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教学论笔记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来源于 考博资料 分类

教学论笔记

第四章 原则论 e'3V4iU]  
1.试述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制定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 7S a9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包括教学整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创造原则、有序性原则、师生协同原则、积累与熟练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反馈调节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 |UXSUP @s  
教学原则的依据: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们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了教学原则。(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教学原则是根据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出来的,用以指导教学工作。教学原则既有它的客观性规律,又具有时代的特点。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规律决定教学原则。3)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在制定、解释、运用教学原则时,无不受到一定阶级思想的影响。任何一个教学原则或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必须服从于一定的教育目的。 RpivO,   
●●●2.试述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意义及其实施要求。 GmH DG-  
教学整体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协调好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种教学要素有机配合起来,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整体作用。 # rkq ? :Q  
贯彻整体性原则的要求:(1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思想性是指教学中内在的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特性。思想性蕴含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之中。艺术性是指导教师遵循教学目的与规律、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因素、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及实践性知识的特性。(2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科学性就是保证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应当具有真理性,是人类认识成果中基本性、确定性和正确性的部分。人文性是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心理因素相统一。精确的、科学的、逻辑严密的知识才能有较高的发展智能的价值。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要注重非认知因素的培养,非认知心理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4)实现身心发展统一。良好的体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与增强学生体质结合起来,实现身心发展统一。(5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精通教材、了解学生,熟悉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环境,善于处理好各种教学要素间关系,使学生诸要素在达成具体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配合,保证教学活动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NU=ru/  
●●●●●3.启发创造原则 :V'99Esv`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8fXiadP#  
贯彻启发创造性原则要求:(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2)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3)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WSh)( Cg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su%(!XJQpg  
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 vjS`;^9  
贯彻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1)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2)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地联系实际。(3)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W+ S~__K  
5.有序性原则 (7Z+De?  
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l<2srEK  
贯彻有序性原则的要求:(1)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2)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4)进行平等对话,促进师生交往。 aK_5@8+ZD  
6.因材施教原则 E-z5mX.2  
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8!C#.(h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1)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了解学生。(2)把因材施教与统一结合起来。(3)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4)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C"I jr=w  
7.积累与熟练原则 uM2@&)u  
是指教学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Lr], >aG  
贯彻积累与熟练原则的要求:(1)教师讲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2)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3)多给学生练习和运用知识的机会。 47q> q  
8.反馈调节原则 jWrU'X  
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7gC?<;\0  
(试述教学动态信息的调控与反馈信息的处理问题) ,2FK$: M\  
贯彻反馈调节原则要求;(1)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2)教师对获得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做出恰当调节。(3)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 +7  
9.教学最优化原则(运用教学过程优化理论,简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 MmT/J1zM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进行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在知识、技能、思想和发展方面达到的水平;另一个时间标准,即使身遵守学校有关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FZi@h  
贯彻教学最优化原则的要求:(1)综合的规划教学任务(2)全面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目的、内容、环境和反馈等诸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成为有机的系统,就必须保证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因为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发挥,只能受到局部效果,而不能取得教学整体效果,应力求使教学各要素按照他们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合理地加以配置。这样,把每一个局部因素,综合到教学过程德整体结构之中,既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作用,又使教学取得最优整体效果。(3)教和学的活动要紧密配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和学,正是在师生双方统一协调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决定着学,学影响着教,教学相长,相互促进。贯彻教学最优化原则要求把教师的教学最优化与学生的学习最优化紧密融合在一起,使师生活动协调统一,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0S{23L4C  
教学过程最优化 T fLqxioqZ  
    教学过程的成分 RjW wsC~B  
      教学最优化的办法 ]+D@E2E  
      学习最优化的办法 zgb$@JC  
       1.教学任务 }A3/(   
      1.1)综合拟定教养、教育和发展的重要任务(2)在研究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 ^')8-aF .  
