部分纤维来自后半规管壶腹及球囊,先经蜗神经,然后再回到前庭神经。蜗神经来自蜗神经节,又称蜗螺旋神经节,该节位于蜗轴螺旋管内。蜗神经节中枢突终止于蜗神经核,周围突布于内耳螺旋器上的毛细胞。 T\b-<Xle
(2)面神经属于混合性神经,含有5种纤维成分:特殊内脏运动、内脏运动、特殊内脏感觉、一般内脏感觉、躯体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始于面神经核,内脏运动成分(副交感纤维)起始于上泌涎核,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均终止于孤束核。躯体感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构成面神经运动根,位于内侧,其外侧为副交感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构成中间神经。运动根经内耳门→面神经管→茎乳孔出颅,布于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中间神经的感觉纤维来自膝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周围突主要经岩大神经和鼓索分布,一般内脏感觉布于鼻腔后部及腭黏膜;特殊内脏感觉(味觉)布于舌前三分之二及腭黏膜;少量躯体感觉纤维布于外耳道和耳后的皮肤。中间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一部分经岩大神经至翼腭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布于泪腺、鼻腔及腭部的小腺体,另一部分经鼓索至下领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布于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nOj0"c
(3) 展神经主要为躯体运动性纤维,起始于展神经核,可能还含有来自外直肌的本体感觉纤维。当其行经海绵窦时接受交感神经丛及眼神经的交通支。展神经穿眶上裂进入眶腔,行于外直肌的内侧面并布于该肌。 YR/%0^M'0
KKJ)BG?qZ
10.橄榄后沟内自下而上有副神经(Ⅺ)、迷走神经(X)、舌咽神经(Ⅸ)出入。延髓内病变或枕骨大孔区的病变均可累及上述脑神经。 CP"
(1) 副神经是在进化过程中,自迷走神经分出,而成为独立的一支。由两种神经根组成,即脑根和脊髓根。包括一般内脏运动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故为运动性神经。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迷走神经背核,经延髓根(内支)与迷走神经合并,随迷走神经分布于胸、腹部平滑肌和腺体。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两种,一种起于疑核,也经延髓根合并于迷走神经,分布于咽喉的横纹肌。另一种起于上位5~6个颈脊髓节的灰质前角外侧部(副神经脊核),经脊髓根出颅外,分布于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 0AWOdd>.
(2)迷走神经也含5种纤维成分:一般内脏感觉、特殊内脏感觉、特殊内脏运动、一般内脏运动、一般躯体感觉。以8~10条根丝附着于延髓橄榄体背侧与灰小结节之间的纵沟内(橄榄后沟),在舌咽神经根下方与之排成一行。内脏感觉纤维来自下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节细胞,中枢突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一般内脏感觉神经的周围突分布于心脏、主动脉弓、呼吸器及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和消化腺。特殊内脏感觉分布于会厌及腭的味蕾。一般躯体传入纤维来自上神经节,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分布于外耳道的皮肤。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属于副交感神经,起于迷走神经背核,止于心脏、呼吸器、消化器的神经节,在此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由第4、5鳃弓发展采的喉及哂部的横纹肌。 \PJpy^i
(3) 舌咽神经含5种纤维成分:特殊内脏感觉、一般内脏感觉、一般躯体感觉、特殊内脏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以3~6条根丝自延髓上部灰小结节与橄榄体之间的沟内出脑,恰位于迷走神经根的上方。舌咽神经支配原由第三对鳃弓演化来的皮肤、黏膜和肌肉。感觉纤维来自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这两个神经节内均为假单极神经元。下神经节细胞中枢突入脑后终止于孤束核,其周围突分为两部:一部分传导舌后1/3味觉(特殊内脏感觉);另一部分传导舌后1/3和咽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一般内脏感觉)。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传导耳后皮肤的感觉(一般躯体感觉)。舌咽神经的运动纤维有两种,一种起于疑核上部(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咽部的横纹肌;另一种起于下泌涎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在耳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 ?&rt)/DV,
