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及相关书目 2VgDM6h
陈才智 编 k ='c*`IE
目 录 f L}3I(VK
文学史及总论………………………………………………………………………………… 1 e/{1u$
古籍整理……………………………………………………………………………………… 2 <Z -d5D>
文集文存……………………………………………………………………………………… 3 c@]_V
论文合集……………………………………………………………………………………… 3 B"903g 1
先秦…………………………………………………………………………………………… 3 -q}c;0vL-a
两汉…………………………………………………………………………………………… 4 s?JNc4q
六朝…………………………………………………………………………………………… 4 D@]*{WO
唐宋合论……………………………………………………………………………………… 5 " 0&+`7
唐代综论……………………………………………………………………………………… 6
xMb)4 cw}
唐代作家………………………………………………………………………………………10 z'(]
[SB
宋代综论………………………………………………………………………………………14 '^!1A GF
宋代作家………………………………………………………………………………………16 xXJl Qbs
元代……………………………………………………………………………………………18 BJ]4j-^o
明代……………………………………………………………………………………………18 .+'`A"$8
清代……………………………………………………………………………………………19 has \W\(
近代……………………………………………………………………………………………19 yd-r7iq
现当代…………………………………………………………………………………………19 l.V{H<v}
文学史及总论 ?/SI A9VK
1.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8月 ~Lyy7B9
2. 林庚《中国文学简史插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xw)$).yc
3. 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8月 /hojm6MM
4. 霍松林主编,漆绪邦、梅运生、张连第著《中国诗论史》黄山书社,2007年1月。全3册 |fJpX5W-l
5. 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Ed(6%kd
6. 庞天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nO'lN<L
7. 彭亚非《中国正统文学观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 LFi 8@
8. 吴薇撰《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元明清近代(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陈友冰主编 sO5~
!W>Z
9. 崔海正《中国词学研究体系建构稿》齐鲁书社,2007年10月。济南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0E6tH&
;>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 e~NEyS~3
10. 檀作文、唐建、孙华娟《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 vp"b_x1-
11. 易鑫鼎《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 wVSk.OOB
12. 陈曦钟、段江丽、白岚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 HI`
q!LPv
13. 李修生等《中国古代戏剧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8BL]]gT-I
张伯伟主编“域外汉籍研究丛书”(共5种)。 l(o#N'!j4
14. 张伯伟《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中华书局,2007年7月 W+F^(SC\
15. 蔡毅《日本汉诗论稿》中华书局,2007年7月 6
J&_H(^
16. 金程宇《域外汉籍丛考》中华书局,2007年7月 Gk!06
17. 左江《李植杜诗批解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7月 Rh[%UNl
18. 刘玉珺《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7月 q_h=O1W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是其研究重镇,目前该研究所已组织出版了《域外汉籍研究集刊》(共3辑)、《域外汉籍研究丛书》(共5种)。…… b,Z\{M:f;F
19. 汪涌豪著《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月(复旦博学论丛;第一辑)。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学批评范畴的发生发展历史、范畴的构成方式、主要特征和系统联系。 n<}t\<LG^c
20. 张晖《诗史》,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3月。龚鹏程主编《中国文学批评术语丛刊》之一种。 f1hjU~nJ
21. 孙尚勇《乐府文学文献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sM
3NY
古籍整理 XLog+F$`
22. 王水照 编《历代文话》(全十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0135页 字数: 6277千字 定价: 800元 TA2?Ia;@xV
23. 嚴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2007年7月 7$z]oVbO'
24.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007年5月 U{8]TEv
25. [宋]孔延之编定,邹志方点校《会稽掇英总集》点校。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该书为现存绍兴最早一部文学总集,选录自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至宋熙宁年间诗文805篇,按类分编,前15卷为诗,后5…… Z=L~W,0'
26.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书局,2007年7月。(四卷本)。是与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材《中国文学史》相配套的教材。选注的作品约一千篇,特别注重选目的精当,既考虑配合讲授文学史的需要,又注重广泛流传的名家名篇。本书注重学术质量,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对于每篇作品,录取原文均一一注明版本出处,然后再通过下设的“作者简介”、“题解”、“校注”、“集评”四个栏目分别进行诠释和点评。本书每一分编后,均适当开列精要的采用底本目录和参考书目,以便于读者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加深对中国文学的全面理解。本书每卷之前都附有插图,印有一些文学史上重要刻本的书影和名人手迹,并标明版本信息,以帮助学生了解版本知识,增加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4
