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56654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2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5-04-29
最后登录: 2015-04-30
|
影像学专业课复习资料(五官、中枢部分)
管理提醒:
本帖被 nanafly 从 考博个人陈述 移动到本区(2015-04-29)
中枢及五官 t""d^a#Dp
1. Sturge-Weber syndrome:即脑颜面血管瘤病,是先天性神经皮肤血管发育异常。 5W(`lgVs, 9!s)52qt 2. 肝豆状核变性 e(vnnv?R{ W$:D#;jz`h 3. MLD(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常染色体阴性遗传性疾病。由于神经辅酶A缺乏,硫酸脂不能分解成脑脂和无机硫,而沉积在少突胶质细胞上,由于这种强酸性脂肪沉积是髓鞘分子结合和水合作用异常,导致髓鞘形成障碍。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白质内斑片状低密度或高信号,左右对称,无占位效应。 F{laA YE cpM]APF- 4. 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属于连锁阴性遗传,由于缺乏酰基辅酶A合成酶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异常堆积,以脑及肾上腺皮质显著,破坏脑白质及肾上腺皮质。 !r4B1fX \!wo<UX% 5. Dandy-walker syndrome:是先天性菱脑发育畸形。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它是由于小脑发育畸形和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引起第四脑室囊性扩大和继发性脑积水。 }ni@]k#q< j<
}y( ~ 6. 狭颅症:是因先天性颅缝提早骨化,过早闭合而成。 jm,:jkr C^*}*hYk$ 7. 腔隙性梗塞:是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和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或高信号病灶,直径一般在10-15mm,边界清楚,一般无占位效应。 [9\Mf4lh# D{^CJ :n 8. 出血性脑梗塞:是指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血液溢出。影像表现为脑梗死病灶范围增大,占位效应明显,CT上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影,MRI T1WI出现高信号,T2WI原高信号影变得不均匀 $"fO/8Ex 6
yXN7L==x 9. 缺血半暗带:脑缺血半暗带是指急性脑缺血后局部血流量低于正常,但仍存活的脑组织,常位于梗死灶周边的区域,由于血流灌注不足,细胞代谢异常,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存活,超过组织的血流灌注与时间域值,改区脑细胞仍将发生梗死。MR DWI上显示的异常信号区脑组织将发生梗死,而MR PWI范围一般大于DWI上的异常范围,一般将两者异常信号不匹配区域定为半暗带 Ie4Xk Wo6C0Z3g} 10. 岛带征:见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早期出现岛带区(脑岛、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 spTIhZ ;ApldoMi 11. 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为矩形低密度区,出现“基底节回避现象”。 bP7_QYQ6 O]G3 l0 12. 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时,梗死区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消失, 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或接近等密度而不易分辨,称之为脑梗死的模糊效应。主要与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使组织密度增高。 [k60=$y c? >;UzM 10、脑膜尾征:多见于脑膜瘤注射对比剂后,肿瘤临近脑膜出现鼠尾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emym$we -S
0dr8E 11、脑白质剪切伤:即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它是头部受到旋转暴力后致大脑绕中轴旋转运动,导致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处受到剪切力损伤,引起弥漫性轴索断裂、点片状出血和水肿。 ef:YYt{|q 1=mb2A 12、颅底凹陷 pW-aX)\DR 3Cg0^~?6- 14、白质塌陷征:提示肿瘤位于颅内脑外,指脑膜瘤位于脑膜与脑回之间,直接压迫脑回,随肿瘤增大白质受压变平,而皮质包绕于肿瘤的征象. I04c7c
Dp c='uyx 15、鞍上池: -x+K#T0Z AIt;~x 16、多发性硬化 0134mw%jk tWA<OOl
17、结节性硬化 A<[BR*n >44,Dp] 18、Von-Hippel-Lindau病:属于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为家族性肿瘤综合症。病人发生多脏器肿瘤。临床可表现为小脑和视网膜的血管目细胞瘤,肾细胞癌,嗜铬细胞瘤和肾脏及胰腺的囊肿等。 $TFWum9wO U\(T<WX, 19、雪人征: h8:5[;e LteZ7e 23 、CT脑灌注成像 eI=:z/pd z;PF%F 24、透明隔间腔:为颅脑的正常变异,及第五脑室,位于孟氏孔前方,透明隔之间。 C$^WW}S EsjZ;D,c( 25、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内的过量集聚,引起脑室系统部分或全部扩大,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Z6_fI HD;l1W) 26、血管丛征(tuft征):动态增强CT扫描,垂体微腺瘤使垂体内毛细血管床受压,移位称为血管丛征。 IAb-O ,W5!=\Gg( 27、脑挫伤 b^WF
