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1?2ine  
Uk?G1]$mL  
~`OX}h/Z  
JtL> mH  
cfLLFPhv)  
说明: Hy.u6Jt*/  
1、主要参考教材: c?A$Y?|9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方汉奇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OsgPNy0  
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 r<`:Q ]  
识结构。     vhrf89-q  
3、温故而知新。 tDK@?PfKz  
4、答题要点分析: <XdnVe1  
一、名词解释 HGQ</5Z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w$}q`k'  
(一)关于报刊: ]EiM~n  
(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 Qd} n4KF\  
(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 -+".ut:R  
(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 Q dj(D\.  
(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 0j$\k|xFXZ  
(二)关于人物: ;2f= d_/x  
(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Z),gxt  
(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 ?J rUZXY  
(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 @kYY1mv;  
(4)代表著作 b fxE}>  
(三)关于事件: 7)rQf{q7  
(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Za|7gt];l  
(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 W5|{A])N  
(3)起因、经过、影响 3lUVDNbZ  
二、论述题 Etz#+R&*  
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V+gZjuN$  
  '}OdF*L  
            K; #FU  
_J,**AZ~z  
            第一章 古代新闻事业 $fb%?n{  
      lu#a.41  
                  (脉络图略) wT@Z|.)  
579Q&|L.  
一、名词解释 RoqkT|#$  
"*lx9bvV_  
1、木铎 >tg)F|@  
2、露布(99传名) !r/i<~'Bx  
3、开元杂报 t>[QW`EeP  
4、敦煌进奏院状 rz|T2K  
5、进奏院状 jFQy[k-B  
6、定本制度(00新名) dle\}Sy=  
7、邸报 4M C]s~n  
8、小报(90名) XpAJP++  
9、民间报房 !}=eXDn;A_  
10、《急选报》(98名) IADSWzQ@  
11、《万历邸钞》(02名) w,1N ;R&  
12、《天变邸抄》 XfcYcN  
13、揭帖 wBt7S!>G  
14、旗报和牌报 Uw4iWcC  
15、报房京报 u>fs yn9c  
16、辕门抄 WsTIdr36x  
RFw0u 0Nrz  
二、简述题 ;adZ*'6u  
$_JfM^w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 EWJB /iED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01传) bB@=J~l4  
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99新) PTHxvml  
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j+!u=E  
R&1> \t  
三、论述题 kR+}7G+  
:{<|,3oNdR  
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bfeTf66c  
^Zl[#:EFP  
PE{<' K\g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传入 6$#,$aO  
                  (1815-1873) D*UxPm"pw  
@zGF9O<3,@  
                    (脉络图略) a@g <cl7a,  
W,8Uu1X =  
一、名词解释 $\/ i t  
}^I36$\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jR\pYRK  
2、《蜜蜂华报》 ?u CL[  
3、《广州纪录报》 [cDkmRV  
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OGEe8Z9Jt  
5、《香港公报》 ="G2I\  
6、《德臣报》 i&(1 <S>P  
7、《孖刺报》 HH6n3c!:mm  
8、《遐尔贯珍》(99新名) "T[BSj?E  
9、《香港船头货价纸》 nK< v  
10、《字林西报》(99传名) =~s+<9c]  
11、《六合丛谈》 {'alA  
12、《万国公报》 XFTqt]  
13、《上海新报》 {$t*XTY6R  
14、《申报》 :~vg'v~C  
15、《新闻报》 h [Sd3Z*  
16、《京津泰晤士报》 L~/L<Ms  
17、《中西见闻录》 tvn o3 "  
*Mg@j;+5s  
二、简述题 ;4dFL\KU  
D]>Z5nr |  
1、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94论) Slo^tqbG  
2、简述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bGB$a0  
3、简述鸦片战争后外人办的中文刊物的业务情况。     q'trd};xR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上海外报发展情况。(01论) |) cJ  
5、简述鸦片战争后香港报纸发展情况。 W'Ew!]Q3  
6、简述鸦片战争前后广州报纸发展情况。 # B <%  
I lO,Ql  
三、论述题 f.j<VKF}  
*BrGh  
1、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k8J zey]X  
AMB{Fssz  
Q)XH5C2X  
        第三章 民族新闻事业产生 4dN <B U  
                (1873-1898)  96;5  
OpazWcMoo  
                (脉络图略) PepR ]ym  
y:Gn58\o  
一、名词解释 i/C% 1<  
E_'H=QN c  
1、《彙报》 R#YeE`K  
2、《述报》 OqRRf   
3、《循环日报》 !#%>,X#+  
4、王韬(98论) / ~".GZ&29  
5、《万国公报》 RcJtVOrd  
6、《中外纪闻》 KkTE -$-  
7、《强学报》 #Vmf 6  
9、梁启超(99传论) mrsmul{  
10、《知新报》(00新名) \`z%5/@f;  
11、《湘学报》 ?+yM3As9_V  
12、《湘报》(90名) IUEpE9_  
13、《国闻报》(02传名) /;}%E  
14、唐才常 ?%~^PHgZ|  
15、严复 - 7T`/6  
16、《官书局报》 -l_B;Sb: e  
17、时务文体(96名、03论) e T;@pc  
18、《弢圆文录外编》 iFI+W<QR  
opm_ |0  
二、简述题 gjz-CY.hz  
%x{kd8>u!  
