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来自freekaobo官方微信群群友
考博成功后,百忙中抽出时间写的考博成功经验分享,我代表全体考博群友、考博人向他表示感谢!谢谢你对师弟师妹留下宝贵的考博财富!
dHnR)[?e `gIlS^Q |@]`"
k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6@T
Ga%:G
考博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还要承担风险,对于已经上班的朋友,考博更是困难重重。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考博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方法得当,并且不断积累和进步,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可以预料的。 ]~:9b[G2 ^w eU\
D&f(h][hH? 很多人来问我考博有什么建议,其实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所学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考博规划,而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别人并不能帮到什么,而且我也相信每一个考博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我个人经验的分享,包括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导致了我最后的成功,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我也有一些建议,可能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会有一定的帮助。文章会分成几个部分,主要介绍我考博的背景,然后是一些前期的准备,再到备考的方法和一些其他的建议。 8}FZ1h2
4 UwuDs2
t
;Jex#+H(:D 考博背景 I^pD=1Y]
我从本科开始,就一直是心理学专业,这对于我考博实际上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首先要提一点就是,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博,在同等条件下,导师都会更加偏向于本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说跨专业的朋友不好,而是本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优势,比如本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接受额外的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培训(最常见的是实验技术和统计方法),本专业的学生对学科领域更熟悉等等。因此,对于跨专业的朋友,我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相应的技巧,把基础知识学透、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么做第一能够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其次还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快速适应新的专业。
20G..>zW
除此之外,我个人喜欢从事科研学术工作,所以从本科考硕士是因为想做学术,硕士一入学我就决定要读博了,也是因为想继续做学术。在硕士阶段我也做出了一些成果,发了几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是CSSCI,另外和一个国外学者合作了一项研究,写了一篇英文的文章投了SSCI,目前还在外审。这些背景对于我考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看有很多人问,没发文章能不能考博?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有文章会更有优势。毕竟现在的硕博培养都是以学术科研为主导的,博导也希望能找一个科研能力强的、能发(英文)文章的学生。所以我个人觉得,考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至少要提前一两年开始准备,最好能够发一篇质量好些的文章。在这里强调一下,尤其是申请-审核制的学校或专业,文章很重要,没有文章的人有可能初审就不通过了。考试制的话可能对文章的要求会稍微低一点,但是进入复试之后,博导们还是会看重你做过什么样的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文章。 t =ErJ x?0ZzB),
Aen)r@Y: 总之,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对于考博的成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缺少这些支持,则需要从其他方面去弥补,意味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所以,我认为即使是跨专业,还是要尽量争取在考博的专业领域中有发表过文章。
kK]JN
前期准备 ,}i`1E 1=
其实我本来打算出国留学的,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准备考国内的博士。但是前期的工作其实都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无论是考试制还是申请制,提前联系导师都是有必要的。具体说一下我自己工作,在招生简章出来之后(国外的话一般会提前公布Ph.D项目),就可以开始联系导师了,具体可以发邮件,跟导师说自己有意愿要考取他/她的博士,最好介绍一下自己做过的研究工作(发文章的优势在这里已经体现出来),然后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可以查阅他的文章看看他最近在做什么),希望能继续跟着他学习等。之后就等着看有没有回复邮件了,一般都会回的。 +~Ni7Dp] 5UE5;yo
5`oVyxJ< 联系导师的同时,也要找好老师帮自己写推荐信。我这次申请北师大其实很幸运,因为之前GRE成绩不理想,申请不到想要去的学校,所以想申请北师大的一个教授(跟我的硕士导师认识,她们的关系也还不错),没想到这个教授说要了自己的研究生了。所以当时有两个备选方案,考取中科院或者天津师大。本来已经开始在准备中科院的考试了,结果到12月初的时候,我的硕士导师去开会,结果在和现在的博导聊天的时候发现他还没有学生,于是向现在的博导推荐了我,才有了这样一个名额。当时剩下2个星期不到的时间,要提交很多材料,其中包括个人自述和一份1万2000字的研究计划书,还好我当时准备申请国外的材料都能用上。后来初审的结果也不错,75分过了(60分合格)。虽然这个机会的到来有偶然的成分,但是我觉得之所以我的硕士导师推荐我,也是因为我一直有跟她表达我考博的意愿,而且也确实做了一些研究,平时也帮她做了一些事情,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很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时候,机会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只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机会来了就能抓住。 1s4+a^&
yDBS :
\
tL68
u[ 我认为做很多事情都要主动,有很多想法要主动表达,看到有任务主动去完成,因为导师也好,同学或同事也好,他们不会主动来找你,如果我们总是能够主动出击,不知不觉中这些行为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再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关于我们和西班牙学者合作的一项研究。一开始,我只是写个邮件找她要研究的材料,没想到她很爽快的就给了我,之后我就去找我导师商量,问她是不是可以跟这个学者合作做一项跨国界研究,结果我导师也同意我的提议。于是我们就开始各自收数据,然后西班牙的学者帮忙分析数据结果,我们这边也开始写文章,然后她帮着改,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虽然现在投稿的结果还不知道,但是这种科研经历在考博的时候是很加分的。假如当时我自己没有主动发邮件或是跟硕导提议,可能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成果。 [,s{ /OM Ur`Ri?