R Z^%aXaf8 28、脊髓水成像:它是利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获得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影像,类似椎管造影效果。 6U%F
mE @ QI6=[
29、第六脑室:为第五脑室向后延伸至穹隆柱之间的脑脊液腔,其后界为胼胝体压部,又称为Vagae间腔。 1NQU96 xs$.EY:k 30、CTM:即CT椎管造影,指在椎管内注射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5~10mm后,让患者翻动体位,使对比剂混匀后,再行CT扫描,以显示椎管内病变。常用于显示微小病变。 e6_` ]DLs'W;) 31、交通性脑积水:是指脑室与蛛网膜下隙之间仍然通畅,但由于脑脊液产生过多,吸收障碍或静脉窦阻塞而形成的脑积水。影像表现为脑室系统普遍增大,脑沟正常或消失,脑池扩大。 .[S\&uRv j&"GE':Y 32、阻塞性脑积水:是指脑室系统或第四脑室出口处阻塞而使脑脊液流至蛛网膜下隙或脑池发生障碍,阻塞部位以上脑室系统扩大积水,影像表现为阻塞近侧脑室40扩大,远侧正常或缩小。 Gw?ueui< )*Rr5l /l 33、Chiari畸形:即小脑扁桃体下疝,为先天性后脑畸形,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及下引部疝入椎管内,桥脑与延髓扭曲延长,部分延髓下移。 `2@f=$B o~ReeZ7)Zg 33、眼型Grave病:是一种影响甲状腺、眼眶软组织和四肢皮下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伴有眼征者称为Graves眶病,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称为眼型Graves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 -e_B .'=-@W* 34、michel畸形: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均未发育,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内耳畸形。 35、Mondini畸形:内耳畸形的一种,前庭扩大,外半规管较小扩张,与前庭分化不良,耳蜗呈单囊状。 pzcof#2 ZBXn&Gm 36、Wardenberg畸形:内耳畸形的一种,后半规管缺如或短小,前庭扩大,外半规管短小,耳蜗发育正常或发育低下。 8QN/D\uq R/kfbV-b 37、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认为是外耳道上皮经鼓膜的穿孔长入鼓室,由于上皮脱落、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堆积,由鳞状上皮囊包裹而形成的占位性病变,病变可以张入乳突窦,增大时可向各个方向扩展,造成骨质吸收破坏。 :}[D;cx HC(o;,spO 38、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残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0<42\ya Tu-I".d+ 39、胡椒盐征:血管球瘤内丰富的小血管易在MRI上产生流空效应,因此该肿块表现为实质性肿快内含迂曲的点状低信号,形似“胡椒盐”。 ms/Q- AqjEz+TVt 40、迟发性脑脊液鼻漏: vz`r
!xj) >3)AO04=; 41、鼻中隔偏曲:凡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均称鼻中隔偏曲。 [_zoJ `&g1`vg 42、翼腭窝:位于蝶骨翼突上颌骨的裂隙内,是颞下窝向前向内的延伸。 _>i<` k yI8
/
m| 43、颞下窝:位于颧弓和蝶骨大翼的颞下嵴之下.上界为颅底,前界是上颌窦后壁、翼腭窝和翼内侧板;后界是颈鞘和茎突;外界是下颌支、下颌小头、冠状突和颞肌;内界是鼻腔和鼻咽部。 <k7q9"\4 1eMaKT_= 44、喉气囊肿:又名喉憩室,喉膨出,为喉室小囊的过度扩张,内含气体称为喉气囊肿。 <x\I*%(
`d!~)D S<"`9r)av uG7ll5Yy Oy~X@A -
xQJY) ~A-VgBbU>_ x).`nZ1 _43 :1!os 7A46?kfu N="H
06t e%.|PZ) 、 Wup%.yT~Ds >y^zagC* mKhlYVn P>;u S J5*( PxDF =B tmi C}cYG F)4;:".zna #;
9
n_) A_<1}8{L xgv&M:%D- }[8Nr+
y 问答题 lv0}d g'{hp: 1、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及其影像学表现 +hKH\] O5 ?3nYHa 2、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K7<S[ =9'px3:'WR 3、颅咽管瘤的病理特点及其影像学表现 Pg/$N
5-> 9Z;"9$+M 4、脑梗死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像学特点(脑梗塞的分型) xlU:&=| vq
nFyd 5、颅内血肿的演变及其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 !'T,%8'] u[2B0a 6、颅内血管畸形的种类及其影像学表现 ~q05xy8 mYiIwm1cb( 7、颅内的感染性疾病的分类及其主要影像学表现 ,zU7U L^I !$|
h[ct 8、颅脑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的分类。 b^I(>l- dqo&3^px 9、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 v$i[dZSN[ bP8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