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1~Ve+q9
#pfosC[
(1) 跨入博士生的门槛后,要给自己设计一个3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脚踏实地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 OT i3T1&
"+&<Q d2
8H?AL
RG
v%5(-
(2) 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当拿到博士学位时,应该成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 @{u
c
D,a%Je-r,
=Qrz|$_rv
5b
p"dIe
(3) 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 '9@R=#nd
RZA\-?cO)
3G^Ed)JvE
\<**SSN
(4) 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_+iz?|U
%SCu29km
(N4(r<o;
"M^W:4_
(5) 博士生阶段,主要不是课本和课堂教育,主要是做学问做研究的训练. 您的主要学习收获不一定来自您的教授和他的课本,而是来自您从事的研究课题,来自无数的学术讲座,最新的动态进展,和与同行,同学及会议交流。您的成绩不再由课堂考试打分决定,而是您的论文发表和答辩。 <>_WdAOuD
-QDgr`%5
uW=NH;u
C&kl*nO
(6) 博士生的时间,经费和条件是有限的,面临同行,同实验室,同系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实验计划,以及部分关键实验室内共享仪器设备的使用,如何积极争取导师的支持和帮助,如何以正常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挑战,和压力。不要被失败和挫折所压倒,更不要悲观失望,甚至走极端。 !`o:+Gg@
nD\os[ 3
.N
&}<T[
]xEE7H]\h
(7) 做学问,搞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始终保持严谨治学的作风,绝不能因为面临论文和毕业的压力,弄虚作假,绝不能因为要抢先发表论文,而不做任何重复实验确认试验结果和结论; 绝不能因为标新立异,用数据处理去迎合”某些理论,科学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实验。任何造假行剽窃为,也许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靠这样的捷径走科学探索之路,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和百姓的税钱,自己也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A'iF'<%
+z0}{,HX
I
?Fa
DAHf&/JK
(8) 博士论文研究至少要持续若干年,这是本科生从未经历过的,其间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假如您不具不屈不挠的精神投入与论文研究和答辩,您无法取得学位。所谓韧性就是要坚持自己所相信的事业和既定目标,作不懈的努力,不管您遇到多大挫折,身心多么沮丧.这不是要您钻牛角尖,与灵活性并不矛盾。今年的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罗宾.华伦和巴里.马歇尔的研究工作当初许多人并不相信,但他不畏艰险,相信自己所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联手巴里.马歇尔医生,大量取证病理标本,终于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资料,解开胃溃疡感染之迷。 92VX5?Cyg
2EwWV0BS
-Jo :+].
A5<Z&Y[
(9) 利用各种机会,资源和协同作用,立体思考问题解决方案,根据工作进程和出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与研究计划,思路和方案。任何事件的发生可能有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如何认识和抓住机会,灵活应对,是高效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 3,I >.3
AO$PuzlLh
~PW}sN6ppG
'8kjTf#g<l
(10) 要在研究课题和方向上更积极主动,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能莽撞。高年级博士生应当掌握导师的心态,知道什么需要得到许可,什么可以自主立题研究。费用和风险的控制在老板手中,课题方向的选择多半来自知识的积累,合理而大胆的推测,及巧妙的实验设计。论文的主要立题和和设计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不能由导师替您去做,导师会给您一些指导和启示,这只是在更高层次上指点,而不是微观上细节布置。 g{)H"
8L
g*?+~0"`Y
h
?3l
MI'l4<>u
最近李开复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在21世纪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其中他认为很关键的要素是,应聘的人是不是一个热爱工作、积极乐观的人。 V,"iMo
124L3AG
76
Vyhf&7
1 lCikS^c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戴博士帽 s/vOxGc
m2q;^o:J
D4O5@KfL
roj04|
“选择读博士就等于选择了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一段时间,你必须要成为孤独的人,要远离物质的花花世界,甚至要无数次承担失败或者不被学界认可的痛苦”。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能成为博士的潜质。在李开复看来,当你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 j /dE6d
}42qMOi#w1
P,;b'-5C
+bc#GzVF
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的热情。因为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后就得看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墨守成规,不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那么做创新研究可能就不太适合你。 + }XL>=-5
|8qK%n f}
QB3d7e)8>
a3dzok
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会羡慕、甚至感到痛苦吗?如果你是个物质欲比较强、对挣钱还有兴趣的人,或许你该去读个MBA,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去读博士。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可能能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而一个MBA毕业后或许能拿到15万美元,但拿到博士学位要花上5年时间,或者更长,但MBA只要两年的时间,MBA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一些。 *- IlF]
fJ&<iD)6
{I9N6BQ&
EOPS? @
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可能会使你的人生变得灰暗。李开复说,只有当你肯定自己读博士确实是为了享受做学问、超越前人的乐趣时,才有可能愉快地度过学习生涯。李开复回忆,他自己念博士的时候虽然有奖学金,但日子也不富裕,有时候假期也得出去打打工,但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生活阶段就应该享受不同阶段的乐趣,学生时代就应该是物质清贫,学习而快乐着的。 yg-F
J/
'
MS!ss=r
s 9|a2/{
^0x.'G?
毕业时,你应该成为你研究领域中世界第一的专家 F;Q_*0mIQ
le^_6|ek
aEEz4,x_
3:~l2KIP4
跨入博士生的门槛后,李开复建议,要给自己设计一个3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 f05"3L:
}}``~
fY%M=,t3c
0/SC
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脚踏实地工作。 WpJD=C%
BA1MGh
Wd^lt7(j
zr3q>]oma
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李开复说,他至今还记得在他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系主任说的话:“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这样的要求似乎对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开复说,他本人正是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M2;%1^
Q3BLL`W~
jiwp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