Qo(Wl
27. 尚永亮主编《唐宋诗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绍和品析唐宋诗歌为主旨的专门教材。书中采用分类编排的形式,将唐宋诗歌分为赠别思归、情爱悼亡、言志咏怀、贬谪流放、忧民伤乱、边塞战争、咏史怀古、山水田园八大类型,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兼顾各类型诗歌的总体特色和发展流变,而以对作品的解读分析为主。全书论析深入、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既富学理性,又具通俗性,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基础知识为旨归。
G2
28. 王兆鹏主编《唐宋词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人生、社会、自然、历史为框架将唐宋词的名篇佳作分为爱情相思、闲情逸趣、豪情壮志,都市风情、乡村田园、时令节序、自然山水、咏物写意、怀古…… /2<1/[#
29. 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编著《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这部书稿,为我国古代诗词名篇注评的一部综合之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全貌。“集评”部分有旨评、篇评、句评、字……
?qdZ]M4e
文集文存 \Q
CH.~]
30. 李少雍编《范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34.9万字 f vAF0
a
论文合集 rJ@yOed["b
31. 《中国文学研究》第8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7年4月 X-Yy1"6m1
32. 《中国文学研究》第9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7年4月 z_A:MoYfo
33. 莫砺锋主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7月。2006年7月23日至26日,由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诗学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为了总结本次讨论会的学术成果,也为了将与会学者的学术观点公之于众以获取教益,编选了这部会议论文集。本次会议上提交... /]_a\x5Ss
34. 刘跃进主编《中华文学史料》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10月 XOdkfmc+s'
35. 刘明华主编《古代文学论丛》中华书局,2007年3月 ^:(:P9h
36. 王兆鹏、尚永亮主编《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2007年4月 KMhEU**
37.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4月 5bfd8C
本书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学术性与资讯性兼备,设有诗歌论坛、研究综述、论著索引、学术动态、海外交流、诗歌广场、学人志、新书快递等内容,旨在全面反映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学术反响,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本书坚持... r8k.I4
38.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3辑新诗卷),学苑出版社,2007年5月 "#3p=}]
■ 先 秦 A#WvN>
39. 魏家川《先秦两汉的诗学嬗变:从诗云子曰到子曰诗云》学苑出版社,2007年9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丛刊 jn+M L
&
40. 《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三辑 ?>\JX
41. 《三礼用诗考论》 9rCvnP=
42. 《诗经全注》 cP]5Qz
43. 扬之水《诗经别裁》中华书局,2007年月 ;'|Mt)\
235页;20cm Zl:Z31
ISBN978-7-101-05462-0:CNY18.00 y5v}EX`m&
44. 吴惠娟《诗骚辉煌:〈诗经〉〈楚辞〉选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jGe(
180页;23cm ISBN7-5633-6295-9:CNY29.00 |.q K69
本书选取了《诗经》和《楚辞》中部分名篇加以解析和导读,并对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成就以及文学史上的影响作深入精当的评析。 knPo"GQW
45. 王妍《经学以前的〈诗经〉》东方出版社,2007年月 ~I_v {
302页;22cm有书目(第294-299页)ISBN978-7-5060-1994-1:CNY20.00 %"1*,g{
本书描述“诗三百”从诗学到经学的历史,从诗的起源追溯到《诗经》的起源,追溯到上古诗歌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 EE^
N01<"\
46. 刘立志《汉代诗经学史论》中华书局,2007年4月 _BA2^C':c{
47. 《山海经考古夏朝起源与先越文化研究》 TsX(=N_
48. 楚辞讲演录 "]"!"#aMv
49. 张松辉《庄子疑义考辨》中华书局,2007年4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静一学术论丛”。该系列丛书是继2004年文学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学术论著“侧陋论丛”后推出的又一系列丛书。 \Jcj4
■ 两 汉 c
T[.T#I
50. 《汉赋研究史论》 P/'9k0zs)
51. 孙晶《汉代辞赋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7月。文史哲博士文丛 1VH$l(7IQ
52.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d+6 by,'
53. 郭建勋《辞赋文体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4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静一学术论丛”。该系列丛书是继2004年文学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学术论著“侧陋论丛”后推出的又一系列丛书。 Tt0:rQ.
