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J1$s_^`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OEN'c0;5
的高级专门人才。 b9Ix*!Y
fNi_C"<
二、报考条件 _UeIzdV9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h|=&a0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POUD*(DqNK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 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wNINvD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 {~d8_%:b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E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我校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条件 ma M8:\
如下: Z,Tv8;
报考者须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 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且到截止报名时间为止,已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2篇,或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5篇。“国家级学术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由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参考我校科研 C,m
o4
,Q
处制定的学术刊物界定标准确定。未经审核的同等学力人员报名无效。 E
:Y
*;
AU
+2'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utIaMb]&v
除满足上述第 1、3、4条规定外,招生对象应是我校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详见《东北财经大学关于选拔优秀在学硕士生硕博连读的规定》。 vl}uHdeP9
^E8eW
以“申请-审核”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NLxsxomj
除满足上述第 1、3、4条规定外,申请者须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或为应届硕士毕业生且可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外语水平、科研能力等达到相应要求;录取以后须以全脱产方式在校学习(人事档案关系转入我校);必须在我校规定的一级 A及以上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才能毕业。详见《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招 OW<5,h
生“申请-审核”制实施办法(试行)》。 =#<TE~n2(
SW%d'1ya
重要注意事项: 9f4#b8
考生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学历(学籍)信息,并打印出“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生)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以备用。 .ZrQ{~t
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的往届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获得国外学历学位的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方可参加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填写的各项信息,必须与本人的自然信息以及各类学籍学历认证信息完全一致。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填写的通讯地址、电话等必须在2016年7月底之前接收录取通知书时 OC]_b36v
仍可使用。网上报名常见填写错误包括:本科毕业误填为本科结业;学历学位证书编号填反或误填为流水号;证件号码、证书编号、毕业年月等数字填错;应届生的注册学号没填;姓名中有生僻字电脑无法正常显示,可用汉语拼音代替;取得学籍学历以后更改过姓名或证件号码,须提供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更改证明;等等。报名信息、自然信息、认证信息,三者必须完全一致,方可参加入学考试。各类认证报告编号填写在网报信息备注里,原件在复试资格审核时提交。 q|%(47}z
三、招生人数及名额分配 [sY>ac
我校 2016年博士生只招生一次,计划招生人数 168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每位导师的实际招生人数还要根据生源情况以及近三年科研项目情况做适当调整。 `jb?6;15
<3>Ou(F
校内全职导师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 3人,其中每年招收在职博士生不超过 1人;新聘任的校内全职导师,第一年招生人数不超过 1人,5年内不招收在职博士生;校外兼职导师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 1人。 g.N~81A
~WJEH#
四、报名时间 l~M86 h
2016年 3月 1日至 3月 31日。 Z\y@rp\l
1qb 3.
五、报名方式 0Kjm:x9T
2016年博士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系统,具体操作办法见报名系统中的《实施细 ;o#R(m@Lx
则》。网上报名以信誉为基础,请考生如实填写个人报考信息。若发现有弄虚作假 b&!7(Q[ sT
者,我校将在 5年内不再接受该考生报考。 f[!QR
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脱产考生可以直接报名,报考定向就业的在职考生须征得定 @"H+QVJ@
向培养单位的同意。非定向就业需要将考生人事档案调入我校全脱产学习;定向就业 '+|{4-V
不需要调转考生人事档案,但需要在被录取前与我校、定向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如 lfKrd3KS_
果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定向就业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并由此造成不能调档、不 y@G5I>v
能参加复试、甚至不能录取等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TUiXE~8=