|A".Mo_5 上述的这些都属于考博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尽可能地去完善,提高我们自身的实力。当然不同的专业需要准备的项目不同,但是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丰富我们的履历,最好能做出一些对考博有帮助的成果(比如发表文章、获得专利、合作研究、申请项目等等)。 P+!j[X^ <X}@afS
#wH<W5gSZ 初试和备考 ?[>+'6
正式的准备考博,应该从准备初试开始。虽然这次我准备的是申请-审核制,不需要参加初试,但是从10月份到12月份这期间,我是一直在准备中科院的考试的,并且之前准备考托福、GRE和本科考研也有一定的备考经验,所以这里提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2J}XQvO~
LyM"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在时间不那么充足的情况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我也是觉得如果没有充足并且连贯的时间,我是没办法学习的。不过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即使时间琐碎,也能够很好地利用。比如像我当时在准备中科院的考试的时候,我用了大概20天左右的时间把整整800多页的心理学导论的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看完了,并且有经过深入地理解。但是这段时间我要设计毕业论文的实验和修改文章(跟西班牙学者合作的那篇),偶尔还要准备研讨会的报告(每周或隔周一次,要做ppt)。这些事情其实非常繁杂,尤其是毕业论文,我前前后后做了至少10个预实验才将最终的实验程序确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都是尽量利用白天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到了晚上7点之后,我就开始看书和复习了。有很多朋友说上了一天的班,觉得很累,根本学习不进去,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缺少规划和学习的仪式感。 HMbF#!E ^v.~FFK
Wu]Dpe 首先说一下我复习初试时的学习规划。我大概是9月底的时候知道了我的托福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原来我想申请的学校可能都不太乐观,于是把目标转向国内。后来得知我想报考的那个北师大的教授想招自己的研究生之后,我就着手准备中科院的考试了。时间大概是10月3、4号吧,我记得那个时候在放国庆。于是赶紧看了中科院15年的数目,找了pdf版本,大概浏览了心理学导论和发展心理学(我想报的是发展心理学方向),发现两本书都有20章左右,当时我就计划着一天看一章,到报名的时候刚好能看完(12月中旬),之后再复习其他内容。定下目标后,我就把这个当成每日的任务来做了,心也开始沉下来,觉得有底了,一扫之前GRE和托福考得不好的阴霾,又恢复了干劲。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学习规划,却让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规划做得比较详细,能让我清楚地知道我现在每天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让我的行动具有目标导向。另外提一点,很多人也做一些学习规划,但是不够详细,比如“在一个月内把参考书目过一遍”,这样可能不利于产生学习动力,因此制定学习规划最好要具体,然后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 Zf~Em'g"3 E"7 iU
vy?Zz<c; 其次说一下仪式感。对于我来说,我看书从来都只是在图书馆里看,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把电脑放好,只打开pdf阅读器,手机静音后放在包里,再泡上一杯红茶,然后整理好心情就专心看书了。这种学习前的感觉非常重要,对于我而言,当我把前面这些“仪式”都做完之后,我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其次,学习也不是一直持续的,大概每隔一个小时左右我就会出来休息10分钟,跟朋友聊聊天,看书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些有趣的内容还会截图下来(国外的教材确实比国内有趣得多),回去后分享给我的同学。虽然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大概3个小时(从7点到闭馆),而且休息时间也差不多有半个钟,但是学习的效率很高,而且学习的过程也不觉得枯燥。一般一个晚上下来,我能看完一整章的内容,全书总共20章,我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就看完了,而且还做了不少笔记,大多是我想到的新的研究idea。之后又花了20天左右的时间看完了一本发展心理学,也是英文版。 w 8M,35b n gA&PU
