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83431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0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7-03-17
最后登录: 2017-03-17
|
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Y7.+
Ma#|
一、学 院 简 介 1927年11月27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她就是后来发展为国内外著名音乐学府的上海音乐学院。 rJpr;QKf% 八十九年来,学院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创立了中国专业音乐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通过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特色鲜明的办学传统,对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的发展和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学院逐步建构起以音乐创作和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研究为核心,以音乐表演艺术学科为特色的音乐艺术学科体系,培养了一大批蜚声国际、国内乐坛的杰出的音乐艺术人才,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续坚持精品教育战略,走内涵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音乐创作、艺术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先后两次被欧美和日本的有关国际教育情报机构评价为综合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排位国际著名音乐院校前十名。在1997年学院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学院题词:“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对学院办学水平的肯定,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目标。 *'-4%7C`1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师生先后有920人次在国际、国内各类重大音乐赛事和展演中获奖。其中,有230人次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奖以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奖、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水晶杯(唯一大奖)、贝藏松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大奖、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大奖、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桑坦德“帕洛玛·奥谢”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汉斯·加伯尔国际声乐大赛金奖、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大奖、塔拉戈纳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第一名、托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第一名、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奖等世界最重要音乐赛事桂冠在内的各类奖项245个,办学成绩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nJ~- 当前,全院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按照“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建设国际一流音乐院校,争取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强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使上海音乐学院再铸新的辉煌。 &))d],tJX
二、研究生教育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64年,招收声乐、小提琴专业方向研究生。从1978年起,学院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后统一合并为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增设音乐教育专业方向。1983年,学院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始招收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2001年4月,为了加强我院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成立研究生处。2005年6月,为了满足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发展需要,进行机构调整重新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各项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在全院各部门积极配合下,我院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朝着高效、专业、系统、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管理体制建设以及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浓郁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在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下的27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11个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及包括全国统招博士、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国内访问学者以及研修人员等多种形式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目前本院有博士生导师近40名,硕士生导师140余名,各层次及类别研究生近六百名。2005年,我院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我院成功申报到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体系化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院校的充分肯定,并且成为许多兄弟院校参照的模式。 ksv]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第一批被国家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2012年调整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有17人顺利出站,在站人员共8人。 o1ZVEvp 'Gn>~m
学 科 特 色 介 绍 艺术学理论 zWC| Qe 艺术学是有关一切艺术门类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学科。音乐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情感抽象的子学科之一,艺术学的原理经过音乐理论的验证,其学科特性便可得到更为深刻地彰显;将音乐学理论的研究提升至艺术普遍性的高度,是艺术学理论架构最终得以完成的必要保证。基于自身理论传统与学术背景,上音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学科构想是:以音乐艺术及其理论为出发点,整合其他艺术子学科的方法与视角, 深入整体艺术的学理研究,在深化音乐学理论建设的同时,丰富与提高中国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架构。 <a"(B*bBd 上海音乐学院自创立伊始就拥有悠久的理论研究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沈知白、钱仁康等老一辈学术大师和杨燕迪、林华、赵维平、韩锺恩、洛秦、萧梅等当今著名学者的努力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与哲理深度的成果(如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林华《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赵维平《中国与东亚音乐的历史研究》、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洛秦《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KEOk%'c, 本学科致力于在国际化语境中对中华文明中的艺术(音乐)现象以哲学的理论架构进行再诠释,在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艺术美学与批评、艺术教育哲学与方法论等学科方向,运用人文学科的方法和视角来关注当代音乐现象和艺术生态,最终通过直接参与中国的音乐与艺术实践活动,对我国的艺术学学术品位的提升与理论体系的建构产生积极作用。 .t_t)'L 目前,本一级学科在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领域招收相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i;6!w 音乐与舞蹈学 P\j\p