报考类别在报名阶段经考生确认以后,复试录取阶段不得更改。 t HPC
本校教职工报名须经学校同意。 oM$EQd`7
考生报名应准备下列材料: cv0}_<Tyx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在网上下载)。 q"A( l
2.专家推荐书(在网上下载)。 quU%9m
\S`
3.具备招生体检条件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 ?(!$vqS`f(
检时间须在报名日期前三个月以内)。 :D ?%!Q 0
体检执行国家招生标准;《体检报告单》可采用就检医院或体检中心提供的表 -[x^z5Ee`
单,若体检项目不全,请自行补齐。 yKa}U!$
4.身份证件,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 Ni GK|Z
证书、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人员的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 >0SF79-RE
业生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研究生证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获 Q4Q*5>
得国外学历学位人员的各阶段“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领取准考证 lvb0dOmY
时,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 !w98[BE7
5.同等学力考生要按规定提交相应的学术论文原件及复印件。 O.1Z3~r-N
6.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论文评议书(复试时提交)。考生应于考试前 2天持本人有效证件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到,研招办将 6lq7zi}'w
对报考人员的各项证件原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考生才能领取准考证。对不符合 '\dFhYs{*
条件的考生,不能核发准考证。 ^gh/$my;
uyxU>yHV<g
六、考试时间 yc4mWB~gyU
笔试定于 2016年 4月 23-24日,面试时间于笔试后另行通知。 lbgnO s,
EH] 5ZZ[Z
七、考试地点 rFn;z}J2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楼。 mhp5}
PT|^RF%fT
八、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 2vhXz
考试科目: _d]w)YMO
1.外国语(含听力)。英语听力采用调频接收方式,请考生自备调频收音机, ^Q4w<sX'
频段为 88.025;小语种听力考试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7b'4\
外国语考试无指定参考书目。 d^Ra1@0"q2
2.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属于经济学科的专业考经济学; brNe13d3~"
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考管理经济学;属于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考管理学; f3V&i)w(
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考公共管理学。 r NqJ
L_!
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无指定参考书目; 4G@vO{$
管理经济学参考书目:《管理经济学》(原书第 9版),(美)克里斯托弗 R. _1dG!!L_
托马斯,S.查尔斯•莫瑞斯;译者:陈章武,葛凤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Q9 kKk
管理学参考书目:《管理学高级教程》,高良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 1版。 r1-?mMSU&
3.专业课。 I4
Tc&b
专业课无指定参考书目。 C\.? 3
4.同等学力考生初试需加试政治理论,复试需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 aAwnkQ$
程。 doP4N6
考试方式:笔试。此外,我校将根据需要,按专业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其它方式 EFf<|v
的考核。 Fmt5"3B
gO4J[_
九、学习年限 E`XUK,b
非定向就业博士生基本学制为 3年,定向就业博士生基本学制为 4年。实行弹性学制,其中非定向就业博士生为 3-6年,定向就业博士生为 4-6年。 Rr4r[g#
Trbgg
十、录取类别及学费标准 y$*Tbzp
录取类别按就业类型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都需要缴纳学费。非定 N^h,[
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专业学费标准为30000元/3学年,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专业 X LA
学费标准为40000元/4学年。学费按年度缴纳,每学年10000元。 @XDU!<N
录取类别以考生网上报名时填报的报考类别为准,复试录取阶段不得更改。我 H=Yl
@
校鼓励考生非定向就业全脱产学习攻读博士学位,限制定向就业在职学习攻读博士 %=S^{A
学位的录取比例。 k2<VUeW5
H]UM2.
十一、奖助体系 @w,-T@nAW
我校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面向非定向全脱产学生)、 /Kwo^Q{
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岗位、国家助学贷款、入学“绿色通道”等各种形式的奖助体系。 H `),PY
2
国家奖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30000元,择优评定。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 I#Iu
:,OT
每生每年 10000元,资助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 1reJ7b0
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学业奖学金设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一等奖每生每年 hKQT,
15000元、二等奖每生每年 10000元、三等奖每生每年 5000元,获奖比例分别为参 x?va2
6FV
评人数的 20%、30%和 30%。 JT[|l-\zo
,U],Wu)
十二、招生专业、导师及考试科目 V_Wv(G0-\
考生在报名时需确定指导教师,入学后由导师或该导师组成的导师组进行指导。 D7[ 8*^
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