1、简述王韬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98论) {PxFG<^U  
2、简述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近代国人报刊的特点。 +XO\#$o>W  
3、简述梁启超一生的办报活动。 } )L z%Z  
4、简述时务文体如何形成,有何特点? | ?vm.zp  
#\=7A  
三、论述题 AIn/v`JeX  
h/{1(c}  
1、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99传论) ~ffT}q7^  
2、试述维新派办报思想。(97论) e Bxm  
3、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Lt&i _  
4、论述维新派办报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或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_iq62[i3^  
5、试述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联系。 :8oJG8WH  
ojlyW})$%  
4c(Em+ 4  
                            {]}94T~/k  
$qYP|W  
            第四章 清末民初时期 x,U_x  
                    (1899-1919) 8aWEl%  
1F5KDWtE  
                    (脉络图略) 4L8hn4F  
LYR pd  
一、名词解释 'n,V*9  
37jxl+  
1、《清议报》 5a_8`cs u  
y-bUVw!Y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u>:(MARsR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RhHm[aN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8?Kn@nMN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0Z6geBMc  
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A/'po_'uy  
9 ET1Er{4  
2、《新民丛报》 u>"0 >U  
mvZ#FF1,J  
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n*:LS=0  
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 /v+)#[]>  
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P$z_A8}  
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 qt~=47<d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 qy3@> 1G  
~x9 ]?T  
3、《大公报》 dg24h7|]  
O9sEaVX  
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c[,h|~K/_?  
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V9<`?[Usv  
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h <LFTYE@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3OZPy|".ax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i]?J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IA@>'O  
X@\W* nq  
4、《东方杂志》 Kgu8E:nL  
kUf i  
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后发展为综合性杂志。 -^xbd_'  
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3#>W\_FY*D  
该刊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分门别类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 43PLURay  
>[fu&r1  
5、《时报》 7 $e6H|j@  
Qq<@;4  
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c1yRy|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 | 58HPW9  
该报主张君主立宪。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e73=*~kfR  
5#K*75>  
6、《京话时报》 SiLW[JXd  
1!<t8,W4  
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 Muo E~K2  
1904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政治倾向保皇立宪。 8 "l PiW3  
该报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 F8f}PV]b  
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脖ùΓ窒锷柙谋ㄅ啤?br />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 cS;3,#$  
AW]\n;f  
7、《中国日报》 vI{aF- #  
.kT]^rv ;  
孙中山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兴中会机关报,也是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 'hpOpIsHa  
1900年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主持。 3p%e_?  
该报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q/#e6;x  
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 z'YWomfZm  
DrK]U}3fh"  
8、《开智录》 :o s8 "  
`6Bx8CZ'I  
我国第一份留日学生刊物。 l0qaTpn  
1900年在日本横滨由开智社创办,郑贯公任主编。 )?F&`+  
该刊和《清议报》关系密切,内容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带有民主革命色彩。 Rx-\B$G  
Qs&;MW4q  
9、郑贯公(96论) >y3FU1w5d  
Cj-s  
我国近代著名报人。 [o)K1>>7  
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 Xw?DN*`L  
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 Cv**iW  
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 BEDkyz;:  
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u{sHuVl  
4ud(5m;Rle  
10、《苏报》案(03新名) &6eo;8 `U  
d_9 C m@  
我国近代著名报案。 4^F[Gp?  
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 U =Ps#  
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 j4$nr=d.6  
《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 gR Lt0&Q~  
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LV:L0D7y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 cl& w/OJ#  
/ Hr|u  
1、章太1炎(96论) ?P kJG ,~  
69c4bT:b"  
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ja]e%w#  
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 UqK.b}s  
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 $ $9H1)Ny  
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p6DI7<C<H  
1906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cMT7Bd  
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wm5&5F4:  
 u r$  
12、《民报》 7-744wV}Z  
K9N31'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3 VK%  
1905年创刊于东京的综合性月刊。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V k?  
