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 *:GoS?Ma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gzl_
"j
(二)16-17世纪乌托邦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Lo9+#ITyx
(三)18世纪的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mV-(+o
(四)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wz05oRG
思考题: CX\#
|Q8q
1、不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6}|X#_
2、东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点? b:W]L3Z8
3、从思潮、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三个阶段。 o5AyJuS-u$
4、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bha_bj
5、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是空想? Sh{odrMj*
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fN?=u+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W 8!YOc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QeU>%qKT
2、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创立 X~n Kuo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5E}0<&
思考题: 8Ck:c45v
1、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D|_}~T>;&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p2w/jJMD
3、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KK"KO5k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H6e^"E
(一)列宁主义的产生及其理论特色 ezHj?@
1、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XD\,y%zi
2、列宁主义理论体系 o$Hc5W([Z
(二)斯大林模式及其理论的局限 ou96
P<B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0^{z
q|%Q!
2、斯大林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aJIj%Y$
第四讲、改革时期的苏东社会主义理论(9学时)冷战时期社会主义 n |.- :Zy
(一)走向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 m,]Tl;f
1、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和”理论 AGOK%[[Ws
2、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1Wo#b+
3、弋尔巴乔夫“新思维” | ql!@M(p
(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0*q~(.>a
1、南斯拉夫的不结盟社会主义 VJuPC
2、波兰的社会主义理想 p72
+:I
第五讲 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思潮(9学时) }{E//o:Ta
(一)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理论探索 Cg )#B+
(二)中东社会主义理论 ?mgr#UN
(三)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TUCa
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 ed*=p
l3.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sX^V+{
1、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
w|z^
2、早期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NJ*EzJ~?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实践 _%<7!|"
结束语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3学时) z36ny o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启示 L{
.r8wSrI
(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t^8I#]
(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 r]8tl
Rra(/j<rQ
二、参考书目 @0B<b7Jv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g7?1m
1、马克思《论俄国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4t`dM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SHz& o[u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MV=.(Zs
4、恩格斯《反杜林论》; &+%CC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oJXZ}>>iT
6、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LwhQ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R#*eo;o7
8、其他参见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
B50~it
(二)历史文献 7"8HlOHA
1、《墨子》(《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兼爱》、《亲士》、《修身》);《孟子》;《礼记•礼运》;《大同书》。 U.>n
]/&
2、柏拉图《理想国》;2、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3、康帕内拉《太阳城》;4、摩来里《自然法典》;5、傅立叶《傅立叶选集》;8、圣西门《圣西门选集》 vi lNl|
(三)教材著作类 5z El`h
1、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1年2005年。 V @d:n
2、戴清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安徽大学出版2006-1-12 QC
]z--wu
3、张光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VFG)|Z
4、江流主编《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_);1dcnR
5、刘佩弦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 w8{deSdfP
6、黄宗良主编《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 :Z1_;`>CT
7、李会滨主编《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Z\dILt:#z
8、杨宏禹主编《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历史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b\^ Sz{
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人民出版社1978年。 +{Q\B}3cj1
10、[德]马克斯•比尔《英国社会主义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 . dM 0
11、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S"N@.n[
12、葛锡有等《马克思主义诞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0e:6
13、《关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史资料汇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系资料室编,中国人民大学,2006 mv30xcc
14、[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实践2008年版; (y(V,kXwa8
15、聂运麟《历史的丰碑五艰难的探索》,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 t A?<S
16、王继平等《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简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7、刘俊奇《20世纪的社会主义》,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 u&pLF%'EQ
:()4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