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UID: 3
精华:
10
发帖: 10451
流量: 10137 M
威望: 10851 分
介绍博友: 5956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群组: 考博英语
注册时间: 2006-03-20
最后登录: 2025-11-19
|
沈阳药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Q @OC = 一、招生专业 ZR-s{2sl 2022年,我校拟在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具体招生专业情况详见《沈阳药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点击可进入)》 ;ko[(eFN@ 二、招考方式 OQL09u 1.本科直接攻博 kGuk
-
P 本科直接攻博是选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 ZH$sMh<xg 2.硕博连读 L^ #< HQ 硕博连读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本校全日制学术学位优秀在读硕士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hr!f:D 3.普通招考 Q(;B) (1)统一考试入学 .xLF}{u 主要面向校内外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及以硕士同等学力报考人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包括初试和复试。 Msa6yD# (2)申请考核制(药学、中药学) BvZ^^IUb 主要面向校内外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毕业三年以内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报考人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N{hF [F (3)申请考核制(生物与医药) Q{l*62Bx 主要面向校内外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及以硕士同等学力报考人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e:GgA 三、招生计划 }@:QYTBi } 2022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39人左右,实际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指标为准。其中,直接攻博的招收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博士招生计划的20%。 ^0s\/qyqm 四、学制 g<rKV+$6 2022年,我校通过直接攻博招收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通过硕博连读与普通招考招收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定向就业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QXw[th!d
五、报名条件 Rgfc29(8 (一)硕博连读考生 e\A(#l@g 1.中国公民。 /J[H5uA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G
pA1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文件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我校各招生学科的基本要求(所有专业不收色盲、色弱、化学试剂过敏、嗅觉功能障碍者)。 FV^4 4.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Xb<DpBrk 5.二、三年级在学非定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后已有阶段性科研报告,学习目的明确,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科学作风严谨,实事求是,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导师通过对其知识与能力的考察已能初步判断其具备硕博连读条件。 2GiUPtO&Gj 6.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申请硕博连读的学生需满足相应的条件,其中,推荐免试入学的国家理科基地班学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其他推荐免试入学的学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3),其他非定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Q_QKm0! (1)修满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学习成绩合格并不得有不及格记录。 MS st (2)硕士研究生全部课程考试的平均学分绩(平均学分绩=∑(每门课程成绩*学分)/课程总学分数)达到本年级的前60%。 YH'$_,8peM (3)申请药剂学和药物分析学,截止2022年3月1日前,硕士阶段须取得以下1项高水平代表性科研成果: 0~
Iu7mPY ①以第一作者自然排序第一发表过1篇或1篇以上与本人硕士课题相关的英文SCI研究型论文(不含综述),硕士导师为通讯作者,沈阳药科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R.xS}
Q ②以第一作者自然排序第一在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中发表过一篇与本人硕士课题相关的论文(不含综述)。 FI1THzW4J ③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 p| \%:# ④获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二等奖及以上。 V\@jC\-5Vt (4)取得条件(3)中高水平代表性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免除成绩要求破格申请硕博连读。 S(>@:`= (二)申请考核制(药学、中药学)考生 d1~_?V'r] 1.中国公民。 f=:3! k,S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e[RN7?n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文件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我校各招生学科的基本要求(所有专业不收色盲、色弱、化学试剂过敏、嗅觉功能障碍者)。 #cj\~T.,, 4.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YzH k ;( 5.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2019年3月1日之后获得硕士学位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未有不及格的课程,在校期间未受过行政纪律处分。 k]SAJ~bS| 6.申请者英语水平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s;fVnaqG: (1)CET-6成绩≥425分。 /OQK/
t63 (2)托福(TOEFL)成绩≥85分。 -ajM5S=d* (3)雅思(IELTS)成绩≥6.0。 ]Q6+e(:~ZH (4)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PETS5)考试合格。 w`c0a&7 (5)以第一作者自然排序第一发表过一篇英文SCI论文。 *2JH_Cj` 7.截止2022年3月1日前,取得以下1项高水平代表性科研成果
2[Z0I4r (1)以第一作者自然排序第一发表过一篇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SCI研究型论文(不含综述)。 _4P;+Y (2)以第一作者自然排序第一在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中发表过一篇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不含综述)。 uP{;*E3? (3)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 ! jbEm8bt
(4)获得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二等奖及以上。 J0^{,eY< (5)毕业后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8p&#M (三)统一考试入学考生 I2TD.wuIW 1.中国公民。 |h5kg<Zgo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qm!aGs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文件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我校各招生学科的基本要求(所有专业不收色盲、色弱、化学试剂过敏、嗅觉功能障碍者)。 [RAj3Fr0 4.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Tr}R`6d$ 5.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C!mCTL1N 6.以硕士毕业同等学力报考者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blJIto' (1)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 - #3{{ (2)具有副高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 JMB) (3)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不少于7门,并取得学分。 tf4*R_6;1$ (4)自2019年1月起,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公开发行的核心刊物发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2篇或2篇以上相当于硕士学位水平的系列科研论文。 Vy]A,Rn7 (5)除参加统一规定的本学科考试外,还需加试4001自然辩证法和4002色谱分析(药事管理学专业加试4001自然辩证法和4003药事管理学)。 ; ;<J
x. 六、工作程序 sz'p3 (一)导师考察 vFTXTbt'h 考生在网上报名前须同报考导师取得联系,并将有关报考材料提供给报考导师,导师通过材料审核、结合面试等形式对申请者进行深入考察(考察结果将在“网上确认”环节中录入),考察合格后方可报名。 (nGkZ}p (二)网上报名 nz^nptw 1.网上报名时间 cL#-*_
( 2.报名方式 m$?.Yig? 申请者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s://yz.chsi.com.cn/)如实填报相关信息,逾期不予补报。 aVP5% 3.注意事项 T8U[xu.> (1)我校招生专业目录所列的我校兼职导师仅接受统一考试入学的考生报考。 r&SO:#rOSM (2)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我校仅统一考试入学和申请考核制(生物与医药)的接受定向就业考生报名,报考类别(定向、非定向)在报名阶段经考生确认以后,复试录取阶段及入学以后均不得更改。 Rb#/qkk/ ①非定向就业—拟录取时须将本人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毕业时学校统一发放派遣证,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在职报考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如被录取,须辞去原单位工作,且档案中需有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及工资关系转出的介绍信;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必须在学校办理学生医保,原工作单位职工医保不予保留,必须转为学生医保。 M+0x;53nz ②定向就业—在原工作单位保留工资及人事关系的考生按定向就业报考。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录取后不需要调入人事档案,但需要在被录取前与我校、定向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保证在校学习时间。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或无法录取的,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5C B%=iL{ (三)材料提交 ;Z*'D} 1.材料提交时间 &3I$8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