V4>qR
{5
11.①当神经冲动达丘脑时,有意识地识别痛觉刺激;②快痛刺激通过脊髓丘脑侧束直接传至丘脑,并按身体的局部排列,能明显地确定快痛的部位;③慢痛纤维在达丘脑之前,在网状结构内发生突触。这些纤维不参与提供间歇的、空间的或短暂的信息;④破坏痛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会引起痛觉丧失。①~③均正确。传递锐利、针刺样疼痛的粗而快速传导纤维,通过按身体局部排列的脊髓丘脑束直接投射至丘脑,在丘脑意识到疼痛。除疼痛意识外,其它疼痛性质需要顶叶皮质的影响。弥散性的烧灼痛或搏动性疼痛由脊髓网状束的细而慢速传导纤维传递。脊髓和延髓网状结构内的慢速多突触。传导径路终止于延髓、脑桥、中脑和丘脑内的网状核;脊髓网状径路不是按身体局部排列,只提供疼痛意识,不能确定疼痛位置。由于在丘脑就觉察到疼痛,所以破坏皮质投射区不会消除疼痛。脊髓前外侧切除术,包括切除脊髓前2/4,就会中断投射至丘脑腹后核和板内核的纤维。 u/>+cT6}
0P7sMCYu
12.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的一般内脏传入纤维都终止于孤束核。增高了的血压刺激位于颈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的信息由舌咽神经传入至孤束核,再和迷走神经背核联系,完成减慢心率的反射。从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发出的信息也是由舌咽种经传递至孤束核,还通过联系呼吸中枢的孤束而影响呼吸,例如主动脉体反射是由迷走神经传递的。呕吐反射是刺激咽后壁由进入孤束的舌咽神经传入纤维传入,再与疑核发生突触,疑核发出传出纤维至咽横纹肌,使之收缩和上提咽而完成反射。咳嗽是刺激咽、气管、支气管树、外耳道或鼓膜后的反应,传入信息经迷走神经达孤束核,最后由疑核发出纤维至咽喉肌完成突触后反射。 F\IJim-Rh
49d02AU%
13.角膜反射依靠完整的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和面神经运动纤维。感觉纤维的旁支进入上部三叉神经脊束中的三叉神经感觉核,后与面神经核的神经元构成突触。从面神经核发出的运动纤维支配闭眼的眼轮匝肌。联系纤维进入两侧面神经核,能同时闭合双眼。三叉神经受损,使面部、鼻、口腔、牙和部分硬脑膜的触痛觉不能传入,而咀嚼肌牵张感受器发出的冲动也被阻断。三叉神经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没有鼻黏膜的感觉传入,喷嚏反射就不存在。 i}E&mv'
Wi%e9r{hU
14.位于延髓的纤维束交叉有锥体交叉和丘系交叉。 P'Diie
(1)锥体交叉:在锥体下方,70%~80%锥体束纤维由前向后于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外侧索,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20%~30%)未交叉的纤维进入脊髓前索,形成皮质脊髓前束。此为运动交叉, 一侧大脑皮质管理对侧肢体运动。 NL}Q3Vv1.
(2)内侧丘系交叉: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由后向前绕中央管的腹外侧、呈弓形进行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锥体束的后方转而上行为内侧丘系。此为感觉交叉, 一侧大脑皮质接受对侧肢体的深感觉传入。 aRE
%(-5
位于脑桥的纤维束交叉有三叉丘系交叉和外侧丘系交叉。 &&$,BFY4
(3)三叉丘系交叉: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感觉的二级纤维越边,交叉至对侧,为三叉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而上行,形成三叉丘系,将头面部的一般躯体感觉传向感觉中枢。 PqVz^(Wz
(4)外侧丘系交叉:由蜗神经的腹、背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于脑桥下部被盖和基底之间越边,穿过纵行的内侧丘系,左、右交叉,称为外侧丘系交叉。交叉纤维于脑桥被盖和基底之间形成一纺锤形的结构,叫做斜方体。斜方体的纤维穿过内侧丘系后,转而上行,为外侧丘系。 7+;$_,Xo<
位于中脑的纤维束交叉有小脑上脚交叉、被盖背侧和腹侧交叉。 Y~"5HP|
(5)小脑上脚交叉:小脑齿状核发出的纤维出小脑,于小脑上脚中前行,渐沉入脑桥被盖部,并进行左、右交叉,称为小脑上脚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上行,分别终止于中脑的红核、背侧丘脑的前核、腹中间核、腹前核等。
>^N{
(6)被盖背侧交叉:由中脑上丘发出的纤维向腹外侧绕中脑导水管周围的灰质,进行左右交叉,称为被盖背侧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于脊髓前索下行,为顶盖脊髓束。 3<R8_p
(7)被盖腹侧交叉:由中脑红核发出的纤维于中脑被盖的腹侧进行左、右交叉,为被盖腹侧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称为红核脊髓束。 K);)$8K
Zc|V7+Yx