54. 王治理《王充及其文学思想》齐鲁书社,2007年。221页;21cm本书从王充的时代背景、家庭出身、人生经历以及其个性心理出发探讨了《论衡》的写作动机及其目的宗旨,解答王充异端思想的由来。 F%}0q&
■ 六 朝 (IrX\Y
55. 石云涛《中古文史探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 LEUD6 M+~t
56. 石云涛《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 zeXMi:X
57. 王巍《魏晋南北朝文学意识的历史嬗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Tath9wlv6;
58. 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8月。杨小洲《哈佛怎么解读陶渊明?》《广州日报》2007年11月 wR"4slY_%
59. 吴国富《论陶渊明的中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 )"&$.bWn
60. 张采民《心远集—中古文学考论》中华书局,2007年5月。随园丛书。收录了作者曾公开发表的32篇学术论文,论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箴其所缺济其所长——论张说、张九龄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心灵的展示:宫廷诗人的另一个情感世界——《珠英集》残卷的认识价值现代日本李白研究述评…… R/yOy^<
61. 陈桥驿《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7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专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六十余年心血之作《水经注校证》、代表了当代最高整理研究水平……陈桥驿先生矢志不渝研究《水经注》60余年,出版郦学著述24种,其成就为海内外学界所公认。《水经注校证》以武英殿聚…… owA0I'|V-A
62. 《晋宋乐府诗研究》 B>^5h?(lt
63. 葛晓音《八代诗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354页;20cm.--(语言文学丛著) ~okIiC]#
64. 胡大雷《玄言诗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月 rQncW~
358页;23cm "!yKX(aTX
ISBN978-7-101-05459-0:CNY25.00 3b_tK^|'
什么是玄言诗,作者认为,以玄学思想方法来体悟玄理的诗,是典型的、完全的玄言诗。本书按照玄言诗发展的三个部分,即形成期、兴盛期、转变期对玄言诗进行了研究。 :qx>P_&y}z
65. 陈桥生《刘宋诗歌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3月 MuQBn7F{c
240页;22cm.--(中华文史新刊) 6zQ {Y"0
有书目(第232-238页) }T?
MWcG4
ISBN978-7-101-05440-8:CNY26.00 2u[:3K-@,
南朝刘宋诗歌在中古诗歌史上处于诗运转折的独特地位。 :'OCQ.[{s
唐宋合论 9`8\<a'rU
66. 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4月。《论初盛唐的五言古诗》、《论李杜对二谢山水诗的因革》、《杜诗“伪苏注”研究》、《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及其对宋人的影响》、《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与傅光先生商榷》、《评宇文所安的〈初唐诗〉、〈盛唐诗〉》、《论韩愈诗的平易倾向》、《论晚唐的咏史组诗》、《论晚唐五代词风的转变——兼论韦庄在词史上的地位》、《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论梅尧臣诗的平淡风格》、《论王荆公体》、《论苏轼在北宋诗坛上的代表性》、《论苏诗的“奇趣”》、《苏诗札记》、《论清代苏轼研究的几个特点》、《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论苏轼苏辙的唱和诗》、《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论陆游对晚唐诗的态度》、《陆游“诗家三昧”辨》、《读〈剑南诗稿校注〉献疑》、《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论宋诗的“以俗为雅”及其文化背景》、《从〈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宋诗观》等28篇论文。 q\q V~G`
67. 笕文生、笕久美子《唐宋诗文的艺术世界》译者:卢盛江,中华书局,2007年10月。日本中国学文萃……诗文创作的背景考证、考究诗歌用词用语的实际涵义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诗文背后的艺术世界,深化了对唐宋诗文的理解。目录:李白隐于竹溪年考李白与“竹溪六逸”李白结婚考李白和高适李白论关于李白的乐府“吹不尽”考——李白《子夜吴歌》札记“绕床”考——李白《长干行》…… \ B~9Ue!
68. 张学松、赵永建、彭洁莹、邓建等合著《唐宋文学探微》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全书大体可分为四个系列:《琵琶行》与中唐诗系列、《秦妇吟……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孤独的痛苦与缓释——卢照邻诗文主旨探微《琵琶行》创作动因论《琵琶行》创作心态论媒介?象征?催化剂——《琵琶行》音乐功能论白居易“……本书内容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唐宋词史——演进论;第二章唐宋词史——创作论;第三章唐宋词史——传播论. ,w.`(?I/
69. 罗立刚《唐宋文学导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7Q<uk[d0
70. (美)倪豪士《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中华书局,2007年月(世界汉学论丛)275页;23cm.-- 2a;vLc4
71. 陈才智《唐宋诗词鉴赏》语文出版社,2007年1月。 e75k-
72. 蒋哲伦、杨万里编撰《唐宋词书录》岳麓书社,2007年7月 .
