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BMtk/r/
+6x}yc:yd
参 考 书 目 yg4#,4---b
+R7pdi
Q!r&vQ/g
pgs<Mo$\%B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_:h`}
1,7
}ah_
BC5R$W.e
CfVL'
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jxZf,]>T
qDqy9u:g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BSy{"K*M
a|(|!=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Xpv<v[a
D2J)qCK1)
3、《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V8o["P
'blMwD{0&\
4、《毛泽东选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cqE[V~,
WJI}~/z;C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参见本参考书目第三部分文章目录) =$%-RX7
^6b5}{>
WYP\J1sy
s>1\bio*I
二、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参考书目: stMxlG"d
'T(
Q
1、哈罗得•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Zf
.wUnN8crQ
2、罗伯特•古丁汉斯 – 迪特尔•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9I`0`o"A
}x&XvI
3、张铭、严强主编:《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df {\O*6
f,|;eF-Z
4、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cpV|mAr
4sX?O4p
5、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rSCf=
9G"4w` P
6、戴维.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_/"e'@z
X\w["!B
7、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Z\]LG4N?
,Z
:2ba
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J_j4Zb% K
^ UhqV"[7k
9、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B.smQt
t-n'I/^5
10、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NPFI^Uj#A
8|$g"?CU
11、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N)a5~<fBG
1HqN`])l/j
12、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uuA1/#O
}sJ}c}b
13、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pIug$Ke_%
gNZ"Kr o6
14、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 =3rf}bl2
;%i-:<ac
15、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f_;tFP
B
d_f*'M2Gv
p%X.$0
\}<J>R@
三、政治学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文章目录: jeO`45O
__uk/2q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m(1ot M9
<VQ@I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NXz/1ut%
Oml /;p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EFu$>Z4
9x(t"VPuS
4、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m%5Esx
c=a;<,Rzb
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NAKU
U[q3 9FR
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pN)>c,
/Tw $}8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_&Na
d7x6r3J$
8、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F4~O-g.<
naeppBo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Ot9"Aq:
^L\w"`,~
10、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sXk!!85:
%+;am Rb
11、列宁:《国家与革命》 s%m?Yh3
X)c0y3hk
12、列宁:《论国家》 cA]PZ*]{BN
`Cy;/95m
13、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hsQ*ozv[)
EIg:@o&Jj
1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zOM6E1ZF
z}*L*Sk
1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k4^!"~<+0
jT-tsQ .,
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J|O
#,!/Cnqis
17、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G]|iHi
)Oj{x0{\Q
18、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F$r5]
"""eU,"
1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VlxHZ
v.Q+4
k
20、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r+h$]OJ
88
DMD"$B
21、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0qN+W&H
In#m~nE[M
2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V24FzQ?z:.
TF@k{_f
23、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R^JtWjJR
MQo/R,F }
2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fZxEE~Q1
$~1~+s0$
25、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a0&R! E;
6CNxb
26、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V_=7q=9mV
_%PEv{H0.
2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m Wh
)"Dl,Fig:/
28、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p{U(
$HFimU,V=0
29、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J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