      1.1)接受任务并力争在自己活动中实现这些任务(2)考虑自己的可能,拟定自己的任务作为补充 '`jGr+K,wU  
       2.教学内容 yv,FzF}7  
      2.分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东西,努力保证学生掌握这些东西 ]C \+b <  
      2.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东西上,努力掌握最本质东西 6GxLaI  
       3.教学方法 3TwjC:Yhv2  
      3.选择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j`_S%E%X  
      3.在学习中合理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 EFX2>&mWo8  
       4.教学形式 -xtT,^<B  
      4.选择全班、全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的最合理结合,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hr vTFJ  
      4.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力求克服自己的短处 z D{]3pg  
       5.教学进度 }1#m+ (;  
      5.选择最合理的教学速度,利用节省校内外和家里学习时间的专门措施 o}AXp@cqi  
      5.合理使用学习时间,力求加快自己的学习速度 5Kzt8Tv[  
       6.分析教学结果 w'@gzK  
      6.判明教学效果同学生实际可能性和师生的时间消费标准是否相适应,力求提高优化水平 *)K 5<}V  
      6.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分析,把学习效果和自己的可能性作一番比较,评价使用时间的合理性,力求提高学习效果和消费时间的合理性 j,YrM?Xdo  
   b31$i 5{  
10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教学原则的体系加以评述。 V(S7mA:T  
    教学过程阶段 Rpn<"LIoB:  
      教学原则 ^>|ZN2  
       提出教学任务 '?rR>$s  
      整体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SAm%$v z%M  
       确定教学内容 wv\X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有序性原则 Gk :fw#R  
       运用教学方法 D6ZHvY8R  
      师生协同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do" m=y  
       取得教学效果 N#u'SGTG  
      积累与熟练原则 反馈调节原则 教学最优化原则 x;vfmgty   
   1)教学原则之间相互联系(2)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作用(3)结合实际运用教学原则 X'OpR   
11.师生协同原则 D.Ke  
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中。 %H\b5& _y  
贯彻师生协同原则要求:(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对象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全部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所以应当把正确的学生观贯穿在教学过程始终。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民主、友好、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4)进行平等对话,促进师生间交流 24wDnDyh  
第五章 主体论 bm#5bhX\|  
●简述学生中心论的观点(简述杜威、赫尔巴特教学观的基本分歧) p3P 8@M  
学生中心论以卢梭、杜威等人为代表。他们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仆人”。同时他们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他们还认为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所需知识。因此,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验或体验。学生中心论者一般都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一种自变量,看做能够完全决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主体。从哲学观来分析,他们较多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因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外因的作用。从心理观分析,他们比较倾向于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潜能,不需外力帮助便可展现出和谐的社会行为。认为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的变化才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他们主张教学应尽力派出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外部条件,创造一种能最大限度允许学生做出个人选择并主动活动的教学环境。 Pt"K+]Ym  
●简述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O*N:A[eW  
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他十分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教师中心论者一般都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视社会或教育影响的代表者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并单纯强调学生是教育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从哲学分析,他们大多数是外因论者或机械唯物论者。从心理观分析,他们倾向于行为主义,认为不应从人的内部世界寻找对人的行为解释,而应从决定行为的外部条件来寻求对行为解释,教师完全可以按预期的目标并通过由他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应答反应矫正或形成学生的行为。 JA^!i98{  
●●1.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czRBuo+k+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m=}h7&5p  
1)可教性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身心基础 教育乃是社会通过种种途径把自然的人培养为社会的人的活动。教学就其作为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言,其对象无疑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这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首要角色。2)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施的并不是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也不是消极被动吸收,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并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和兴趣动机为基础来获取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使之“个性化”,构成自己个性的基本部分。无论是知识准备、认知能力还是态度动机,学生的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会逐步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社会为之预定的某些教育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参加和推动教学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不可分割,二者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从而向教学目标步步紧逼。没有教师的教,便不存在有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充其量只是形式的、表面的,与实现教学目标好无联系。虽然在学校里也存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但实质上,这些学习活动仍然通过教学目标导向、教师要求的约束和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规定而受制约于教师的教之下。因此,尽管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教育对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仍然受制约于教师的教。 >nkVZ;tL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z83v J*.  
