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把听力当阅读训练 {frEVHw
很多考生看着文本来听音频,不少老师也建议学生这么做。没错,这么一来,文章当然能听懂了!但是这个“听懂”其实是你先看懂,音频声音形象的建立只是印证了你的阅读。你的听力词汇并未被激活,下次遇到全新的材料,还是听不懂。 j)\g0u6
考博论坛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辨别自己听不懂的原因。是因为有生词?是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音变?还是有语气语调没有抓住,听不说话人的弦外之音?总之,要通过训练,学会用 “听” 来理解听力材料的意思,而不是靠“读”。 "@B!5s0
UwtOlV:G{
RBx`<iBe
误区二:用翻译法来训练听力 vZ
4Z+;.
要做好医学博士英语统考的听力题,并不需要英文和中文之间的翻译能力。换言之,我们不需要将听力中的句子在头脑中逐词翻译成中文。有的老师会建议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做翻译训练,但freekaobo不建议这么做,我们参加考试只需要能听懂、理解意思就行了,不需要像翻译得那么得体、精确。 :b>Z|7g ?
一听到的英文就不由自主要翻译成中文的考生,在考试中都反应很慢,因为他们多了一个环节。 A{h
hnrr8
比如有的考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尤其碰到复杂的句型,总是纠结地想要按照翻译的做法将其“捋顺”,导致后续的句子无暇顾及,漏听现象频生。 _yjM_ALjo
其实,我们在听力中,经常会遇到“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情况,是因为在组织语言口头表达出来的时候需要时间反应。翻译的训练方法将会延长我们反应的时间,逐句翻译也会导致我们难以抓住听力的“重点”。 n !
qm
B%
6bk.
oSNB\G<
误区三:听写停顿次数太多,句子支离破碎 9CJUOB>]
在做精听训练时,很多同学每句话暂停次数太多。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迫不及待按个暂停,然后不紧不慢地逐字听写下来。这种听写就属于低效甚至无效听写。这里记住:尽量减少手动暂停,尽力写出或复述出你听到的内容。能写多少算多少。开始能写三五个词,坚持练习,就能写出更多的。但是如果句子确实很长,无法一次听写下来,也可以适当暂停。 0!=e1_
5!#"8|oY
误区四:只追求量,不管方法 WAY<X:|We
很多考博人问,一段听力材料需要听几遍?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每一遍听完都没有提高,那听几遍都一样。 ~m!>e])P?X
我们做真题听力,在完成选择题后,可以拿该真题的音频来做精听训练,建议大家过四遍: ==x3|^0y
第一遍:查漏补缺,寻找误听漏听的源头; VR?7{3
第二遍:侧重“信号词”、“关键词”的位置 s
cR-|GuZ
第三遍:侧重“同义替换”; js`zQx'
第四遍:兼顾以上所有及材料整体结构。 rQ}4\PTi
听的过程一定要去抓层次结构和出题点。参考一些核心的内容,关键不在遍数,如方法合适,甚至两遍也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W3UK[_qK
&Wd,l$P<O
gZM{]GQ
误区五:短文听力中过分关注不认识的单词 b("CvD8
医学博士英语统考的短文听力并不要求考生听懂每一个单词,单词仅是一个基础量。短文部分只要能听懂大意、抓住与题目相关的细节、做对题目就行了。 3JW9G04.
生词在听力中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在有生词、或是个别音变无法反应出来的情况下抓住出题点,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我们还要积极提前预览选项,找出关键词,预测听力内容,并在听的过程中,利用自己听懂的词合理推断,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O#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