“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多报道。 6n9/`D!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论战。 iw)gNQ%z4  
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她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MJ}{Q1|*  
d{fd 5jv;  
13、《中兴日报》(98名) %]P{)*y- ?  
IdmP!(u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 x6cG'3&T  
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主办。 FGVw=G{r  
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a"=K%b<\  
byM%D$R  
14、《中国女报》 f ,e]jw@  
RP~nLh3=\  
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 @qNY"c%HV  
该报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 ilL%  
仅出两期,因秋瑾被捕就义而停刊。 @Ou H=<YN  
, Q0Y} )  
15、《神州日报》(95名) ?o(284sV3  
qJG;`Ugl: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现代化大型日报。 Bz'.7" ":0  
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创办于上海。 d/  Lz"  
该报较为注意宣传策略,对清廷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借口“有闻必录”,该报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R]`vWFe  
它成为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直到上海光复前,始终被认为革命派的言论机关。 b%l H=u  
Sh#N5kgD  
16、“竖三民” $}vk+.!*1  
Q0xGd(\  
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 <y7{bk~i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 x<I[?GT=  
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leUYi`  
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QPm[4Fd{G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faOiNR7;h  
hTa X@=Ra  
17、于右任(96论) pj_W^,*/  
=mLp g4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 |kZ!-? 9Z  
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rn . qs  
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 (A=PDjP!  
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 _1)n_P4  
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 SE*;6&yL  
r )~?5d  
18、《大江报》案(02新名)(《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n/=n%US  
z wUC L  
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 !RJ@;S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  0Y!"3bw|  
7月26日,该报又发表黄侃撰写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引起湖北当局震恐,遂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报纸。 b bq`gEV  
此事件引起国内舆论哗然,当局慑于民情,对詹等人只好从轻发落。 > 3x^jh  
Qe F:s|[  
19、《大清报律》(02论) cAN8'S(s1  
kKRu]0J~[  
1908年清廷为了限制报刊出版、发行,正式颁布《大清报律》。 (~Bm\Jn  
其中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停刊;禁止发行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 <mP_K^9c  
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 j)G%I y[`  
ts&\JbL  
20、《民国暂行报律》(02论) NI"Zocp  
\X6q A- Ht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 R6X2d\l#  
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xuHP4$<h3  
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 -N/n|{+F  
Ho}*Bn~ic  
21、《报纸条例》(02论) auIW>0?}  
OLF6["0Rn  
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6Jy%4]wK  
1914年4 月颁布《报纸条例》,共35条,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  e+#Oj  
p-"wY?q  
22、《出版法》(02论) c='W{47  
pqvl,G5  
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1cxZxGT  
1914年1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出版法》。 -mO<(wfV>  
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物都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 !<h9XccN  
尽管法律已十分苛刻,而各地官府在执行过程中又层层加码。 Y: C qQ  
Gyy4)dP  
23、癸丑报灾(99新名) P5dD&  
VwBw!,%Ab  
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 )2Q0NbDn  
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少了三分之一。 F*z>B >{)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在被称为“癸丑报灾”。 ZQR)k:k7  
D}{]5R  
24、黄远生(01新传名) W }Ll)7(|T  
jA@ uV,w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 bQ?Vh@j(M  
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方杂志》等刊撰稿。 b*Hk} !qH  
他认为新闻记者应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5^qs>k[mN  
他常能采写到重大新闻及内幕新闻,材料丰富可靠,文笔鞭辟入里,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的巨擘。 pxbuZ9w2Q  
他被革命党人误杀后,友人将他部分作品整理成《远生遗著》,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文集。 <|3F('Q"  
DDT]A<WUV  
25、邵漂萍(01新传名) : @gW3'  
&"1_n]JO  
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 g p9;I*!  
