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的相互影响 25分 mJc'oG-
*^=`HE89S
M cNj TD
E$ q/4
r|fJ~0z
佛教何时传人中国,历史上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西汉哀帝 <uU AAHi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由西域大月氏伊存121授《浮屠经》给博 AQ32rJT8c`
士弟子景卢开始的,从史书上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佛经是东汉 -1Lh="US
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得的《四十二章经》,主要阐述早期小乘佛 Sl:Qq!
教的基本教义,而后才有大乘佛教的传人,东汉末对佛经的翻译 .Ig`v
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前者主要翻译小乘经典, t.j q]L
后者主要翻译大乘经典。佛教最初传人中国时并未引起社会重
tU!"CX
视,反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儒林之所说,未闻修佛道以为 r}WV"/]p
贵”①,佛教依附于道士、方术,佛教经典的翻译多借用道家范 %~4R)bsJ'
畴、术语,当时一些佛教学者在翻译或编辑佛经时,还尽力把佛 2xni! *T+
教与儒家思想调和起来,避免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念相冲突, YCeE?S1gk3
如东汉末安世高译《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三国时译经家康僧会 -tF5$pb'
集录有关佛经成《六度集经》时就是这样做的,而当时出现的 \'GX^0yK
《牟子理惑论》更是竭力用佛教教义来迎合儒家思想,坚持佛、 xRv1zHZ
儒善恶标准和伦理观念的契合、一致。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大 LdU, 32
盛,中国佛教学者也摆脱了以往认佛教为一种道术的观念,认识 JR$Dp&]I
到佛教是一种哲学的宗教或宗教哲学,并直接利用魏晋玄学中不 NrgN{6u;
同的思想观点理解、阐明般若学理论,从而形成了般若性空理论 59$mfW
o>
的不同派别——“六家七宗”。东晋后期.佛教领袖彗远自觉地把佛 b&*^\hY9b
教理论同中国固有的宗教迷信以及儒家伦理思想调和起来,如他把 >Hic
tH
佛教因果报应同封建礼教沟通起来,把因果报应作为实行封建礼法社会教化的思想基础,他说: *VIM!/YW
“因亲以教爱,使民知其有自然之恩;因严以教敬,使 >LgV[D#=&o
民知其有自然之重;二者之来,实由冥应。应不在今,则宜 9C-F%te
7
寻其本。故以罪对为刑罚,使惧而后慎;以天堂为爵赏,使 ^\e:j7@z
悦而后动;此皆即其影响之报,而明于教,以因顺为通,而 OB6I8n XW
不革其自然也。”① )!|K3%9
e|):%6#
不仅如此,有的佛教学者还能吸收儒家思想,从而提出新的 Gw~^6( Qu
佛教理论。如竺道生在大本《涅檠经》没有传人的情况下,发明 {h&*H[Z z
“顿悟”成佛,提倡“一阐提亦可成佛”,先为佛教界所不容,被 9H1R0iWW
目为异端,《涅槊经》传人,其思想获得证实,竺道生受到敬重。 q}ZZqYk
我国有学者业已指出:“道生的新论是基于成佛在于悟‘理’的 , j'=sDl
思想,并认为一切众生本有佛性,‘一阐提’自然不能例外。这 m1]rLeeEt
正是中国儒家的‘穷理尽性’和‘人皆可以为尧舜’思想启迪的 &ad9VB7
结果。”④竺道生的这种观点,“把佛性论同中国儒家心性论开始 ?lR)Hi
结合起来,和儒家传统的心性论在根本点上相通相同”③,可以 #ZCgpg$wM
说,佛教理论的这种创新是在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 RW,ew!Z
生的,已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印记。 $SG^, !!&A
mrqCW]#u
M[Y|$I}
中国佛教鼎盛期是在隋唐,当时各种佛教宗派纷纷创立,但 YDi_Gl$
只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些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创立的佛教 ~<Gs<c}z
宗派影响较大,成为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主流,而那些继承印度 Ea!}r|~]0
佛教原型,很少结合甚至排斥中国传统思想的佛教宗派如三论宗、唯识宗、密宗等影响则不大,甚至几成绝响。就天台、华严 V,|l&-
与禅宗来讲,天台宗标榜方便法门,调和佛、儒、道思想,如把 C(?>l.QGw
其止观论与儒家人性论调和起来;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论”宣扬 |]+m<Dpyr2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直接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玄学、佛教和程、朱理学之间的思想传承上,成为一个重要的过渡环 %+gze|J
节”①;而禅宗更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公开向印度佛教经典权 `USR
]T_`
威挑战,影响巨大,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 W$:;MY>0f
6}C4 SZ
佛教在唐代后期开始衰落,由宋至明除了以六祖慧能为创始 ?tqTG2! (
人的禅宗南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外,其它各大宗派如华严宗、唯 DXSZ#^,S[W
识宗、三论宗、天台宗都日趋衰落,并严重儒学化。很多著名禅 b[GZ sXD-
师提倡儒佛合一,宋代自号“中庸子”的智圆“以宗儒为本”②, 7<IrN\@U
《辅教篇》的作者契嵩盛赞儒家“穷理尽性”,宣扬儒佛合一,大 }`5%2iG
慧宗呆主张佛教的“菩提心”与儒家的“忠义心”乃“名异而体 Tud[VS?99
同”,明代四位最著名的佛教学者株宏、真可、德清和智旭都提 0u'2f`p*
倡儒佛合一。 OjJlGEl w
DI!NP;E
(张学强,,拒斥与吸收:教育视域中的理学与佛学关系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第13页) Xa[gDd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