12.右侧半脊髓胸4~5节段损伤后可伤及皮质脊髓侧束、薄束、脊髓丘脑束及、T4~5灰质及脊髓小脑前、后束、红核脊髓束等,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感觉分离。在横断平面以下: ①在对侧平面1~2脊髓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因右侧脊髓丘脑束传导的是对侧平面1~2个脊髓节段以下后角的痛温觉冲动,所以它被切断后身体左侧半边丧失痛温觉。左侧的触觉冲动可随左侧的薄、楔束上行,故左侧触觉不受影响。②在同侧损伤节段以下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消失。因后索的薄束被阻断,使传导同侧的肌、腱、关节、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被阻断。所以右侧受损后右下肢本体感觉丧失。③在同侧损伤节段以下出现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硬瘫) ,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肉不萎缩,可出现病理反射。因皮质脊髓侧束支配的是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所以右侧受损后右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因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完好,又由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失去皮质脊髓侧束的控制,故膝跳反射不但存在而且加强(亢进)。 Z;M th#
s=[T,:Z
13.(1)转头反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镫骨底→前庭窗→前庭内外淋巴→前庭阶的外淋巴、蜗孔、鼓阶的外淋巴→膜蜗管的内淋巴→Corti器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蜗神经的前、后核(发纤维穿内侧丘系左、右交叉) →斜方体→外侧丘系→上橄榄核→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收缩转头。 J_`a}ox
(2)转眼反射:外侧丘系的部分纤维→上橄榄核→动眼神经核、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双侧的有关眼球外肌→收缩一转眼。 %|AXVv7IN>
iRK&-wn
14.面瘫分三类:核上性面神经麻痹、核性面神经麻痹、核下性面神经麻痹。 d$qi.%<kh
(1)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核内支配眼裂以上的面上部表情肌(额、皱眉、及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的皮质核束控制,而支配眼裂以下的面下部表情肌(颊肌、笑肌等)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控制。所以一侧核上性面瘫,仅表现对侧面下部表情肌的瘫痪,鼻唇沟变浅和口角偏向对侧,面上部的表情肌运动皆无障碍。发病原因多为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常伴有同侧偏瘫或上肢瘫等其他症状。 LTlbrB
(2)核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核(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面部同侧表情肌的运动都受影响,面上部和下部表情肌都麻痹。常发生在脑桥的疾患,如肿瘤、出血、炎症等。可伴有邻近脑组织的损伤,如第V、Ⅵ对脑神经、感觉束及锥体束等损伤症状。 8_:j.(n
(3)核下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出脑后,在颅后窝内可能发生损伤,如听神经瘤和脑桥小脑三角处的其他肿瘤以及脑膜炎等。此处面神经损伤肘,常使其中间神经及前庭蜗神经同时受累,所以除面神经麻痹症状外,伴有耳聋及舌前2/3味觉丧失等症状。 )1, U~+JFU
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可以因颅骨(颞骨岩部)骨折、中耳和乳突感染及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面部受冷风侵袭后可能发生)等原因而受损伤。但因被侵犯的水平不同,除面肌瘫痪外,可出现其他症状。如损伤在膝神经节以上,岩大神经受损,则同侧的泪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并有汗液分泌障碍。如损伤膝神经节,可引起乳突部疼痛及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迟钝,外耳道中出现疱疹,并有舌前2/3的味觉迟钝。如在发出镫骨肌支以上受损,则将产生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如在茎乳孔以上受损并累及鼓索时,则舌前2/3的味觉缺失,患侧唾液减少。 -,a@bF:
面神经穿出茎乳孔后,可因腮腺肿瘤及下颌角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累及,面部外伤或胎儿在分娩时受产钳压迫等,引起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症状:患侧表情肌呈弛缓性瘫痪,嘴角下垂;而健侧肌张力强,将嘴角牵拉上吊。颊肌瘫痪,无力把口内食物推送向后,引起食物积聚在患侧口颊内,或易掉出口外。口轮匝肌及颊肌瘫痪,无法吹哨或吹气。眼轮匝肌及皱眉肌瘫痪,不能闭眼及皱眉。额肌瘫痪不能皱额。因患侧眼睑不能闭合,患者流泪不止,还可能有面深部感觉丧失。 R>T9H0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