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 q`|E9  
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 kDiR2K&  
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  )DW".c  
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 `]&'yt  
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d.>O`.Mu)}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 hR>`I0|p&  
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 ye {y[$#3  
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7]9q#{su  
v49 i.c9  
二、简述题 xnZ  
MA 6uJT  
1、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活动。(96论) C0>)WVCK  
WK SWOSJ  
(一)历史背景简述: `1 Tg8  
(二)分述三人办报活动,并逐一简评。(参考名解部分) xLbF9ASim  
(三)总体评价其历史作用、地位: 1ww~ !R  
h9%.tGx  
2、从同盟会成立至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哪些报刊?对其五种简介。(93论、01新论涉及) =*WfS^O  
i,y{*xBT  
(一)历史背景: %A@U7gqc  
(二)分述五种刊物:(参考脉络图及名解) i?F~]8  
(三)总体评价其历史作用和地位: KXo[;Db)k  
S.fb[gI]  
3、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jdD`C`w|,  
i:^ 8zW  
(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 WODgG@w  
(二)诞生于清末: q[.,i{2R}  
(1)1904年广州中兴通信社,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 ];Bk|xJ/>  
(2)1908年比利时远东通信社,王幕陶创办。 ,5|@vW2@u  
(3)1911年广州展民通信社,杨实公创办。 wo) lkovd  
(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短暂繁荣) ) }\J    
(四)兴起于民初: g^2H(}frc  
(1)广州:公民通信社 W'C~{}c=  
(2)上海:民国第一通信社、上海通信社 y-:d`>b>\  
(3)武汉:湖北通信社 l9$"zEC  
(4)长沙:湖南通信社 )!D,;,aQ  
(5)北京:北京通信社等 @yn1#E,  
(五)评价: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用复写和油印方式分送各报,质量不高,发行量少,有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3b Ft[  
=&?BPhJE  
三、论述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4   
1、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90、95) IpI|G!Y,  
pK@8= +  
(一)历史背景: di]TS9&9  
(二)代表性刊物列举: _tQR3I5  
(三)特点: 0ZJt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内部的两大党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自己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长期论战。 yk&PJ;%O<  
(2)资产阶级各派是这一时期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上超过改良报刊,而且舆论上占到了主导地位。 C{U"Nsu+1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力量都用报刊政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时对敌对思想进行斗争。 &O.lIj#F R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先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 FD RU  
(四)业务改进: aLt2fB1)  
(1)报刊言论的加强和丰富。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均重视言论,其时政文体多是“新民体”,语言晓畅,富于情感;还出现了短评和“编者按”的评论形式,短小灵活,生动鲜明。 L/2,r*LNx$  
(2)新闻报道增多和改善。与戊戌时期相比,消息在报刊上地位逐渐提高。 Ud'/ 9:P  
(3)编辑工作的进步。报纸版式有了很大改进,标题出现了多行题,通栏题;文艺副刊、新闻图片、漫画受到重视,广告发行及报纸经营管理得到加强。 d\v1R-V  
(五)总评: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动推动了革命的进展,其业务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D $3Mg  
Av_JcH  
2、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新闻思想并简评。 M  A  
zX}t1:nc  
(一)历史背景: h0)Dj( C  
(二)各派代表性刊物列举: ,IDCbJ  
(三)改良派:(梁启超)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为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他们比革命派进行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 _mc-CZ  
(1)在报刊功能方面,提出“两大天职”说,即“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认为报馆是与政府立于平等地位的“国民公意代表者”,政府应该接受它的监督。 )4e?-?bK!  
(2)在办报原则上,提出办好报纸的四个条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x;`8H  
(3)在舆论方面,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认为报馆是最能反映舆论的机关,健全舆论必须有五个条件,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YML]pNB  
(4)在宣传方面,提出“浸润”等报刊宣传方法。 1V:I }~\  
(5)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报刊具有无穷的力量。 :kQydCuK  
(6)在新闻业务方面,主张评论和新闻通讯、报道有明确分野。 8(ej]9RObU  
(7)评价: !!?TkVyEyM  
a.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代表舆论”、“制造舆论”等,提法新颖冼练,引起报界和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报界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 k{ ~0BK  
b. 局限性:但是这些主张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的,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其最大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这对革命是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氓,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y XT8:2M  