+G),P)
1) 本书收录唐、五代、宋、辽、金词的总集、合集、别集、词谱、词韵、研究资料以及今人著作的书目,起自唐代,迄于2004年底,一一标明书名、卷数、朝代、编撰者及版本。稀见善本及有批校、题跋者,则标明馆藏。编撰人如属清以后人,不再注出时代。 (/&IBd-
2) 本书限收现有的唐宋词集传本,包括未经刊行的古籍稿本或抄本。今人著作一般只收出版社正式刊行的书籍。散流在国外的古籍善本以及国外出版的著作,据耳目所及采入。单篇论文 n:?fv=9n
3) 不予收录。名家所作词集校记见于杂志者酌收。 xMsos?5}
4) 诗文集之后附有唐宋词者,一般均予收录。诗文集版本较多,且已有他种《叙录》可查,故本书只择其要者著录一二。唐宋词集与其他朝代词集合编者,亦予收录,并注明所属卷数。 H/_R!G8\
5) 本书所收书目以类编排,共分总集、合集、别集、词谱词韵、研究资料和今人选析等六编,各编中亦有再分小类者。所列版本大致以成书年代先后为序。别集类以人系书,以年代先后为序。研究资料分词话、论著、作法和词人研究四部分。今人选析类则择其要者列入。 EXDtVa Ot
6) 本书所收同一编撰者的著作,凡书名、卷数互异者,即另立一目,每一目下再按年代先后列出不同版本。 O)MKEMuA
73. 杨柏岭《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黄山书社,2007年3月。全书分为七编,结构上实有三个部分组成,前五编是从美学及文化上阐释唐宋词的特点,第六编以专题研究方式,论述了唐宋金元词的影响及接受规律,第七编也是以专题方式讨论了词学审美文化阐释的近代历程。就本书的结构而言,将这些专题镶嵌其中,……
%zH NX4
421页;23cm.--(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论丛) #&.&Uu$
ISBN978-7-80707-610-0:CNY38.00 Fzk
74. 黄昭寅,张士献《唐宋词史论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UXvk5t1
75. 张本志《律诗规范及其辨析》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e-4XNL[F
132页;20cm m?-3j65z
ISBN978-7-80696-369-2:CNY13.50 c/ wzV
本书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在讲解律诗字声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律诗的节奏;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对一些问题进行的探讨。 )2}{fFa%
76.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sk!v!^\_r
502页;21cm.--(迦陵讲演集) |KF X0*70
ISBN978-7-301-11491-9:CNY40.00 CjM+%l0MW
本书介绍了温庭筠等人的词,共分为十七讲。 (yE?)
s
77. 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eT^gWX
383页;23cm.--(迦陵讲演集) 0U]wEz*b
ISBN978-7-301-11492-6:CNY35.00 )J8dm'wH92
78. 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B%gxff
201页;23cm.--(迦陵讲演集) o)'T#uK
ISBN978-7-301-11455-1:CNY20.00 |@={:gRJ{x
本书是一部唐代词及五代词欣赏. ,FX;-nP%
唐代综论 bL
(g$Yi
79. 尚永亮主撰《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bp2l%A;
80. 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中华书局,2007年4月。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静一学术论丛”。该系列丛书是继2004年文学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学术论著“侧陋论丛”后推出的又一系列丛书。本论文分四个专章探讨了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发展演变的关系,目的在于具体考察随着有唐一代禅宗理论在历史上空前发达、不断创新发展之盛况,当时的诗坛究竟是如何受到其各种影响,从而在... +Y
