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的小镇,37年来却走出了21名博士、42名硕士。如果算上本科生、上世纪的中师、中专生,加起来能有740多人。这个有着“博士乡”美誉的小镇,就是巴中市恩阳区渔溪镇的和平社区(原和平乡)。 Zn3iLAPBX
k?Jzy
11月18日,记者前往和平场,探寻这个“博士乡”人才辈出的奥秘。 ZLvw]N&R
|xzqYu?o
和平场小学里的“博士墙” 4\(;}M-R{
神奇:万人小镇“特产”是博士 #},]`"n\
和平场位于大巴山深处,交通不畅,从恩阳城区出发,要一个多小时车程才能赶到。 #)R;6"
和平场小学三面浅丘环抱,正面视野开阔,远处溪流潺潺。在校史陈列室的墙上,张贴着自恢复高考以来从这里走出来的博士、硕士榜单,足足有一面墙。 HkvCQ H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中山大学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李善民,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何光明……长长的名单里,都是在各行各业有着卓越成绩的栋梁之才。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和平场。 gx[#@(
“37年来,我们这里走出了21个博士、42个硕士。如果算上本科生、上世纪的老中师中专生,加起来能有740多人。”夏长河说,如果问和平场的特产是啥?那就是“博士”,是“学霸”。 1jmhh!,
y<F$@
学生们认真上课 !W$3p'8Tu
乡风:穷莫丢书不比钱财比学位 [ur/`
走在和平场街上,并无二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土地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神奇? %8o(x 0
记者在学校附近的主街上来回走了两趟,并没有看到任何一家麻将室、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三青村村民宋永刚说,如果买台游戏机放街上,生意肯定很好,但那挣的是学生的钱,“为了挣钱把娃的前途耽误了,那肯定要被老百姓骂的。” 5, Yk5?l<'
小学周边的居民过红白喜事,也都尽量少鸣炮、不大声广播。 4)j<(5
“不比房屋比书包,不比娇惯比管教,不比钱财比学位,这就是和平的传统美德。”五显村村医王启志说,当地盛行的风气,并不是哪家楼房修得高,哪家挣的钱多,而是比谁家孩子更争气,谁家又出了一个大学生。如果哪一家出了一个博士,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居民们最乐于讨论的话题。 (%0X\zvu/
穷莫丢书。从王启志记事起,村里人总要节衣缩食送子女读书,即使哪家揭不开锅了,也不会让子女辍学。乡上还规定,凡是考上大学的,乡上免费放一场电影,村上给予500元奖励,“每年暑假都要看十几场电影,既丰富了乡村生活,又看得人眼馋”。 oU~V0{7g
*7*g!
km
绘画培训 \yG_wZs
家风:为子留守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hH6!G
虽然不少人要靠外出打工谋生,但只要家中有上学的孩子,夫妻二人至少会留下一个,在学校附近租房送孩子读书。“和周边其他学校相比,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留守孩子并不多,每次开家长会,绝大多数学生的父亲或母亲都会来。”夏长河说。 M~662]Ekk
这里的多数村民靠种庄稼、务工维持生计。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们笃信“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cjN4U [
王启志身体先天残疾,父母为他治病欠下一屁股债,还卖猪卖牛卖粮,送他读完初中、卫校。“没考上大学、读博士,是我的终生遗憾。这个遗憾,女儿帮我圆了。”前不久,他的女儿已被成都理工大学录取。 5 (H; x74
“新文村一社的姐弟俩都考上了博士,姐姐赵文菊是北京大学博士,弟弟赵毅也拿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桂花村二社的彭丽、彭林、彭金三人是表兄妹,三人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街上,随便找一个居民问询,一个个博士的名字便会被脱口而出。 95]%j\
q=nMZVVlF(
和平场小学一景 [ z$J
传承:尊师重教前辈后学皆感恩 bkOm/8k|4
夏长河告诉记者,“博士馆”的修建,并非只为展示过去成绩,更重要的是发挥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的学子成才。 M.OWw#?p:_
“前辈博士扬名四海,后学英才和平天下”,和平场小学校史陈列室内的两句标语,道出了学校今天的育人目标。 /asyj="N7
“爱生如子、爱岗敬业,这和平小学出人才的原因之一。”巴中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对“博士乡”进行过长久的观察,发现这里的老师不追名逐利,往条件更好的学校流动的少,利用休息时间经营第二产业的少,学校自查、群众举报有不良嗜好的少,都一门心思钻研教学,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 8%xtb6#7M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请外面的名师、专家来给老师们讲课,或者送老师参加培训,提高老师的教学技巧和业务能力。”做了两年校长的夏长河很是感慨,74岁的胡振孝、69岁的彭正东退休后,都主动回到学校,给年轻教师传授教学教研、管理班级、呵护学生的经验。 Ne9
.wd
付出也有回响。从这里走出的人,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普通的打工者,逢年过节都会给老师打电话问候、回家看望,有的还捐钱捐物、回母校讲课,帮助学弟学妹成长。2006年,宋永华捐资50万元,修建了和平小学幼儿园,告别了该校没有正规幼儿园的历史。在巴中做生意的杨强,资助10个贫困学生已经两年多了。 p>}N9v;Bo
采访中,初一二班的杨宇小声告诉记者,他长大后想回到学校当老师。这个父母离异的小男孩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无私的爱,来自父母般的老师们。(记者:庞峰伟) 0N
T3
8
dZH&G@;
链接: O3BU.X1'%
那些年,让我们羡慕嫉妒的“学霸”盛产地 i'5bPW
和平场地方虽小却人才辈出。除了“博士乡”,还有的地方“盛产”状元、院士、教授。 3p4bOT5
“状元乡”——甘肃白银市会宁县 3o^V$N.
恢复高考30年,58万人的国家级贫困县,累计输送大中专学生4.5万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500多人,硕士学位的近3000人,学士学位近2万人。若再往前追溯,明清两代,会宁共考取进士20名,举人113名,居甘肃全省各县之首。清华大学的曹树良教授、北京大学的柴彦威教授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AT9SD vJ
.A `:o
“院士乡”——浙江宁波 ^y6CV4T+
宁波是著名的“院士乡”,至2007年统计,宁波籍两院院士总数为93名,总数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tz7dj
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选聘学部委员开始,一直到2003年,几乎每次“两院院士”评选都有宁波籍科学家当选。在87位宁波籍院士中,有中科院院士49位、工程院院士41位(郑哲敏、陈俊亮和路甬祥三人为两院院士)。他们遍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2个学部,特别是在被誉为21世纪前沿科学的信息、生命等学科领域内,更是集聚了众多宁波籍院士。 O~Fk0}-
mn4;$1~e>H
“教授乡”——江苏无锡市宜兴 hBqu,A
截止2014年的数据统计,县级市宜兴,共走出25位两院院士(全国县级市排名第一)、近百位大学校长,近一万名教授、副教授。 T
a[74;VO
还有历史资料显示,在我国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上,十位科学界代表,宜兴籍一度占了四位,分别是:周培源(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物理学家)、蒋南翔(清华大学校长)、潘菽、唐敖庆(吉林大学校长)。当然,不仅是科研,在艺术领域宜兴同样英才辈出,徐悲鸿、吴冠中等艺术圈泰斗人物都是宜兴籍。 H
Z}'W<N
, XR8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