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型科学 (
6r9y3'
第二章 e6{/e
+/R
1.道路网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道路等级、功能、布局、密度等宏观体系要素以及道路线形、 断面、结构、以及配套设施和管理等微观技术标准与要求。 I ][8[UZ
2.国家公路: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 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 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tsz.:c
3.省道:具有全省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 #%sI"9
4.县道: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 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AKL~F|t
5.乡道:主要为乡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 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dcW0WQ\
6.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 公路。 .R:eN&Y8y
7.快速路:城市道路网中起快速交通骨架的作用,联系城市主要片区,连接各条主干路、对 外交通出入口,满足交通流大量聚集快速流动的要求。 BNaZD<<
8.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要求通过的车 辆快而多。 5t0i/&zX
9.次干路:结合主干路形成网络,起集散交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5]z[sE
10.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方便居民集散。 J'2R-CI,
11.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意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mflI> J=g
12.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面积 R?X9U.AcW
13.交通量: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z.[L1AGa|s
14.交通量月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 1eT|
15.周变化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除以某周日的平均交通量。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等于全 年所有该周日的交通量除以全年该周日的总天数 n>iPAD
16.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 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 量 7N'F]x
17.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高峰小时系数就是指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扩大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之比 }KZ/>Z;^
18.设计小时交通量=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 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rj.WK.
19.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点时的瞬时速度。 4"7Qz z
20.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 E S.O]?>
21.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 能保持的安全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 L.|GC7$0
22.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s?_b[B d
23.临界车速: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0A}'.LI
24.设计车速: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到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 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3V,X=
25.中位车速=50%位车速: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 车辆数相等。 Fs&m'g
26.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 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 速。 O4-UVxv}
27.15%位车速:意义类前。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减少阻塞排队现象, 要规定低速限制 _&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