,>ftN
81. 王志清《盛唐生态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8Cz_LyL
250页;23cm H
r? G_L
ISBN978-7-301-11664-7:CNY27.00 -,Cx|Nl
本书作者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王维和盛唐山水诗,力图以生态的系统观和生态的价值观,对盛唐山水群落形成的诸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D61CO-E(D
文学和生态学有什么关系?研究唐诗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本书作者另辟蹊径,尝试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王维和盛唐山水诗,力图以生态的系统观和生态的价值观,对盛唐山水诗群落形成的诸要素进行综合考察,旨在揭示盛唐山水诗群落的生态背景及其生态关系,解开盛唐出现山水诗高潮的“谜底”,更深刻地涉及了文学发生的许多本质性问题。作者以社会的人文价值为基点,更注重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把思考的理论观点贴近生命本源和生命的存在。 4x.'H18
著名辞赋家、当代骈文名家周晓明(锡东刀客)先生,读了《盛唐生态诗学》深感叹服,他认为“本书以崭新的观点,论述了生态对盛唐诗坛的影响,用优美的笔触解读了盛唐诗学在生态环境的影响,填补了生态诗学研究的空白。 Jt"0|+g|
著名辞赋作家,诗人蒋红岩对《盛唐生态诗学》也赞赏有加,他认为王志清教授治学严谨,近年来佳作不断,是一位极富学养的专家学者。 %TxFdF{A
河南安阳诗词学会副会长读了王志清的盛唐生态诗学以后特乘兴赋诗以表谢意。 d7qY(!&
读《盛唐生态诗学》感怀 G!k&'{2
--兼谢王志清教授赠书高谊 W$ #FM$U
刘臻仲 v9INZ1# v
经年病榻慰红颜,吴客情痴最可怜。 !!4_x
清泪未干薛笺展,悼歌唱罢壮思轩。 jI(~\`
前贤雅趣弄清韵,时俊雄才构巨篇。 ibex:W^
诗论生态开蹊径,景析山水另抛砖。 YvE$fX=
庄周齐物梦化蝶,太白倜傥做谪仙。 ~T>_}Q[M2p
骚客旅屐喜山水,儒臣酣墨爱云烟。 `o
yz"07m
思接风物多佳韵,神会自然得至诠。 +[8s
9{1{C
大著煌煌光邺架,先生高谊驻心田。 v5i[jM8
绪论盛唐山水诗群落的生态阐释 F=yrqRS=
一、“生态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O,\/aQ+
二、“生态思维”的研究思路及特性 =K .' x
三、人性与自然在生态意义上的本质对应性 q
3JoU/Sf
第一章自然环境的特优性与诗人山水因缘的依赖性 g
#u1.|s&p
一、特殊优越的自然生态与诗人的因缘依赖 V;mKJ.d${
二、自然环境的人文化进程与山水诗群的归依自性 ]Gm,sp.x
三、山水自然中的静美精神与诗人的归寂之态 +u'
?VBv
第二章城市的迅猛发展与精神家园的执著守望 j!GJ$yd=-6
一、盛唐城市化的形制与特点 X+;Ivx
二、全新生态与构筑精神家园的意义选择 /
*xP`'T
三、“回家”的生命状态与价值指向 y _M<\b
第三章特殊的文化策略与文化的诗学性格 H`CDfTy
一、盛唐的取士观与特殊文化环境的形成 'A
.c*<_
二、“进士文化”与诗人的特殊生活形态 wX@&Qv
三、特殊的文化环境与“以士取诗”的阅读期待 &0SX*KyI
第四章时代的接受期待与阅读的接受引领 DxR__
一、文化政策与接受方向的规范 uS<7X7|!0
二、文化的整合与接受趣味的转移 K#H}=Y A
三、唐人选唐诗与接受美学的引导 =i }
第五章特殊的诗人群落与“派”的自发生态 W,5A|Q~
一、“物以类聚”的自发生态 D% }?l
二、因缘聚散的“派”的联系 8M*[RlUJB
三、独特的“派”的生态要素与特征 }tv%
第六章盛唐诗人的名士情结与人格范型 -hj@^Auf
一、盛唐诗人的“名士情结” G[n^SEY!