1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 教师追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是社会赋予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要求。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社会价值的代表”,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教师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及反映社会需要的教育目标来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道的思想观点、价值准则和个性品质。(2教师的素养使之有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导向和组织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者,一般都受过专门的训练,对儿童发展和教学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绝大多数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思想、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要高于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这就能使他们能够胜任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并能科学而合理设计、组织和实施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和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要求或教育要求,并努力达到这些要求。3)教师导向组织作用的具体表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并不表示“在干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组织作用表现在: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原理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反映社会要求的种种教学目标,并使之接受这些要求而把学生的学习有效的纳入一定的方向和轨道之中,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一步步向教学目标迈进。 ykQb;ZP8jh  
教学过程教和学的关系(1)教学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2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要主动。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识。 a8xvK;`  
▼●2.非认知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并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 SkDr4kds  
非认知因素包括认知因素以外的影响认知过程的一切心理因素,动机、情感、意志、及人格特征等。 Ug*B[q/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前者与人的智力有关,后者与人的非认知因素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认知因素参加,也要有非认知因素参加,学习的成功往往是由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认知因素及其结构基本上就是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而非认知因素则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加非智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智力中常的人来说,非认知因素的不同状况,几乎直接决定他们的学业水平,即使智力较低的学生也有可能借助良好的非认知因素而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虽然非认知因素不能改变人的智力水平,但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能否等到充分发挥和使用。 c =m#MMc)  
非认知因素是学习过程的控制系统,而动机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支配,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机可表现为态度、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对成功和地位的向往等。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三种作用:指引方向 学生受到动机激励作用,会依照所激发的方向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成功;集中注意 受到激励作用的学生,能排除干忧,克服困难,集中注意于所学习对象;增加活力 受到激励的学生能主动学习,以求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 动机的培养: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提高学生志向水平。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动机,应避免频繁地对学生进行具有威胁性的考试与竞争。 z$&B7?  
3.你认为一个优秀教师首要具备的品质有哪些?试拟一个“你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调查表。 &S="]*Z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的领导作风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p\1G  
1教师职责及其职业的角色特征: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 U)dcemQY  
2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 a教师的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b教师的教学能力 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相互作用 a教师的领导方式与学生的学习 霍桑效应的启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领导方式(权威式、放任式、民主式)与班级气氛; b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 DT- .Gdb8  
第六章 课程论 HD<$0M|  
1.什么是课程?它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6zZ`Ll9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B]"""J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各项目的服务的。而课程的内容又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课程所提出的内容和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亦即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教科书)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教学就是按照课程所提出的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实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过程。课程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因素。 8YZ9  
2.你认为应当怎样处理系统的知识与直接经验(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要求与多样化、显课程与潜课程)的关系? 1tbA-+  
系统知识与直接经验 :[@rA;L  
系统知识和直接经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真正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掌握了经过反复检验的知识,就可以避免直接经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简化“尝试错误”的过程,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课程要以系统知识为主线,加强系统知识与直接经验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扎根在牢固的实践基础之上,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系统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真正统一。 kO)Y|zQ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 7fq Q  
强调发展智能、培养能力是重要的,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有才干、善于创造的人,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只会死读书,只有死知识的人不会有发明创造。发展智能最重要的是发展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吸收、保持、加工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脱离开一定的知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不是一切知识都对人的智力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如僵死的、陈旧的和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知识,就只能妨碍创造性智力活动,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解决社会问题,一个把某种理论看作永恒真理的人,也不可能主动探索去创建新理论。各种知识对发展学生智力作用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布鲁纳认为应当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寻求发展智力的钥匙。 ,|c;x1|O  
统一要求与多样化 ET^?>YsA  
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社会主义方向总是通过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来保证,对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完全不必统得过死。为了适应地区间、民族间和同学间差异,对同样的课程和教材也应当有所不同;我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同样的课程和教材也应当有不同的处理;另外,还应当允许根据不同的课程论思想设计不同的课程和教材。总之,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教材去实现。课程教材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发挥创造性,把学校办的更有特色,更有生气。 JOuy_n  
●●显课程与潜课程 emQc%wd{  
显课程就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而潜课程则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 3^KR{N p  
要处理好显课程和潜课程的关系,就应该设计和编制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潜课程的因素,尽可能地把潜课程纳入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县课程和潜课程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发展潜课程的积极影响,排除可能的消极影响。 C6c*y\O\7  
3.怎样认识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 ] 6(%tU  
根据普通中小学教学所要承担的任务,可把他的课程大致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内容,即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 t a95]|z"j  
基础文化课程的目的是对全体中小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的一般能力,养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形成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4@w|7lS  
劳动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生产部门的基本过程、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使用和维修常用劳动工具和机械、电气设备的基本技能,获得正确、积极的劳动观点、态度和习惯。 z1b@JCWE  
职业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切合社会实际需要和个人特长的职业定向,为企事业单位训练具有一定专门技术才能的劳动者。 >}wFePl  
4.简述几种主要课程形式。 E3a^"V3p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现代学科课程的基础是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所奠定的,它试图把一切知识教给儿童。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这三个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缺点是造成和加深学科分隔,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利于吸收新知识和新科学,妨碍课程内容的更新。 5ppr;QaB  
关联课程要求每个学科的教师同时对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排列顺序和进度有所了解,即具有跨学科的眼光和思路;相邻学科的教师应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共同研究教学问题。于是,仅有按学科划分的教研室组织就不够,还应该按平行班级组织各科教师参加的教学组。这样的课程和教师工作关系有利于改变目前的学科分隔、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互不同气的弊病。 =m<b+@?T  
融合课程比关联课程进了一步,他不仅加强了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联系,而且把这些相邻学科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如数理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 <IIz-6*V  
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优点有利于学生概要地掌握科技文化常识,开阔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xw{K,; WeO  
问题课程亦即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像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在普通中小学开展的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人口教育、婚姻和家庭教育的时候,都可以采用这一课程形式。 P7>\j*U91{  
●●活动课程有时也叫经验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B _ J2Bf  
5.简述课程编制步骤。 /w?zO,!  
