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 2; ~jKR[~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DY?;Z98P?
(二)16-17世纪乌托邦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97`=,OUg
(三)18世纪的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 )sG/H8
(四)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g"|Z1iy|9
思考题: Fv2U@n6'v
1、不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n (:X
2、东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点? pPnJf{
3、从思潮、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三个阶段。 t+%tN^87:
4、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OLez
5、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是空想? .|x"'3#
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y-k]Tr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Ph/!a6y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Oaf\S
2、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创立 0="U'|J_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aW@J]slg
思考题: w;8VD`>[|
1、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M?m)<vMr*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o4n!Ip2x/
3、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J'4V_Kjg-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WGx
6{
(一)列宁主义的产生及其理论特色 {*Tnl-m~
1、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DqbU$jt`
2、列宁主义理论体系 #Ss lH
(二)斯大林模式及其理论的局限 #(f- cK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FW{>N1
2、斯大林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siK:?A@4D
第四讲、改革时期的苏东社会主义理论(9学时)冷战时期社会主义 A.>TD=Nz
(一)走向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 aH+n]J]
=)
1、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和”理论 pG0Ca](
2、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O0cKmh6=
3、弋尔巴乔夫“新思维” :rhh=nHgn
(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ot<BwxJ
1、南斯拉夫的不结盟社会主义 P
K9BowlW
2、波兰的社会主义理想 zv[pfD7a
第五讲 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思潮(9学时) |JRaskd
(一)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理论探索 ( V^C7ix:
(二)中东社会主义理论 Y*q_>kps"
(三)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5U5)$K'OA
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 u&\QZW?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dxAP7
v
1、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deNrmp%
2、早期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3v#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实践 ?
pkg1F7
结束语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3学时) 1O{x9a5Z?O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启示 8LZmr|/F*
(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S_EN,2'e
(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 K9 tuiD+j
6x$1En
二、参考书目 AO"pm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f3u^:6U~
1、马克思《论俄国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Oi~]~+2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Ka$YKY,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tnCGa%M
4、恩格斯《反杜林论》; 28N
v'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HE7*
6、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k7z5ow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wh~g{(Xvq
8、其他参见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3B&E^R
(二)历史文献 6zfi\(fop
1、《墨子》(《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兼爱》、《亲士》、《修身》);《孟子》;《礼记•礼运》;《大同书》。 qek[p_7
2、柏拉图《理想国》;2、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3、康帕内拉《太阳城》;4、摩来里《自然法典》;5、傅立叶《傅立叶选集》;8、圣西门《圣西门选集》 |_7AN!7j
(三)教材著作类 ",hPy[k
1、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1年2005年。 b?~%u+'3
2、戴清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安徽大学出版2006-1-12 bZB7t`C5
3、张光明《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
4、江流主编《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瞻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tf5h/:
5、刘佩弦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 0L5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