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刘伟告诉记者,导师黄建荣教授刚刚向他传达了学校的一项改革措施:南京大学的导师每招一名博士生,每月要向学校上交100元,学校再以津贴形式发给博士生。这个政策从2007级博士生开始实施。5月17日下午,记者在谷歌中输入博导给博士生津贴,一下子跳出11万多条相关信息。带博士先掏钱,制 5月14日,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刘伟告诉记者,导师黄建荣教授刚刚向他传达了学校的一项改革措施:南京大学的导师每招一名博士生,每月要向学校上交100元,学校再以津贴形式发给博士生。这个政策从2007级博士生开始实施。教学生,还要给学生津贴,这项改革在校园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引发全国关注。5月17日下午,记者在谷歌中输入“博导给博士生津贴”,一下子跳出11万多条相关信息。 k sXQ}BE
,[zSz8R
带博士先掏钱,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当事方对新制度怎么看?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谩?br /> x\(#
博导:有的没当回事,有人喊抵制 BV:Ca34&
导师出钱来给博士生发津贴的改革不只南大在试水,浙江大学等高校不久前也出台了类似的改革措施。 AU}kIm_+
#v<`|_
浙江大学要求不同学科的导师,按照不同的数额标准出资,向校方缴纳“助研经费”。导师招一名博士生,缴纳的“年费”最少1200元,最多4800元。 , ?U)mYhI
)Uy%iE*
浙大历史系系主任包伟民教授随即在网上发布《告考生》,称“无力缴纳此钱”。虽然学校规定部分学科导师提出申请后,可以考虑给予“扶植”,但包伟民先生觉得“申请‘扶植’(按‘规定’每年最多‘扶植’一名),几近于乞,君子所不为”,他请准备投到他名下攻读的青年才俊“另投名师,以免误了前程”。 R54ae:8
Nr~!5XO
包伟民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史学领域,真正的研究大多是个体性的。老师一般不拿学生当研究助理,一般绝不与学生联名发表论文。指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写论文,“基本是纯粹付出,为什么还要付钱给学生?” $!MP0f\q
g
`Wg"m~l$N
记者了解到,站出来公开宣布不招生进行抵制的博导不多,但和包伟民有共同想法的教授大有人在,尤其是文学、哲学、历史等基础学科的博导们。 kN
Ll|in@
cWZITT{A
与基础学科导师相比,应用学科的博导们对这项改革的反应却显得比较平静。 *$BUow/>
&:&l+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曙明告诉记者,导师给学生津贴在国外是行之经年的“惯例”,研究生帮助导师做研究,做项目,除了奖学金以外,一般都能得到导师相应的报酬。“导师拿钱出来给学生发津贴,虽然给的钱不多,但多少是对学生劳动的一种认可,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不过,他觉得对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应该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