课程编制的步骤,美国学者泰勒于1949年提出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教育内容(3)组织教育内容(4)评价教育效果 w nBvJb]4l  
6.学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论述你对解决该问题的看法。 <c5g-*V:  
教学课程方案(原教学计划)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0B[~j7EGO  
学科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从整体上规定本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以及选择内容的主要依据、编排学科内容的顺序等,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列出教学参考书目。 dB~A4pZa  
教材(原教科书)是根据学校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最后一步。 [.Fm-$M-  
存在的主要问题 Tcv/EST  
怎样处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 w15a~\Qu  
坚持以分科教学为主线制定课程方案,在目前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是,把分科课程绝对化,不利于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妨碍学生形成统一的世界图景和科学的世界观。分科过细、过严也不利于吸收新的科学知识,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不能适应科技文化知识综合化的大趋势。我国中小学课程应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道路。 KCpq<A%  
怎样处理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Dy5&-yk  
必修课应少而精,应当减少课时;选修课应当有一定的数量,增加一些课时;还应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留下较为充分的余地,使之更好地配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 '_Q';T_n99  
怎样看待劳动技术课的地位和作用? @ o<O I  
基本劳动技术教育具有普遍的教育性质,应当与其他的普通课程密切联系和配合,共同完成普通教育的任务。劳动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热爱劳动、乐于创造思想,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以及参加劳动的习惯。用劳动教育,尤其是用简单的体力劳动代替劳动技术教育的做法,这是极端的错误的。 -p0*R<t  
怎样看待职业课程地位和作用? ` >>]$ZJ  
学校教育要与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职业教育是关键的一环。在高中、初中乃至小学,都应当在普通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切合实际的职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实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某些偏见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以及师资、教材和教学设施方面调件的限制,也给职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利影响。 'w1ll9O  
怎样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 F<iV;+  
我国学校课程内容的陈旧,几十年一贯制,是面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要保证对学生进行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双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发展变化的。 uz b|yV'B  
怎样处理知识、智能和非认知因素的关系? #lik: ?  
我国各学科教学内容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智力、能力和价值、态度、动机情感等因素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注意到,但至少没像对知识那么重视。这大概与教育理论对智能和非认知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阐述还不够准确有关。因此在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内容,也应该重视与之紧密相关的学习方法;不但要把可靠的结论交给学生,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获得结论的一般探索过程和尚未消除的疑问;不但要强调知识的学术价值,也应该强调知识的社会价值;不但要用知识的理性力量武装学生的头脑,也应该使他们在追求真知的激情熏陶下,形成奋发向上的态度和动机,树立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 P}=n^*8(I  
教材的载体偏重印刷符号,影响教学效果,直观性和生动性比较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程度太低。在教材编制中虽然要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信息载体,但也应当研究怎样合理利用其他传播媒体,配备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和照片、图片、幻灯、电影、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课本的印刷的质量和装帧的质量也亟待提高。 Z6M qcAJ3j  
教材,特别是教科书的编写主要从教师教的需要出发,用施教者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这是我国教科书编写中存在的通病。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学生学的需要为基本着眼点来编写。 -|u yJh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