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UID: 3
精华:
10
发帖: 10315
流量: 10001 M
威望: 10715 分
介绍博友: 5947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群组: 考博英语
注册时间: 2006-03-20
最后登录: 2025-08-01
|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v MH 2024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生787名左右(含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 其中工程博士144名。招生专业与导师信息查看2024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导师介绍。各学院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及考生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c)%'v 我校招收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Md~=yNp 我校各学院用于公开招考的招生计划参见附表,各学院导师的招生名额有限,报名前考生必须向报考学院和导师进行咨询,了解报考学科专业招生计划情况并征得导师同意后再报名。 Yu^4VXp~M% 二、招生方式 9vc2VB$ 1、直接攻博 k)=s>&hl 直接攻博是面向校内外选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 ?X<eV1a 2、硕博连读 WO>nIo5Y 硕博连读是面向校内在读硕士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_oJ}KI 3、公开招考 kv{za4,& (1)公开招考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按照“申请-考核”方式遴选博士生。 (vJNHY M (2)报考类别 <=/hil 公开招考的全日制学术博士(除专项计划外)原则上仅招收非定向就业(非在职)博士生。对于创新能力较强、学术(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招生导师认为具有较强培养潜质且同意推荐的在职人员申请报考,由学校统一审核同意后,方取得参加综合考核资格。 xdt-
;w| 公开招考的全日制工程博士计划仅招收非定向就业(非在职)博士生,非全日制工程博士计划仅招生定向就业(在职)博士生。 #r\4sVg 三、公开招考报考条件 \V~eVf;~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1C$.5DD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考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学位学位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XXo=>0MV 3、同等学力者必须具备下述条件: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计算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已进修完成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生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出具课程成绩单)。 flbd0NB 4、身心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h;wR 5、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推荐人不能为报考导师。 :OT0yA=U 6、符合《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中规定的申请条件。 N<VJ(20y 7、报考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的考生一般来自大型企业、重要科研院所等单位,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其所在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重大工程等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WP'!*[z 四、报考类别和入学时间 _A9AEi'. 1、考生报名时应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Aw.qK9I (1)非定向就业:录取前,我校须向考生档案所在单位调取人事档案,学生毕业时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_)m]_eS._ (2)定向就业:录取前,我校须和考生及其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不转户口、人事档案等,学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M!^az[[ 2、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入学时间(春季2024年3月或秋季2024年9月),一经确认,不得更改。往届硕士生须选择春季入学;应届硕士生应根据实际毕业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且必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或学位证书。 B
W*rIn<?G 五、公开招考时间安排 $uVHSH5l (一)报名 @lr ztM 1、报名时间:2023年11月3日~12月28日 ;85>xHK 2、报名方式: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的具体手续和办法请上网查询,网址为http://202.119.85.163/open/recruitxlbs/signin.aspx K1yzD6[eW 3、报名材料: BUXpCxQ (1)《南京理工大学202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网报结束后打印) s9DYi~/, (2)本人有效身份证(正反两面); .p"
xVfi6 (3)本科及硕士阶段成绩单(须加盖所在学院或学校学习成绩管理部门公章),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如CET-4、CET-6、TOEFL、IELTS等的证书复印件或成绩单); w+u3*/Zf (4)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毕业证书如无可不附);应届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同等学力考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原件; Y&Z.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