(四)革命派:他们对于报刊的一些基本认识,与改良派大体一致。但是革命派是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最先进的政治代表,他们的办报思想,更倾向于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其主要有: 85?;\ 5%-  
(1)高度评价报纸的政治斗争工具的作用,把报纸视为革命的锐利武器。郑贯公曾将报纸称为“笔枪”。 ?!HU$>  
(2)承认报刊的党派性,主张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纲领、政见,公开承认其报纸为“党报”和“机关报”。 1Y'NG<d _  
(3)认为报纸是国民的代表,特别是平民的代表。坚信其报纸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AX;!-|bW  
(4)重视报刊制造舆论的作用。指出要革命就必须造革命之舆论,造革命之舆论必须靠报纸。孙中山更将报纸视为“舆论之母”。 .C,D;T{  
(5)另外,鼓吹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重视报纸“开民智”的作用;认为报刊宣传应与武装斗争紧密配合;主张以通俗的语言向“下等社会”宣传革命等。 {2F@OfuCF  
(6)评价: YpI|=mv  
a.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同时,作了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 A~}5T%qb  
b. 局限性:但是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一定程度上忽视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  D9h  
对于西方新闻学的吸收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 sOVU>t b\'  
Z5|BwM  
3、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第二次办报高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g02>gE  
\zKO5,qw  
(一)历史背景: }Xvm( ;  
(二)新闻事业变化:(参考教材p150) IGNU_w4j  
(1)新建政权的各级机关报取代前清官报 L hRd0  
(2)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出版 Z C<+BKS  
(3)通讯社兴起 pO92cGJ8  
(4)政党报纸峰起 Wh)!Ha}  
(三)新闻业务变化:(参考教材p155) >L ')0<!&  
(1)政论衰退,新闻报道增强,出现众多名记者 EF6h>"']/  
(2)副刊进一步发展(设固定栏目和版面,内容广泛等) ?4^ 0xGyE  
(四)总评: :V1j*)  
# %EHcgF  
4、试述清政府、南京政府、袁世凯政府制定的新闻法规。(02论) u'nQC*iJb  
(参考名词解释) J$5Vjh'aM  
t{s*,X\b  
5、试述清政府官报的发展情况。 HuJc*op-6  
pH3<QNq5  
(参考后面综合题:试述从清政府至国民党政府时期官办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H@1}_d  
rr,w/[  
l0C`teO  
            第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 /'VbV8%  
                (1915年-1921年) v2_` iwE  
FWA?mde  
                  (脉络图略) Ek1c>s,t  
{ :1X N  
一、名词解释 Qe{w)e0}`  
BlQ X$s]  
1、《新青年》(91论) `CI_zc=jx  
2、《敬告青年》: Ulx]4;uzf  
3、《每周评论》(02新名) 5dB62dqN  
4、《湘江评论》 *mVg_Kl  
5、《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J5)  
6、《共产党》月刊 pQKSPr  
7、《劳动节纪念号》 S>r",S  
8、《劳动界》 9 @xl{S-  
10、《劳动者》 X fqhD&g  
11、中俄通讯社:(02传名) bi^?SH\  
12、“四大副刊” X.#)CB0c1Q  
13、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99新名) Id##367R  
14、徐宝璜(97名) 8'HS$J;C  
uINdeq7|F  
二、简述 [d8Q AO1;)  
dWPQp*f2  
1、简述陈独秀主要从哪几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 ?)y^ [9  
2、简述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rd [tc  
3、简述瞿秋白的报刊活动 8v4 o+w P  
4、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i&,I{3  
5、简述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情况 L_NiU;cr%  
(参考后面综合题:论述1956年前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情况) B+j]C$8}  
<"J]u@|  
三、论述题 U8w_C\Q  
RI0^#S_{  
1、《新青年》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其功绩。(90论) o^\Pt<~W  
2、试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的重大改革。(94论) (Z SaAn),  
@)?]u U"L  
&~ y)b`r  
            第六章 大革命时期 9)ALJd,M  
                (1921-1924) Aw |;C  
[d6!  
                  (脉络图略) H<Oo./8+  
CwA_jOp  
一、名词解释 sQvRupYRO  
z%%O-1   
1、《向导》周报(01传名) lmvp,BzC  
2、《前锋》月刊 kI^* '=:  
3、《新青年》季刊 l@4_D;b3o"  
4、蔡和森 vxOqo)yO  
5、《先驱》半月刊   _h~ksNm5u  
6、《中国青年》(01新名) #) aLD0p  
7、恽代英 xH-d<Ht,7  
8、萧楚女 3@> F-N  
9、《劳动周刊》 T{k P9 4  
10、《工人周刊》 \k.`xG?  
11、《政治周报》(93名) fu/8r%:h  
12、《中国工人》 l_vGp  
13、《热血日报》(98名) Oj5UG*  
14、反“诚言”斗争(91名) sgX!4wG&Z  
15、《世界日报》 jFj11w1FrA  
16、新记《大公报》(95名) )'_[R@ThB  
17、国闻通讯社 Ps!MpdcL3  
18、申时通迅社 {PHH1dC{  
19、戈公振(03新传名) ?"6Zf LRi  
liKlc]oM  
二、简述 N:1aDr;  
2Je $SE8  
1、简述中国广播事业的出现。(00论) Bt+^H6cb  
2、简述大革命时期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kRp]2^}\s\  
3、简述大革命时期私营报纸的发展 aF{_"X2  
4、简述大革命时期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4T@:_G2b  
5、简述《向导》在革命时期的宣传斗争 :t}\%%EbmE  
6、简述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 6j<9Y  
DXFu9RE\{  
三、论述 NB-dlv1  
gq+SM  i=  
1、试述大革命时期中共报刊的发展和办报思想 1 ^~&"s U  
2、试述五卅运动中,革命报刊的活动状况。 "HMEoZ  
3、试述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的报刊活动。 tcD7OC:" 6  
b+rxin".  