M&Aeh8>uX 所以在10月份到12月份的这段时间里,其实我并没有因为其他事情而耽误了我的复习进程,相反,我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学习效率还是工作效率都很高。然后大概12月初,我导师开会回来告诉我去申请现在的博导,由于之前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高效的工作状态,我只用了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就把北师大的研究计划和个人陈述写出来了,当时还把个人陈述发给现在的博导看了,他回复我说写得很好,可以直接提交。初审通过之后,我再一次感觉到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有迹可循,正如我一直用以自勉的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而事实真是如此。 Y>*{(QD
aW-'Jg=@H^
复试 /7Z;/|
oU
关于复试,其实基本上没有太多要讲的,因为感觉大多数考试制的学校复试都不会太难,不过北师大的复试还是有水准的,所以具体讲一下北师大的复试。这次我们的复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试,是上机考试,需要在2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写出一篇研究设计、看一篇英文文章然后写出中文摘要,回答2-3个问题。这个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这次我拿到的文章并不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从提出的问题中找到蛛丝马迹帮助理解全文,然后还要组织好语句写出摘要。研究设计的题目也不是很容易,而且是上机考,对打字速度的要求很高。所以总体上还是考察综合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XPnN"Y"y 0`
:B#ten
.[Ezg(U}ze 第二部分是进导师组考核,具体是博导会给出一个任务,然后你有几天的时间可以完成,完成后进博导师门报告。这次博导给的任务是修改一篇博士论文和一篇专业硕士论文(刚拿到的时候我头都大了),然后把论文的摘要和英文摘要重新写一份。博导说论文还没送审,让我们(还有一个竞争对手)认认真真改,然后改完在师门的研讨会上报告。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没下过酒店的楼,逐字逐句地改,大到整个论文的思路和框架,小到一些字句的表达,整本论文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但是确实是因为论文本身存在太多问题。最后师门报告的时候,我的内容比我的竞争对手多了很多,而且我还做了PPT,然后把我重写的内容弄在word里面,打印了好几份,分给师门的同学,这些工作他都没有做。当天晚上报告完出来,其实我已经有了七八分把握了。 ~3bn?'` 2aiZ
{U?UM 最后一部分是专业面试,具体是有很多学院的老师参加面试,会对着你问问题,然后回答。这里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是仪表和着装,男生的话一定要刮胡子(特别容易忽略),然后穿着得体,大方,最好穿衬衫或西装(不一定要正装,我个人一直觉得正装太正式,而且不一定好看);第二是一定要准备自我介绍,重点讲自己做过的科研工作,不要超过2分钟,一定要事先排练;第三是表达一定要清晰,回答问题可以先想一会再回答,组织好语言;最后一点是保持微笑,尽量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身体姿势保持在打开的状态,不要驼背。基本上就是这些。 FV|/o%XqK O?|st$g
m{itMZ@ 在复试之前,最好还是发个邮件联系一下博导,见个面,也许他会给一些准备复试的建议。总之,即使是复试,也要全力以赴,尽可能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到最好。 yM(
zc/? '(M8D5?N-
7XLz Ewa 结语 u`Kjs}F'
不知不觉就写了好多,感觉有点乱,希望多少能给各位考博同仁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吧。在文章的开头,我也说了,每个人的条件和状态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自行调整,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有些朋友成家了,有孩子,有家庭要照顾,有些人在上班,日常的工作任务繁重,相比这些朋友,我作为一个应届生确实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考博。但是,我还是相信,只要努力了,只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要自己的实力提升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学习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目标,慢慢积累,最后静待花开! /I@nPH
<y =bm<>h7.) 9
z_9yT 转载请注明:
|`d5Y#26 本文作者:hz 文章来源:freekaobo.com
f(Jz*el
S ptXCM[Z+ [ 此帖被nanafly在2016-09-15 23: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