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210010
精华:
0
发帖: 2
流量: 0 M
威望: 12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8-12-28
最后登录: 2018-12-28
|
中科院高分子真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说明:全部答题包括填空、选择题必须答在考点下发的答题纸上,否则,一律无效。 KLc<c1BZ 试题名称: 高分子化学 p4|Zz:f 一、 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A#"AqNVWv 1. 开环聚合; !u}} V 2. 交联聚合物; )I`6XG 3. 官能团等活性; nsq7,
%5 4. 活性聚合反应; a*8^M\>m4 5. 动力学链长; NINaOs 6. 凝胶效应; CVi3nS5Yl 7. 接枝共聚物; 7@.UkBOx 8. 聚合物老化; ^[d|^fRH Q 9. 竞速率; wec|~Rc- 10. 几率效应。 r[:)-`]b 二、 结构式、名称和合成(30分) A@@Z?t. 1. 以系统命名法命名以下聚合物并写出它们的结构式。(8分) S*o%#ZJN A)维尼纶; B)Kevlar纤维; &&
}' C)PTFE; D)等规聚丙烯。 /^E2BRI 2. 如何合成结构单元头-头方式连接为主的聚氯乙烯?写出由单体到产物的合成反应式,并注明所使用的引发剂。(4分) w*})ZYIUT 3.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反应式,具体注明所用引发剂。(9分) ,R
j{^-k A)线性聚乙烯基亚胺; B)两个端基皆为羧基的聚苯乙烯; r lalr+Rf C)线性酚醛树脂。 #^- U|~, 4. 接枝共聚物可通过“在主链高分子存在下接枝共聚”、“主链和支链相互反应”和“大分子单体”法进行合成,分别举例说明。(9分) /x6,"M[97 三、从下列提供的可能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40分,每小题2分) mis
cmD 1. 下列关于单体、结构单元、重复结构单元和单体单元说法最为确切的是( )。 fjUyx: A) 单体是一类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的小分子化合物; zR'lQ<u B) 对于聚氯乙烯而言,单体单元具有与单体相同的化学结构; nlsQf3 C) 对于尼龙6而言,重复单元和结构单元是等同的; i/nA(%_ D) 聚乙烯醇是合成维尼纶的原料,而合成它的单体是乙烯醇。 \c&%F=1+* 2. 下列关于逐步聚合和链式聚合比较不确切的是( )。 t)n!]; A) 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所需的时间; Y~T;{&wi B) 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7m6@]S6 C) 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聚合反应是否存在引发、增长、终止和转移等基元反应; V`V
Z[ D) 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高分子的“成长”是通过单体和高分子的反应还是反应体系中不同 uL^Qtmm>M 物种之间的相互反应。 SU.T0>w %aU4d
e^ 3. “功能团等活性”假定是逐步聚合反应的重要概念,但是在某些场合下该假定和实际情况不符合,以下所述不正确的是( )。 *KO4H A) 2,4-二异氰酸甲苯酯中甲基对位的功能基活性高于邻位的功能基; W'2|hP B) 乙二醇羟基的酯化反应活性高于单酯化的乙二醇的羟基活性; /s3AZ j9 C) 对-氟硫酚钠的C-F键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高于聚合物链末端的C-F键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vkrWy^ D) 丙二醇的伯羟基反应活性高于仲羟基的反应活性。 4tTK5`7N 4. 在不同的聚合反应中,皆会因发生环化反应而形成环状聚合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Gc9^bB I A) 逐步聚合反应中增加单体浓度有利于降低环化反应的程度; #pbPaRJL( B) 环氧化物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易发生环化反应; ] Cpd`}' C) 二氯二甲基硅聚合过程中,更易形成环三聚体而非环四聚体; ~ y%8uHL: D) 环化反应是否容易进行,需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8BC F.y 5. 界面聚合是实施逐步聚合的特殊方法,它具有与其它逐步聚合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最能代表界面聚合特点的是( )。 <o^_il$W A) 单体只与聚合物末端基团反应,如同链式聚合一样; $v?+X20 B) 两种单体在界面会自动保持等摩尔反应关系; Ep/4o<N( C)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功能团反应程度关系不大;
,vEwck# D) 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形成与总转化率无关。 |ahleu 6. 对于A-A、B-B和Af交联聚合体系而言,随( )交联反应越不容易发生。 o0b}:` A) A和B两种功能团越接近等摩尔; ]w.:K*_= B) Af单体的含量越高; {x e$ C) Af单体的功能度越高; FN5*pVD;< D) B-B 单体含量越高。 T_bk%