XHr*Rs.[=  
*$tXm4 O[  
            第七章 十年内战时期 (`x_MTLL  
                (1927-1937) ?|nl93m  
;Rrh$Ag  
                  (脉络图略) #EzBB*kP  
W^(zP/  
一、名词解释 L 4By5)  
=7Ln&tZ  
1、中央通讯社: X+hHEkJ  
2、中央广播电台: k(gbUlCc  
3、《中央日报》 e~r/!B5X  
4、《布尔塞维克》(96名) BI'>\hX/V  
5、左翼新闻记者联盟 _y@ 28t  
6、《时事简报》 S}6Ld(_  
7、《红军日报》 ER0 Yl  
8、红中社(99传名) ' \JE>#  
9、《红色中华》 > p`,  
10、《红星报》 ,7{|90'V<  
11、《青年实话》 _~kw^!p>Kr  
12、《生活》周刊 ? <?Ogq"<  
13、邹韬奋(99新论) 4:/]Y=)x  
14、范长江(98论) ]RVu[k8  
15、史沫特莱: 73Dxf -  
16、埃德加•斯诺 wNB?3v{n  
17、刘煜生被杀案(01新名) <=(K'eqC^  
18、史量才之死(97名) L+t / E`  
19、《新生》事件(01新名) l*CulVX  
A95f!a  
二、简述 vNO&0 ~  
x]^d'o:cDP  
1、简述鲁迅报刊编辑工作优良作风。(91论) $^x=i;>aK.  
2、简述31年至34年中央苏区报刊宣传工作。(93论)  f<o|5r  
3、简述邹韬奋办报活动及其优良办报作用。(99新论) fB2ILRc  
4、简述范长江抗战前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活动。(98论) }8'_M/u\  
5、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的《申报》的进步与改革。 >+O0W)g{o  
ZflB<cI  
三、论述: h#1:ypA6l  
G|cjI*  
1、试述十年内战期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状况。 qlhc"}5x }  
175e:\Tw  
|W@ ~mrO  
&A:&2sP8  
            第八章 抗战时期 T;u;r@R/  
                (1937-1945) :3F[!y3b  
0fc;H}B*  
                (脉络图略) LWrYK i  
QPuc{NcB>  
一、名词解释  Wvb ~j  
D#nHg  
1、《解放日报》(99新名) F=\ REq  
2、新华广播电台: &Wy>t8DIK  
3、《晋察冀日报》 r'noB<| e  
4、《救亡日报》 fhi}x(  
5《新华日报》 8Hq4ppC  
6、《群众》周刊(01新名) `yR/M"u6T  
7、“青记”(00名) 1_7p`Gxt[/  
8、“国新社”(01新名) h<L_ =)lH  
9、《译报》 ybpOk  
10、“洋旗报” _J*l,] }S  
11、《文汇报》 0 Rb3| te  
",apO  
二、简述 ^a qQw u  
G!%m~+",  
1、简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及其抗日宣传和斗争。(95论) ,wf_o%'eW  
2、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 IFW(nB(  
"d}']M?-h  
三、论述 tOXyle~C  
=pzTB-G  
1、试述抗战时期中共在解放区和国统区最主要代表性报纸的创办及其宣传斗争的改革。(96论) zMepF]V  
'*[7O2\%/  
**关注本章新华社的发展,整风改革,新闻理论发展。 <Z[Z&^  
 }<kl3{)  
Ri"rT] '  
5X8 i=M;  
            第九章 解放时期 lB2 F09`  
                (1945-1949) FoE}j   
Qraq{'3  
                (脉络图略) ka=A:biz  
*s, bz.[  
一、名词解释 .`*;AT  
DI/d(oFv`  
1、羊枣之死: f7zB_hVDmE  
2、《文萃》周刊 S^q^=q0F  
3、《解放日报》: n=f?Q=h\3  
4、《对华北记者团谈话》:(90名) GQ85ykky  
5、《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X=^MGV  
6、“拒检运动”: RK*tZ  
.`*(#9(M9  
二、简述。 zn'Mi:O'p  
^-Ks_4   
1、简述抗战后国民党如何重建其新闻事业网并不断强化新闻统治的? eVj 8u  
2、简述新华通讯社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99传论) "1dpv \  
**关注新华社的发展,可扩展论述题,参看综合题。 K7$Q .  
3、简述中共中央如何处理新解放城市中国中旧有新闻事业和加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 R0w~ Z   
Mu.tq~b >  
三、论述 $Q|6W &?[;  
}If,O  
1、试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及对“左”倾宣传的纠正。 }WR@%)7ay  
2、试述解放战争时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及新闻思想的发展。 t& yuo E  
W;X:U.  
