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硕时成了考博的少数派 7 +kU 8}
|jTRIMj%,_
2003年9月后就琢磨着做个职业规划,经商?行政?还是做学问?权衡后还是认为先继续学习,读到博士学位再想其它的。毕竟读到拿到一个最高学位是对自己求学这么多年的一个归结和告慰。但是在第一次本专业导师和同学见面会上,没有其他人表态要考博,所以我只好私下找硕士导师说我想继续读博士。我校是文科院校,师兄师姐们主要是考公务员,进企业及银行、证券公司,故继续读博反而是少数。在后来的复习当中也发现准备考博的同学确实很少。可能因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窄,主要限定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另外毕业压力大。
m3 W
6^"Spf]
二、第一次报考无奈放弃 IpI|G!Y,
/X97dF)zt
2005年读研时着手联系博导(因为我的硕导暂时还不能招博士,所以帮忙给我介绍了现在的老板),现在的老板于是面试了我一次,看了我的论文,让我谈了谈我的学习情况,于是告诉我要好好准备,但是每年报考的人很多,要排队。但是如果考第一名就是直接录取,不排队。当时我既欣慰又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欣慰的是老师同意我报考,因为有同学找其他导师时得到的答复是“考我的人很多,你报考其他人的吧”-被婉拒了。我有幸或许是因为我硕导的面子,也或许是博导相信我的能力吧........压力是,报考的人很多,能考到第一名吗?如果不是第一名就要排队等几年了,另外还会错过以应届生硕士毕业生找工作的机会了。权衡之下,我在网上报名后放弃了2006年新年后的现场确认,3月考试时我和两个同学到了广州,已加入了求职大学生的浪潮之中了。 UB|}+WA
3
aO$I|!tl
三、第二次报考意外如愿" ~k'SP(6#C
5}"9)LT@@w
2006年3月在广州找的几个工作并不好,企业小,待遇低,加上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临近。于是想还不如回武汉找个工作,边工作边考博,打个持久战。于是于四月回到了武汉,一起去的一个同学(提前半年毕业)进了广州本田留了下来,另一个回了老家山东。我多少有些失落感。于是回武汉找了一个高职高专院校。好在进的学校在全国还是小有名气,课排的也不是太紧,所以2006年9月上班后又开始张罗自己的第二次考博。首先,积极拜访博导,解释第一次弃考的原因,同时表达想坚持考到底。其次,找了一些本专业的博士师兄,讨教学习方法。师兄提示了一些可能考的热点问题。并说要有积极的心态,不要想着一次就要考上,但要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我想这点心理暗示对我的帮助很大!在我随后的积极备考及2007年4月的考场应考中还是成绩出来后我都没想着本次一定要考上,但是要考好。 {:c5/
,7c;
FWDAG$K@0
6月初成绩出来后排名第二,还不错,但根据前面老师定下的规矩,第二要排队,所以还不定能上。但是6月底老师给我的最终答复是排我前面的几个人一个同时考上了武汉另一所重点大学,另两个出国了暂时不能上,还有人有身体原因放弃。总之我可以上2007年的自筹经费博士研究生。我的要求不高,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吧。在是否脱产的问题上,我决定还是保留工作为好,教师的教龄对评职称很重要。中国的学者都是很清贫的,父母供我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了,自己也快奔30岁,我不能也不敢再要父母家人供我上学了,所以我后来就拿着通知书和单位签了委培合同书,选择了读在职委培博士研究生。我现在边工作边读学位,基本能自立了吧。 &O.lIj#FR
f#b;s<G
2008年7月学校传来消息说以后将以录取脱产(非在职)研究生为主,自有副教授级别的博士研究生才能不脱产学习。我想 如果我去年考不上,可能考博梦就要推迟实现了,所以我的2007年第二次报考是幸运、及时的! .V`N^H:l
='<789wT
相对脱产的同学,在职的研究生可能经济压力小一些,但是学业、工作压力却大一些。当然这主要是年龄所逼,如果我还年轻,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脱产。最后送大家一段话: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能力是参考,关系最重要,免费考博论坛帮忙真不少!