二、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与定位 +gqtW86
三、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之成因及其比较分析 YMOy6C
第七章休闲的风气与别业的创作生态 azR<Y_tw
一、别业的兴盛与新型的生活态度 l_Gv dD
二、时代的休闲特征乃别业普遍化的生态背景 2.CjjI
三、别业题材与闲适主题 $Nvt:X_
第八章宇宙中心主义的自然生态观 =8O057y
一、重要的是对自然的认识 n_\VG[f
二、心“空”万物的自然态度 }VxbO8\b(
三、关键在于与自然山水结成什么样的关系 T`KH7y|bv
第九章生态本位的盛唐诗美观
/B)ZB})z
一、“美在自美”的生态审美观 gXN#<g,:^
二、盛唐“美在自美”美学的哲学背景 T-ID{
i
三、“物皆自得”的山水诗美学形态 H~E(~fl
第十章自性皈依的精神自觉 \U;4\
一、禅宗的自性皈依与盛唐的人性奋扬 &}wrN(?w
二、禅宗的“自性”理性与山水诗的“境界”形态 nD6mLNi%a
三、佛禅文化的流布与语言、思维的失范 (,1}P
第十一章“兴现物象原样”的语言策略 {Ts@#V=:
一、名词并置复叠的语言新秩序 W$LaXytmak
二、盛唐语言意识的觉醒与当时的语言水平 V&`\ s5Q
三、语言策略所引起的艺术形态及效应 9t@^P^}=\m
第十二章盛唐山水诗群落的个案研究 @s!9 T
一、沈、宋的流贬与盛唐山水诗的开篇 wuE] ju<
二、“王维模式”的内容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3Tze`Q 9
三、孟浩然诗的特定意象及特定思想内涵 <,p|3p3
四、刘长卿山水诗的盛唐面目 qS<a5 `EA
后记生态关联的研究视野和价值观念 )&:4//}a
一、本书讨论的两个内涵之界定 (dD+?ZOO
二、本书运用生态思维研究的意义 gQaBQq9
三、本书的框架及前期研究概况 "jBrPCB
8
四、本书作者研究的作风与短长 h|OqM:J;
五、尾声
0<*R 0
82. 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修订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Yqz(@( %
83. 傅道彬《晚唐钟声》(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U/+iI>0
84. 吴相洲《中唐诗文新变》学苑出版社,2007年 M{I8b<hY
331页;21cm ~]X4ru5,4
有书目(第322-327页) 8CKN^8E
ISBN978-7-5077-2818-7:CNY25.00 ?U'c;*O-
85. 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007年7月第2版。 l>K z5re^
86.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增添一段考证文字,插入包佶生平考证中。论刘长卿五言诗处补引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的评论。订正错字,删去一二句不妥当的话。 1SIhW:C
87. 陈才智《元白诗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在广泛吸收前人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元白文学集团及其诗歌创作的历史原貌,从流派的角度在整体上予以描述和再现。在回答“元白诗派”何以可称之为诗派的基础上,探讨了“元白诗派”的组成人员、形成过程、文学特征和发展状况。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建立一种发展的、动态的诗派观念,将“元白诗派”的形成理解为一个开放和变化的过程,从诗体、主题和时间等不同角度来综合分析不同诗人在流派中的不同参予方式。从时间上看,它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壮大的形成过程;从构成上看,它既有着一种总体共通的东西,同时因为构成元素的多样性,也存在着差异,例如其成员组成,在新乐府旗下有一批人,在元和体、长庆体等其他创作内容之下又各有另一批人,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和不尽一致的创作思想、表现内容、艺术风格,尽管都可从大的范围内划入“元白诗派”。作者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分析,为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研究摸索新的思路。 E>|[@Z
88. 汪聚应《唐代侠风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K2J$(.t
89. 邵文实《敦煌边塞文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本书是关于研究“敦煌边塞文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敦煌边塞文学作者群研究、河西节度使统领时期军府文人及其作品、吐蕃占领时期没蕃文人及其作品、归义军统治时期政治文人及其作品、敦煌边塞文学之民间作者群及其作品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所说的……上编《敦煌边塞文学作者群研究》通过对不同阶段的作者群及其作品的分析,推知历史的发展、政治的转变对敦煌边塞文学的影响。下编《敦煌边塞文学题材研究》主要研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的创作、流变轨迹,与边塞社会历史状况的联系,进而探讨特定…… $s$j</.q
90. 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文学史研究丛书。本书第一章从复古派的宋诗观切入。第二、三章分别探讨复古诗论如何承纳唐代的七言律诗和五言古诗。第四、五章的探讨对象是明代几个重要的文学选本。最后两章还就以上的讨论作出两方面的补充。 N8a+X|3]0
91. 查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 IG@.W sM_
92. 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期,更具体地说是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而唐诗选本发展到明代,在继承前代唐诗传播与 <Stfqa6FJ
93. 王纲怀、孙克让《唐代铜镜与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 4+&4
94. 郑晓霞《唐代科举诗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 mq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