ee<'j~{A  
?+c-m+;wj  
            第十章 建国后部分 G]-\$>5R  
I_c?Ky8J_|  
一、名词解释。 RR`\q>|  
D.F1^9Q  
1、《人民日报》: dphWxB  
2、中央电视台: ZSwhI@|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y"a>gHC  
4、中国新闻社: S>[&]  
5、“左叶事件”: U d+6=Us{  
6、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0LWV.OIIC  
7、胡乔木: t,5AoK/NL9  
8、胡愈之  L$]Y$yv  
9、邓拓:(02名) 4E$6&,\  
Tn'o$J  
>b*}Td~J  
            第十一章 港澳台新闻事业 C61E=$  
)uCa]IR  
一、名词解释。 9 b&HqkXX  
y<ZT ~e  
1、《华商报》:  #%/0a  
2、“一报三禁”: 7MX5hZF"  
YB9)v5Nz(  
tRR<4}4R  
            第十二章 综合论述 iT~ gt/K  
_y9NDLRs8  
一、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状况。(99新) hIo ^/_K  
二、22年9月至49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发展。(00新) E`q)vk   
三、中国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00传) ou\~^  
四、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五四前)(00新) JIMi~mEiN  
五、试述近代报刊在上海的产生与发展。(武昌起义前)(00传) ~T\:".C  
六、试述清末政府、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政府制定的新闻法规的名称、内容及性质。 rW2   
七、试述我国工人报刊的产生和发展。(抗战前) $btk48a7  
八、试述共青团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m>^#:JK  
九、试述新华社的产生和发展。(建国前) q!) nSD  
十、试述中共新闻理论思想的发展。(建国前) CuYSvW  
十一、试述我国新闻教育研究产生与发展。(内战前) d?jzh 1  
'Fa~l'G7X  
十二、试述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历程。(五四时期至大革命时期) IoxdWQ4]A  
(+.R8  
1、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南北地区民营报业的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上海商业报纸开始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发展,而北京的报纸受北洋军阀的控制,热衷政党之争,仅有少量报纸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pLpWc~#  
A、上海 ~J1UzUxX2  
a、历史背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无瑕东顾,中国酱主义得到暂时发展,上海是金融中心,加之租界特殊环境,民营报纸发展极快; jGKI|v4U(  
b、《申报》: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 a q]bF%7  
(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使广告成为该报赢利首要来源; }N#hg>; B  
(2)抓好发行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并向外埠发展: =\x(Rs3  
(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 Si=u=FI1e  
(4)为避免政争牵连,该报实行政治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聘请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任驻京特派记者,用大量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不足,同时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 /~_,p,:aP  
c、《新闻报》: ^r^)  &]  
(1)汪汉溪任该报总经理后,摸出一条借款再借再还,;加快资金周转生财之道; {GQRJ8m  
(2)该报以工商界和普通市民为主要发行对象,着重开拓经济新闻; f2 6hB;n  
(3)该报设立电台,直接抄收外国通讯社电讯,抢先刊发,增强竞争力; j%Z%_{6Ds*  
(4)注意适应市民兴趣,扩大社会新闻报道,设有多种副刊、专栏,但一些低级趣味地广告充斥版面。 +Am\jsq  
d、以两报为代表的上海民营报业向现代企业发展,突出了赢利目的,报纸的编辑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均从是否赢利为转移,但是,大报企业化标志着我国报业向现代报业迈步,它们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改革方面的经验,为新闻界,为政党报纸提供了有益借鉴。 oGqbk x  
B、北京: {h}e 9  
a、历史背景:北京各派军阀政客争权夺利,压迫收买报纸,充作他们政争的工具; dW"=/UW  
b、绝大多数报纸在新文化运动中仍热衷政党之争而置身运动之外,报纸充满各派军阀互相攻忤,满纸荒唐,毫无生气; bjB 4  
c、但以邵飘萍为代表的进步报人受时代潮流推动,为寻求报业改革和发展独立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努力,邵飘萍曾创立北京新闻编译社,以打破外国通讯社垄断,1918年,又创办《京报》,坚持评论时政,抨击列强侵略和军阀专制统治,成为北京影响巨大的舆论机关,但不断受到迫害; Wt9'-"c  
d、军阀统治下北京地区报纸发展状况表明,处于旧政治下的民营报纸,一般都与军阀势力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在艰难曲折中求生存,一些报人和报纸,虽然力求进步,但往往遭受迫害,难以为继。 Y #6G&)M  
2、国内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报业仍有缓慢发展 ])$Rw $`w  
A、上海:  >Ef{e6  
a、新办《商报》主要刊登商业、金融、经济文章,成为上海大报之一;  ^#&:-4/  
b、《申报》《新闻报》稳步发展,营业上升;两报注重扩大版面,增设专栏、专刊等到,报纸内容综合化杂志化,加大广告、商业经济、文化娱乐方面的版面,同时削减时事评论的篇幅,避免以言论取祸; U|)CZcM  
B、北京: [BKX$A:Y  
a、邵飘萍复刊《京报》后,努力向现代化报纸方向前进。先后在大中城市派驻访员,设立分馆,改进设备,努力改革业务,力求多发新闻,讲求时效,加强对时避的报道和评论,鲜明支持人民爱国反帝斗争; C *U,$8j|}  
b、成舍我主持的《世界日报》开始形成报系,同时出版《世界晚报》《世界画报》等; h4k.1yH;  
C、天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奉行“四不”方针,向大报发展 u%I |os]  
3、总结:民营报纸地位、影响。 o@A|Lm.   
