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82631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0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7-03-07
最后登录: 2017-03-07
|
【考博资料】华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 #Bd]M#J17a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 y9:4n1fg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w~66G
科目代码:3375 z(|^fi(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KkJqqO"EL hG1:E:}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lTx_E#^s 4V+bE$Wu (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i
^s Vy nS+Rbhs (三)克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_Lmrs }icCp)b>v <FT7QO$I +}:Z9AAMy 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 qE)FQeN IskL$Y ^
(一)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 0m@+ &X>w 3jx%]S^z| (二)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3Es&p$9 ]Ry9{: (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59E9K)c3 {U5sRM|I (四)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z:
QDWH @r"\bBi (五)《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A7p4M?09 sx,$W3zI'G (六)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4"8@>D )2f#@0SVL MO`Y&<g~A U8_{MY-9} 三、博大精探的理论体系 #:)'D?,
(:oF\ (一)《反杜林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q;{(o2g 'Ru(`"
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 )GB#"2 15:9JVH3D (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 Iiy5;:CX:q l+ }
=D@l (四)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哲学纲领的提出 H%_^Gy8f \u[x<-\/6 (五)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 *xnZTj:
FXCBX:LnvU F^dJ{<yX %ZVYgtk;* 四、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
}k-V( 8JLf @C: (一)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UkP
AE ,np=m17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 T?3Q<[SmI d`sZ"8}j (三)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 `d <`> )%C.IZ_s2 J""Cgf 196aYLE 五、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 GQ(Y#HSq r-qe7K@p (一)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 QqM[W/&R Ca-"3aQkc (二)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 '54\!yQ<{ Dk
`&tr (三)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 :WB uU c=sV"r? (四)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9W9\f, poz_=,c (五)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A zy#m
45~x
#Q oidZWy n/9afIN 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Aj
( *fN+wiPD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I%u)[;> ) .KA0-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得失 $
N?8[ )+
<w>pc (三)新经济政策的最初实践 3?o4 R3B+vLGX (四)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 ZSf &M .SC*! , Yjoe| VR(R. 七、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 5RPG3ppS G+dq
*/ (一)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 e:O,$R#g *PF<J/Pr (二)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U F"%FF bZxN]6_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UhH#>2r_ &y!?R$?b (四)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 /1OCK= =:rg1wo"c QF
P9"FM5F gPd
K%"B@ 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胜利 T;6M UmyC BqNsW
(+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J?O0ixU C8m 9H8Qm (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E+]}KX: cx[^D,usf~ (三)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rh,e] Z"8lW+r* (四)毛泽东关于建设新中国的战略思想 qb? <u jR%*,IeB
G80N8Lm w;lpJB\ 九、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5 "!0 i(4<MB1
a (一)卢卡奇和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8`A u`'"=Y_E (二)柯尔施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cSUB R1zt6oY (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他的西方革命道路 "<iH8MzZ Cx TAd[az (四)“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Y
uf/G%/ FJ
3S
` @ QZK0Ox NzT
&K7v
十、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 %ax
r@o[ @;egnXx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