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w0 0Ba^W
\]+57^8r
参 考 书 目 h`b[c.%
zCdzxb_h"
I`8
jJpG
A
H{nYZOf/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sm@lD
Z\
1I -LGe[Q
T&PLvyBL
?\$\YX%/p
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ZLujpZcG
@CU~3Md*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8QNd t
Oe[qfsdW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xRU ~hQ
l`A4)8Y@
3、《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G)f
b[_${in:
4、《毛泽东选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ST[+k
GxR, 3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6D9m.Q,
p>@S61
&
[
8K/o /
bb^$]lT'
二、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参考书目: _noQk3N
4/Bn9F
1、哈罗得•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Fg}"=f1
6(X5n5C
2、罗伯特•古丁汉斯 – 迪特尔•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K9J"Q4pEC
]O;Hlty(g
3、张铭、严强主编:《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S"z cSkF
N3`W%ws`~
4、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koXM_4_{)
8uO@S*)0
5、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I+"MY7D
MK<VjpP0(
6、戴维.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_ x.D< n=X
Yv`8{_8L
7、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D-8>?`n\
y ;4h'y>#
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L8~nx}UP5
u%7a&1c
9、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H<SL=mb;
?]=fC{Rh
10、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
<4
LX
QS~;C&1Hl
11、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hao0_9q+
4nhe *ip
12、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
g-apod
!j(KbAhWZ
13、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k:4?3zJI
T$]2U>=<J
14、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 afEp4(X~
'^l/e: (H3
15、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c=2e?
OvPy+I
\QUvImT
!dLz ?0
三、政治学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文章目录: Uc0AsUu}?
D^PsV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4JQ(5
*eXO?6f%s^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H/V%DO
p _e-u-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o@IRTRU
(W/jkm
4、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3i(k6)H$4
]@J}f}Mjo
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r[<g*+3
1|w,Z+/
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y'V
w=e,gNO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uKo13
,H[AC}z2X
8、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r-YQsu&
[bPE?_a,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z&xy41#B
jX&&@zMq
10、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v;r3*#Nky
Sw1]]-E
s
11、列宁:《国家与革命》 L7Oytdc<
'fAD Dh}
12、列宁:《论国家》 gy =`c MS@
@B9|{[P
13、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1sw%[2
Ee|+uQ981>
1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LU[{HZV
pn $50
c
1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u>BtAx8
wO!hVm,Ta
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x^|
CQ( @7
17、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0"gM
<aHt6s'
18、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fcZOsTj
'9/kDkt!
1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Ny4CMHZ
,){0y%c#y
20、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
GM#.
rka:.#!
21、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5,c`
^]DWrmy
2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L,D>E
~JNuy"8
23、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h^0mjdSp,
!qpu /
2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Yq^y"rw
@
tIB'|O
25、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AAY!{>
|i`@!NrFL
26、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hjG1fgEj
mCGcM^21-x
2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LNZ#%R~r
dvD<>{U,8
28、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HIq1/)
??m7xH5u1
29、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mA=%?l
v/czW\z
30、邓小平:《在武昌、深圳、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Pb^Lf >
`0^i
#
gHx-m2N
%)9]dOdOk
考试科目二:“当代中国政治”科目参考书目 V)2_T!e%*
c2^7"`
>y9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