<~R{U> zO  
十三、试述清政府至国民党政府时期官办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P@oO,.  
8)51p+a  
1、清政府时期官办新闻事业 2s<uT  
(1)清代政府官报可以追溯到1896年,清政府将解禁后的强学会改为官书局,出版了《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这是较正式,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中央官报,其样式同报房《京报》,内容接近《中外纪闻》。此后,一些省份也起而效仿,但这些官报并未被授权公布政府法律、命令的机关,这和后来的《内阁官报》等清政府正式机关报又有所不同,这些报纸还基本上没有构成近代报刊要求之一的言论,在同时期的国人近代报刊中,思想内容最为保守,业务最落后。 ])H[>.?K  
(2)戊戌政变后,官报均停办。但时隔不久,一些官方商务机构率先出版报刊,1899年武昌出版《湖北商务报》,1900年上海出版《江南商务报》,分别为汉口商务局和江南商务局主办,从内容到形式均向机关报前进一步。 TjLW<D(i>  
(3)20世纪初年,随着慈禧许诺实行新政,从1902至1905年,出现了20多种官报,其中大部分是各省出版的,并开始自称“官报”,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北洋官报》《湖北官报》等,一些部门也出版了部门官报,如《北洋学报》等,这一时期的官报出版活动中,中央落后于地方。 o=y0=,:a?9  
(4)1906年,为了预备立宪,官报的出版更为踊跃,一时兴盛。清政府中央部门出版了一些部门官报,如《商务官报》,这是清政府第一种较为正式的中央官报,但还不是发布命令的机关,直到1911年该报改名为《内阁官报》,隶属“责任内阁”,被授权代表政府发布命令、法律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政府机关报。 :|PgGhW  
(5)20世纪初的官报刊期不一,但日刊逐渐增多,文字以文言为主,内容普遍官气十足,极为死板,不议论人物和时政。从19世纪70年代至武昌起义前,从洋务派官员开始,从地方开始,清政府越来越重视报刊宣传,先后出版90多种官报,妄图借官方权威操纵舆论,抵消民办报刊的影响。但随着清政府统治的衰退,官报虽越来越多,影响却越来越有限。 dE ]yb|Ld  
2、北洋军阀官办新闻事业 & ( i_s  
(1)袁世凯1912年窃取临时大总统后,非常重视控制舆论,创办了御用报纸,其中有影响的是北京的《亚细亚日报》,它打着民办的旗号,散布拥袁的反动言论 \9`76*X6 c  
(2)1925年,段祺瑞政府司法兼教育长章士钊创办《甲寅》周刊,提倡封建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维护军阀统治。 ?5jq)xd2  
3、国民党官办新闻事业 L@>$ Aw  
(1)官办新闻事业从规模和层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全国政权建立后,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新闻传播事业网 Auk#pO#  
(2)《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是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 M sQ>eSk  
(3)此外,国民党还办有20多座地方广播电台,地方党部办了地区党报,政府机关报,各派系,大小军阀也都有自己的报纸,这样,国民党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事业网 R gTrj  
4、小结、简述其性质、作用。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板凳  发表于: 2009-05-21   
太谢谢诶
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地板  发表于: 2009-07-17   
支持啊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freekaobo官方微信订阅号 正确答案:考博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