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复旦博士招生简章
4 %4Yqx ) P0RtS1A )@<HG$# 一、培养目标
'Er\68 \Y`psSf+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NErvX/qK A-*MH#QUKh 二、招生规模
7I*rtc&Kb <sX_hIA^Fx 本年度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085名左右(含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和公开招考人数),录取时将视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招生名额。
CAmIwAx6; m}]QP\ 三、报考条件
m-#]v}0A -:~z,F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Ocz21gl-?` cQsSJBZ[v5 m>?|*a,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工作6年或6年以上,并已进修过至少5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需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且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过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般应已取得高级职称,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J%
ZM
V 0_,un^
mX, @yCI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j,Qb'|f5 P.(z)!] 4.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3年9月1日后出生);
+n)bWB% 19RbIG/X 5.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C%j@s| ?}S!8;d 6.凡报考“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的考生,必须具有医师资格证书。
Cv/3-&5S <p +7,aE_ 四、报名时间及方式
}=.C~f]A Q5u3~Q'e 2007年12月1日至31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报名。
9*Fc+/ \jS^+Xf?^ 五、报名注意事项及资格审查
K6@ %@v XhN?E-WywQ 1.考生报名时须按要求认真填写报考信息,下载相关报名表格,并牢记自己的报名号。
<
y"lL>JR 6UuM`eu 4{b/Nv:b 2.完成网上报名后,应于10日内将报名表格、报名费、学位证书及有关奖励证书等复印件寄(汇)至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否则按放弃报名处理。
Q8h=2YL /b6j<]H .Np!Qp1* 3.公开招考考生须携带身份证(或现役军人、文职干部证件)和学生证(或硕士学位证书)原件,于2008年3月12日至14日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即领取准考证。
AboRuHQ 'C;KNc 六、关于调整上海医学院博士生招生选拔办法的说明
Jq+@%#G EJJ&`,q 经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我校2008年将对上海医学院博士生招生选拔办法作进一步调整,即初试阶段只进行公共外语考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考试放在复试时进行。依据考生的公共外语成绩及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估结果,确定差额复试名单。
G {a;s-OA3 u!b0<E 报考上海医学院各专业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详实提供的材料包括:① 学习和从事临床或科学研究的简要经历;②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生提交论文主要结果和详细摘要);③ 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单(须授课单位盖章);④ 已有科研成果、专利、发表论文等(复印件);⑤学位证书、各类获奖证书和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⑥ 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⑦ 两位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出具的推荐信。
u
N_< G .e}`n)z 上述材料必须在报名时与报名表格一起寄(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邮编:200032,电话:021-54237284);报名费寄(汇)至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M3||.! [.;8G
MW 七、考试
Qr?(2t# 6*I=%
H| 1.初试时间:2008年3月15日至16日,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
+Lo,* Yof]
2.初试科目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s&ws;k |1T[P)Q !{ORFd 3.复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各学科专业均采取差额复试。
T\Jm=+]c! AQc9@3T~Bi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文科类考生加试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理、工、医科类考生加试自然辩证法)及两门硕士学位课程,均为笔试。政治课加试时间为2008年3月16日下午,硕士学位课程加试由有关院系安排。
<S0gIg`) )xTu|V |s!n7%|,7 八、录取
=':B w}x&wWM 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择优录取。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_~!c%_ =DI/|^j{; Nh6!h% 九、我校部分院系提供参考书目,考生可通过有关院系网页或致电院系查询。
i"{znKz vD QVD^p;b 十、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自2007年起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现有国家拨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校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实施全新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具体实施方案,请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动态信息"栏。
~e+pa|lO s6I/%R3 十一、凡专业代码后带"☆"者为国家重点学科,带"★"者为自设专业。
` )~CT r<"k
/ 十二、复旦大学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邮政编码:200433;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1)65643991;传真:(021)65644159;E-mail:
gs_admission@fudan.edu.cn;网址:
http://www.gs.fudan.edu.cn/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