=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科在八十余年的辉煌历史中,培养了无数著名音乐家,为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学科形成了以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为核心、音乐表演为基础、音乐应用与科技为特色的体系。在中国近当代音乐创作与研究、作曲技术理论、传统音乐的当代转型、中国古代音乐及西方音乐研究等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前沿。 eTa_RO,x 本学科含作曲、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科技与应用五个方向。近年来通过创新理念、深化内涵、调整布局、增加投入、凝聚人才等措施,学科获得了突出成效,成绩显著。1996年和2001年连续成为上海市教委第三、四期重点学科;2005年为上海市的第二期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本学科成功申报和建立了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周小燕艺术大师工作室、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平台“钢琴艺术”等重点学科项目。与之配套,我院的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科建设的又一个支撑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wcf, 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音乐学院之一,本学科建设一直坚持精品人才培养方针,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及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教师队伍,科研总量及品质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的精品人才战略得到充分体现,高端人才培养取得巨大成就。 @wR3L:@ 目前,本一级学科在作曲、作曲理论、音乐学等领域招收相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bY|>q 作曲、作曲理论 5skN'*oG 本博士点建立于1991年,200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k`:zQd^T 学科的创建人为我国老一辈的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丁善德教授。他对作曲技法、复调及管弦乐法所作的大量理论研究,以及由他亲自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作曲家和理论研究人材,为该学科点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科点有教授17位。其中桑桐教授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许舒亚教授代表我院作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学科带头人有许舒亚教授、林华教授、徐孟东教授、何训田教授、贾达群教授。 ?P'$
Vxl 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音乐观念、音乐理论、作曲技法的发展态势及其研究,并涉及到研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流派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思维、结构观念及具体的技法运用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其中也包括了和声、复调、管弦乐法及音乐分析等作曲技术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它们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演进,同时也涵盖对这些技术理论在创作中的实践等课题的研究。 j L|6i-?! 音乐学 `9^tuR, 本博士点是我国音乐学领域最早建立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建立于1983年。1996年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r^~+<" 学科的创始人为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为音乐作品分析以及外国作家与作品研究。学科点现有教授22位。 ,.<mj !YE 该学科点所在系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科带头人有钱亦平教授、杨燕迪教授、韩锺恩教授、洛秦教授、赵维平教授、肖梅教授、陶辛教授。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乐律学、东方音乐研究、西方音乐史、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钢琴艺术理论、流行音乐研究、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当代音乐研究等。 CPOHqK`k 戏剧与影视学
J# (AX6 音乐戏剧是指以音乐作为主要媒介和语言核心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最能体现国家民族艺术发展的水准并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创作和表演实践既有自身的语言及形式特征,也须契合戏剧、音乐形式的一般规律。本学科的宗旨就是对这些特征及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0HOL)cIz 本学科在音乐戏剧理论研究与创作表演实践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便致力于西方歌剧的传播普及和歌剧形式的洋为中用;50年代起,开始筹划歌剧理论、表演和创作实践的研究教学体系;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歌剧中心——周小燕歌剧中心,涌现出了著名作曲家金复载、赵光,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方琼、顾平、宋波,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曹通一等杰出的音乐戏剧创作表演人才。 0nb%+],pX 以于会泳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在中国戏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今拥有以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林华教授,音乐学家杨燕迪教授、音乐戏剧研究家陶辛教授为首的强大研究团队。重要研究成果(如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林华《歌剧概论》、沈旋《论巴洛克歌剧的戏剧性》、陶辛《定义音乐剧》、杨燕迪译著《作为戏剧的歌剧》及大量优秀博士论文)在国内学术界占据领先地位。 ?8-Am[xH 目前,本一级学科仅招收戏剧理论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v)+g<! 综上,我院的整体学科实力目前在全国的音乐学院中无可置疑处于“塔尖”地位,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由于我院拥有艺术学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点,客观上已形成以“音乐舞蹈学”为全院重心与核心,以“艺术学理论”和“戏剧影视学”为补充和拓展的学科态势与布局。根据上海最新一轮的学科优化布局调整方案,我院的“音乐舞蹈学”进入“高峰一类学科”的候选,而我院的“艺术学理论”和“戏剧影视学”则进入“高原一类学科”的候选。这样的层次区别和定位非常符合我院当前的学科实际,学校力争在“高峰高原”的学科建设中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径,为实现“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进。 8F
uxN2
三、报 考 说 明 v6*0@/L
M (一)培养目标 O52/fGt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音乐研究和创作的能力,能在音乐研究和创作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O1R*CaP gA2Wo+\^bq (二)导师、专业方向、学制与名额
&&&-P\3 导师:见附录一 fu5L)P^T 专业方向:2017年拟在11个研究方向(见附录一)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q_b!+Y 培养年限:3~6年 Xq 135/d 名额:本院拟招收24名。各学科名额拟分配如下:艺术学理论5名;音乐与舞蹈学18名;戏剧与影视学1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最后决定各学科专业的录取名额。 y
\skke] gQeQy (三)报考条件 &r1(1<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uVEJV |^/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t7]j6>MK3q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本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tg.]q_=u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正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Q4u.v,sE 5、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根据本院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提交相应的材料。 ~IhM(Q*mO!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0ID9=:J 7、已在内地(祖国大陆)学习的港、澳、台应届毕业生或在内地供职的港、澳、台人士报考我院博士生,请参照以上报考条件,考试科目不设政治。 Fl`U{03 8、境外学生报考我院博士生,请参考以上报考条件,考试科目不设政治和外语。 njs: 9、我院硕博连读报考条件:除满足上述第1、3条规定之外,还必须是品学兼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类拔萃的我院在读优秀硕士生。具体申请程序及要求请见《研究生手册(2008年)》之《上海音乐学院推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暂行办法》(P.97)。(硕博连读申请提前开题) IJ Jp5[w #~
x7G
(四)收费标准 -pC'C%Q 学费10000元/年。 s47R,K$ Z}S[fN8 (五)报名日期 7"(Zpu 2016年12月5日—16日(节假日、双休日除外)。如需函报,请提前从网上下载填写报名表,于12月16日前将所有报名材料寄至本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请使用邮政快递EMS函报便于我院接收)。具体报名手续请见第(七)项。 e8vy29\S (六)报名地点 'gf[Wjb,% 本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南楼104) KL_/f ^2k
jO/ (七)报名手续 DkWp 考生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本院研究生部送交下列材料: m!xvWqY+ 1、a、网上报名。请至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请如实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电子照片、缴纳报考费用、下载填写报名需要的其他表格材料。 P*&[9)d6 b、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下载并打印网报系统生成的报名表格,须本人签字,并请单位人事部门签名及加盖公章(无工作单位的考生,请至档案所在部门签名及加盖公章)。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