7. 自由基聚合速率的一般表达式为: ,在( )条件下该表达式不成立。 6/@"K
HHVe A) 自由基等活性和稳态假定同时成立; TSXa#SKp B) 双分子终止和单分子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L
DD^X@q C) 聚合物有足够高的分子量,且向单体链转移反应所消耗的单体量也可以忽略; _IJPZ'Hr D) 引发速率取决于初级自由基的生成反应,而不是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的加成反应; w}VS mt$F 8. 温度对自由基聚合反应有很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7&(2Z]z A) 聚合反应的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增加,聚合物分子量降低; _V6jn~N B) 聚合反应的温度升高,歧化终止在终止反应中的比例降低; i,N U%be C) 聚合反应的温度升高,结构单元头-头连接的比例增加; 6%Ap/zvCZ> D) 聚合反应的温度升高,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下降。 ucQ2/B#'4l 9. 阻聚和缓聚是聚合过程中不希望发生的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tGeQXVhbJ A) 阻聚和缓聚对聚合反应的抑制程度不同,存在着本质差别; kxt@t# B) 氧气具有很高的阻聚常数,因此在各类自由基聚合中禁用; 0qXd?z$ C) 甲基丙烯腈进行自由基聚合出现烯丙基自动阻聚效应; @K/}Ob4
D) 苯乙烯可作为乙酸乙烯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 ?ihkV?;) 10. 在自动加速效应发生时,不会出现( ) 所述现象。 dABmK; A) kp/kt1/2增加,从而导致聚合速率和聚合度同时增加; X=)Ue B) 反应热短时间内释放,易导致爆聚; !qPVC\l C) 自由基寿命延长、自由基的浓度有所增加; %7 h_D D) 链终止速率常数(kt)降低,链增长速率常数(kp)增加; 8#NtZ 11. 乳化剂是进行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下列关于乳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v
0mc1g+9 A)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起到乳化、稳定和增溶的作用; {#N](yUm B) 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对pH值不敏感,形成的乳液化学稳定性高; !a?$ C) 当温度低于浊点时,非离子型乳化剂会因溶解度的原因从水相析出,从而不再具备乳化 ;Ut0tm 能力; ;$Q`JN= D) 以水作为反应介质,选用的乳化剂的HLB值应在8~18之间。 [YG\a5QK 12. 乳液聚合速率与乳胶粒子中自由基的平均数目( )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 在经典乳液聚合中,该值为0.5,意味着乳液聚合中任何一个时刻只有一半的乳胶粒子含有自由基,并进行着聚合; ?}"$[6. B) 在乳液聚合的减速期,该值也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降低; GlYNC&,VL C) 乳胶粒子尺寸小、易发生向单体链转移、自由基易发生水相终止的乳液聚合,该值偏向小于0.5 8 hx4N D) 乳胶粒子尺寸高、水相终止极难发生,则该值偏向大于0.5。 ~ *RG|4# 13. 在离子型链式聚合中,相对而言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不会体现在( )。 [2I1W1pd A) 溶剂通过链转移反应影响到聚合速率和聚合度; 7K3S\oPej B) 极性溶剂能增加增长链自由阳离子的活性; _
MQ) C) 溶剂通过对聚合物的溶解性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 _4F(WC co D) 溶剂通过溶剂化作用影响到反离子与活性中心的结合方式。 =Tv|kJ|
j 14. 下列关于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速率说法中,( )不正确。 nN1\ A) 其它条件相同,四氢呋喃中进行的聚合比苯中进行的聚合具有较高的聚合速率; %D_2; B) 活性中心的自由离子的速率常数与反离子的种类关系不大; GJN"43 C) 其它条件相同,萘锂引发的聚合比萘钠引发的聚合具有较高的聚合速率; rZ`ob x\S D) 萘钠引发聚合,加入四苯基硼钠(Ph4B-Na+)使聚合速率下降。 _7r<RZ 15. 在( )下,不会发生恒比共聚。 ;0DTf A) 两个单体的竞聚率同时小于1; B)两个单体的竞聚率相等; dPplZ,
Y% C) 两个单体的竞聚率同时大于1; D)两个单体的竞聚率不相等,但是乘积为1。 sy`@q<h( 16. 二烯烃和单烯烃的共聚反应可能导致交联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L+,p#w A) 丙烯酸甲酯和双丙烯酸乙二醇酯的共聚反应易发生交联; ]OIB;h;3 B) 乙酸乙烯酯和二乙烯基苯在反应初期即出现交联; E~vM$$O$ C) 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在反应中期出现交联; e;L++D D) 苯乙烯和二烯丙基醚在反应后期才会出现交联。 x`n$4a'7b J%ng8v5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